217.第215章畑俊六大将亲临前线督战;三天全歼日军先头主力!(求订阅)

作品:《抗战:两军对垒,你开全图?

    第215章畑俊六大将亲临前线督战;三天全歼日军先头主力!(求订阅)


    “楚长官人呢,怎么突然间下令停止行军了?”钱伯均纵马赶到了指挥所,此时的他颇为不解。


    方立功转头示意:“稍安勿躁,是委员长的命令。”


    “又改?”


    见方立功微微点头。


    即便是一直对委员长不怎么感冒的钱伯均此时也是牢骚满腹。


    “朝令夕改..就算是战局变化迅速,也不能这么改吧?”


    五天改三次的电令别说是钱伯均了。


    楚云飞此时头都大了。


    徐州后期有两个战机可以抓。


    第一个战机,就是鲁南方向的第十三师团,以及第九师团。


    第二个战机,就是孤军冒进的第十四师团了。


    但就目前的战略态势上来。


    十四师团是否还会孤军冒进,楚云飞没有太大把握。


    但是鲁南地区的十三师团、第九师团相对而言反而是好捏的软柿子。


    这两个师团对战桂系部队。


    从火力上看完全碾压,桂系各部队的侧击基本上对其毫无作用。


    日军根本不与他们纠缠作战。


    一心猛插。


    只是为了完成战略大包围。


    刚刚抵达徐州的刘汝明所部。


    对,就是那个南口血战血坑汤恩伯。


    晋北大战保存嫡系主力。


    让自己麾下保安二旅孤立无援,伤亡大半。


    旅长马玉田战死殉国后,营长舒效孔战死。


    就是因为刘汝明自己保存实力,怯战畏战。


    而刘汝明这个人。


    纵观整个军旅生涯,只能说是民国时期的地方军将领之典型。


    中央军抵抗正面。


    他带着部队在侧翼,后方偷鸡摸狗,零敲碎打没问题。


    甚至每一次攻击还能够消灭几十、几百头的小鬼子。


    并且给日军造成不小的麻烦。


    迫使日军部队分设警备区。


    无法全力发起正面进攻。


    但是你若是让刘汝明率领麾下部队一线抵抗,进行阵地防御作战。


    就像前文之中写的那样。


    他肯定是跑路的。


    友军的腚沟子肯定会被日军干开花。


    和刘汝明并肩作战,那就不存在什么侧翼掩护。


    只有孤军奋战。


    刘汝明的六十八军被李宗仁要求归属于二十一集团军廖磊将军指挥。


    刘汝明率部刚刚抵达徐州。


    就接到了南下支援的命令。


    正当其率部开拔南下,才走了不到五十公里左右的距离。


    刘汝明就发现了战场形势似乎颇为不利。


    原本的支援任务第一时间放弃,开始向西面的涡阳地区紧急收缩。


    就是他这么一让。


    整个徐州门户洞开。


    廖磊一个桂系将领怎么可能指挥的动西北军出身的刘汝明呢?


    说起廖磊,其死因也充满着谜团。


    其在和新四军合作之后,就在cc系以及新桂系的部分将领指责之下。


    突发脑溢血病逝。


    廖磊的身体本身就不太好,但是在这个关键的节骨眼上面逝世,说实在的..很难不让人阴谋论。


    刘汝明论资历,其实不比廖磊差到哪里去.两人年龄也差不多相仿。


    按理来说,若是换个西北军的将领,或许还会尊敬一下廖磊。


    但刘汝明这人常凯申的电报他都不买账,标准的小军阀。


    仗着自己手上有人有枪,我行我素。


    此次退让,更是让李宗仁恼火不已。


    当即一封电报发到了武汉。


    此时此刻的作战会议室之中。


    常凯申手上拿着的是楚云飞发过来要求前往鲁西地区支援三集团军作战的电报。


    另一封则是指责刘汝明作战不力,私自撤退导致徐州门户洞开的电报。


    第一封的电报,常凯申情绪还算稳定。


    毕竟对于楚云飞的提议和要求,他早已经有了心理准备。


    可看到第二封电报的时候,常凯申心中的怒火瞬间被点燃:“刘子亮做的太过分了,一枪不放就为日军让开了道路。”


    “委座..”


    “我迟早要给他点厉害瞧瞧!”


    常凯申骂了几句。


    随后接着皱着眉头重新看向了楚云飞发来的电报。


    思索良久,而后转头看向了一旁的熊斌:“回电楚云飞询问他的具体打算”


    “另外,告诉他,目前蒙城方向北进的华中派遣军有直扑徐州之势。”


    “是!”


    楚云飞这边尚未拿到电报。


    贺维珍的第一七三师便接到了廖磊的死命令,率部前往蒙城构筑防御线。


    蒙城是个小县城,城墙是单薄的土墙。


    比起鲁南地区的重镇台儿庄、临沂、临城、峄县那就差了太多了。


    周围开阔的麦田,不仅仅不适合守城。


    甚至很方便华中派遣军特意配属的机械化部队的冲击。


    好在,老天爷这次终于帮了个小忙。


    久旱的华南地区迎来了一场雨。


    雨下了之后,道路泥泞,日军突击的速度自然减缓。


    只不过,前往蒙城驻防的第一七三师同样受到了道路泥泞的影响..


    蒙城是否能够组挡得住日军的迅猛突击,目前尚且不知。


    收到了回电的楚云飞迅速摊开了孙铭手上的作战地图。


    第一时间找到了蒙城所在的位置。


    “这个刘汝明”


    方立功推了推眼镜钱伯均在一旁咬牙切齿:“这个废物,徐州门户大开,几十万的主力部队都有被包围的风险..”


    楚云飞依旧沉着冷静,他迅速分析着当下的局势。


    北线。


    第三集团军,以及于学忠所部五十一军正在菏泽、鱼台方向抵抗日军。


    至于金乡,已经在日寇连日的猛攻之中失守。


    “日军进展如此缓慢,大概率是顾忌后方有大量的游击队活动,我们有哪一支部队在这个区域?”


    方立功沉默着摇了摇头:“根据我们目前掌握的情报,国军部队当中没有一支部队在该区域活动..”


    楚云飞一怔,随后说道:“那大概率就是八路军的挺进支队了。”


    印象之中,八路军挺进平原地区作战主要集中在五月份之后。


    而且在初期的时候蒙受了不小的损失才堪堪创建了几小块根据地。


    按理来说的话,不会有这么大的牵制能力。


    这让楚云飞一时间没想明白,出现这一情况究竟是什么原因。


    不过没关系,至少现阶段的日军没能够突破鱼台、单县,那就有操作的空间。


    “如果北线日军无法再短时间内突破的话,我军或可南下,歼灭日军先头主力部队一部,即可缓解作战部队的压力。”


    钱伯均提议道:“第十三师团孤军冒进,虽然看起来与第九师团遥相呼应,但双方间距在五十公里到八十公里左右,”


    方立功此时也赞同钱伯均的想法:“若是能够得知当前部队的规模,或可冒险南下将其歼灭之后,再行打算”


    蒙城丢了之后,整个徐州地区的屁股算是完全暴露了出来。


    虽然楚云飞知道。


    即便蒙城沦陷。


    日军这么点的兵力无法围堵住徐州地区的主力部队。


    但仓皇逃窜,和有序撤离。


    最大的差别乃是物资、轻、重武器武器、以及相应伤员,有生力量,非战斗人员的撤离。


    楚云飞点了点头,认同了两人的想法:“给委员长发报,预计今晚开始向蒙城方向驰援,争取歼灭日军先头一部,确保徐州侧翼的安危。”


    “是!”


    武汉。


    作战会议室。


    看到楚云飞的回电,常凯申咧嘴一笑。


    在他看来。


    这个不听话的学生终于听他这个校长一次了。


    没错,常凯申的想法就是楚云飞快速驰援蒙城。


    确保徐州地区主力部队的安全。


    作战会议室内。


    心中有了底气的常凯申缓缓起身。


    示意围在作战地图前的一众高级将领。


    出声示意:“诸位,从目前的战略态势来看。


    鲁南地区的日寇攻击不力,放弃晋绥江浙既得要地。


    仅仅只有小部队扼守各地的关键要点,充其量只是苟延残喘。”


    常凯申颇为自信的举起自己的手杖指向了陇海铁路线的方向。


    “日寇目前集中所有兵力指向陇海东段孤注一掷,以图幸逞(得逞的意思),这是兵家大忌。”是,从军事的角度考虑,忽略敌我双方实力的对比。


    常凯申说的确实也没有问题,也有两把刷子。


    但问题就出现在这里。


    日军这样的打法确实存在着许许多多的问题。


    其总兵力,也不过区区十五万人而已。


    其中还有部分的主力在后方,没有接敌。


    但常凯申忽略了一点。


    当日军三五千人就胆敢一路狂奔直插陇海线。


    妄图以小部队就斩断铁路线的骄纵气焰究竟从何而来?


    那也是因为津蒲南路的日军仅仅只是调动两个旅团的作战兵力。


    就打穿了桂系两个军团的又三个师的防线。


    无错版本在69书吧读!6=9+书_吧首发本小说。


    休整完成之后的华中派遣军,以绝对的火力优势和空中支援迅猛突击。


    哪怕是把楚云飞所部瞬移过去。


    他也没有把握能够挡得住这个状态下的日军。


    更不用说已经起了保存实力心思的桂系部队了。


    常凯申的想法。


    其实就是纸上谈兵。


    他认为,国军部队的作战兵力是日军的四倍有余。


    且鲁西地区有第三集团军的牵制。


    鲁南地区有五十九军及三军团的牵制。


    国军部队的交通补给线比之日寇而言,又很大的优势。


    有机会将其分割包围,乃至围攻全歼。


    如果说这几十万的大军全部都是中央军嫡系作战部队。


    兵多将广且装备精良。


    常凯申这么想,这么打,完全没问题。


    甚至极有可能取得此战的胜利。


    可现实是。


    徐州地区的绝大多数兵力都是杂牌军。


    谈得上精锐的五十九军、三军团。


    乃至五十二军、八十九军均伤亡惨重。


    二梯队的六十军此时正在禹王山大战日军主力。


    于学忠率部血战鱼台一线..根本无法抽身。


    退一步来讲,就算这两只部队有友军接防。


    如何确保在友军能够守住他们的防线?


    这本就不是不可能完成的重任。


    更不用说。


    徐州地区,从明面上来看是六十万大军。


    这其中还有三分之一的“补充兵员”。


    其战斗力,莫说是二流,就连三流都算不上。


    面对日寇,一个冲锋就会被击垮的存在。


    所有人都不理解,为什么常凯申在已经得知前线部队战斗力较弱。


    且普遍存在吃空饷的情况存在,却依旧如此自信。


    至于目前国军方面交通线顺畅。


    那也是因为日军将航空兵力量集结部署在了一线。


    一方面他们日寇拟定作战计划,准备在4月29日,亦即“天长节”(天皇生日)的那一天,轰炸武汉,梦想以空战的胜利作为向天蝗祝寿的献礼。


    (这一份情报是从击落的日军侦察机上获悉的)


    还有一方面他们的空军此时已经没有余力去轰炸铁路线。


    而是全部都被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寺内寿一,以及华中畑骏六部署到了一线位置。


    这也是为什么日军攻势如此凶猛,并且势如破竹的原因之一。


    一众高级将领看着常凯申一人在他们的面前侃侃而谈。


    也不知道心中究竟是何想法。


    或许,常凯申乃至一众高级将领们心中都有数。


    也有可能双方心中都有数。


    也都颇为默契的没有挑明这一点。


    静静地等待着常凯申表明自己的态度,发表自己的意见。


    按照相关的流程,接下来就需要其他的将领提出相应的建议,完善修改他的战略计划。


    亦或者是提出反对意见,阐明相应的观点。


    这就要看常凯申愿不愿意采纳了


    可能性比较低,而且在场的诸位高级将领,其实都很不纯粹。


    更多的还是处于政治方面的考虑。


    比如何应钦。


    他就从来不在乎底层民众的利益,他的出发点一直都是自身的政治利益。


    而非国民利益。


    这也是为什么何应钦战前战后都要被骂的原因..


    素来有着小委员长之称的陈辞修站在最前排,朗声总结道:“委座的意思应当是目前敌不顾其兵力之不足及战略态势之不利,竟敢采取外线包围作战,其必遭我军之各个击破而自取败亡。”


    常凯申满意的点了点头:“不错,就是这个意思。”


    正当众人以为陈辞修会大力支持常凯申观点的时候。


    陈辞修第一个跳出来出声质疑常凯申的想法。


    “可是委座,目前我津蒲南路二十万大军云集尚且不能阻挡日寇的进攻锋芒,仅凭借增调的刘汝明、楚云飞两部作战兵力,是否有些冒险?”


    “日军孤注一掷是为冒险,可我军将此次徐州决战胜利之希望押注在两支兵力不足五万人的部队之上”


    陈辞修顿了顿,面容严肃:“我承认,楚云飞所部确实是一支战力强悍,且装备精良的部队,其在战场上能够发挥出远超当前规模的战斗力。


    可在当前地区,除了正在赶往蒙城设防的贺维珍师一部之外,就只有刘汝明所部。


    六十八军的战斗力如果进攻日军,那无异于以卵击石。”


    陈辞修说的很直白。


    六十八军的战斗力确实一般,此前也没有什么亮眼的表现。


    怀疑领袖,相信领袖,崇拜领袖。


    陈辞修还是老一套。


    常凯申心里面清楚,但是很受用。


    因为他不会说错话,更不会瞎说话。


    目前的问题就是,如果没有刘汝明的协同作战。


    楚云飞所部是否能够真正意义的达到歼灭第十三师团的先头一部呢?


    如果楚云飞所部刚刚出晋作战。


    一众高级将领自然不会有所怀疑。


    因为那个时候的楚云飞所部,战斗力保存的相对较为完整。


    可现如今,徐州地区连翻作战两月。


    所部直属的骑兵团尚未完成扩编和整训。


    新购置的战防炮虽然已经装备。


    三个战防炮连也伴随作战,但战斗力究竟如何都不用预估。


    刘斐将军此时也出声提醒道:“委座,诸位,我想提醒诸位一句,从我们全面战争爆发的十个月时间以来。


    日本的陆军作战,似乎没有谁主谁次的概念。


    我们以忻口-太原会战为例。


    第五师团并关东军精锐各部,第二十师团并昔阳支队所部。


    两路合击二战区我军主力之时,就不存在谁主谁次的问题。


    他们齐头并进,仿佛想要争夺攻占太原的头功一般。


    另外,还是山西..日寇关东军精锐察哈尔兵团、以及坂垣师团在进攻山西之时,引发的晋北大战之中,我们也可以明显的观察到。


    日本陆军之间,似乎并不存在助攻的概念。”


    刘斐的提醒是非常及时的。


    因为此时包括五战区在内,武汉方面也有不少的高级将领认为南线的华中派遣军为助攻。


    对徐州有所图谋的是北线的华北方面军。


    这也是为什么支援部队喜欢往北线调派的原因..北线的攻势发起的较早,攻势也是最为迅猛。


    南线日军攻势发起的较晚,而且作战兵力比起北线日军较少。


    只是番号看起来比较多


    常凯申等人抬头看向了徐州战场上的局势。


    也正是这个时候。


    竺培基快步走进了会议室,脸色略显慌乱。


    “委座..最新情报。”


    一封确切情报发来了中国统帅部。


    上面详细到日军各个指挥官当下所处的位置。


    情报非常可靠。


    “据谍知:敌为攻占徐州,其华北方面军最高司令官寺内寿一大将、第二军司令官西尾寿造中将、津蒲路方面作战司令官东久迩宫稔彦王中将(日本皇族,金陵屠杀元凶之一),胶济路方面作战司令三毛一夫少将,均已经在最前线知临城指挥作战。”


    “平汉路方面年作战司令指挥官梅津美治郎拟亲率第十四师团沿濮县渡黄河经菏泽、曹县,与津蒲路以西敌军互相呼应。”


    “敌华中派遣军司令官畑俊六大将与司令官冈村宁次中将同在蚌埠设立指挥所,亲身督战!”


    日军的目的至此非常明显..


    他们并非是为了攻取徐州,而是为了歼灭徐州地区的国军主力!


    就如同此前所说的那样


    现如今的中国军队主力均已经没牵制。


    无力调整战线分兵前去阻击。


    能够动用的,仅仅只有楚云飞所部,以及刘汝明的六十八军。


    常凯申一边下令竺培基复电楚云飞,询问歼灭蒙城之敌有无把握,一边将手中的电报递给其他将领传阅


    正当众人讨论着具体对策,并且绝大多数将领主张后撤之时。


    不过短短的一个半小时。


    楚云飞所部的回电便重新放到了常凯申的面前。


    “电令尽悉,据当前敌情慎重考虑判断,全歼日军先头部队应需三日时间”


    三天!


    这是一个颇为敏感的数字。


    如果楚云飞真的能够在南下之后,三天之内歼灭敌军。


    那么刘汝明所部战斗力完全能够解放出来。


    届时不管是南下牵制日军主力。


    还是侧击日军第九师团的攻击部队。


    都会给日寇造成极大的麻烦,津蒲南路的局势就可好转.


    感谢读者兄弟们的打赏..


    如果有错别字的话真的很抱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