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第122章天候地形愈为不利,愈有出奇制胜之机会。(已修改)

作品:《抗战:两军对垒,你开全图?

    第122章天候地形愈为不利,愈有出奇制胜之机会。(已修改)


    (118已经放出来啦,这句话是免费字数,不收费的,求求你们回去订吧!)“阎长官川军第一百二十二师汇报,日军大量使用了毒气弹,目前已按照原定作战计划弃守一线阵地,等待毒气散去之后,再行夺回。”


    阎老西点了点头,挥了挥手。


    作战参谋合上了手中的电报转身离开。


    寿阳防线。


    有楚云飞在。


    阎老西主打一个安心。


    忻口一线,按照计划,今天晚上便会开始后撤。


    今天下午举行仪式。


    然后坐飞机离开,前往西安。


    问题不大。


    日军的速度再快,也不可能在一天内就突破防线攻到太原城。


    此时的办公室。


    特意从前线赶回的卫立煌正站在常凯申的面前。


    “近日以来,晋东形势虽已好转,但仅能固守寿阳一线,两翼不明。”


    “五台一线阵地被突破后,八路军勉力支撑,现伤亡惨重,已无力周旋。”


    “此间剧烈战斗近一个月,虽均获胜利,但防线堪虞,处处漏洞。”


    “兵员消耗太多,同蒲铁路线,乃至公路交通线也已经陷入停顿。”


    “前方补给不畅,二战区储备之战略物资已消耗一空。”


    “不得已忍痛按照原计划,决定今夜向太原以北的青龙镇东西线既设防御阵地转移。”


    常凯申眉头紧皱,微微点头。


    忍痛,何止是忍痛。


    简直就是痛彻入骨!


    忻口苦战,已经牺牲了近十万将士。


    原本希望顽强作战、不惜一切代价,换来阻敌胜利。


    而现在。


    随着忻口前线的防线逐渐崩溃,巨大的牺牲也要付之东流。


    “委座,好在阎长官提前开启了军工业疏散、以及民众疏散计划,目前已经完成近百分之八十五,所有撤不走的大型设备,也已经按照您的焦土抗战之计划,进行摧毁拆除.。”


    常凯申对于阎老西此举的做法还是非常满意的。


    焦土抗战!


    让阎老西破坏太原城内的所有建筑物,阎老西肯定不会愿意。


    但是炸毁一些无法搬运走的大型机械。


    阎老西还是可以舍得的。


    这个时候,就不是妇人之仁的时候。


    一旦这些东西被日本人得去,此消彼长之下。


    敌我双方的工业实力将会再度拉开。


    到时候,就只能够依托外国援助了。


    拿人手短,吃人嘴软。


    无偿援助,那是极少数。


    命运馈赠的礼物,都暗中标好了价码。


    援助也是如此。


    苏联人有自己的小心思,英、法、德、美,大家都是这样。


    国与国之间,从来就没有什么友情。


    有的,只有利益。


    在察觉到忻口一线有撤退趋势之后。


    坂垣征四郎这个老鬼子。


    第一时间命令部队大举进攻。


    刹那间,攻势迅猛。


    本就在准备撤退的守军们无心恋战。


    溃败开来。


    日军进攻的速度快。


    但终究没有前线主力败退的速度快。


    原本接近二十万左右的主力,经过这么长时间的鏖战,本就没有多少的生力军。


    进入到预设阻击阵地的,只有不到三万。


    许多守军被日军阻击在了汾河、滹沱河东岸,无法南下。


    只能够转入山区,再行打算。


    战局迅速变化。


    现如今常凯申已经在二战区长官司令部预设的礼堂之中进行授勋仪式。


    此前得到消息。


    第一时间连夜赶往太原的记者们终究是没能够赶上这盛大的一幕。


    阎老西也邀请了不少当地的记者。


    八路军驻太原办事处的记者也参加了本次的活动。


    再加上随行的中、苏、美记者三两人。


    此次的授勋仪式还算热闹。


    张大云此时穿着一身军装,老老实实的坐在台下。


    小声吩咐道:“等会叫到你们名字,让你们上去,就上去..不用紧张。”


    “就跟之前见长官一样,该敬礼就敬礼,问你什么你回答什么..”


    “委员长喜欢听场面话不喜欢听实话心里面都有点数。”


    “老边你听到我说啥了没有?”


    边富成回过神来,点了点头:“嗯!”


    “那好.”


    授勋仪式在林蔚的主持之下,很快就开始。


    简单的发言、表态,没什么好讲述的。


    主要讲的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一,坚定抗战态度。


    二,坚持长期抗战。


    三,坚信一定会胜利。


    随着林蔚缓缓念出边富成之名后。


    现场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边富成深吸一口气,迈步响起,步履坚定。


    走上了台前。


    常凯申一脸微笑的看着他,目光之中满是欣赏。


    从钱大均的捧起的勋章盒之中拿出了那一枚闪耀的青白勋章。


    边富成微微躬身,常凯申便为其亲自佩戴在胸前。


    鼓励道:“不错,很像我当年。”


    “谢委员长!”


    边富成敬礼之后,再度恢复了此前的模样,身姿挺拔。


    常凯申微微点头,越看越满意。


    在记者的示意之下双方进行了合影。


    按照流程。


    林蔚和边富成留在了台上,记者会简单的提及几个问题。


    “边营长你好,我是米国路透社的新闻记者,我听闻您的事迹,您可以跟我们讲讲,在身负重伤之际,您当时心中想的是什么吗?”


    翻译翻译结束之后。


    在林蔚的示意下,边富成缓缓开口:“俺们那嘎达心中想的是什么,哪怕兄弟们拼光了,俺们也要炸掉小鬼子的弹药库。”


    “你不这么整的话,小鬼子一直猛攻,娘子关不就完犊子了么?”


    “俺们长官也说了,只有这样打,才能够争取更多的时间,不然咱们后面那啥准备了两天,给小鬼子们来了一记狠的。”


    一旁的翻译语速极快。


    美国记者频频点头。


    “边营长,您的意思是,你们是用人命换回的这么一场胜利吗?”


    林蔚眉头微皱。


    这可不是此前选好的问题..


    米国记者总是这样不按套路出牌。


    边富成愣了一下,当即说道:“你说这话就是扯犊子,我告诉你,我们这叫牺牲,牺牲。”


    “林长官,这洋鬼子能明白吗?”


    林蔚笑着点了点头:“想来应该是能够听懂的,约翰先生,牺牲是为了赢得伟大的反侵略正义战争所必须付出的代价。”


    “没错,俺们长官说过:军人!马革裹尸、血洒疆场,无上光荣。”


    名为约翰的米国记者推了推眼镜,接着问道:“边营长请问您说的这些都是您的长官告诉您的吗?”


    “那不然呢?”


    “楚长官曾经无数次教导我们,是为自由,独立、要为国家来争气,日本人打进中国了,俺们这些当兵的不上,难道让老百姓上?”


    “我明白了,感谢您的回答!”


    这记者微微躬身示意,随后重新坐回了板凳上。


    林蔚接着下又分别安排了自己人提问了两个已经准备好答案的问题。


    很快接下来就轮到了李保家、王卫国两人的授勋仪式。


    前线的消息传入二战区长官司令部。


    一切从简,合影之后。


    常凯申便匆忙离开。


    战区副参谋长楚溪春继续主持起了仪式。


    寿阳一线。


    楚云飞等人自然也是收到了忻口一线传来的最新消息。


    “溃败的突然,难不成小鬼子们在那边也使用了大量的毒气弹?”


    钱伯均说完接着补充道:“我们这边今天飞机只来了一次..感觉也有可能是把飞机全都调到忻口那边去了。”


    “还有一种可能性,那就是小鬼子截获了电报,或者通过某种手段,知道委员长就在太原城..所以他们一定会不惜代价,向前进攻。”


    方立功推了推眼镜,接着道:“我们都清楚,二战区长官司令部之中很有可能有日军间谍的存在..日军通过间谍活动得到消息也并非不可能。”


    众人纷纷点头丝毫没有往主动撤退方面想。


    楚云飞虽然知道忻口一线有撤退计划。


    但也不认为主力部队会在白天“撤退”。


    何况,就从目前的局势来看..


    这不是什么撤退了,简直就是一场毫无秩序的溃败。负责阻击的部队正在被日军阻击


    本应该殿后的部队,现在已经进入到了二线的预设阵地。


    六个小时不到的时间。


    就已经逃出去了四十多公里。


    连日作战本就疲惫不堪,还有这样的“撤退”速度。


    大概率丢盔卸甲,狼狈不堪。


    正当楚云飞想要开口之际。


    远处,隆隆的炮火声再度传来。


    日军占据一线阵地之后,再度向前攻来。


    片刻后。


    枪炮声大作。


    “哒哒~!”


    无错版本在69书吧读!6=9+书_吧首发本小说。


    “轰隆!”


    进攻的小鬼子们在炮火的掩护下妄图攀登上二线防御阵地。


    二线防御阵地之后,就是寿阳城。


    自然不可能让小鬼子们轻易夺去。


    在李魁山的指挥之下。


    日军的进攻部队很快便被击溃。


    “喂~山炮团吗?”


    “请讲..”


    “楚长官命令,立即对敌预设炮兵阵地进行炮击..”


    “是!”


    梁国平挂断了电话。


    看了一眼刚刚离开不久的日军战机..


    身后不远处的天空阴云密布。


    原本还打算投弹的日军部队,迅速撤离。


    本来好好的天气,眼瞅着就要飘起大雪。


    山西的冬天是很冷的。


    这个年代可没有什么全球变暖的说法。


    一旦下起大雪。


    一天一夜的时间雪很有可能会没过膝盖。


    这对于炮兵部队的快速机动,也是个极大的考验。


    不过梁国平对于麾下的这些战士和军官们有着十足的信心。


    此前的山炮营有不少的尉官。


    实际上都在炮兵学校参训过。


    学习的是德式炮兵。


    在大雪天的深夜里面也曾经在野外进行行军训练。


    说起来。


    两年之前。


    指挥官梁国平是留日归来、被楚云飞保荐当了少校营长。


    梁国平是楚云飞一手提拔起来,没有多少的基层干部经历。


    双方之间自然有些互相看不顺眼。


    最大的冲突也就是炮兵射击口令的问题。


    这帮人习惯性的使用德式口令,相对简化快捷。


    梁国平刚归国,坐的还是冷板凳。


    自然不甚清楚。


    德式炮兵的优秀之处。


    但碍于其是楚云飞一手提拔,再加上梁国平也不是什么听不进去话的人。


    下级军官们对其也算是颇为尊重。


    随着互相深入的了解。


    双方的相处也颇为愉快。


    梁国平也就更了解,他们的校长邹作华。


    在梁国平归国之前。


    国内炮兵的规模实际上还算不错。


    中央军有八个独立炮兵团。


    东北军有六个炮兵团。


    晋军当中有十个团。


    在邹作华的要求下,全国的炮兵均需要派遣干部过去轮训。


    不过。


    阎老西这人。


    只会派遣少量干部来汤山炮校窥探中央军的虚实。


    不会全面放干部过来培训。


    楚云飞也是捡了这么个便宜。


    这些被派遣去过炮校进修的军官。


    自然就看不上那些还在用着日式炮兵战术的同僚。


    没有地方去之后。


    自然也就会接受楚云飞的拉拢。


    楚云飞的山炮营实质上是这么组建起来的。


    先有的人,再要到的炮。


    说起邹作华。


    这人也是个潇洒自负的名将。


    1934年,七月十六日。


    邹作华,调任炮兵学校校长,开启了德式炮兵建设的全盛时期。


    其人,堪称抗日战争爆发之前,国内炮兵第一名将!


    第一位使用炮兵群打仗的炮兵指挥官,实战指挥经历,全国第一。


    练兵上面,也是名震全国的高手。


    他曾指挥率领的炮4团,力压张小六亲自统帅的东北模范新军“镇威”军步2旅。


    成为东北军的练兵典范。


    此人虽然是日本士官学校毕业的炮科军官。


    但作风非常洋气、喜欢跳舞、打网球、泡酒吧。


    军人仪表潇洒轩昂,是许多年轻人的偶像。


    当时很多东北军出身的军官。


    都会习惯性的模仿他的穿搭、甚至是走路姿势,引为时尚。


    (张小六子因为这件事还排挤过他.掌权之后就把邹作华排挤下去了。)


    在作战方面。


    更是首先采用了间接瞄准与遮蔽阵地的新式战法。


    在常凯申准备启用邹作华之时。


    张小六子讲话也是非常难听的。


    他认为邹作华此人有胆量见识、有能力,有成绩。


    但性情狡诈,不重视道德,骄纵狂妄,目空一切,野心勃勃,时常想要掌握兵权。


    在那个派系分明的年代。


    常凯申做出了一个非常正确的决定。


    大胆的启用邹作华,出任炮兵学校校长,授予全权。


    这种操作很多人都不理解。


    认为至少应该任命一个中央军将领,担任教育长。


    也能够起到牵制和监督的作用。


    但..常凯申实在是忍受不了周斌这个老校长了。


    中央军的周斌是典型的留日老教官。


    讲课,他头头是道,倾向学术研究。


    野外打炮这人就是个废物..


    对于德国顾问也有不小的成见。


    德国这些军事顾问主张的是野外实战训练。


    他带着在坐在教室里面搞学术,上课背口令。


    关键,德国人带着野外打炮用的德式口令。


    上课背的教材,还是日本翻译版本的日军步兵操典。


    这样的炮兵部队怎么能行?


    常凯申早就想要将其换下。


    奈何麾下大猫小猫三两只。


    对德式教学法心悦诚服,能够通力合作的留德军官资历不足。


    资历较深的留日军官,能力不足不说,还都是老顽固。


    让常凯申一时半会也是头痛不已。


    随着蔡忠笏(曾被誉为国军炮兵之父)到炮校担任研究员。


    德国新式火炮的不断抵达..常凯申便开始着手清理这些顽固的留日派将领和校长。


    蔡忠笏、邹作华都是典型的实战中历练出来的炮兵指挥官。


    邹作华更是从下级干部干起来的,懂战斗,更懂技术。


    不仅时常单人单马带着一众学员们野外拉练,哪怕是北风怒号的冬夜。


    他也是如此..那个扎着小皮带,穿着棉大衣,在刺骨的寒风之中翻身上马。


    与学员们一同迈向大雪覆盖的射击场..


    他认为,天气地形越是不利,越是有出奇制胜的机会。


    日本人可不会专挑春暖花开的季节来进攻!


    这句话。


    是山炮营原一排长曹立光告诉他的。


    也是出自邹作华之口。


    梁国平奉为圭臬!


    看着天空之中飘起的小雪。


    此时的梁国平再没有丝毫的犹豫。


    当即拿起了电话打给了358旅的指挥部。


    此时的他的心中..有着一个更加大胆的计划!


    真不是水文


    邹是东北军出身..其本人牵扯德、日炮兵学术之争书里面不会写这些


    我写他是为了给后面的炮校建设,反攻东北做铺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