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受刁难

作品:《重生1975:我靠渔猎让妻子吃香喝辣

    跟着大伙儿把山货和猎物一送到大队,秦飞就急急忙忙回到了家里。


    秦飞现在回到家的第一件事,就是抱起儿子亲上一亲。


    见到儿子,一天的疲惫顿时荡然无存。


    急急忙忙换下浑身是灰尘的衣服,把手洗干净,秦飞抱起了白白胖胖的儿子。


    “大儿子,想爸爸没?”


    小克俭乐得“咯咯咯”直笑。


    这孩子就是招人稀罕,爱笑。


    “看你胡子拉碴的,别把我大孙子扎坏喽!”王淑芳过来拍打着儿子,“快吃饭吧。”


    秦飞意犹未尽地把孩子交给了母亲:“妈,你们吃了吗?”


    李婉莹笑着接话道:“这都几点了?等你还不饿死?”


    这要是在以前,她肯定要等秦飞一起吃。


    但现在有了儿子,为了奶水充足,她必须按时吃饭。


    用老婆婆的话说,她可以饿,孩子可不能饿。


    “咱爸呢?”秦飞扒拉一口饭,问道。


    “吃完饭去猪场了。”林婉莹回应道,“你养猪不要紧,给咱爸累够呛!”


    “累啥累?一天都嫌出屁来了,帮儿子忙活忙活挺好。”秦望山走了进来。


    老爷子对秦飞说道:“儿子,刚才路过大队,都夸你呢。”


    “夸我干啥?”秦飞笑道。


    “夸你套了兔子和鸡,还打了头野猪。”


    秦望山现在看着儿子,是越看越喜欢。


    曾经,秦飞因为酗酒赌博,在村里弄得是鱼腥狗臭,老两口在众人面前抬不起来头。


    而如今却成了老秦家的骄傲。


    “那只不过是捡个便宜而已。”


    “咋回事?儿子。”


    听了母亲的问话,秦飞把他在采山货时,下套子套野兔、野鸡以及打了头受伤野猪的事情跟王淑芳婆媳二人讲述了一遍。


    “也就我儿子有这个本事!”王淑芳也情不自禁地夸奖起来。


    林婉莹听了,内心也感到十分自豪。


    秦飞无论多忙多累,只要他回到家里就会把儿子的尿布洗出来。


    在外人眼里,婆婆伺候月子,属于天经地义之事。


    但在秦飞看来,可不是这样。


    母亲含辛茹苦把自己养大,辛苦了大半辈子,应该享受才对。


    何况,他作为丈夫和父亲更应该肩起应有的责任。


    把一切收拾利索后,洗漱完毕开始上床睡觉。


    结果,他不老实起来,手伸进了媳妇的被窝。


    林婉莹使劲儿掐他的手背,却又不敢大声说话。


    但意思很明显,这是在妈家,等能用后回自己家好好伺候他。


    秦飞其实也知道,只是习惯爱抚妻子而已。


    -----------


    仿佛一眨眼间,就到了上交公粮的日子。


    此刻,前进公社粮食收购点。


    各个大队都在排队交公粮。


    秦飞作为主管养猪等副业的副大队长,其实完全没有必要参与交公粮工作。


    但是他特别喜欢这个丰收的氛围所以也跟了过来。


    “也不知道今年交公粮顺不顺利?”刘立国说道。


    “爸,交公粮有啥顺利不顺利的?不是按照规定交够数量不就行了吗?”刘峰有些不解地问道。


    “你懂啥?要是像你说的这样就好了,这里面的弯弯绕多了去了。”刘立国瞪了儿子一眼。


    刘峰请求道:“爸,我这不是不明白吗?你给我们讲讲呗。”


    见刘立国不搭理儿子,秦飞说道:“反正现在也是排队,我给你讲一下。”


    秦飞环视了一下周围,小声道:“首先,公粮不能发霉;其次,粮食的‘水’必须达标。否则,就要拉回去重新晾晒。再有,粮食籽粒的饱满质量不达标,也不行。”


    “噢,要求还挺严。不过,这样要求也很正常吧。”刘峰并不觉得这是父亲所说的弯弯绕。


    秦飞再度压低了声音:“规定当然正常,但是人为因素太大了。收粮的工作人员,说你行你就行说你不行就不行。”


    粮食是否发霉,一目了然。


    但是几个“水”,或者籽粒饱满状况的伸缩性很大。


    往往是收粮工作人员一句话的事儿。


    一般而言,各大队都要过“研究研究”这一关。


    所谓的“研究”就是“烟酒”的意思。


    刘峰也是个聪明人,立马明白了父亲所说“这里的面弯弯绕多了去了”的意思。


    “那咱们大队准备礼物了吗?”刘峰小声问道。


    “有备无患。”秦飞知道刘立国准备东西。


    不过,因为南沟大队有钱,烟酒都是小意思,如果遇到阻力直接用钱捅。


    在秦飞几个闲聊过程中,前来交公粮的队伍也越排越远。


    也正因为此,排队的人员经常会发生口角,甚至暴力冲突。


    虽然有维护现秩序的“红袖标”,但大家并未因此而收敛。


    这不,就有两个大队因为排队而动了手。


    很快过来十几个“红袖标”,给争斗的带头人押走了。


    剑拔弩张的两拨人这才恢复平静,但毫无疑问这两个大队算结下了梁子。


    “唉!每年交公粮,都会发生这样的事儿。何苦呢?早来点不就完了吗。”刘立国叹口气。


    他率领的南沟大队凌晨四点就来了。


    但也只排在了第三位。


    正是应了那句话: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行人!


    “各大队注意了!马上开始交粮了!请按照排队顺序依次交粮。”


    随着收粮点的大门打开,一道声音传了出来。


    “大家伙儿准备好,等前面的几个大队进到收粮点后,咱们跟着往前要往前蹿一下。”刘立国说道。


    “明白,明白!”


    社员们立刻来了精神,准备让一辆辆马车跟进。


    前面的三个大队进入大门后,南沟大队也蹿到了大门口。


    除了秦飞等社员以及老知青经历过交公粮以外,刘峰和几个新来的知青是第一次经历这个场景。


    他们感到非常好奇,纷纷踮起脚尖,探着脑袋往大门里面看。


    就见两个负责验收粮食的工作人员,拿着工具开始检查粮食。


    他们仔细查看粮食的成色、籽粒饱满程度以及检测了水分含量。


    正当排在第一位的下坎子大队大队长以为一切顺利的时候,工作人员眉头一皱:“你们的粮食不合格!下一个。”


    在场的人谁都听明白了,下坎子大队受刁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