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五章 会亲家

作品:《重生70:大搞集体生产,打造天下第一村

    香江,霍!


    只这三个字的信息量就足够了。


    李天明之前就曾想过,想要解决专利的问题,肯定要通过境外的代理人。


    只是没料到,这么一件小事,居然将红顶商人都给搬出来了。


    “你还听说过香江霍家?”


    “我就知道霍元甲!”


    李天明可不敢承认,他这个年纪,再加上相应的履历,跟香江霍家八竿子都打不着。


    王作先也没深究,在他看来李天明不知道霍家,实属正常。


    “还有一件事,上海的华生已经做出了和你们一样的电风扇。”


    听到这个消息,李天明并不觉得惊讶,以华生的技术实力,做不出来才值得奇怪呢。


    而且过去了这么长时间才仿制出来,已经算是慢的了。


    至于会不会形成竞争,李天明根本就不担心。


    计划经济时代,市场竞争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


    以国内目前的生产能力,睡莲的市场空间根本不会受到太大的冲击。


    哪怕是改开以后,在90年代之前,完全不需要考虑这个问题。


    至于以后?


    李家台子要么放弃电风扇市场,转型做别的,要么推出迭代产品,继续引领潮流。


    长江以南不好说,在华北地区,李天明有信心带着睡莲始终处于领先地位。


    “王主任,电风扇的相应专利,最好咱们也一起申请了。”


    呃?


    王作先一愣,笑道:“你不担心华生会抢了你们的营生,还在关心专利问题?”


    “华生不做,牡丹也会做,被自家人占了便宜,总好过被外国人占便宜好吧!”


    对此,李天明早就有了心理准备,他肯将新型的电风扇拿出来,就不怕国内同行仿制。


    如今这个全国一盘棋的大环境之下,有些事根本阻止不了。


    与其在这方面浪费心思,倒不如大方一点儿。


    只要别被外国人摘了桃子就好。


    “要是所有人都像你这么想就好了。”


    上面开会讨论专利问题的会议纪要,王作先了解过。


    有些人居然大言不惭的说这是全人类的财富,应该毫无保留的贡献出来。


    真是崽卖爷田心不疼。


    午饭是在市委食堂吃的,和李天明想象的不一样。


    堂堂市委提供的也只是一荤一素,主食是二合面的馒头,外带棒子面粥。


    这个年代,即便是身居高位,绝大多数人依旧保持着艰苦朴素的作风。


    不像后来……


    唉……


    吃过饭,李天明告辞离开。


    时间还早,便想着顺路去看看大莲,可还没到棉纺厂,就先遇上了。


    “你们这是……”


    今年8月份开始,从海城发往永河县的公交车又加了一辆,始发站正在棉纺厂附近的长河大桥。


    离得老远,李天明便看到李莲和孙长宁站在路边等车,一起的还有一对老夫妇。


    “哥!”


    看到李天明,大莲立刻迎了过来。


    孙长宁跟在后面。


    “哥!”


    李天明点点头,目光落在了他们身后的那对老夫妇身上。


    “这是……我爸妈!”


    之前孙长宁和大莲一起回李家台子,当时李学工就要求了,孙长宁的父母来一趟,双方家长见面,把两人的婚事定下。


    得知是孙长宁的父母,李天明连忙把拖拉机停在了路边。


    “叔,婶儿!”


    孙父孙母都是农民,第一次出远门,而且还是为了儿子的婚事,颠簸了一路,早就是又累又饿。


    听未来儿媳妇管面前的年轻人叫“哥”,连忙起身。


    无论是南方,还是北方,舅爷的地位都不是一般的高。


    外嫁的姑娘要是在婆家受了委屈,舅爷上门,砸了婆家的锅都没人敢挑理。


    “长宁,叔和婶儿这是刚下火车啊?”


    火车站就在附近。


    “刚接上,正准备回村呢。”


    “糊涂!”


    李天明皱眉道。


    见李天明冷了脸,孙长宁立刻紧张起来。


    这位大舅哥可是最不好惹的,比未来老丈人、丈母娘还吓人。


    “等着!”


    李天明说完就走了,没一会儿回来的时候,手里多了一包点心。


    “没瞧出来,你爸妈都饿着呢!”


    老两口子刚才见李天明发火,还不知道是咋回事,看着递到面前的点心,连忙推辞。


    “不用,不用,我们不饿,不饿!”


    孙父说话带着很浓的南方口音。


    “马上就是一家人了,叔,您老就别客气了!”


    说着把点心塞到了孙父的手里。


    要不是时间不赶趟,说什么也得请老两口去国营饭店吃一顿再出发。


    “上车!”


    拖拉机虽然没有公交车快,可能省几毛票钱为啥不省。


    过日子就是该花的花,不该花的坚决不花。


    扶着孙父孙母上了车,李天明把拖拉机打着火。


    “走了!”


    一路回到李家台子,正好赶上电风扇厂下班。


    “大莲,你咋……”


    天生的话还没等说完,就看到了坐在车斗上的老夫妻。


    “这是……”


    “长宁的爸妈!”


    天生闻言,连忙打招呼,又让张秀芝赶紧回去送信。


    亲家第一次登门,家里不能一点儿准备都没有。


    得着消息的李学工和石淑玲,赶紧忙活起来,会亲家这顿饭可不能马虎了。


    打发天洪去苇海抓鱼,又让二兰子去找宋晓雨要了一条腊肉,石淑玲去自留地挑了些新鲜的蔬菜。


    方艳梅闻讯也过来帮忙,一家人正忙活着,拖拉机已经到了家门口。


    这一路过来,孙父孙母也在仔细的观察着未来儿媳妇的家到底啥样。


    又宽又平的水泥板路,还有好多正在盖新房的人家。


    和他们宁波的乡下比,李家台子简直不像农村。


    尤其是,村口那个又高又大的房子,听李天明说,那是村里的集体企业。


    现在北方的政策已经这么宽松了吗?


    在他们那里,别说村办集体企业,就算是多种一亩菜,都要被当成ZB主义尾巴给割了。


    等到了家门口,看着砖石的院墙,还有那三间大瓦房,孙父孙母的心里也渐渐活泛起来。


    未来儿媳妇家里日子过得好,将来孙长宁的负担也能小一些。


    “亲家,大老远的过来,长宁也没和我们打个招呼,快请进,请进!”


    石淑玲也不是第一次会亲家了,不至于像当初和张秀芝父母见面的时候那么紧张。


    “哦!好,好!”


    孙父孙母看上去倒是有点儿紧张,被众人簇拥着进了屋。


    看着屋里的陈设,顿时更加惊讶了。


    他们在城里也有亲戚,可就是宁波市里的亲戚家,也没有这么阔气啊!


    电风扇、收音机,柜子明显是新打的,墙上刷着大白,地上铺着青砖,每扇窗户都镶着玻璃。


    这家人不会是地主吧?


    李学工夫妇在屋里陪着孙父孙母说话,方艳梅带着宋晓雨和二兰子等人在堂屋做饭。


    “大莲,你们咋跟着天明一道回来的?”


    李天明去村支部交账了。


    “等车的时候,正好遇上我哥了。”


    方艳梅朝里屋看了一眼,压低了声音道:“长宁爸妈对你态度咋样?”


    虽说孙长宁家也是农村的,可毕竟是大学生,将来又是干部,无论咋说,大莲都算是高攀了。


    大莲耷拉着脑袋,羞红了脸:“挺……挺好的!”


    方艳梅见状笑道:“还不好意思了,不是你自己找婆家的时候了?”


    “四婶儿!”


    大莲慌得朝屋里看去,生怕这话被孙长宁的父母听见。


    “你啊!大气点儿,咱家条件也不比他们家的差,你现在要是没了底气,往后日子咋过?”


    大莲显然不懂这些,可又觉得方艳梅说得有道理。


    “我……慢慢改!”


    呵!


    方艳梅笑了,指望这个侄女把性子改了,还不如多陪送些嫁妆呢。


    想到大莲都要出嫁了,方艳梅的心里还挺不是滋味儿的,她这辈子,最大的遗憾就是没闺女。


    “四婶儿,锅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