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八章 陈元的育种计划

作品:《极品赘婿

    陈元告诉卢方,这种时候种下去还能发芽的种子,足以证明其抗旱能力。


    卢方听后释然。


    陈元这时强调并解释,这只是一种他认为的,理论可行之实验。


    至于能不能成,还要看后面的效果。


    一言以蔽之。


    陈元是打算先搞试点。


    陈元在前面的时候就有一个计划,要牢牢掌握粮食的主动权,并且从源头做起。


    他既然决定帮顾清音,那就只能帮到底。


    半途而废,可不是陈元的性格。


    而制种本身就是一个长期过程,同时陈元借这一机会,还要推出适应不同环境的种子。


    陈元没有避讳,说出他的计划。


    至于后面的深层次逻辑,陈元不想解释,他只告诉卢方,这件事情做好,各国必然来大乾购买优良种子,并要求卢方对此事保密。


    交代完这些。


    陈元看向曹喜。


    “曹大人,这些年你好像也跟着没少贪吧,想要陛下对你格外开恩,这种时候是不是要拿出一些钱,收购一批粮食上来。”


    曹喜这时一头冷汗。


    “先生说得是。”


    “多谢先生指了这条明路。”


    曹喜这时没有办法,对他来说难保住小命比什么都强,现在的新帝云奇有顾清音和陈元双双辅佐,已非他眼中的孩子。


    曹喜被轻松拿捏。


    齐山河倒台一事,他未受到牵连,继续管理户部已是烧了高香。


    对他来说,这可谓是用光祖上气运,才得如此庇佑。


    如今。


    陈元只是让他吐出一些钱财,就难保平安,他自心花怒放。


    曹喜的想法很简单,并且这时才看明白,钱这东西有命贪,也得有命花。


    他不想步齐山河的后尘。


    曹喜离开后,马上将这一计划付诸实现。


    户部一道政令下达。


    直接对各大粮商进行不遗余力的打击,并且勒令他们暂时全归朝廷控制。


    有曹喜强势出手,终于粮价稳定。


    虽说今年注定收成欠佳,但是这场潜在危机,悄然解除,百姓见朝廷出手打击奸商,并且平易物价,自然内心也就不在恐慌。


    “太好了,就知道朝廷不会不管。”


    “还得是清音公主。”


    “听说这次下令打击奸商的命令,乃是清音公主一力主导,亏我们还相信这些传闻。”


    不得不说。


    曹喜为了保命,把这件事情办得相当明白。


    顾清音这日亲至平阳县。


    “小弟,这次我要谢谢你。”


    “若不是你出面,并且利用曹喜,我都不知如何解决此事。只是接下来,你打算怎么办?”


    陈元未想到顾清音会来。


    “阿姐,你真放心陛下一人留在京城?”


    顾清音告诉陈元,她离开时已经安排好了,把楚樱、韩青洛还有周立等人留下,保证顾云奇安危。


    陈元听后摇头。


    “阿姐,我担心的不是这个,我是担心你走后,陛下震不住百官,难免有人不起幺蛾子。”


    顾清音当即面色变化。


    “事情,真如你说这般严重?”


    “我看云奇现在已俨然有帝王之资。”


    陈元看得出来,顾清音这次来找他,是想给顾云奇一个历练机会,让他独自一人主持朝政。


    顾云奇身为皇帝,早晚都要有这么一天。


    不能事情都由顾清音做主,并替他安排。


    顾清音想法不错,但是陈元觉得眼下不是时候。


    “阿姐,你想撒手,也要挑时间吧。”


    顾清音这时有些后悔的表情。


    “确实我有些心急了。”


    “但是我都来了,小弟总不至现在就把我轰回去吧,至少我要故地重游一番。”


    顾清音提出想回长生观看看。


    现在那边的许多事情,陈元都放心地交给李巧,并且这段时间李巧父亲李山也过来帮忙。


    陈元把李山叫过来,除了让父女人团聚外,是他想要更多了解青平居士这个人。


    彼时。


    李山留下时,其中一个名义,就是追随青平居士学道。


    陈元的计划很好。


    但是还未来得及问李山情况,就发生这样的事情,此事只能拖后。


    这种时候,陈元还想调查青平居士的话,就显得分不清主次。


    陈元对此事并未隐瞒,觉得顾清音来得正好。


    顾清音听后,也对此事好奇。


    她接触朝中大小事务时,天机组织便已存在。


    “好,也许对于天枫的真正掌控,全在此着。”


    先帝曾对她说过。


    天枫虽效力朝廷,但是朝廷对于天枫,并未做到真正掌控,至于更多细节,先帝没有透露太多,那时事情乱如麻,先帝根本顾不上。


    所以顾清音心中,亦有疑团。


    她只是听说,青平居士曾是天枫成员,但是后来脱离天枫,而未被追责,这就很说明问题。


    陈元对这件事情,此时也有一定了解。


    “嗯,阿姐所说,我亦得知一些,所以我才觉得此人更加神秘。”


    ……


    皇宫,早朝。


    郑云山本想着机会难得,他本想着可以利用此事,最后逼迫顾清音还政新帝云奇。


    甚至让她降下罪己诏。


    他又怎想到,陈元想出此等办法,轻松解决此事不说,更不知用了何样办法,难让曹喜前蹿后跳,甚至自掏腰包打击粮商。


    其中江州郡最大的粮商吴明月,乃是郑云山的人。


    这时曹喜最给啃的一块骨头。


    寻常小粮商,他能用官府手段压人,但是像吴明月之流,曹喜只能许以好处。


    这也陈元所说,让他往外吐出贪来钱财的原因。


    像吴明月这种人,不给够钱财,他岂会妥协。


    而郑云山对此事,是持了默许态度。


    不然吴明月,收了钱也不会轻易松口,他只听令于郑云山。


    郑云山有自己的想法。


    曹喜这一波操作下来,其他各地小粮商都妥协了,只有吴明月少数人还在坚持,只会成为众矢之地。


    这就是所谓顺应民意。


    郑云山还不想把事情闹到这一步。


    这对他来说,没有半点好处,他有野心不假,但是又不想看大乾出乱子。


    他这人很矛盾。


    用一句简单粗暴的话形容,就是此人又当又立。


    而接连几日早朝,顾清音都未出现,只有顾云奇一人主政,郑云山看出其中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