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二叔点头道:“董大夫确实是这么说的。他说鞑子早晚有一天得冲破边关的防守。”


    董大夫虽然只是个郎中,但因为经常四处看病,消息还是很灵通的。


    苏暖道:“这么一来,我们以后更得小心度日了。”


    胡二叔知道苏暖说得是什么意思,鞑子一旦南下,将来躲到山里的人会更多。


    他们可不像苏暖等人做足了准备,逃难的时候,未必会带那么多粮食。


    如今正月才过了一半,要过一个多月才能熬到春暖花开之时。


    就算熬到那时候,山里也不过多些野菜野草,也填不补肚子。


    万一被人发现他们的踪迹,盯上他们手里的粮食,就危险了。


    胡二叔道:“过几天等雪化了,我也不出去了,就窝在这山洞里。春生那边,我也会看好他。”


    外面天寒地冻,苏暖一家人几乎不怎么出门。


    只有胡二叔喜欢打猎,只要他不出去,外人就很难发现他们的踪迹。


    苏暖道:“鞑子就算要冲破边关的防守,也得有几天时间。我们可以利用这几天时间,多去外面砍些树木,以后就不用天天出去拣柴了。”


    山洞里烧着火墙,一天要烧不少干柴。而且一日三餐,也离不开柴火做饭。


    胡二叔道:“那我明天就去多砍些干柴回来。”


    “等过几天,我们也和你们一样,每天只吃两顿饭。”


    苏暖不是为了节省粮食,而是不想让人发现这里有炊烟。


    为了不被人发现柴烟,继而暴漏他们的藏身之地,以后白天也不能烧火墙了。


    沈言开口道:“白天没那么冷,就算不烧火墙,屋子里也不是很冷。”


    算起来,沈言是他们中身体最差的一个。他都不反对,其他人更不会反对。


    而且只是白天不烧火墙,晚上为了取暖,还是照常会烧的。


    几人商议完事情,夜也已经很深了,就回房间睡觉。


    这两天,胡春生一直病着。


    胡二婶知道沈言身子弱,怕他过了病气,就让韩氏搬去与她同住,沈言则和苏暖一起住一个房间。


    今天胡二叔回来了,胡二婶便让他和胡春生同住,这样还能照顾儿子。


    三个房间,中间只放了几个草席做遮挡。只要有一人说话,其他几人都听得很清楚。


    尽管苏暖和沈言同住一个房间,但两人根本不敢说笑。


    毕竟长辈们都住在隔壁,要是有话不小心传到他们耳边,想想就尴尬。


    不过今天有点例外。


    因为抓壮丁的事,苏暖有些担忧,翻来覆去的睡不着。


    等隔壁响起胡二叔的鼾声,苏暖刚要翻身,沈言轻轻按住了她。


    “还睡不着?”


    苏暖低声道:“一想到鞑子真的要来了,我的心就静不下来。”


    “相公,你说这场战乱会持续多久?”


    沈言也低声道:“多则一年,少则三四个月。”


    “鞑子擅长骑兵作战,不擅防守。他们不会在一个地方久待。而且他们南下的原因是物资短缺,只要抢到足够多的粮食,他们自然会退走。”


    “那他们明年还会再来吗?”


    沈言想了想道:“那要看边关的死伤情况了。如果这一战,鞑子的死伤比较大,明年新汗王肯定会量力而来。”


    “但如果边关的将士都是些酒囊饭袋,鞑子轻易就能攻城略地,新汗王尝到了好处,明年肯定还会来的。”


    “那相公你说,边关的情况会是哪一种?”


    沈言沉思道:“我猜是第二种。以前在郡城的时候,我曾听人说过,镇守边关的唐总兵是出了名的贪官。偷吃空饷,已经是他最微不足道的罪名了。”


    “有这样的总兵,不难想象边关的守将是如何欺上瞒下,中饱私囊。”


    苏暖越听,心越凉。


    她忍不住问道:“这么一说,边关岂不是永无宁日?”


    沈言轻声道:“倒也不必这么悲观。你可以把边关的那些守将看成是毒瘤,毒瘤挑破的时候,确实很疼。可疼痛过后,伤口就会慢慢恢复。”


    “朝廷不会眼睁睁看着边关一再失利,肯定会派遣朝中大将过来整顿。说不定还能一举把鞑子赶回漠北。”


    沈言道:“总之你放心,鞑子为祸边关,也就是这一两年的事情。等战乱过后,我们这里肯定会重新恢复安宁的。”


    苏暖道:“希望如此。”


    沈言的分析有理有据,苏暖听了以后,也慢慢平静下来。


    只要熬过这一两年就好。


    但“熬”这个字,说着容易,做起来难。


    尤其是第二天上午,胡二叔一个人去外面砍柴,还不到中午,他就匆匆赶了回来。


    “我刚到那片林子,就发现了一行脚印。那脚印我看得清清楚楚,肯定是人留下来的,还是一个男人。”


    “多半是附近村里的人,和我们一样,来山里避难了。”


    山里多了外人搬入,一方面他们更要小心藏匿了,另一方面说明外面的局势是真的不好了。


    中午的时候,苏暖也没了心情做饭,只拿出了一些肉干和红薯干。


    而胡二叔出于小心,也熄灭了火墙的炉灶。


    只是火墙的炉灶刚熄灭,外面就传来一阵脚步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