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来除了奶糖,自己得再想几样新品。


    可是做什么糖好呢?


    苏暖本来毫无头绪,后来韩氏唤了她一声,让她把炉子旁边的红薯翻一下,免得烤糊了。


    苏暖漫不经心的答应了一声,用火棍无意识的拨弄了一下红薯。


    红薯的一面已经烤熟了,这么一拨弄,就露出金红色的果肉,空气里就有了烤红薯的香甜。


    闻着红薯的香味,苏暖一下子有了主意。


    她怎么忘了,红薯也能做糖,不光能做红薯米糖,还能做红薯芝麻糖。


    苏暖有了主意,也不发呆了,也不愣神了,兴高采烈的跑到韩氏身边道:“娘,晚上我们吃炖羊肉吧!菜窖里还有些萝卜,放进去和羊肉一起炖,既不上火还好吃。”


    韩氏哪有不依的,笑道:“好,就吃炖羊肉。我再焖锅白米饭,咱们好好的吃一顿。”


    韩氏已经做好了十盒面脂,明天就能送到刘家大小姐那里换银子。


    十盒面脂,差不多就是二两多银子。


    有这笔进账,家里能宽裕不少,所以韩氏在吃上更舍得了。


    当天晚上,苏暖炖了一大锅羊肉。


    冬天吃羊肉是一大乐事。


    尤其是在寒风肆虐的夜晚,外面天寒地冻,厨房里面却温暖无比,手里捧着热气腾腾的羊肉,再喝一口热乎乎的羊肉汤,是再享受不过的事。


    而在相邻不远的秋娘家,他们一家人也在厨房吃晚饭。


    秋娘今日挣了九十文钱,去粮店买粮的时候,就买了十斤粗粮和一斤白面。


    白面是给小儿子吃的。王二郎虽说退了烧,但身体还没恢复好,整个人有些蔫蔫的。


    秋娘从镇上回来,就赶紧给小儿子蒸了碗鸡蛋羹吃。


    今天晚上,她又做了蛋花疙瘩汤。


    有蛋花疙瘩汤吃,王二郎的精神都好了一些。


    王大妮和王大郎闻着疙瘩汤的香气,却一点都不馋,只是默默的看着弟弟吃饭。


    王二郎病重的时候,王大妮和王大郎都怕这个弟弟熬不过去。现在弟弟醒了,有胃口吃饭,他们已经很知足了。


    王二郎吃了一碗蛋花疙瘩汤,还有些饿,又要了半碗。


    秋娘摸了摸他的头,“二郎,快好起来。等你好了,娘给你炖肉吃。”


    “你娘如今挣着钱了,等过几天,咱们也去镇上买几斤肉,好好给你们解解馋。”王大虎对着孩子们说道。


    秋娘也道:“明天娘还要出去。你们在家乖乖听爹的话,等娘回来,给你们买几根肉骨头回来。”


    肉骨头虽然没什么肉,但是熬汤的话,也能尝个肉味。


    三个孩子都有些高兴,最大的王大妮还开口道:“娘,明天我跟你一起去卖糖吧!多个人还能多卖点糖。”


    秋娘笑道:“你还太小,在家照顾好两个弟弟就行。”


    王大妮有些不高兴,不过秋娘忙着和王大虎说话,根本没留意。


    “听春生说,县城可比镇里热闹多了。明天暖暖要给我们备上六斤奶糖。一斤奶糖能挣三十文钱,要是这六斤奶糖都能卖出去,那我们就能挣……”


    秋娘正想自己能挣多少钱,旁边王大妮插话道:“娘,是一百八十文钱。”


    “你别捣乱,让你这么一说,我都忘了是多少了。”秋娘觉得女儿是胡乱蒙的。


    一旁的王大虎替女儿说话道:“大妮算的是对的,就是一百八十文钱。”


    秋娘自己算了一遍,确实是这个数字。不过她也没在意,继续往下说。


    “要是能挣一百八十文的话,我们这个月的口粮就有了。”


    王大虎嗯了一声:“要是省着点的话,两个月的口粮也有了。”


    一天挣一百八十文钱,这在以前根本是不可想象的事。


    但现在,却很有可能。


    秋娘现在非常有干劲,巴不得早点天亮,她好早点去县城卖奶糖。


    苏暖是想过秋娘挣钱的心很强烈,但也没想到对方天刚亮就赶了过来。


    彼时,苏暖才刚开始熬红薯稀饭。


    本来早上是要喝羊奶的,但羊奶昨天就用完了,新鲜的羊奶还没挤出来。


    苏暖就只能熬红薯稀饭,再捞些酱菜来下饭。


    秋娘来的时候,锅里的水都没开。


    苏暖有些好笑,“嫂子不必这么急,县城不是太远,天黑前你们肯定能赶得回来。”


    可秋娘现在心头一片火热,哪里还坐得住。


    苏暖只能去叫胡春生,让他陪秋娘一起去县城。


    秋娘和胡春生走后,苏暖吃了早饭,就去了镇上。


    韩氏的面脂已经制好了,她得赶紧给刘家大小姐送去。


    刘月英这几天也没闲着,一直往县城跑。在她有意无意的显摆下,不少人都表示想买她手里的这种面脂。


    刘家是做生意起家的。


    刘月英虽然没做过生意,但毕竟是商户女,深知越是难以得到的东西,越能卖个好价钱。


    因此她一直吊着那些小姐的胃口,既不答应也不拒绝。


    苏暖把面脂送来时,刘月英这才觉得时间差不多了,可以将其中的一部分卖出去了。


    在这种饥饿营销下,几盒面脂刚被刘月英拿出来,就被那些小姐们抢了个精光。


    有那些没买到的,还一个劲的央求刘月英,希望她还能匀几盒出来。


    刘月英只说自己手头就只有这么多,要想再买,还得再等等。


    不过面脂卖的这么快,也有点出乎刘月英的意料,因此她后来捎信给苏暖,让她多做些面脂,越多越好。


    消息传到苏暖这边时,她正在听韩春生和秋娘讲县城卖糖的事。


    如苏暖所料,县城的有钱人多,奶糖更不愁卖。


    韩春生和秋娘只在街上叫卖了一圈,就把六斤卖的差不多了。


    县城的人家买奶糖,可不是一块一块的买,大部分都是五块起步。


    有不差钱的人家,甚至直接称了半斤。


    奶糖利润大,又好卖。


    胡春生也有些心动了,催促苏暖多做些奶糖。


    苏暖却道:“我倒是想做。但是家里没有羊奶了。”


    胡春生和秋娘都还想大干一场,听到羊奶没有了,两人犹如一瓢凉水浇下来,都有些失望。


    苏暖笑道:“不过奶糖虽然做不了,但我想到了另一种糖果。”


    “什么糖?”


    苏暖道:“是红薯糖。红薯其实也能做糖。七斤红薯能出一斤糖稀。糖稀里面加入炒好的米,就是红薯米糖。如果觉得米贵,可以放芝麻,这样就是红薯芝麻糖。”


    “红薯糖的做法不难,我可以把制糖的方法交给你们。以后你们想做多少做多少,不用再从我这里拿货了。”


    红薯糖制作起来麻烦得很,而且利润还不高。苏暖不想每天起早贪黑做红薯糖,反正这方子对她来说不算珍贵,还不如拿出来做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