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1章 常规操作

作品:《美娱之花瓶影帝

    第1812章一无所知


    现在,安森终于明白,为什么始终有一部分演员坚持表现派演技,不仅抗拒方法派体验派,甚至攻击、排斥、鄙夷、贬低,以至于产生旗帜鲜明的党派之争。


    在安森看来,不同演技方法只是进入角色的不同方式而已,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方法,每个人都在查找属于自己的方法,没有必要因为派别而束缚可能性。


    然而,在“人类之子”剧组里,安森似乎摸索出了一些门道。


    表现派演技也可以称为学院派演技,这是正统路子,演技老师们教授学生“表演的方法”,喜怒哀乐的情绪、表情手势动作等等身体语言的配合、台词抑扬顿挫的韵律和节奏等等等等,这里存在一套技巧。


    老师传授技巧,而后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特点去呈现。


    真正顶级的表现派演员甚至可以拿捏表演的程度,30的悲伤和35的悲伤是不同的,甚至增加1的表现力也可能不同,他们能够根据导演的要求以及自己的状态精准地拿捏表演,如同齿轮般完美契合。


    因为在学院派看来,演员的工作就是表演不同角色,一名演员需要能够表演一千个不同角色,而不是像方法派、体验派那样,钻入一个角色不疯魔不成活,穷其一生都被一个角色捆绑,完成一次表演就再也没有下文。


    即使是丹尼尔-戴-刘易斯、罗伯特-德尼罗那样顶级的方法派演员也一样,虽然他们能够在五个角色十个角色里拿出截然不同却精彩绝伦的表演,不会永远被捆绑在一个角色里,但他们的筹备时间太长。


    像丹尼尔-戴-刘易斯,他往往需要六个月乃至于一年准备一个角色,而且电影拍摄结束又无法摆脱角色,可能又需要三个月到六个月从角色里走出来。


    所以,不可否认丹尼尔-戴-刘易斯是一位顶级演员,但他整个职业生涯非常低产,作品和角色屈指可数。


    学院派之所以坚持这样的观点,那是因为表现派演技起源于舞台剧——


    电视看编剧、电影看导演、戏剧看演员。


    表演,正是源自于戏剧。


    想象一下,一出舞台剧可能需要一周表演五场乃至于更多,一个季度里一名演员又可能需要表演多出不同戏剧,结果演员却沉浸在一个角色里无法自拔,再不然就是每晚表演之前演员需要花费一整天入戏。


    那就是百分之百的灾难。


    在戏剧领域里,演员需要保持冷静,随时进入角色、随时回归现实,舞台之上出现突发状况也能够及时反应;并且,演员每天每天登台演出,演出结束之后也能够抽离角色回归现实,不会带着角色回家。


    否则,一个演员表演李尔王,无法出戏,晚上带着角色回家,那么他的家人和孩子可能都需要担心生命危险了。


    正是因为如此,有些资深爱好者们观看一出戏剧往往会观看十遍二十遍乃至于更多。


    一来,演员在不同场次不同阶段展现出来的风格不同,带有不同理解,以及自身的状态。


    二来,不同演员对同一个角色的演绎和诠释也不同,相同的剧情却能够咀嚼出不同味道。


    理解整个语境之后就不难理解传统学院派戏剧派对于表现派演技的坚持了,方法派和体验派完全就是没有接受正统教育也没有戏剧沉淀累积的野路子,他们不仅排斥,甚至鄙夷。


    然而,方法派和体验派还是因为好莱坞电影体系的强势而大放异彩,传统表现派演技似乎正在退出历史舞台。


    现在,安森就正在面临无法摆脱菲尔这个角色影响的困扰,他始终无法百分之百进入西奥这个角色的节奏里。


    倒不是说他的方法派演技已经炉火纯青,深入一个角色无法自拔,不至于,不至于!


    只是菲尔和西奥两个角色的共同之处和微妙差异混肴了安森的潜意识,事实上,这恰恰证明安森的青涩,他依旧在学习、他依旧在摸索,表演这件事依旧有很多未知领域等待探索。


    看看迈克尔-凯恩就知道了。


    这位英国演员就是正统学院出身,对于普罗大众来说,他在“蝙蝠侠”系列里扮演的管家最广为人知,其实他是传统演技派,六次奥斯卡提名、两次最佳男配角得奖,在电影和戏剧领域都拥有崇高地位。


    刚刚,迈克尔-凯恩说进入角色就进入角色,表演信手拈来浑然天成;说结束就结束,中断拍摄的刹那就回归自我。


    其实,那个造型非常不适合迈克尔-凯恩,不管是长发,还是波西米亚风的马夹,一切都非常怪异,如同穿着错误尺码的衣服,但迈克尔-凯恩并没有手忙脚乱,依旧轻松自如地掌控全局。


    这就是能力。


    以前在好莱坞,演员们常说,表演不是开关,说开就开说关就关,即使摆脱角色也需要一个过程,电影和现实真假难分。


    对此,安森深感赞同。


    但现在,看着迈克尔-凯恩,安森不确定了。


    安森早已经不是菜鸟,朱莉-安德鲁斯、汤姆-汉克斯、瑞茜-威瑟斯彭、凯特-温斯莱特等等大牌都合作过,然而站在迈克尔-凯恩面前,安森依旧觉得自己是菜鸟。


    他好象对表演一无所知。


    不过,这就是机会,不是吗?


    和优秀演员交手、从顶级演员身上学习、离开自己的舒适领域前往陌生和未知之中冒险,这就是他的期待。


    “人类之子”就是这样的机会。


    烦恼依旧是烦恼,郁闷依旧是郁闷,但安森没有放任自己沉浸在思绪里沦陷,很快就振作了起来。


    深深呼吸一下,安森觉得自己应该离开片场,呼吸一些新鲜空气。


    此时此刻,剧组在萨里,位于伦敦西南方向不到三十分钟的小镇,但显然,他们没有准备进入小镇的富人区,而是在小镇外面的山脉查找到一个山坳,在这里完成重要戏份的拍摄,安森和迈克尔-凯恩是主角。


    阿方索-卡隆有自己的考量,整部电影基本都将在伦敦完成拍摄,他需要在现代都市里呈现一个未来都市的废墟,这需要大量工作,并且需要担心围观群众,所以他需要剧组和演员率先进入状态才行。


    于是,他们先来萨里,以安森和迈克尔-凯恩为主角拍摄。


    这是一种信任。


    却万万没有想到,背负信任的安森掉链子,开拍三天,状态一塌糊涂,磕磕绊绊跌跌撞撞,令人扶额。


    出师不利,整个剧组气氛略显压抑和混乱。


    安森离开玻璃房子,入眼就是满眼的绿色。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