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七章 江原(中)

作品:《蓦回鸾

    “东海郡?”孙微不由得讶异,“那是出海口,莫非闾丘颜去了海上?”  “在下曾派人去东海郡调查此事,闾丘颜的确是上了海船,不过去往何处,便无从知晓了。”  孙微思量片刻,道:“三仙教曾在东海的岛屿上大兴土木。妾听闻,如今三仙教已经销声匿迹,留下的坞堡洞窟倒还有不少,兴许可为闾丘颜所用。”  “不无可能,”庾逸道,“不过,闾丘颜手上无兵,左不过些许护卫,倒不必跑到海岛上去。在下已经知会叔父,请叔父派兵去寻。”  孙微点点头。要寻桓令仙,恐怕不是一时半会能找着的,官府也会很快失了耐性,草草应付。由庾家的人出面去寻,最为稳妥。  “不知庾夫人当下如何?”  说起庾氏,庾逸更是惆怅:“在下已经派人将姑母送到了叔父家。表妹随闾丘颜私奔之事,已经传开了,外头尽是流言蜚语,不堪入耳。在下怕姑母听了伤心,索性教她远离这是非之地。”  “庾夫人是桓氏主母,如今桓安归顺与世子。若庾夫人还想回荆州,世子倒是可以帮忙。”  庾逸苦笑:“谢王妃好意。姑母如今离不得家人,暂且不能回去荆州。在下以为,让她留在豫州,对她才是最好的。若日后能缓过来,她想回荆州了,在下再劳烦王妃和世子。”  正说着,府上管事端来汤药,请庾逸服药。  “公子病了?”孙微问。  庾逸喝了一口汤药,道:“路上受了些风寒,不碍事。”  “公子舟车劳顿,可还有心力继续查尚书府的案子?”  庾逸将药碗还给管事。  “那案子,已经有了论断。”他道。  孙微只觉得不可思议:“公子离京多日,竟还能查着案子么?”  庾逸笑了笑:“王妃以为,在下离京那么些时日,是去了何处?”  “莫不是去追桓女君的下落?”  庾逸摇摇头:“那不过掩人耳目。东海郡那头,我是派了手下去的。实则,我去了一趟义兴郡。”  “义兴?莫非此地与尚书府的案子有关?”“正是,”庾逸道,“夫人可还记得,尚书府那案子的源头,乃是有人向廷尉递了匿名信,告了二公子?这封信显然是有人蓄意构陷,令二公子不得前往荆州为官。廷尉虽在外朝,却有重重把守,不易接近,向廷尉递匿名信更非易事。那人虽然选在夜间行事,可终究还是被人看见了模样。在下早已查清,那人本是护军将军属下的百夫长,近来因着戍卫换防,去了义兴郡。”  “护军将军属下的百夫长,与尚书府有何深仇大恨?”  庾逸道:“那百夫长有个老师,名唤江原。”  ——  次日,江原被捕。  但这案子还没完,匿名信递过后,究竟是谁指使了尚书府的婢女将匿名信的事情告知董氏,并暗指是长公主为之,庾逸向太后和长公主禀告,这一切并未查明。  因着他早已知晓,这些都是孙微所为。  “妾给公子添麻烦了。”孙微颇有几分歉意。  庾逸道:“王妃何出此言?王妃此举,乃是为了声东击西,替在下解围。在下没有恩将仇报的道理。”  孙微自是相信庾逸,他断不会将她抖出来。  她只是担心李陌。  毕竟这出戏,是她与李陌同谋而成。  这案子庾逸能拖一时,但不能一直拖着,否则官职不保。  他总是要查出点什么,若查到李陌头上,孙微不确定他会不会放过李陌。  于是,她令人传信到李宅,约李陌一见。  只是她未曾料到,李陌的消息先一步到了她跟前。  庾逸那边,当初给董氏传信的婢女找着了,而那婢女一口咬定,正是江原唆使她给董氏传信,并诬陷长公主的。  而找到那婢女的人,正是李陌。  消息一出,无人不为之震惊。  江原为尚书府长史逾十年,兢兢业业辅佐王氏;其为人在京中颇有名望,桃李满天下,怎会谋害王氏主母?  连王磡也难以置信,令廷尉正一查再查。  而这一连串的疑虑,却被长公主叫停了。  “妾以为,这幕后主使,正是长史无疑。”长公主理直气壮地说,“那匿名信附上了随王宽前往荆州的名录,知晓这名录的人一只手也能数过来,江原不正是其中之一?再者,妾向来与长史有隙,乃众所周知之事。这些年,江原给夫君办事,处处纰漏,妾甚是不快。那夜,妾从夫君书房出来,曾对长史训斥了一番,令他不得乱出主意。长史那时脸色颇为难看。他丢了面子,于是趁机设计妾,乃合情合理。不过妾以为,那叫李陌的幕僚,屡建奇功,夫君何不考虑以他为长史?”王磡看着她,一句“妇人之见”卡在喉咙。  江原追随他多年,他岂不知江原的性子?堂堂长史,怎会因主母的呵斥而对其怀恨在心?  可他没能反驳,只因不久之后,江原认罪了。  这消息平复了所有争议,却又让人诧异不已。  连孙微也没想到。  随后,李陌乘着这东风,在长公主的提拔下,从幕僚摇身一变,成了尚书府的主簿。  孙微纵然对他大义灭亲之举感到不齿,却也不得不感慨李陌乘风而上的本事。  待这风波过去两三日,李陌终于应邀与孙微见面。  李陌首先向孙微赔罪:“在下近来着实忙碌,又不想仓促见面,唐突了王妃,故而以一直耽搁。还请王妃见谅。”  孙微笑了笑,只道,“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先生每回出现,总是教妾惊叹不已。”  李陌亦笑,道:“在下还在为尚书府做事,王妃为何惊叹?”  “自是惊叹于先生品格。妾本以为,先生是足智多谋的高士,原来不仅如此,先生还有大义灭亲之志。”  李陌自是知晓她言语中的讥讽。  他不以为忤,只平静地说:“若王妃说的说师父的事,在下只能说,师父做错了事情,总要有个了断的。”  “是么?这话先生大可说来敷衍别人,却打发不了妾。你我都知晓,那告状的婢女是谁的人。”  请收藏本站:。笔趣阁手机版:m.ce5d8cdd.ic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