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5章 最后的名将

作品:《大秦长歌

    “老师,这咸阳宫,腻了,父皇生前修建的骊山上的阿房宫,还在修没有?”胡亥问道。


    “回陛下,先帝驾崩后,几乎停滞了。”


    “停了干什么啊,继续修,继续修,这是先帝的遗憾,他没有做成的,咱们要做了,才能对得起他老人家的在天之灵。”胡亥说道。


    “是,陛下,臣也正有此意,不能辜负了陛下。”


    这俩,秦始皇的正事不继承,不好好治理天下,秦始皇的大兴土木倒是要继承。


    “还有陛下,这长城,不如也修一修,据说现在北边又闹匈奴了,臣害怕匈奴进来了,咱们君臣的好日子就没了。”赵高担忧道。


    “行,那就修,征民力,修长城。”


    得到胡亥的肯定,赵高心里乐开了花。


    这两项工程,要征不少人力,物力,财力,赵高能挣不少油水,工程越大,挣得越多。


    在赵高看来,无非就是大量征调民力,再加税,这些老百姓,徭役的命算什么?死了又重新上人就行了。


    天下这么多人,他不信,修个长城,修个宫殿,还能全死完了。


    他不知道的是,人,是有心的,是可以思考的,还是可以反抗的。


    赵高马上传旨,开始征人修宫殿,修长城,税费增加到了十之五,也就是二分之一,一半的粮都要给朝廷。


    然后各级官员还要分,地主还要租金,这是属于彻底把人往死路上逼了。


    接到这个旨令的李斯,只能是照做,他心里现在极度后悔,本来以为赵琛不在,他可以完全拿捏赵高,结果,赵高才真正的豺狼。


    现在他完全的被动了,他想治理好这个国家,他想证明自己,自己不差,自己能承担得了这千古一相的称号。


    可惜,似乎都在离他远去。


    这旨令,传到天下后,天下皆惊。


    加税,征徭役,每个人的头上都有了一片乌云。


    是死的乌云。


    “朝廷,要我们死吗?”


    “对啊,这朝廷,要做什么?”


    “都在讨论什么,讨论什么,都停下,符合年龄要求的,都走,都走。”


    每家每户都在经历这样的地狱一般的经历。


    “爹,爹。”小孩子在哭喊。


    “大人,大人没钱了啊,没钱缴税了啊。”一个老婆婆哭喊道。


    “没钱,这是什么?”这些酷吏搜出来一袋粮。


    “大人,这是救命粮啊,家里还有孩子啊,还有孩子。”


    “有就是有,说这么多废话,再闹,砍了你。”


    这老妇人不敢反抗了。


    这几个月以来,中原各地,都出现了这种情况,大量人力,都往骊山,长城边上去。


    蒙恬也接到了这些人,但是蒙恬为不打草惊蛇,也只能任其修长城,他还是在暗处。


    只不过,能给予方便的,就给一些,让他们能比其他地方吃好一点。


    其他地方就没这么幸运了,干得慢了,就被鞭打,累死了,就将尸体随意丢弃,喂狼。


    吃的东西,给猪,猪都不一定吃,他们却还抢着吃。


    这种徭役,没有工钱,只有干活,吃的东西也都是馊的,简直把人命不当命,全是畜牲。


    死了就死了,不缺人,有的是人干,不在乎这点人命。


    除了清朝,历代王朝的灭亡前兆,几乎都这样,加税,徭役,无限制的贪污,社会矛盾不断加重,最后王朝崩溃。


    君王昏聩,官员腐败,土地兼并到极限,最后弄得天怒人怨,起义四起,最后凉了。


    清朝是西方入侵导致灭亡的,清朝其实一直不咋个缺钱,海关税都收了不少,他就不会去给老百姓加税,不过按照王朝发展轨迹,没有西方入侵,清朝一样会陷入这个轮回怪圈,只不过他地盘大,又禁止了圈地,土地兼并这方面要缓慢一些。


    但是人口太庞大,农业社会就那么多地来耕,朝廷终究会缺钱,缺钱就会加税,一样的,终究有一天会灭亡,一样的支撑不起。


    本来按照王朝的灭亡时间来说,一般不折腾自己,都能到三百年左右,汉,唐,明,清,这四个就是这样。


    秦和隋,本来也可以,但是就是赵高胡亥的骚操作把王朝寿命给强行缩短到了十五年。


    隋朝就更扯淡了,秦朝还算是秦始皇留下了不少弊病,但是杨坚给杨广留的完全就是一个盛世基础,本来不瞎折腾,随便搞搞都能混个太宗,结果,变成了隋炀帝。


    赵高跟胡亥,就这么开始了自己的作死之旅。


    刚过完年,泗水郡大泽乡的陈胜吴广,就头一个打响了起义的第一声。


    “暴秦不除,天理难容。”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两人把口号喊了出来,被征调的这九百人,立刻响应,杀死了押送他们的军官。


    “陈兄,依计行事,说不定,主公,在看着咱们呢。”


    “好,吴兄,这第一声,要闹得凶,闹得大。”


    两人一拍即合。


    附近最大的城池,阳县很快被他们攻克,大大小小的城池攻了下来,居然也有好几万人了。


    陈胜吴广的起义,还是传到了赵高耳朵里。


    “什么,有人反了?”赵高不可置信。


    “是,岳父,已经有人反了,那大泽乡的陈胜吴广,已经要攻克陈县了,整个泗水郡都要成反贼的地盘了。”他的女婿阎乐禀报。


    “可恶,这群刁民。”


    “老师,怎么了?朕听见有人造反?”


    “陛下,只是几个毛贼,臣能解决,不足为惧。”


    “那就好,那就好,老师,您看着办。”胡亥又不管了。


    “现在,谁能去压制这些叛乱?”赵高问道。


    “女婿今天倒是看到一人。”


    “什么人?他听到这事儿的时候,也是心急如焚,他说为保大秦社稷,愿意出策,出征,这是他的策论。”阎乐说道。


    “给我看看。”


    赵高一看名字说道:“章邯?这个人是少府,还懂兵?”


    “可能懂。”


    赵高一行字,一行字的看了下去,不过,他不太看懂其中的军事要义,但是他懂了一条,利用囚犯去打仗,有功赦免罪行。


    这个办法,他也得夸夸章邯是个天才啊,这囚犯不用给什么钱,还能吃一次空饷,空饷就是本来没这么多钱,报了这么多钱,多的就进自己的包了。


    后世的朝代都有这种事,虚报人数,吃空饷。


    而且,赦免了罪行,成了普通百姓,还能继续压榨,妙啊妙啊,这章邯,好人啊。


    “就他了,给他说,陛下答应,让他去出征,镇压平叛。”


    秦朝最后一位名将,章邯,登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