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终极后备隐藏能源和珅大礼包

作品:《贪贪贪贪贪贪贪空大清

    养心殿的中的乾隆,揉了发疼的太阳穴。


    面前堆积如山的等待自己处理的折子,让他头疼不已。


    太医院开的方子喝下去了,一点效果都没有。


    “皇上。”


    阴柔的娘娘腔声传来。


    进门来的李玉手捧一堆折子,小步走了过来,瞅见面前皇上炕上的桌子上已经放满了,只得是左右瞅瞅,给折子寻找新得落脚地方。


    “放地上,放地上。”


    乾隆无比厌恶得和焦躁得语气道。


    这可把李玉搞得一时之间手足无措起来,折子乃是重要文件,岂能放在地上?


    不过放眼着四周看去,已经没有什空闲地方可以。


    在地上堆积好后。


    乾隆双眸一闭一开,“又来了多少?”


    “回万岁爷,一百二十份。


    山西,河南,河北,都有。”


    李玉朝着门库招招手,门口小太监又双手抱来一大堆。


    乾隆重重呼出一口气,这一对目测看上去有近乎五百份。


    还不止。


    第一个小太监放下一堆。


    第二个,第三个,第四个……


    都是最近积压下来得。


    挤压下来得折子数量如此之多,是压垮乾隆得最后一根稻草。


    他本就头疼得厉害。


    如此多得奏折让他再也压制不住了,手臂一个外推,哗啦啦,堆积到已经阻挡视野的折子哗啦啦摔在地上。


    “折子!


    折子!


    怎么全是折子!


    我大清南方半壁江山如今已经千疮百孔了吗,到处都是事!”


    李玉被这龙威吓到,靠上前软糯糯的语调道:“万岁爷,折子上的事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但都是基本和动摇我大清统治相关的。


    也难怪。


    各地刁民见大清吃了败仗,各地军营也都抽调一空,大规模的违反犯罪,肆无忌惮起来,咱们也没有能力去威慑和镇压。


    如今当务之急,还是在派遣兵力,弥补空缺。”


    “不然的话……”


    “不然怎么了?”


    乾隆的追问并没有从李玉口中得到答案,但他知道后果。


    身为皇帝他也有诸多无赖,他并不能够随心所欲,就拿现在来说,阿桂一战折损大清南方各省抽调过去的兵力,现如今早场了各省营地无比可守。


    中高阶将领缺失严重。


    貌似目前摆在面前的办法就只有一个。


    乾隆命人给自个穿好靴子,走到屋外长呼一口气,最近这些日子整天闷在养心殿,他想出去看看。


    同时也好好思考和重视一下,重用汉八旗的问题。


    乾隆十分想要知道这些天,同样和他一起陷入忙碌之中的臣子们都是什么状态。


    于是乎,脚步轻轻,不然人喧哗,瞧瞧来到军机处。


    里面忙碌的样子,不由得让乾隆两眼一酸。


    新调入军机处的张衔和耿秉忠两个人确实是贤臣,没有看走眼。


    瞧瞧人家。


    整个办公长达半个时辰没有抬起头看一眼。


    眼睛紧紧盯着折子,手中的毛笔出了沾墨外没有任何多余动作。


    两人身后更有被子傍身。


    一看就是认真工作的样子。


    就连和珅这个品日在军机处品小茶,哼小曲的人,也长时间没有下炕。


    只有一个家伙面对如此繁多的折子,繁重的任务,面露轻松之色,完全没有当回事。


    赵,清,廉!


    张衔,耿秉忠面前的折子所剩无几。


    和珅面前有三指高。


    而赵清廉面前却足足有一堆,这一堆有多少呢?


    类似小坟包的存在!


    就是这么多!


    乾隆鼻孔喘出两口粗气。


    他努力探看过去。


    想要找到赵清廉。


    这才发现。


    对方倒在椅子上呼呼睡去。


    不过也没办法。


    他这个做皇帝的都累到了,不好说什么。


    当下还得找赵清廉,让其扩充汉军呢。


    如果说之前自己的想法还是犹豫不定,左右徘徊。


    咳咳——!


    为了让军机处忙活的众臣工不太尴尬,准确的来说是不让那个正在倒头呼呼大睡的赵清廉尴尬,乾隆在门口咳嗽了两声。


    随着一个眼神示意,深懂其意的李玉当即嘹起嗓子,嚷了一句。


    “皇上驾到。”


    一嗓子下去。


    整个军机处的大家伙瞬间提了身,直挺挺起来了长时间僵硬的后脊梁。


    张衔和耿秉忠这两个太过实诚办理政务太过勤劳的两家伙,因为长时间坐在板凳上,双腿一下子麻木,不能刹那间站起。


    “臣叩见皇上。”


    “叩见皇上。”


    群臣纷纷跪拜。


    赵清廉也此刻睁开了眼睛。


    乾隆自然不是来找错误的。


    现在看到臣工们每天处理繁琐的来自各省的政务,尤其是大小时段,和各种小规模起义,他也于心不忍。


    所以,他下了决定。


    就在此刻。


    “诸位幸苦了。


    朕今天过来,是想要宣布一个事。


    组建汉八旗,进驻各省,用来代替昔日的满八旗。”


    整个办法或许不是最好,或许会在未来有巨大的隐患,但眼下这种情况已经容许不得他再墨迹和思铎。


    照着眼下这个情况,南方各省统治动荡只是时间问题。


    没有足够兵力对当地进行驻扎,各省只会小规模起义更加的频繁,自立能力越来越强。


    听到皇帝的这个决定。


    满堂没有一个不高兴的。


    乾隆或许忽略了一个问题。


    眼下整个军机处,都是汉臣在主政。


    这是一个让他忽略掉的问题。


    此前让耿秉忠还有张衔入驻军机处,只是看中了起忠君爱国,乃是贤臣良将,两袖清风,却忽略了此乃二汉臣。


    刘墉,赵清廉,张衔,耿秉忠,如此一算,除去和珅满人外,整个军机处剩下四名汉人。


    如今提出训练,扩建,重用,驻扎汉八旗到汉人最多的南方地区,这个主意在场都高兴。


    只是都默不作声。


    因为一旦作声。


    便会被乾隆认定为存有私心,谋反之心等等。


    不过这入驻汉八旗可不是说着简单的事。


    首先,汉八旗士兵需要进行招募,训练,统一培训在按照籍贯进行入驻各地。


    凡是当地籍贯士兵不可入驻当地,凡是当地籍贯的中高级将领不可入驻当地。


    这都是规矩。


    防止地方勾结。


    还有训练费用,刀剑训练铠甲等各种杂七杂八的钱财问题。


    都是一个巨大的乱麻。


    谁接着,谁倒霉。


    赵清廉还在迷盹间,这个倒霉事就落在了他的头上。


    临了乾隆只留下了一句话。


    “训练五万汉八旗士兵出来!


    其他的朕不想管,你也不要来找朕。”


    只留下了这句话。


    ……


    赵清廉沉默了。大家伙也都沉默了。


    因为大家都知道这件事有多难。


    不过也不怪万岁爷。


    朝廷因为打仗,国库先前各省送过来赋税用去了几百万两了。


    剩下的银子都用来维持整个国家官僚体系,得发工资。


    还得修水利,修城墙,维护边防。


    一枚银子狠不得掰成两半来用。


    所以。


    万岁爷没有银子。


    赵清廉组建五万汉军,也就没有朝廷的支持。


    从头到尾都得靠他赵清廉一个人。


    当然,还有一层潜在的意思,是在场大家伙读不出来的。


    也只有赵清廉心里清楚明白。


    万岁爷没有银子支持自己,那他也就默许了自己可以钻法律漏洞,可以稍微胡作非为一下。


    虽然事情难度很大,但赵清廉心里却很高兴。


    扩建汉八旗,让汉人驻守南方。


    这是梦寐以求了多少年都不敢奢望的事?


    满人自入关以来,对汉人多久多加提防,各省都有满人自己的八旗驻扎,配备都统参将,巩固各省对汉人的统治。


    如今可好。


    总算是凭借一场大战,消耗掉了这些抓在南方各省的汉八旗兵力。


    搞得朝廷只能无奈扩建启用汉八旗驻守。


    只要汉八旗成功驻守各省。


    整个清廷明面上看还是那个‘秋叶海棠图’


    但是却已经缺失了三分之一,且是最为重要,赋税主要来源地的整个南方地区。


    依稀记得未来的慈溪太后向八国联军宣布开展,然后各省纷纷不予响应,搞得慈溪老婆子一个人唱完独角戏,被八国联军追的漫山遍野跑。


    之所以晚清后期会造成这种情况,就在于各省已经充分自治。


    一切还要感谢太平天国。


    虽然这场由上帝之弟洪秀全领导的轰轰烈烈的起义失败了,但他有效的打击了了清军在南方各省的统治,基本瓦解消灭了驻扎在南方各省的满八旗军。


    也正是因为天平天国运动之后,面对巨大的兵力将领的缺失,加上满人自身的腐化堕落不堪大用,不得已启用大量汉臣,允许起招募训练汉兵。


    那个时候的清廷仅仅北方少数省份拥有一定数量的满八旗。


    至于南方各省,他已经无暇顾及了,在这种情况下,各省开始逐渐积蓄力量,汉人也开始崭露头角,逐渐占据总督,总兵等重要职位。


    他赵清廉如今正在做的就是逐渐把清廷给挖空。


    表面看,啥事没有,但是只要轻轻一敲,整个斑驳破碎,变为残渣。


    汉八旗的入驻,将士挖空整个南方的标志。


    清廷将为了掌控汉八旗不得不派驻更多的汉人将领,如此一来,汉人越来越多,在整个国家机器中占据重要职位的也越来越多。


    想象完这一切的赵清廉很快被打回现实。


    他……没银子。


    而组建五万人的汉八旗,怎么也得管这五万人饭食吧,这是最低要求。


    一人再发点响钱,就更是一笔不菲的数字了。


    赵清廉看向和珅。


    他想要找和珅帮忙。


    因为这个家伙有钱呐!


    也蛮佩服乾隆的。


    都穷到这个时候了,还没有使用自己的终极后备隐藏能源和珅大礼包。


    一定是乾隆还在估计自己的一世英名。


    他与和珅可是著名的明主贤臣,管仲之交,伯乐。


    一旦在他的任期,把和珅给查抄办了,那么不是对自己名誉上的抹黑吗。


    小人物怕法律,大人物怕骂名。


    在古代这个重名誉讲忠君爱国的时代,乾隆若是亲自下手,必将引起社会舆论的震荡,将傍身堪比李世民宣武门杀兄一样的黑料。


    一生清高注重名誉的乾隆受不了这一点。


    还有一点不杀和珅的原因。


    丢给下一代皇帝,嘉庆皇帝的礼包。


    不管怎样,乾隆都是准备把和珅用了的,只是时间问题。


    自己也早就告诉和珅了,让把银子花了,这家伙无动于衷啊,终日守着,当守财奴。


    这早晚都得被皇家给用了。


    不如自己享用吧?


    想想到时候等到皇家打开和珅这个钱袋子,却发现空空如也时的疑惑表情,就有些好笑。


    赵清廉目光温柔,看向目送乾隆离开的和珅。


    “和宝……”


    和珅一个害怕的踉跄后退。


    直觉告诉他,赵清廉接下来后半段话不简单,会让自己利益受损。


    患难与共做兄弟可以,借钱不行。


    “和宝,我打算给你打下一个大大的商业帝国。”


    赵清廉把和珅拉到屋外某处僻静角落。


    “和宝,我有个好的商业主意。”


    赵清廉一箩筐骗取银子的话还没说出口,和珅微眯眼睛,慢慢后退。


    “不不不,赵老弟这些冠冕堂皇的忽悠人之话就不要对我说了。


    你想要银子!


    刚刚万岁爷丢给了你那么大的事,一点银子也不够,所以就像从我这位挚爱亲朋身上下手!


    对不对!


    赵老弟,你伤透了和宝宝我的心呐。


    我那你当兄弟,你把当冤大头。”


    下手和珅是真他娘难,赵清廉还没迈开步子就知道这件事情的地狱难度了。


    得下杀手锏了。


    和珅视钱如命,从他身上搂银子只能从一个方向出发。


    自保!


    和珅的命运自己再初识对方时,就已经全盘告知。


    而和珅经过测验,也知道乾隆爷对他的心思,只是在乾隆这一朝他是安全的,至于之后,他本人清楚,但凡下一任皇帝继位,小命难保。


    “和兄。


    这银子吗,确实是用来组建五万新汉军的。


    不过,组建的不是朝廷的新汉军,是我们的。”


    “我们……”


    和珅挠了挠脑壳。


    “试问,这些士兵如果穿您和大人的衣,吃您和大人的饭,那他们听谁的命令呢?


    我和你都是大贪之流。


    熬不过晚年就会被清算,财产充公。


    如今这是个机会,一个给自保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