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褒奖令

作品:《玄黄破

    卢思义不管卢家人做何想,不做解释,饭后回到自家小院,享受一会儿阳光,这才起身,在李秀宁、夜陪同下前往鲁郡府中。


    荀彧终于等到卢思义到来。


    整个青州房屋建设,直道修建,开销巨大,看不见底,就算邳都调来万万两白银,亦是不够。


    有的地方只能把原来的路用泥土填平。


    不应该这般大铺面积,应是以鲁郡为试点,建成之后向外扩张。


    整个青州也只有鲁郡面积最小,相对来说人口较为集中,最好建设。


    好在他不是向卢思义诉苦,而是给出建议性的意见,让其改变原有想法。


    现在的建设也是围绕郡内主要城池与县城先行建设,若是卢思义不同意这般,那只好全面铺开。


    除荀彧之外,这庭堂之内还有数人,应是荀彧招来的贤才,卢思义并不认得。


    卢思义让他们也发表下意见。


    大多与荀彧想法相同。


    意见不合的有两处,一处是有人提出先修直道,一处是有人提出先建设房屋。提出齐头并进的人甚少,觉得这般不符合实际。


    也让卢思义明白,现修建过程并非自己想象那般顺利。


    从邳都过来,这一路,卢思义其实也看了出来。


    直道修建缓慢,多处是把原有官路坑洼的地方用泥土修补一番,这般下雨过后,会再次恢复原样。


    虽说卢思义发明的火炕让用了上来,却是没有普及,不说其它,单说卢府还是丫鬟暖床。


    就知这进展程度,也就是宣传的力度大于实际效果。


    卢思义脸色微沉,问道:“青州,冻死多少人口?”


    此话一出,所有人寂静无声。


    荀彧看向众人,这才发现自己在执行政策之时,竟是有了疏忽。


    “说。”卢思义呵斥一声。


    荀彧的脸色难看起来,这些将来都是前往各郡任职的重要官员,他们现在负责传递与汇集各郡的消息,他心知自家主公注重人口。


    “荀相,此事怨不得下方官员,实在是青州刚经历战乱,多处地方洗劫一空,加之路途偏远,政令下达之时,看到的已经是饿死、冻死的尸体。”


    卢思义看向此人,年不过三十,观其面相倒是端正,唯独眼角有些尖了。


    “你负责的乃是薛郡之地,薛郡死亡多少?”


    荀彧看相此人,只让其报数字,至于理由,现在不是过问的时机。


    “五万。”此人咬牙说出这一数字。


    卢思义内心沉到谷底。


    薛郡有菏王在,加之郡守投敌,可说这次战乱,波及的并不严重。反而是启阳郡、胶东郡、平陵郡、东郡、琅琊郡最为严重。


    荀彧让其各自汇报。


    总数是荀彧没有想到的,也是卢思义没有想到的,冻饿死亡人数竟是达到百万,这是统计出来的,还有未统计到的哪?


    不说其它,单说琅琊郡总人口不过百万,此时统计出来的死亡之数已经超过一郡之地,可以说荒无人烟了。


    卢思义接着问道:“各郡现有人口,实际数量多少。”


    他心知,追究这些没有任何意义,不如从实际出发。


    此事不用其它人汇报,荀彧直接一一道来,东郡三十万,鲁郡二十万,薛郡五十万,平陵郡三十万,胶东郡二十万,启阳郡二十万,琅琊郡十万。


    卢思义清楚经过一场残酷的战争,青州人口会锐减,却没想到会锐减到这般程度,一郡之地人口等于战前一县之地人口,甚至还未一县之地人口多,从而也可看出邳国这次攻打卢国所用策略就是绝户之策。


    “护国公......。”


    荀彧看卢思义失神,提醒一句。


    回过神的卢思义,眼中有一股悲意。


    他并非无情之人,在此之前为了让青州百姓少受战争波及,已经下令让自己的人,加速向山上转移。


    然他的人手太少,覆盖整个青州的大山不到一成。


    也就鲁郡、薛郡、启阳郡转移到山中数万人口,胶东郡不到一万,琅琊郡、东郡、平陵郡都没有他的人。


    青州,加上他转移到山中的人口在一起连同现在整个青州的驻军、俘虏一共不到三百万人。


    仅是这些俘虏已经占青州四分之一的人口还要多。


    一股肃杀之气逐渐在卢思义身上扩散出来。


    这般情况,青州粮草够这些人食上三年也吃不完。


    加之推行下去的政策,不可能再有人冻死,饿死。


    这般结果,就是下面之人办事不力,无法形成有效监督。


    然,青州。


    除去 看守俘虏之人,可用兵卒不到五万。


    想要军事管理,亦是有些难度。


    看着卢思义不说话,浑身充满肃杀之气,荀彧内心大骇,自家主公这是又动了杀心。


    房间之中,除李秀宁与荀彧看出来外,连同夜都猜不透卢思义此刻心思,仅是发现此刻的他变了模样,脸色难看,与以往有所不同。


    此刻夜想的是,没想到青州已经这般空虚,这般处境他卢思义又该如何处置。


    然,这股肃杀之气很快在卢思义身上消失不见,换成一副认真模样。


    “大战之后,众人能够做到这份已经是功不可没。”


    “为了犒劳大家,我决意封赏青州各郡县在职官员政绩。”


    “荀相,帮我拟制一份功勋,凡是有子嗣的可让其子嗣前来,为其子嗣赐秀才文书,凭此文书可进国子监,一年后考核成绩优异者,可直达进士;若无子嗣者可自行前来领取奖赏,从郡守到都管之奖赏有你来定,最高两千石,最低十石,不想要粮者,可换取粮票凭证到户部换取金银。”


    在场之人个个大喜,十石可是相当五两银子。普通人家一年也挣不到这般多银子。


    “他们每人可是比都管高出许多,至少可获得百两银子。”


    夜.露不解。


    李秀宁好似想到什么,荀彧称是,不敢有任何意见。


    他心中甚是清楚,自家主公是大放之人,却不会在此事上这般大放,其中必有蹊跷。


    只能照做。


    卢思义无心在此多做停留,起身向外走去,一群人恭送出去,一个个大喜,祝贺荀相可得二千石。


    听到他们一个个祝贺,荀彧感觉脊背冒出一丝凉气。


    两千石不是他敢想的。


    离开之后李秀宁、夜能感知到卢思义的心思沉重,一路无言。


    回到家中,卢思义一人进卢相房间,看着自家父亲,却是一言不发。


    卢相看其模样,自知是遇到事情了。


    也不过问,自家子能做出这般大事情,应是没有什么事情能难住他的,他继续看着书籍,也不过问。


    卢思义在房间跪坐一个时辰,看着父亲静静看书未有打扰,随之嘱咐卢相早些休息,不要熬坏身子,还能活四五十年,这般操劳挺不过十年,不说五世同堂,三世同堂都有些难。


    此话让卢相不解,难道此子没有要子打算?


    不由放下书卷。


    回到自己院中的卢思义没有胃口,竟是直接睡了去。


    卯时,天色微亮。


    卢思义与六人队的护卫,骑马从卢府正门离去,一路前行,一个时辰到了后山。


    这里还是那般看守森严,当初大战都未波及到这里。


    接着卢思义与护卫六人消失不见。


    巳时。


    卢思义前面出现一座县城规模大小的居住地。


    这里没有城墙,四周被大山环绕,是天然的城墙。


    这里的人每一个带着幸福的笑容,活的很是充实。


    穿着与外面之人也有不同,充满着精气神


    卢思义到来,直接引起轰动。


    无数人,喊着“卢主席好”。


    不多时,整个县城规模的人都知卢思义回来了。


    这里有三万人口,开始向衙府汇聚过来。


    他们的热情无人能够阻挡。


    卢思义也未让拦着。


    站在衙府外面与所有人见了面,这里有工部研发出来的扩音筒。


    “同志们,你们可知青州现在还有多少人口?”


    “你们可知一县之地还有多少人否?”


    “我告诉大家,就是因为战争,让众多人妻离子散。”


    “让天下黎民尸横遍野。”


    “现在外面一县之地不过万人,村落之中已经十室九空。”


    “我痛恨战争,可战争不会因为我的痛恨消失。”


    “不会因为我的努力,我们这里就不会被人发现。”


    “同志们,青州所有黎民因战争、因天灾而亡,我们有能力出手,却无动于衷,这是麻木不仁。”


    “现在,真正需要你们的时候来了。”


    “你们可愿离开这世外桃源,去过苦难的日子?”


    “愿意解救外面处于深水火热之中的黎民吗?”


    卢思义说到后面已经声嘶力竭。


    他的眼中布满血丝,这是悲痛所化,绝不作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