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平乱定

作品:《玄黄破

    他们是这般想的,也唯有大壮知道,自家公子并非这般人。


    是要看这些将军是否听从自家公子的,现自家公子可不止是百万大军在手,名义上,自家公子已经站住了脚。除此,姬骊已经消失九日有余。


    不出意外,明日邳都将出意外。


    邳都城卫军分四方,唯独卢思义这一方城墙之上与城内独占六万。


    张长再次向前喊话,今日是最后机会,过了今日不收降将。


    同时这道命令已经传达到另外三处,另外三处也同样对守城将,喊出同样话语。


    这些守城将,有的还是自家兄弟,然现在却要双目成仇。


    心中多不痛快。


    卢国,却是欢天喜地,没想到邳国大军全撤了。


    他们可以集中兵力对付京洛。


    镇国将军提出和谈之策,被国主否定,既然京洛之前不同意,现在也要打出他们卢国的底气。


    集中兵力直接与京洛兵戎相见。


    一日京洛直接败退。


    镇国大将军看出,这不是京洛真正战力,然卢国主不信。


    让镇国大将军主动出击,务必夺回京洛攻陷的失地。


    京洛多年未打仗,他不信是京洛故意败阵,邳宋十万大军可是打碎了宋国,击退了京洛五十万大军,邳国又用二十万大军压境宋国直接让京洛与邳国签订的同盟协议。


    他们只要打掉京洛大牙,保证京洛不敢对卢国动武,到时他们可以巩固濮州,这就是卢国主现所想。


    镇国大将军只能听从命令。


    邳都。


    与往常一样,守城的将军对四面围攻的将领并不惧怕。


    他们自认卢思义不敢攻城,就算进攻也难攻下,毕竟对方之中将领都是出自本家。


    家主大多也在邳都,这代表着家主的意志。


    不管怎么喊话,对方只当放屁。


    夜间,对方果然没有发动攻击,甚至火把都未亮起,这让守城的将领更加确认,卢思义不敢这般做。


    城中,还在不断向外散播卢思义的不义。


    誓要让在外将领反卢思义。


    可老国主的尸体还在宫中无人过问,这让在外的将领怎会听城中人之言。


    他们能走到这个位置,都不是蠢货,是老国主提拔出来的忠义之士,再者,家族利益虽然为重,他们亦是知道,现与京洛结盟是卢思义一手促成。


    沛国听卢思义调遣,京洛支持的是卢思义,若京洛大军过来支援,邳国危矣!


    难道邳都里面各位大臣不知吗?


    显然他们也是知的,只是他们不认可卢思义,更为准确的说是不想让卢思义有这般大的权力,现在这局势,就是要耗卢思义的耐心。


    只要对方攻城,三日攻不下,就能进入谈判阶段,到时他们就能够削弱卢思义手中权力。


    外面赶过来的这些将军自是明白这其中道理,所以对卢思义想要博得美名这一想法,自是支持,能够刃不见血解决问题最好,解决不了,也不会全力攻城。


    最终总有解决办法的。


    辰时,双方兵卒照常进餐,与往日没有什么不同。


    卢思义叫来镇国大将军与左、右将军。


    左将军出自沛国,原沛国镇国大将军。


    卢思义一共下几条军令,第一条:命左将慰问兵卒,加大伙食每人可饮一坛酒。


    第二条:三刻后,左将带五万人主攻,右将协攻,先登赏百金,战死偿一金,伤者偿五十银;破城斩首一人赏三金。


    第三条:其它三城接到命令即刻攻城,不得延误,奖励与补偿等同。


    镇国大将军,左右将无法信卢思义所言,这般奖赏乃天文数字。


    军中从未出现,若是那些兵卒得知,战力不敢想象。


    左将军两眼放光,领命已经下去。


    不多时后方军中响起一片欢呼,声震九霄。


    相隔五里,城中防卫军亦能听到。


    三刻一过,没有鼓声,没有号角。


    五万人在左将军带领下,冲杀过去。


    撞门车,蹬城梯直接出现在战场之上,向前推进。


    城墙之上,那些士兵慌了神,本是能拉开的弓弩,竟是用不上力量了,一用力肚子疼不说,气直接从下面露了出来,伴有的还有一股热流。


    攻城最为艰难。


    最快也要两个时辰,慢甚至一月。


    然,这一场战争不到半个时辰,战斗已经结束。


    城门大开,卢思义带领大军长驱直入,杀至其它三个方向。


    两个时辰,战斗全部结束,其它三处看到大军背后来袭,直接选择投降。


    邳都军管制。


    叛军将领一个个被押往上林狱,有左将军带兵看押,左将军即为沛国原镇国大将军,自是跟邳国的人无甚交情。


    右将军则是负责看押司空狱,这里关押的全是邳国官员。


    其它三路大将军所有兵权,在镇国大将军带人监视下,被卢思义收了起来。


    至此,邳国,大将军只有一人,就是镇国大将军,武大将军。


    这些收了兵权的,又被卢思义重新命为帅,可调动五将之力。


    一将统领万人,一帅统五万。


    帅印暂时搁置,一切听从镇国大将军调令。


    次日举办国丧。


    一夜之间,邳都挂满白布。


    引魂幡在前,棺椁在后,长长队伍从宫内出发。


    新国柱跟随队伍其中。


    整个葬礼,由卢思义操办,大祭司主持。


    那些口口声声忠于邳国主不愿打开城门的将领,及官员大喊冤枉是忠于国主的,及吕太后。


    全部成为老国主的陪葬品,活着下葬,连个棺椁都没。


    此事结束一日已过,整个邳都阴云密布。


    所有人知这次护国公手段有多残忍。


    大祭司竟是站在护国公一方。


    因,护国公封大祭司为国师,负责辅佐三世子,亦是新主。


    国号暂时不改,等新主真有能力之时在改国号。


    至于卢国国师,一同被下葬了去,在他看到卢思义之时,已经下碎了胆。


    卢思义美其名曰,若国主同意停战,就托梦于他,卢邳之战就此停止。


    邳国满朝文武没有一人不惧卢思义的。


    此人太过心狠手辣。


    无数大臣之家已经被炒,所有罪行与财物公布于众。


    此事已经是第三日,一切罪名全由度支尚书盖仲揭发。


    整个邳都从国主身死的悲愤到卢思义大杀官员的指责再到这些官员令人发指罪行的示众愤慨,心情转变之快,实属少见,骂卢思义的人少了许多。


    多是赞扬卢思义的,护国公为国乃忠义也。


    第四日,卢思义下令,让兵部修缮邳都那些危险的房屋,以防下一场雪到来,压塌房屋,造成人员死伤。


    第五日,工部已经做出新的帅印,将令。


    将帅之间身份终于确定下来。


    第六日,修缮房屋的命令已经下达整个邳国,各郡县开始忙碌起来。


    同时各郡县的户簿已经陆陆续续押送到邳都。


    因这一冬季,有冻、饿死之人,从郡县开始问责。


    此条命令专门有人宣读,传遍邳国每个角落,青州不在其范围之内。


    然,邳国本是富裕之地,往年亦是很少有饿死之人,房屋被风雪压塌砸死的亦是很少。


    然,卢思义这一条政令下发出去,随之宣读,民意瞬间支持起来卢思义这位护国公。


    一月。


    邳国多出数个职位。


    一是丞相,由选进人才荀彧承担,统领百官,作为新主与护国公代言人。


    下设宰相数职,由原徐相承担尚书令一职为负责汇集所有材料。


    左丞相,尚书左仆射负责兵部事宜由镇国大将军武大将军担任。


    右丞相,尚书右仆役一职,由原度支尚书盖仲担任,负责文官事宜。


    随同卢思义出使京洛的官宦子弟,只要是支持卢思义的官员,少则为副帅,高则为帅。


    武文、武才现在就是帅。


    维达亦是成为一方将帅。


    徐相之子,徐庆亦是成为将帅。


    他们四人分别列入四方,成为邳都护城之帅。


    其余副帅列入其它帅帐之下,随军开拔前往四方。


    除此,跟随卢思义出使的护卫,少则千夫长,高则万人将。


    他们被分散到各个队伍之中,负责军训。


    完全按照卢思义的训练方式,加入到训练之内,原有的同样保留。


    除此之外,从青州投奔而来的兵卒,少则伍长,多则百夫长。同样融入到军队之中。


    这些人与千夫长关系甚好,上面要求的训练方式,他们悟性极高,一学就会,要不得怎会成为伍长、百夫长。


    军队正在悄然的发生变化。


    卢思义不再担心,是否会发生兵变。


    文姜、美姬来到邳都已经一月有余,婚事还未完成。


    此时才有闲暇功夫,这才提上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