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做女官

作品:《玄黄破

    卢思义的话语并不具备煽动性,衙府前的广场,街道之中,没有听到的人,此刻听到有人高呼“愿意”,他们亦是同样激动喊着:“愿意。”


    他们都是从苦难中走出来的人。


    他们深知没有卢主席就没有现在的生活,不管卢主席让他们做什么,他们都愿意。


    而那些听到卢思义讲话的,他们深知那些生活在苦难中的百姓有多痛苦,他们真心愿意前往。


    只是这一次,与上一次外出的人有所不同,上一次外出的,是做同化的思想工作,这一次前往各郡县的人是要扮成流民混入底层,做苦力,起监督作用。


    选人之上比之上次条件放宽了许多,不需要会当地语言。


    三日的时间,数千人,有男有女,离开了这里,踏上了未知的路途。


    一同离去的还有卢思义。


    此刻跟随在卢思义身后的人是一支千人的骑兵队伍。


    快速的向鲁郡方向奔驰着。


    看到卢思义到来,守兵急忙放行。


    然,卢思义看到盘查的一幕,脑海中有了新想法。


    兴商贾,开州门。


    不限制身份,人人都可前来青州经商,落户。


    只需遵守青州律法即可。


    脑海中有了这样想法,一发不可收拾。


    回到鲁郡府。


    看到荀彧定制的褒奖内容,直接给予肯定,让人下发出去。


    此刻他留下荀彧,把自己想法跟荀彧说了出来。


    兴商贾,凡是来青州经商的不收房租,免费提供硬件设备,赢利三七分,商贾占七。


    来青州定居的,分房屋、分田地,享受免费医疗、免费稚童开智上学堂。


    卢思义想了想,暂时开这些惠民策略即可,若是能够成功再说其它。


    荀彧听了内心大骇,他唯恐青州拖垮整个邳国,要知邳国可是卢思义用了不少心血才拿下的。


    卢思义眼神坚定,此事必须执行,一州之地别说千万,就算万万人也应是能够养活的,要知此地靠海,土地肥沃,四季分明,养人在适合不过。


    唯独有了人,才能让青州更为牢固。


    聚得人心,才能享受世间繁华。


    荀彧明白了,青州策不可更改,只能下命令执行。


    卢思义直接住在鲁郡府,与荀彧一起工作起来。


    一条条政令荀彧下达着,执行着。


    一条条消息不断向此反馈着。


    全部是关于青州的,非青州的全部运往邳都有三相处理。


    卢思义在鲁郡府一住就是一月,看着府中的枣树发了芽,心情好了不少。


    这一月,他没有见任何女子,连同夜与李秀宁到来,也未接见。


    现青州西,东郡。驻扎十万大军,有卢十一为大帅统领;他手下十位万人将,都是从军中通过比武逐步提拔上来的,军中威望甚高。


    青州南,启阳郡。驻扎五万大军,统领大帅为卢十八,他还有一封号,剿匪将军。


    他带领的兵负责绞杀青州境内所有郡、县山中盗匪。


    军中留下的不到万人,手下四将,分布在琅琊郡、胶东郡、平陵郡、东郡。执行着卢十八下达的剿匪任务。


    卢十八亲自率领一队在启阳郡执行着剿匪任务。


    五十万俘虏,已经有三十万投入到青州的建设之中,还有二十万身体没有调养过来,接受着改造,准确说他们有成为精兵的资格,在各郡之地接受着最为严格的训练。


    能够训练他们的,都是从后山接受过深度改造出来的盗匪。


    这二十万俘虏,现在也有了新的名字,就是新军,不但要接受身体上的改造,还要接受思想上的转变。


    卢十八手下剿匪将领,每到一郡都有调动当地新军的权利,他们是否能够通过考核,就要看在剿匪之战中的表现。


    却也不是所有人都有资格参加剿匪的,必须身体敏捷,熟悉山中习性的人才行。


    选拔进来的新军,只要在剿匪中能够活下来,就代表着他们成为了老兵,除了能够享有军饷之外,还能享受青州所有政策之内的福利,除此,受伤退伍还能安排其它工种,继续享受薪资待遇,与军饷无二。


    所有的新兵没有不想成为老兵的,他们在濮州都没有享受过这般待遇,再说丰盛的吃食,可不是当濮州军能够比拟的。


    在这里他们有了希望,有了盼头,不管是青州还是濮州以前都是卢国,现在的镇国公就是卢相的嫡子,这与自己是卢国人没有任何区分。


    思想教育,也是初步有了成效,让卢思义甚是欣慰。


    至于那些来领褒奖的,凡是子嗣前来的,就定居在了鲁郡。


    鲁郡给他们建立起来一所国子监,并非让其前去邳都。


    祭酒竟是孔家上代家主,孔子义担任,可谓名声鹊起。


    然那些领了粮食,换了粮票的,多数被打劫了去,这也是有了剿匪大将军的由来,也让各郡县的官员都愿支持这些剿匪事业将卒的主要原因。


    至于留在鲁郡国子监里面的学子,他们学得可不是什么之乎者也,院围墙高六米,没有一人能逃出来,每天都能听到哀嚎之声。


    不过这国子监方圆十里之内并无房舍,都是国子监外围之地,归属国子监所有,外人不得踏入,虽然没有设任何禁止,也无人靠近。


    这些地方是要改造的,只是现在人手不够。


    万物复苏也许是一个好的兆头,真的有经商的人向青州赶来,最远的有京洛的,嘉国的。


    他们不管是路过沛都还是帝丘,一路畅通无阻。


    通过嘉国来的商人,卢思义得知嘉国攻占了戎国、济北国,今年冬有可能攻打广阳国。


    京洛南下攻破了吕国,宋国归入京洛直属管理,宋国主改为王爵。


    至此,周边再无战事。


    然进入青州的平民没有见一个身影,周边就算是战乱也没有人逃亡青州的,实在是路途遥远,周边的山寨都过不去,若是山匪人、财都要还好,只劫财,就无生存的可能。


    卢思义心情好上一刻,接着眼中露出担忧,疫情。


    随着万物复苏,只怕疫情也要到来。


    卢思义已经命药老携带所有门徒出山。


    分散向青州各地,若当地有疫情立刻上报县府,直接封锁当地,执行不力者,夷三族。


    青州上至郡府下至县府都有御史台的人,他们可直达天庭。


    薛郡因贪墨工钱虚报粮食,被御史揭发,从上至下所有官员被夷三族,瞬间让薛郡减少三千多人,没有秋后问斩一说。


    青州所有官员现在摸不透护国公的底线在哪里,一个个如坐针毡,办事谨小慎微。


    不是上面下达的命令,他们一件也不敢做,完全是按照政令在进行,可谓上通下达。


    连纳小妾的心思也没一个。


    同时薛郡所有空缺瞬间有人补了上去。


    就算如此,薛郡时不时还会发生偷窃的事情,偷的多是贵族,大户人家。


    自从这雷霆手段出击之后,真没有人愿意在贵族、大户人家当护卫了。


    因为牵连的贵族不单单是夷三族那般简单,连同知情不报的护卫也一一斩杀,用卢思义的话:“他们所食皆是染着人血,死不足惜。”


    护国公,卢思义的名声在薛郡一是无二,得到薛郡黎民百姓的拥护。


    开春,地不能荒芜,必须锄草。


    直道的修建,规划的房屋建设,几乎处于在停工状态。


    他们有了地,自是要把自己的地照顾好,粮食对于百姓来说永远是放在第一位。


    卢思义也清楚,更清楚,连接各郡县的直道必须扩建完成。


    这就要产生一个新的工种。


    工人。


    入职工部,就有工人的身份,工人代表是工部的一员,永久享受国家发放的薪酬。


    工作日,六休一,工作时间每日六个时辰。


    表现好的,可升职。


    也就是入仕。


    此政令护国公牵头,工部尚书主抓,一时间,大批的人应聘工人一职。


    多是邳国与沛国之人。


    卢思义甚是懊恼之前没有想起这般政令。


    同时青州每个郡、县,成立起来工部司,制定工部司法局。


    这样一来又需要大批量的官员填充。


    这些人除了管理,监督,还要起到培训、分工,以及照顾工人的起居生活,一时之间忙得不可开交,工部尚书到时乐开了花,他从不曾想,有朝一日,自己这一部门下会有上万成员,然这只是一个开始,随着这一政令传入其它国家,还有更多的人涌入过来。


    不过想要来到青州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不管如何说,卢思义认为,这已经是开了一个好头。


    想要见到成果至少需要三四个月的时间。


    三月卢思义走出鲁郡府。


    再相见,卢思义更加瘦了,瘦的李秀宁甚是心疼。


    卢母不由埋怨一通。


    刘昭儿、花解语却是不敢开口。


    她们从后山回来之后,住入卢府,已经成为卢家一员。


    卢母本想下令,让卢思义给自己生个孙子,看这副模样甚是心疼,此事又藏在心间。


    这一刻她深知,自家子与自家夫君别无两样,心中藏着黎民。


    一家人欢聚一堂,开心吃上一顿。


    临走,卢母才提出,什么时候把另外两个儿媳接过来见上一面。


    卢思义直接安排,让人传信,两人前来青州。


    回到自家院中,卢思义享受一番花解语的手上工夫,直接昏睡过去。


    这一睡就是四个时辰。


    醒来,已是子时。


    卢思义看李秀宁在身边守护,其她三位在屏风之外床上睡了过去,此刻听到动静。


    夜、刘昭儿第一时间苏醒过来,急忙下床。


    通过屏风与昏暗的烛光,卢思义直接阻止,让其继续休息。


    卢思义一把拉过李秀宁,抱着她。躺在床上再次睡了过去。


    一夜无话。


    辰时。


    起床的卢思义,发现有一碗参汤,这是李秀宁专门给他熬的。


    在鲁郡府,虽然他不让李秀宁前去探望,每日也能喝上一碗参汤提神,本觉得是膳食房做的,现在尝到这味道,还有这碗的花式,明显就是出自一人之手。


    “你何时,学会了下厨?”


    卢思义看向李秀宁问上一句,李秀宁嫣然一笑“与夫君离别之后,学会了一些厨艺。”


    “哎~!”


    “今后不要再下厨了,怎可做这些粗活。”


    “有这时间还是做些有意义的事吧。”


    “做个女官如何?”


    此话一出,四女内心同时一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