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麻绳专挑细处断

作品:《让你做寻亲节目,你做等着我?

    王玉民老人,接着讲述:


    “后来,到一九七二年十二月份,她又去了。”


    “这次,又是花了一年的时间,帮我做了一双鞋。”


    “正好那一年,我也准备复员了。”


    “这次她过来,一口气就住了两个半月。”


    “到七三年的三月五号,我从前线上正式退下来,可以回家了。”


    “我就跟她说,让她先回自己娘家去,我回甘城辉县去。”


    “因为我家没有人,房子也久经打理,破破烂烂的。”


    “现在既然要回农村了,她跟着去也没有地方住,没有东西吃。”


    “所以我打算先回去把房子收拾好,收拾好之后再给她写信。”


    “大概又过了三个月时间,我把房子好好收拾了一顿,在屋里盘了个炕。”


    “等炕干了能躺人了,才写信给她,让她过来。”


    “然后,她就来了。”


    “过来的时候,她还怀着我们的大儿子,王俊峰。”


    “去我那儿住了三个月后,她就把我们的大儿子给生了下来。”


    “那个时候,我的复员费是二百四十块钱。”


    “半年时间过去之后,也花的差不多了。”


    “生孩子的时候,她就没有到医院里面去生。”


    “而是在农村里面,找了个二把刀的产婆,来帮她接生。”


    “结果,失血过多了。”


    “后来生活上也不太好。”


    “营养不够,也没有奶给孩子。”


    “奶粉不贵,但是买不到。”


    “当时生下我孩子以后,我就每天走五公里山路,上山去找我姑家。”


    “我姑家里有一头羊,我就每天过去,让我姑姑帮忙挤一瓶羊奶。”


    “这一上一下要两三个小时。”


    “我拿着奶回来,站在屋子后头,就能听见我孩子呜啊呜啊地哭。”


    “赶紧过去,给孩子把奶热着喝了。”


    “喂完奶之后,我就再去给她擀些面条吃一吃。”


    “这么过去了一个月,她身体越来越虚弱。”


    “我一天天跑到外面去给孩子取奶,还要拾柴。”


    “她一个人在房子里面孤孤单单的,最后也得了这个...叫...精神分裂症。”


    王玉民老人,用如此平淡的语气,说出了最后的这五个字。


    一下子,就让不少正看着节目的观众发出了惊呼。


    “我靠?不是吧?”


    “看前面这段艰辛的生活,我就已经很不好受了...结果怎么还...还有这种发展呢?”


    “麻绳专挑细处断,厄运专选苦命人啊。”


    “孕妇产后抑郁,是很常见的事情...产后的各种恢复,都会严重关系到女方这边的身心健康,所以一直以来,咱们才一直有【坐月子】之说...但以当年的生活水平来看,对于王玉民老先生这样的穷苦人家来说,那简直就是痴人说梦...”


    “呜呜呜,这也太惨了,造化弄人啊。”


    “哪怕是这般坚如磐石的感情,在无情的现实面前,也不堪一击啊...”


    “感情与生活,终究不可兼得。”


    “对啊...幸福这件事本身就是个奢侈品,要是没有足够的条件支持,是不可能实现的。”


    “对于那个年代的农村而言,只怕是能按时吃到一日三餐,都算极大的享受了。”


    “呜呜呜,我这人最看不得别人过得惨了,连饭都吃不上,这也太可怜了!呜呜呜呜!”


    “现在很多年轻人没有真正穷过,都以为月底啃馒头啃泡面已经算是相当悲惨的生活了...但实际上,咱们华夏解决温饱问题,才刚刚不过几十年啊!”


    如此艰苦的岁月,让不少观众心里十分别扭。


    听着老人的讲述,也是不由得频频皱眉。


    但,老人的话,却还没有说完:


    “因为我老伴得了精神分裂,孩子又没有奶吃。”


    “当时我实在顾不上来...”


    “我就抱着孩子,把她送回她冀州老家去了。”


    “在那边,有我岳父岳母帮忙照顾。”


    “我就又一个人回到了辉县。”


    “武装部的战友为了照顾我,给我找了一个临时工的工作。”


    “当时...是在辉县农机厂的机械厂。”


    “那个时候,我就终于有工作了...”


    大屏幕上,也适时地浮现出了当年辉县农机厂的照片。


    偌大的工厂,方方正正的高墙。


    笔直的烟囱,以及依稀可见的大型机床。


    这是官方出资,用来生产农具的地方。


    那个年代的大型工业厂,基本都是这种风格。


    “我一个月四十二块钱的工资,我自己留二十二,给他们娘俩每个月寄过去二十块钱。”


    “每个月都是这样。”


    “等第二年,国家给我转成了正式工...”


    “这个时候,我终于有每年一次的探亲假了。”


    “每一回我回去探亲,走的时候,老伴儿就流着眼泪,送我送到火车站上。”


    “对我说,你走吧,忙工作去吧。”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等你明年回来,我们再相见。”


    “虽然她也在哭,但她还鼓励我说,一年很快就会过去的,叫我不要有太多念想。”


    “每年...每年都是这样。”


    李阳又把刚才那张结婚照放了出来。


    在得知了如此之多的信息之后,重新返回来再看这张照片。


    它给人的感觉,又多了几分沉重的意味。


    愿得一人心,白首不分离。


    可这心系彼此,本应如胶似漆般黏在一起的二人,却如牛郎织女那般,许久都不得相见。


    照片中的严宝霞,虽然年纪比王玉民要小。


    但整个人的气质,却好似比身边这位小战士稳重不少。


    倘若生活在现代,她绝对是一位贤妻良母的典范。


    好在,随着时间的推进,一切都在慢慢变好。


    王玉民找到了工作,严宝霞的病情似乎也在逐渐好转。


    二人那个时候还算年轻,还有足够的时间积累财富。


    只要不出什么意外的话,二人的生活一定能幸福起来的...


    但下一刻,忽然有人在弹幕里说道:


    “等下...七三年复员,回家收拾房子,妻子生下孩子...”


    “因为无法养育,将妻子孩子送回娘家。”


    “返回辉县后分配了工作,次年转为正式工,有了年假...”


    “这样的话,就是三年。”


    “七六年...”


    “严宝霞的老家,是冀州塘山。”


    “一九七六年的塘山...”


    “是不是有大地震来着!?”


    喜欢让你做寻亲节目,你做等着我?请大家收藏:()让你做寻亲节目,你做等着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