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 钜鹿郡(惊弓之鸟)

作品:《黄巾起义?十万大军攻破洛阳!

    说罢,他缓缓抬起头,目光坚定地凝视着前方与自己对峙已久的汉军阵营。


    双方在此已经僵持了整整四天,气氛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来。


    此时此刻,李渊放眼望去,只见自己麾下的将士们个个士气高昂,摩拳擦掌,眼中闪烁着渴望战斗的光芒,一副跃跃欲试的模样,显然已经做好了随时冲锋陷阵的准备。


    “出动两万辅兵,六千战兵,进攻汉军!”


    李渊面色凝重地大声命令道!


    他的声音如同洪钟一般,响彻整个营帐。


    “喏!”


    周围将领们听闻此言,纷纷抱拳齐声应喏。


    他们心中早已按捺不住激动之情。


    很快,李渊军中那激昂的战鼓声骤然响起。


    “咚!咚!咚!”


    一声声沉重而有力的鼓声,仿佛是大地的心跳,又似雷霆万钧,隆隆作响,震耳欲聋。


    那鼓声响彻在这空旷无垠的战场上,如同一股强大的洪流,瞬间席卷了每一个角落。


    鼓声响起,全军将士们的精神都为之一振,原本略显慵懒的面容此刻焕发出无比的坚毅与果敢。


    每个人的眼神中都闪烁着杀气腾腾,一股子凶意逐渐在军中扩散开来。


    这是独属于李渊的军魂。


    暴虐,杀戮,凶戾。


    与此同时,大量的将领开始迅速行动起来,奔跑在营地之中,高声呼喊着召集各自所属的兵马。


    一时间,人声鼎沸,马蹄声、脚步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首紧张而激烈的交响曲。


    没过多久,六千精锐的战兵和两万辅助作战的辅兵便在各自的校尉以及队头带领下,浩浩荡荡地踏出了军营。


    队形松松散散,仿佛一冲就垮。


    犹如乌合之众。


    但是谁敢小瞧这支兵马,绝对会吃一个闷亏。


    与此同时!


    那些负责管理辅兵的伍长、什长、队长们,则紧盯着自己麾下的士卒,正在进行战前动员。


    他们神情严肃,目光犀利,犹如饿狼般凶狠。


    “一会厮杀之时,尔等务必要紧紧围绕在吾等身边,只管奋勇杀敌,不得有丝毫退缩之意!若是有人胆敢临阵脱逃,休怪吾等手下无情!”


    伍长、什长、队头们一个个怒目圆睁,目露凶光,凌厉的视线从一名名士卒的脸上缓缓扫过,让人不寒而栗。


    辅兵们听闻此讯,那些经验丰富的老卒们表现得颇为淡定,甚至有些不以为意。


    然而他们的双手却不自觉地握紧了手中的兵刃,嘴角渐渐浮现出一抹狰狞的笑容,仿佛对即将到来的战斗充满了期待和自信。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队伍中的新卒们则显得异常紧张。


    他们一个个不由自主地吞咽着口水,面色苍白,额头上也渗出了细密的汗珠。


    这些初涉战场的新兵蛋子显然还没有适应这种紧张激烈的氛围,心中难免忐忑不安。


    这支辅兵队伍中,新卒的数量占到了整个队伍的三分之二之多,而老卒仅占三分之一。


    这样的人员构成比例其实是李渊经过深思熟虑特意安排的。


    其目的就是希望通过以老带新的方式,让新卒能够尽快成长起来,积累实战经验。


    “记住,斩一级,升战兵,赏百亩土地,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尔等莫要错过!”


    队头冷冷地注视那些新卒。


    在他们脸上一一扫过。


    与需要进行阵前动员来鼓舞士气的辅兵不同,当战兵走出营地的那一瞬间,他们便如同条件反射一般,下意识地高高举起了手中的长戟或者长枪。


    刹那间,无数长枪林立,犹如一片钢铁森林般矗立在战场上。


    一股令人胆寒的肃杀之气瞬间弥漫开来,笼罩住了整个军队。


    能够入选战兵行列的士兵,无一不是手底下见过鲜血之人。


    因此,他们无需过多的激励和鼓动,便能迅速调整好状态,全身心地投入到战斗之中。


    就在此时,黄巾军突然出动,这一举动让对面的汉军猝不及防,一时间摸不着头脑。


    一名负责侦查敌情的斥候见状,急忙快马加鞭赶回大营,向主将皇甫嵩禀报:“禀将军,黄巾贼不知为何突然出动,恐怕是想要偷袭我军营地啊!”


    此刻,大帐之内的皇甫嵩正手持一卷竹简,聚精会神地阅读着上面的文字。


    听到斥候的紧急汇报之后,他不禁微微一愣,脸上露出了诧异的神情。


    李贼竟然还敢主动进攻?


    这实在令人费解!


    他难道不知道广宗已然被攻破了吗。


    此时此刻,在冀州大地之上,他李渊所率领之部众已然成为一支孤立无援的军队。


    面对周围将近二十万的汉军。


    按理说,他应当尽快逃离此地,以求自保才对。


    可他不仅没有逃跑,反而胆敢主动发起进攻?


    他如此行径到底凭借着什么底气和依据呢?


    如果是一般的将领,皇甫嵩肯定笑话对方是无能之辈。


    可偏偏做出这道命令的是李渊。


    皇甫嵩不敢大意。


    老实说,皇甫嵩对于李渊的一举一动着实感到困惑不已。


    这李渊其人,向来行事乖张,从不按照常规套路出牌。


    回想往昔那些黄巾反贼,一旦遭遇大汉官军,通常都会选择龟缩防守,闭门不出。


    然而,像李渊这般极具进攻欲望且毫不畏惧艰难险阻的反贼实属罕见。


    而且,无论面对怎样强大的对手或是险恶的局势,他总是毫不犹豫地迎难而上。


    不管是在颍川,还是在洛阳,李渊皆展现出超乎常人想象的巨大胆量。


    常常以少胜多、以弱击强,但令人惊奇的是,每次都能够侥幸获得成功。


    皇甫嵩曾无数次深入剖析李渊的种种举动,却每每都被他那如有神助般的“好运气”吓得瞠目结舌。


    仿佛冥冥之中,李渊真的身负天命,无论做何事都能顺风顺水、一往无前。


    此种情形实在是骇人听闻啊!


    而如今,就连张梁也已命丧黄泉,可就在这个时候,李渊才开始有所行动。


    这很难不让皇甫嵩怀疑,李渊是否有什么阴谋。


    总的来说,皇甫嵩已经被李渊整的有点惊弓之鸟的意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