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洛阳(四)

作品:《黄巾起义?十万大军攻破洛阳!

    “将军,此人毕竟是太尉,天下名望之所在,如此折辱一个已死之人,只会令天下耻笑将军,还望将军宽仁!”


    阎忠连忙翻身下马,走到杨赐尸体前,挡在亲兵面前,跪下来,双手拱起求情道。


    见状,亲兵迟疑不敢向前。


    李渊端坐在马背上,看着阎忠。


    “算了算了,准备一顶薄棺,送还给杨氏!”


    李渊挥了挥手,没必要,因为这件事去为难阎忠。


    毕竟阎忠帮自己管理粮草,难得求情,就给阎忠这个面子。


    “谢大将军!”


    阎忠连忙俯首在地喊道。


    “起来吧!”


    李渊看了一眼跪在地上的阎忠。


    阎忠连忙起身。


    “驾!”


    李渊轻踢马腹。


    战马会意立刻缓缓向前。


    走进宏伟的朱雀门。


    感受着大汉王朝的气息,这就是历史啊。


    李渊正在迈向历史。


    皇宫,由南北两宫组成,共七座宫门。


    朱雀门,正是北宫正门。


    李渊骑坐在马背上,通过朱雀门,朝着德阳殿行去。


    那里是北宫的主殿,不仅是天子登基的地方,也是天子处理日常朝政和举行朝会的地方。


    其规模巨大,足够容纳万人,台阶高两丈,由文石构筑而成,殿前有激沼水,画屋朱梁,玉阶金柱,装饰华丽,体现了宫掖之美。


    来到德阳殿前。


    李渊下马,抬上了白玉台阶。


    身后众将和文吏也连忙下马步行,紧跟在李渊身后。


    黄都面色兴奋的看着偌大的德阳殿。


    四个月前,他不过主家的一家仆。


    侥幸粗通文墨,被严吴将军看重,成为长史。


    严吴死后,他扶李渊上位,依旧是长史。


    在短短三个月里。


    他辅佐李渊一路披荆斩棘。


    打得大汉亡命而逃。短短三月间,便攻入洛阳。


    辅佐李渊成就霸业。


    虽然还是长史。


    但此长史非彼长史。


    他是数十万大军的长史,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如果李渊称帝,那他就是新朝的宰相。


    好吧!


    黄都依旧心心念念他的宰相之位。


    虽然李渊已经明里暗里说了很多次,也警告过黄都,不要太急。


    但黄都依旧忍不住往宰相身上想。


    如今,跟在李渊身后,踏向这代表权力的台阶。


    黄都心中的火热,越发急迫起来。


    相比其他人,阎忠则显得淡然许多。


    尽管内心同样感到震惊,但在过去的短短一个半月里,他经历了太多的事情。


    先是被李渊俘虏,然后加入黄巾军。


    在这段时间里,眼前这位年轻的主公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惊人的奇迹。


    以颍川为起点,一路势如破竹,最终成功攻占了洛阳城,摧毁了大汉王朝的中心。


    有时候,阎忠不禁思考:难道这李渊真的拥有天命吗?


    否则,一个年仅16岁的少年,怎能在短短三个月内迅速崛起,并攻克大汉的国都呢?


    如果说这一切都不是命中注定,那么阎忠无论如何也无法接受。


    如今,李渊逼的皇帝出逃,也算历史上第一人了。


    而阎忠之所以尽心尽力地辅佐李渊,正是因为他看到了李渊身上无数的奇迹。


    这些奇迹让他产生了别样的想法。


    虽然李渊并非完美无缺,身上存在一些缺点,但他却有一个难能可贵的品质——善于倾听他人的意见。


    这使得身为谋士的阎忠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


    如今,跟随李渊踏上德阳殿。


    这是阎忠以前想都不敢想的。


    在这个被关东士族垄断的朝堂上。


    他一个被关东士族视为凉州蛮子,除非家世显赫,不然无论如何一辈子都不可能踏足的。ωww.xSZWω㈧.NēΤ


    想他堂堂凉州名士,居然只担任区区县令就能看出官场有多么排斥他们这些凉州出身的子弟了。


    放在以前,阎忠根本不敢想。


    现在吗?


    阎忠的视线微微往后一瞥。


    阎忠身后也跟着不少文吏,这些都是攻入洛阳后投靠于他的关东士族以及部分关西士族。


    毕竟世家分头下注,可都是老传统了。


    阎忠心里轻哼一声。


    既然挤不进洛阳,那就打进洛阳。


    事实已经证明了,打进洛阳,比巴结士族更容易。


    李渊麾下两大文吏各有心思。


    至于将领,只就简单多了。


    都是李渊从军中亲手提拔上来的,而且还特意挑选的都是农家汉子。


    心思单纯,除了少数几个游侠出身的将领外。


    大部分将领心里都没啥感触,顶多咂吧咂吧嘴,感慨一下皇帝居住的地方就是华丽。


    而那些游侠出身的将领心思就活泛多了。


    看着李渊的背影,内心那是激动万分。


    丝毫不比黄都他们几个少。


    几个月前,他们还是山间被朝廷通缉的要犯,在加入黄巾军后。


    没想到一飞冲天,直接杀进了洛阳。


    这其中的落差,现在想想都感觉不真实。


    而这一切都是李渊带来的。


    这让游侠看向李渊时,带着的目光,可谓是崇敬万分。


    这些荣耀都是李渊给予他们的。


    这让这些游侠出身的将领,一个个对李渊那都是死心塌地。


    李渊所带领的黄巾军,规模宏大。


    数十万人军事化管理。


    犹如一个小朝廷一般。


    各有派系。


    但总体来说都在李渊的掌控之内。


    文官群体分别以黄都和阎忠为首。


    黄都麾下的文吏数量最多。


    以俘虏营当中的文人为主力,招纳那些投降的官吏以及文人或者粗通文墨的寒门。


    阎忠麾下的文吏数量虽然不如黄都的多。


    但在质量上要高出黄都不少。


    其主力是被俘虏的世家子弟以及进入河南地界后,河南的士族的下注以及洛阳城内不少来自凉州的文人投靠而来。


    在质量上远远不是被黄都强迫加入麾下的官吏可比。


    别小看如今李渊的威势。


    可以说,李渊的威势比黄巾军那所谓的大贤良师高上数倍不止。


    总有人想要搏一搏出路。


    在大汉,他们肯定是没法和那些世家相比。


    既然无法在大汉那里得到官位。


    那不如在李渊这里搏一把。


    这种情况非常普遍。


    洛阳天下中心,无数文人墨客驻足的地方。


    这里最不缺的就是读书人。


    以及那些仕途无望之人。


    这些都是李渊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