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轘辕山

作品:《黄巾起义?十万大军攻破洛阳!

    大部分辅兵手里拿的都是些达官贵人的装饰,比如金簪之类的,然后才是体积较大,重量颇重的铜钱。


    李渊看了一眼!


    从辅兵手里收缴上来的财物足足装满了三十多辆大车。


    这足以见得,辅兵昨日所获之多。


    值得一提的是,李渊并没有收缴那些衣物,而是只收缴金铜之类的贵重物品。


    这让不少辅兵默默记下,日后要抢,就抢那些值钱的布匹。


    阳城被一日而下。


    城内世家无一活口。


    消息迅速传出!


    颍川郡内人心惶惶。


    特别是颍川治所阳翟城。


    每日看着城外浩浩荡荡的黄巾贼队伍,早已吓得面无血色。


    “四十万,四十万,怎么会有这么多!”


    郡守早已吓得心神失守,每日站在城头,看着城外源源不断的队伍。


    “府君不必心慌,黄巾贼寇大多都是老弱妇孺,不成气候!”


    郡丞连忙安慰道。


    其实李渊这四十万大军,除去十万作战军队。


    其余近三十万,真正的老弱妇孺只有不到二十万。


    也就是说,剩下的十万都是青壮。


    而这些青壮都被李渊安排进了辎重营,运输粮草甲胄。


    李渊的六大营!


    亲兵营七千人。


    战兵营三万五千人。


    辅兵营七万人。


    辎重营民夫十万。


    还有工匠营一万人。


    而流民营二十万,其中大部分都是以上各营士卒民夫工匠的家眷。


    青壮和老弱妇孺竟然达成了一比一。


    由此可见!


    灾荒之年对那些老弱妇孺的伤害究竟有多大了。


    灾荒之年,往往最先死的就是这些老弱妇孺。


    轘辕关!


    董卓正在紧急布置轘辕关的防守。


    不停的带领亲侄来到各处城头巡视!


    “报,将军,黄巾贼已攻下阳城,距离轘辕关不足五十里!”


    斥候快速来到董卓面前汇报。


    “什么?阳城被攻下了!”


    董卓闻言大惊。


    董卓原本还寄希望阳城能阻挡数日,好为他在争取一些时间。


    也让后方洛阳的援军争取时间。


    但没想到一日就被攻下。


    “该死!”


    董卓手掌拍在女墙上。


    董卓心急如焚!


    “立刻向洛阳求援,四十万黄巾贼压境,轘辕关支撑不了多久!”


    董卓神色愤怒道。


    从心中浮现戾气。


    八千没有上过战场的士卒防守四十万黄巾贼。


    这让他怎么防?


    “叔父!”


    几个董家子侄看着董卓担忧道。


    董卓安耐下内心中的戾气看着这几个侄儿。


    “侄儿,如果战事不利,你们立刻撤离,不用管叔父!”


    董卓已经将生死置之度外。


    常年在边关厮杀,董卓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但他唯一放不下的就是这些侄子。


    董家的年轻人一代绝不能全部折损在这。


    “叔父,侄儿愿与叔父共生死!”


    一听叔父这好似离别的话语,几个侄儿立刻坐不住了。


    “混账,叔父乃大汉东中郎将,自当为国尽忠,尔等还年轻,董家还需要你们!”


    董卓呵斥道。


    这让几个侄儿泪流满面。


    而李渊在将阳城占据后,只是休整了一日,就带着七万大军朝着轘辕山而去。


    而阳城则当作后方辎重之地。


    同时后方大军源源不断进驻阳城。


    李渊来到了轘辕山前。


    看着轘辕山入口的小道。


    相传这轘辕小道乃是大禹治水时,在山上开辟出的一条道路。


    因山路曲折旋绕,又名“十八盘”。


    为历代兵家必争和控守要地。


    轘辕关则设立在山上,双峰之间,两侧悬崖峭壁。


    地势险要无比,堪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想要攻下此关,难度之大可见一般。


    但李渊没有选择。


    不攻下洛阳,大汉悬在他头上的利剑就会随时落下。


    为了自己的小命。


    那就请大汉赴死。


    “禀大将军,斥候已查明,山中并无埋伏,汉庭大将董卓正在轘辕关驻守,我军可安全进入!”


    校尉陈扬,带领一队斥候返回报道。


    李渊点了点头!


    “辅兵开道,目标轘辕关!”


    李渊下令道!


    亲骑闻言立刻挥舞起令旗,同时也有传令兵传话。


    大军开始进入轘辕山。


    穿梭在这条狭窄的小道上。


    这条小道上,最窄只能并排通行十人,最宽也不过二三十人。


    而且还是建在山上,地势险峻,爬起来也颇为费劲。


    李渊时刻警惕着。


    往往这种关隘以及地势最容易翻车。


    李渊必须时刻警惕着。


    但好在两侧都是悬崖峭壁。


    汉军也不可能从悬崖峭壁上对他进行攻击。


    不过十多万大军堵在这条小道上,一旦发生了什么事。


    李渊连逃都没有地方逃。


    李渊的视线朝下看去。


    就能望见之前走过的道路上,缓缓不断的大军正在前行。


    一路前行!


    盘旋旋绕。


    缓慢的行进了半日!


    终于望到了轘辕关。


    当冲天大将军大纛出现在轘辕关的那一刻。


    轘辕关城头汉军气氛猛地紧张了起来。


    “冲天大将军?好个冲天大将军!”小說中文網


    董卓看到大纛上的字后暗自惊叹。


    你家大贤良师都只敢称天公将军。


    结果你这个渠帅居然自称冲天大将军。


    你这不仅要造大汉的反,还要造张角的反。


    一下子,董卓突然对这个李渊感兴趣起来。


    传言这个李渊还是个毛头小子,也不知道传言可不可信。


    哐!


    黄巾军立于轘辕关前五里处立营。


    几乎顶在了轘辕关的门口。


    董卓看着一眼望不到头的黄巾军,瞬间倒吸了一口冷气。


    他也只知兵之人,眼前的黄巾贼绝不像是那些刚放下锄头的农民。


    这些黄巾贼身上有股子悍勇之气,那眼神中的凶悍让人不敢直视。


    他们手中的兵器虽然简陋,但却透露出一股杀伐之气。


    “难怪能击败皇甫嵩!这股气势就足以称雄了!”


    这些黄巾军似乎不仅仅是简单的农民起义军,他们更像是一支训练有素、纪律严明的军队。


    董卓皱起眉头,心中暗自盘算着如何应对这支强大的黄巾军。


    他知道,如果不能有效地遏制住他们的攻势,那么轘辕关很可能会失守。


    而一旦轘辕关失守,洛阳就将面临巨大的威胁。


    他必须想办法尽快解决这个问题,否则后果不堪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