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轘辕关

作品:《黄巾起义?十万大军攻破洛阳!

    “朝廷诏令,擢董卓为东中郎将,统兵五千南军驻守轘辕关,抵御黄巾贼,勿使黄巾贼寇惊扰洛阳!”


    小黄门将今日朝堂之上大臣商议出的结果说了出来。


    诏令一出!


    董卓身后,那些年轻的子侄大喜过望。


    没想到被闲置快两年之久的叔父竟然一跃成了大汉东中郎将。


    这可谓是一飞冲天了。


    但董卓却没有任何喜色。


    深耕官场数十年的他,非常清楚。


    这个东中郎将恐怕没那么好拿!


    肯定有什么他不知道的事隐藏其中。


    中郎将!


    在这个将军都没有几个的时代里。


    这个职位已经是大将军之下,最有份量的军职了。


    如此重要的职务又怎么会给他这个闲置多年的凉州匹夫呢?


    这个中郎将是祸非福啊!


    “董中郎还不接旨!”


    小黄门看到董卓愣在了那里,不由得催促道。


    董卓连忙回过神来。


    “臣接旨!”


    董卓连忙举起手,接下诏令。


    随后董卓站起身来。


    朝着身后子侄使了个眼色。


    身后的年轻人瞬间秒懂。


    连忙从袖袍中拿出一袋锦囊递给叔父。


    董卓接过,不动声色的递给了小黄门。


    小黄门的手在袖袍中掂了掂。


    立刻喜笑颜开起来。


    “恭喜了董中郎!”


    小黄门连忙朝着董卓道喜。


    “不知天使可否告知某,朝廷为何突然启用某为东中郎将?”


    董卓连忙问道。


    闻言!


    小黄门瞬间苦着脸。


    “中郎不知,在颍川的那伙黄巾贼已经做大了,朱儁战死,皇甫嵩战败,四万大军全军覆没,朝廷需要知兵之人坐镇轘辕关,这才启用了中郎!”


    小黄门解释道。


    董卓闻言面色一黑。


    这是让他顶在前面啊!


    突然觉得手中的诏令烫手无比。


    朝廷四万大军都全军覆没了。


    他带着五千南军又有什么用。


    这五千南军是什么德行,董卓还不知吗?


    就是一支在皇宫站岗的卫士。


    他有个屁的战斗力。


    董卓瞬间感觉到了棘手。


    董卓虽不知黄巾军战力如何?


    但能连败朱儁皇甫嵩,更是将朱儁杀死,将四万汉军全军覆没。


    黄巾军的战力绝不可小觑。


    “董中郎,诏令已经出到你手,在下也就不多留了,提前祝贺将军大胜!”


    小黄门似乎也察觉到了董卓突然难看的脸色。


    随意抱了抱拳,就离开了这片院落。


    待到小黄门走后。


    董卓身后的那些子侄并没有看到叔父难看的脸色。


    立刻朝着叔父道喜。


    “恭喜叔父,朝廷终于认识到了叔父的作用,中郎将,大汉也只有两个,现在又多了叔父,叔父必定闻名天下!”


    董家的几个子侄丝毫没有察觉董卓那越来越难看的脸色。


    “够了!”


    董卓大吼一声!


    吓得几个子侄面色一白。


    “此诏令,是祸非福,尔等不要再言!”


    董卓见几个子侄面露茫然,也是无奈。


    随后解释了起来。


    良久!


    唰!


    “朝廷欺人太甚!”


    听到叔父的解释后。


    几名青年瞬间暴怒,拔出宝剑!


    好事轮不到他们,坏事立刻就想到他们。


    这让他们如何不怒!


    “够了,此等大逆不道之言,谁再敢言,休怪叔父无情!”


    董卓按着子侄的手呵斥道。


    “叔父不能去啊!”


    子侄抓着叔父的手喊道。


    董卓作为董氏一族官职最高之人。


    董氏一族的希望都在董卓身上。


    这是他们董氏迈入世家行列的起点。


    他们决不允许叔父身陷囹圄。


    “够了,朝廷诏令,叔父怎敢不从,叔父一人去矣!”


    董卓拿着诏令说道。


    “叔父,侄儿愿一同前往!”


    “侄儿也去!”


    “没错,都去,侄儿愿随叔父左右!”


    几个董家子侄纷纷出言说道。


    面色坚定。


    董卓见了瞬间哈哈大笑。


    “不愧是我董家男儿,那就一同前往,叔父就是死,也会护住尔等,哈哈哈哈哈!”


    董卓身上那豪迈的气势大显。


    令的周围之人激动万分。


    “走!区区黄巾,叔父还不放在眼里!”


    董卓大笑的走出门,手里拿着诏令,前往校场。


    五千南军早已等待!


    董卓带着族中子侄,带领五千南军浩浩荡荡的前往轘辕关。


    轘辕关!这可是一座古老而重要的关隘啊!它不仅是洛阳八关之一,还是连接洛阳与颍川的交通要道,更是无数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


    这座关隘的历史可以追溯到遥远的春秋战国时代,那时它便是郑国的重要屏障。随着时间的推移,轘辕关的地位日益凸显,逐渐成为各个朝代的军事重镇。其地理位置极其险峻,坐落在高耸的轘辕山上,山峰陡峭,道路蜿蜒曲折。


    关隘两旁皆是悬崖绝壁,唯有一条狭窄的通道可供通行。正因为如此,轘辕关自古就以易守难攻著称,被誉为天下雄关。


    轘辕关的关城规模较大,城墙高达数丈,周围有护城河环绕。


    黄巾起义之时!


    何进为防御洛阳安危。


    在八关各设一都,领三千兵马,称都尉,防守关隘。


    这五千兵马大多都是附近农兵征召而来。


    战斗力可想而知。


    大汉全部兵马不是在朱儁皇甫嵩手中,就是卢植手中。


    何进也不能变出兵马,只能招募洛阳附近的百姓为兵。


    短短一两月的时间,何进就是有滔天的本事也不可能招募太多兵马。


    只招募了四五万从军者,随后分出两万,摊派到洛阳八关驻守。


    其余两三万人就交给了三大中郎将,出洛阳作战。


    所以,轘辕关上,除了三千新募之兵,再加上董卓手中的五千南军。


    共计八千人驻守轘辕关。


    看似很多!


    实则花架子。


    让一群刚放下锄头的百姓,再加上五千皇宫内站岗的花架子。


    面对十多万人黄巾贼。


    董卓着实是捏了一把冷汗。


    能不能守住,董卓是着实没有信心。


    那更何况,轘辕关八千守卫了。


    轘辕关内大部分士卒都已经知晓了颍川发生的战事。


    四万汉军全军覆没!


    只此一点,就让这八千士卒人心惶惶了起来。


    都不觉得这八千人能挡住十万黄巾贼。


    这下子,董卓更没信心了。


    士气都快跌落到谷底了,这怎么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