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故土难离

作品:《黄巾起义?十万大军攻破洛阳!

    “喏!”


    文吏点了点头。


    “属下告退!”


    文吏汇报完后,朝着李渊深施一礼,告退。


    李渊独自坐在大厅内,思考着接下来的进度。


    如今都已经四月下旬了。


    而他才行进到许县,想要去长社,还要再经过颖阴。


    这速度有些赶。


    必须要在皇甫嵩击败波才前,抵达颖阴才能。


    只有这样,李渊才可以从容部署。


    “看来,必须要在这个月月底抵达颖阴才行,估计波才也收到了他们南方有一伙黄巾军正在靠近,应该很快就会派来信使。”


    李渊一想到还要应付波才派来的信使,忍不住的皱了皱眉。


    他一个靠杀将上位,又不是黄巾军的嫡系,波才肯定不会让他统帅这十多万黄巾军的。


    很有可能夺权,甚至还要怪罪自己。


    别低估了现在波才的心态。


    连续击退朱儁皇甫嵩,正是得志的时候。


    也是他威望最高的时候。


    到时候以渠帅的名义剥夺李渊兵力,李渊肯定不会束手就擒,到时候免不了还要得罪波才。


    李渊现在可不希望出什么差错。


    波才必须要死,不死?李渊没有合法的理由继承他的一切。


    波才的那十多万黄巾军可不像是李渊这样拖家带口,后面跟着十万老弱妇孺。


    波才麾下的黄巾军全都是青壮组成,信奉太平道,是太平道的信徒。


    这些可都是上过战场的,要是被皇甫嵩全砍了,那就太可惜了。


    李渊对于北面的方略就两个。


    利用对方大败波才大军,降低警惕心的时候,他带人偷袭汉军,将这四万汉军一口吃下,将大汉的有生力量消灭,然后以救世主的姿态来到那群被汉军俘虏的黄巾军面前,招揽他们为自己所用。


    只要整合了这股力量,在大汉正值空虚之际,李渊可以从容的面对任何挑战。


    再次给自己打气后。


    李渊面色坚毅的起身,带着亲卫巡查各营。


    看看伤兵,看看巡逻的士卒,看看将领。


    随口勉励几句。


    别小看这几句勉励,这是李渊用实际行动在提高自己在士卒心目中的形象。


    拉近与士卒之间的距离。


    这种只需要花费些口舌,没有任何成本的工作,李渊每隔个几天就回来一次。


    而这次攻破坞堡,无疑让李渊的威望再一次高涨。


    李渊趁热打铁,连忙嘘寒问暖起来。


    面对着那些有功的将士,李渊也毫不吝惜夸赞。


    甚至是当着全军夸赞。


    让士卒在心里认同自己。


    在一点点潜移默化当中,改变自己。


    这就是李渊的高明之处。


    花费了一个时辰,在大部分士卒面前露了个脸后。


    李渊再次口干舌燥起来。


    这也是李渊为何事先喝那么多水的原因。


    干完这一切后,差不多也就快天黑了。


    等士卒吃完饭后。


    又到了他们最喜欢的环节。


    领赏了。


    这次李渊缴获了数百万钱。


    也是毫不吝啬,原本辅兵营是没有赏赐的。


    这次李渊破例,今日登上城墙的所有辅兵都奖赏了五百钱。


    不多,但也是心意。


    当然,李渊也没有忘记那些阵亡将士。


    又到了李渊表演的时刻。


    请来阵亡将士家眷,将一匹匹麻布和一长串的铜钱交给这些阵亡将士的家眷。


    再次狠狠的收了一波军心。


    李渊能明显的看到台下有不少士卒眼圈都红了。


    “将军万岁!将军万岁!”


    不知是谁带的头。


    台下齐声声爆发了怒吼。


    万岁这一词在东汉时期还是很常见的。


    虽然专属于皇帝。


    但底层的黔首有时激动时也会高喊。


    皇帝对此往往不会在意。


    可不像后世,敢有人喊,那就是造反。


    不过眼下就有些不一样了。


    因为他们干的就是造反的事。


    称呼李渊为万岁,这让周围不少文吏面色有些复杂。


    这些文吏来源也很复杂,有的是强迫的,有的是自愿投靠的。


    不过大部分都是身在曹营,心在汉。


    不过他们可比不上徐庶,而李渊也不是曹操,白养着这些文吏。


    不干活,那就别吃饭。


    被李渊饿了几天后,都不需要李渊出马。


    一个黄都就将他们治的服服帖帖。


    一夜无事。


    李渊清早将军队整编,带着四五万士卒开始拔营,浩浩荡荡的朝着许县而去。


    至于流民营则是安置在沿途的坞堡以及庄园当中。


    这种比露宿野外的强。


    可也就是因为这个,李渊发现麾下不少流民营当中的百户竟然产生了不愿继续前行的意思。


    这不是他们百户的原因,而是那些百姓的意思。


    不少百姓开始抱怨,为什么不能停留在原地,为什么要北上。


    还说什么!


    将军应该打下县城,到时候给他们分田分地,如果朝廷打来,他们会和将军一同抵挡朝廷大军。


    当李渊得知这些思想后。


    李渊终于明白了河北的张角为什么在攻破钜鹿郡后,面对汉军的到来选择留守广宗了。


    或许,他也被麾下的百姓所影响了。


    乡土难离,这在个年代,不。


    不管是哪个年代,在这片土地上的百姓,都有着乡土难离的情怀。


    他们不愿意离开生养他们的土地。


    对此李渊也只能拿出强硬的态度出来。


    粮食掌握在李渊手中,如果他们不跟着李渊一起离开。


    那么他们将会活生生饿死在临颍。


    毕竟,经过李渊的扫荡,整个颖中除了世家大族,已经没有一粒粮食了。


    就连土地都抛荒了。


    断绝了他们留下来的念想。


    大军一路前行。


    走了数十里地后终于停了下来。


    “将军!前方就是许县了,是否攻下此城?”


    一名将领策马狂奔而来,正是周丁。


    目前李渊麾下第一大将。


    李渊望着不远处的城池,眼中闪过一丝冷冽。


    “许县乃大城,我军只有五万,并且大多都是新幕之兵,不懂攻城,并且缺少甲胄兵器以及工程器械,攻之必定伤亡惨重,攻之无益!”


    李渊看着远处的城池说道。


    表明了李渊的态度。


    李渊不想招惹这些城池。


    最重要的是不想吸引朝廷的注意。


    也就是皇甫嵩朱儁的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