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去查看庄园

作品:《我立女户后,渣爹继母悔哭了

    柳里正这么一说,卢里正等芦花村的人忍不住心急火燎的着急起来了。


    “说的太对了,是该这样!”


    “是啊是啊,围墙修建起来就安心多了。”


    “我也觉得修了好,辛苦是辛苦一点,但是管用啊。”


    “......”


    芦花村最终还是决定修建围墙,并且热心请教柳湾村以吸取经验。


    柳里正十分慷慨,有一说一有二说二,走过的弯路踩过的坑全都提醒了卢里正,又告诉他们上哪里采石料方便、哪里河沙易得、哪里的黄泥土黏性更高......


    卢里正感激不尽。


    不光芦花村,与柳湾村相邻的另外两个村子——莲花村、高梁村,柳里正也听了柳采春和初七的建议去走了一趟,建议他们修建围墙。


    芦花村的事情莲花村、高梁村的人也都听说了,吓得不轻。


    况且,他们两个村子里虽然还没有发生过芦花村那样的可怕事儿,流民也是三两天就会来一波讨要吃的。


    没办法,流民现在已经被禁止进入县城了,那么多人不得不挤在县城外,仅靠着城中大户们联合起来每日施舍一次稀薄的粥水度日,如果不下乡乞讨,他们根本活不下去。


    大户们也不说多善良,而是官府明显撂开不管,他们若是一点儿不管,保不齐会激发民变,到时候饿疯了的流民们难保不会在谁的振臂一呼之下冲到他们家里打砸抢掠。


    既然如此,还不如用一碗稀薄的粥水吊着他们的命,等到朝廷灭掉炎王,腾出手来赈灾。


    没错,有人脉关系的一些大户已经打听到了从金陵传来的消息,朝廷之所以迟迟没有赈灾,就是因为正在忙着同北方的炎王打仗。


    柳采春要是知道了,就会嘲笑他们天真。


    偌大一个帝国,对付区区一个苦寒之地的藩王而已,需要这么大阵仗吗?连赈灾这种救民于水火之事都一丁点儿顾不上?


    借口罢了。


    但这些跟柳采春都没关系,她只关心自己应该关心的,比如柳湾村。


    三个村子在柳湾村的建议下,纷纷开始动工动土,热火朝天。


    柳采春和初七又去找到柳里正,建议与那三个村到时候再坐下来商量商量,四个村子之间定下方便联络的密道,不让外人知晓,再在各自村子里的最高处修建一座高塔,万一有什么危急情况晚上点火、白天点燃晒干的牛粪松脂产生浓烟向其他村子求救。


    围墙再高,那也有限啊。


    芦花村被明目张胆抢劫的事儿给大家伙儿敲响了警钟:谁知道这个世界还会疯成什么样?


    危机感一起,柳湾村里习武的人一下子变多了。


    柳采春和初七也不嫌弃,除了挑选出来的那一支队伍,其他人只要乐意,都可以到场跟着学。


    拳脚、棍棒、射箭、列队,都可以学。


    大家伙儿高兴极了,兴兴头头,争先恐后。


    其他三个村子知道了,就是羡慕!


    羡慕之余忍不住撺掇各家里正:等村子边上的围墙修好了,请里正帮忙说说情,让村里也挑选些人去学学吧。束脩大家伙儿咬咬牙,节省出两只鸡抵了也可以啊。


    尤其是芦花村亲眼见过柳采春和初七动手的那些人,佩服得五体投地。


    教导了大家伙儿几天,柳采春和初七决定再出门一趟。


    去一趟省城,打探打探消息,顺便去一下自家庄园看看现在是什么情况。


    已经进入十一月了,田地该准备起来了。


    柳采春还打算在省城再大大的赚一笔,多买些地开荒呢。


    交代大家伙儿自行练习,两人在一天大清早离开了村子。


    越靠近县城,流民越多。


    远远看过去,县城周围的山都叫流民们给蓐得不成样了。


    今年大旱,村子附近的山上也没什么吃的东西,否则那边儿山上准定也不少人去。


    当然,本地村民们不会允许他们跑到自家地盘上乱来,赶人是肯定会赶的。


    流民太多了,这里一堆那里一伙,道路两边延绵老远都是用树枝树皮茅草等胡乱搭起来的帐篷。


    叫骂声、哭声、吵架斗嘴声不时传来。


    县城门口的守卫加强了。


    城门倒是按时打开,但从前百姓们可以随意出入的城门现在不行了。现在从城外进去得交钱。


    一人五文。


    还挺贵。


    说白了,就是为了阻止城外的流民们进城。


    至于城里的本地人,只要有里甲给的证明,出入倒是可以自由。但城外都是流民,谁乐意出去啊。


    柳采春和初七交了钱,顺利进城。


    两人要雇车去省城,没有车夫愿意去。


    太危险了。


    赶着骡车跑在路上,谁知道会遭遇什么?要是被抢劫、被揍伤了,那点儿钱还不够治病的。


    柳采春、初七没办法,只好抵押了三十两银子,要了一辆骡车和一头骡子,自己赶车。


    若是平安回来交车交骡子,车马行退回他们抵押款。否则,就要看情况扣除。


    两人没有拒绝。


    路上两人也断断续续碰到一小撮、一小撮流民,眼睛一眨不眨盯着他们的骡车,但骡车速度不慢,初七一甩鞭子打下去,骡子拉车狂奔一小段,很快就将那些人甩的没影子了。


    当天过午没多久,他们就到了嵩阳庄园。


    “东家!老爷!”


    乌延又惊又喜,忙领着庄子里的人上前迎接。


    柳采春、初七看着焕然一新重新修整过的庄园,十分满意。


    庄子的围墙被加固加高了,外围隔着一段距离栽种了不少密密麻麻的带刺荆棘。


    原本七零八落的佃户们的房屋也统一修建在了庄园的后方山坳里,一个偌大的四方院子圈了起来,里边是一排排的带小院的房舍。


    与庄园呈呼应之势。


    庄园后方斜坡下方,按照柳采春的要求,挖了一口占地不下十亩的鱼塘,现在缺水,沟渠干涸,还没有办法灌水养鱼,但总会好的。


    庄子前后左右合适的地方,挖了无数的树坑,也是柳采春交代的,来年可以栽种各种果树以及柳树、榆树、槐树、玉兰、桂花、银杏等等。


    田、地、果园,都收拾得妥妥当当。果园旁还修建了一排房屋,也是柳采春要求修的鸡舍,她准备要在果园里养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