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8章 无那个题
作品:《金身不破》 朱雄英当即就去慈宁宫,将朱棣讨封的事情讲了一下。
老朱那叫一个愤怒:“朱高煦?朱高煦他是什么东西,想要封国他也配?”
“这种犯忌讳的事情都敢提,老四越活越糊涂了。”
“这事儿你别管了,咱这就给你四叔写信。”
“他要是敢咧咧一句,咱连他一块撵出家门。”
朱雄英心里那叫一个高兴,不过也确实担心老朱骂的太狠让朱棣下不来台,更怕老朱气坏了身子,反而劝道:
“您老也别生气,这些年高煦跟着四叔征战漠北,按照功劳理应给他一个封国。”
“只是规矩就是规矩,谁让他是郡王呢。”
“您写信说一下朝廷的难处就可以了,别说的太难听,免得四叔误会。”
老朱欣慰的道:“咱就知道雄英你是好孩子,惦念着血脉亲情。”
“可越是如此咱就越生气,他们就不能体谅你的难处?”
“咱知道朱高煦有点功劳,可如果他不是郡王,如果他不是燕王的儿子,哪来的机会立这么多功劳?”
“他不思回报朝廷,天天想着要好处,实在该罚。”
“规矩就是规矩,今天为了他破例,别的宗亲会怎么想?”
“行了你也别劝咱了,这事儿咱知道该怎么办。”
于是朱雄英高高兴兴的离开了。
看着他的背影,老朱突然重重叹了口气,清官难断家务事啊。
都说皇家无亲情,这话以前他并不相信。
他觉得自己就很重视亲情,自己的孩子也很重视,不会重蹈前人覆辙。
现在才知道,自己真的有些天真了。
孩子长大成亲生子,就该为他的小家考虑了。
有些事情明知道犯忌讳,可还是仗着身份去强求,就是笃定了朝廷不会拿他如何。
可是他们就没有想过,再深的感情也经不起这么折腾啊。
别看方才他骂的狠,实际上那都是做给朱雄英看的。
你看爷爷站在你这边,你就别生气和他们一般见识了。
效果也很明显,朱雄英压根就没多想,还反过来劝自己,和老四说话别太重。
正常来说,以他的智慧不可能看不出这一点。
之所以没看出来只有一个原因,太信任爷爷了,压根就没有往这方面怀疑过。
可越是如此,老朱心里就越觉得愧疚。
越是愧疚,他就越是生朱老四和朱高煦的气。
“这两个混账东西,咱不打死他们就不叫朱重八。”
老朱不知道的是,离开慈宁宫之后,朱雄英也无奈的叹了口气。
他岂能看不出老爷子这是在安抚自己,只不过是配合着装傻罢了。
本来以为,大分封能解决历朝历代都难以解决的宗亲问题,可现在看来想多了。
他不禁想起了陈景恪说过的话,人的欲望是无限的,这是世界前进的动力,也是一切烦恼的根源。
只要欲望还在,矛盾就不会消失,解决了一个还会有下一个。
但是……
“但是解开一个又一个矛盾,就意味着世界在进步,在一天天变好,所以这一切并不是在做无用功。”
“四叔讨封虽然给朝廷带来了麻烦,但也将这个之前朝廷忽略的问题摆在了台面上。”
“得想一个合适的规则出来,为后世解决相似问题提供一个参考方案。”
不过这个问题不是那么容易就能解决的。
规定郡王不能封?
这是强行封堵,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以后不再任命塞王,所有亲王成年就分封,这个问题自然也迎刃而解。
可这个方法,就相当于是将宗室里的人才,排除在大明统治体系之外。
也不是什么好的选择。
毕竟真要是国家遇到困难,宗室里出了一个将相之才,因为一些死规定就将其拒之门外?
这不符合皇家利益,也不近人情,对国家也没啥好处。
所以,必须要想一个更好的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只是目前他和陈景恪都没有什么太好的办法,只能慢慢思考了。
-----------------
现在日本拥有人口约莫三百八十万,大明接下来要做的,是将这些人口迁
徙到本土。
计划迁徙三百万,留下八十万分给各诸侯国。
就连之前已经建立的那些诸侯国都有份,只不过需要他们自己派船去接。
为了迁徙这些人口,朝廷抽调了四千余艘海船执行任务。
在捷报传来后不久,这些船就相继出发。
这三百万人迁徙到哪里安置,也早就有了计划。
不外乎就是中原和江南几省,原因很简单,现在这些地方是华夏核心地带。
将那些人迁徙到这里,才能更好的同化。
当然,其中一部分会被分流。
比如部分女子会分给愿意去西域的人。
经过南北朝征战,日本男女比例本就严重失调。
大明征讨日本时,陆后城一战就杀死了超过十万青壮。
后续攻略各城池又有几十万人死亡,其中大多数也都是青壮,少部分是老人和孩子。
反而是年轻女人,死亡特别少。
这导致日本男女比例进一步失衡。
虽然没有详细数据,但据估算十四岁到四十岁之间的男女比例,应该在七比一,甚至八比一。
十四岁到二十岁这个年龄段,比例早就超过了十比一。
这些女人,大明自然要安排她们嫁人。
这也是朝廷敢于许诺,愿意去西域的人,分一个日本女人的底气所在。
现在怕的不是没有女人,而是没几个人愿意背井离乡。
为此,朝廷甚至将主意打到了乞丐身上。
老狗就是一个乞丐,名字叫什么多大了都没人知道,只知道大明还未建国他就在这一带讨饭了。
甚至连他为什么叫老狗都没人知道,反正大家都是这么叫的,周围人也就跟着一起叫了。
在十年前的一个冬天,老狗讨饭的时候捡到一个襁褓里的婴孩。
他就将这个孩子收留,并养活了下来。
这孩子也是命硬,硬是靠着百家饭活了下来。
因为老狗认了他当孙子,大家就喊他小狗子。
老狗是乞丐,小狗子自然也是乞丐。
朝廷几次普查人口,给百姓上户籍分田地。
可再好的政策也需要人执行,在执行的过程中,有些群体难免就被排除在外了。
比如乞丐。
老狗和小狗就是如此。
他们甚至都不知道,朝廷给所有流民上户口这事儿。
祖孙俩就这样一直在徐州讨饭吃。
还好大明的日子一天天变好,他们当乞丐日子也勉强能过得去。
这天老狗如往常那般,带着小狗子去街头讨饭吃。
因为是徐州老乞丐,他占了一个不错的位置。
每天往来的商贾络绎不绝。
那些长途奔波的商旅,一般都会随身携带干粮之类的。
干粮自然不好吃,很多商旅进城后,会随手将剩余的丢给他们。
对他们这些乞丐来说,这可是美食。
遇到心善的,还会赏他们三文五文的。
总之,老狗这个乞丐当的还算不错的。
刚走到他经常乞讨的位置坐好,就见三名捕快围了上来:
“老狗,终于把你给等过来。”
“可给我们一通好等,你说你要饭都不积极,难怪是个要饭的。”
老狗吓了一跳,连忙起身点头哈腰:
“不知道三位爷找小的有何吩咐。”
小狗子则悄摸摸的拿起破碗,眼睛滴溜溜的打量周围环境,规划逃跑路线。
他跟着爷爷当乞丐没啥见识是不假,但看人脸色、逃命的本事那是门熟。
打头的捕快说道:“好事,跟我们走一趟吧。”
老狗腿都软了:“李爷,我最近可没偷人家东西,不信您搜。”
李捕快失笑道:“你小老儿说漏嘴了吧,快老实交代,上个月赵员外的钱袋是不是你偷了。”
老狗更慌了:“真不是我,要是我偷的,天打五雷轰。”
同时他心里默念,那是小狗子捡的,不是我偷的。
旁边一人催促道:“老李别逗他了,快把人带回去,咱们可还有别的事儿呢。”
老狗一边给小狗子使眼色,让他找机会跑,一边用身体挡住他不让捕快看到。
他老命一条皮粗肉糙,到监
狱里最多吃点苦头,只要咬紧牙关不说,用不了几天捕快们就会将他放出来。
只要小狗子不被抓走就行。
李捕快和他打了多年交道,岂会不知道他打的小九九,没好气的道:
“别搞小动作了,要是真想抓小狗子,你以为之前他能跑的掉?这次是好事。”
老狗并不相信他的话,笑道:“看您说的,我哪敢在您面前耍小九九啊。”
说话间,已经不少人围在周围看热闹。
李捕快无奈的道:“真是好事……算了直接和你说吧。”
“朝廷刚刚灭了察合台国,把西域给打下来了,这事儿你知道吧。”
老狗很是疑惑,这和我有啥关系:“听说了听说了,咱们大明王师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皇上英明神武……”
李捕快使劲捏了捏拳头,好不容易才忍住揍人的冲动,继续说道:
“朝廷需要迁徙人口去西域种地,不论是何身份,愿意去的给入籍,还给发一个日本女人当婆娘。”
“咱们哥儿几个就想到你了,你就说这是不是好事吧。”
入籍?老狗眼睛顿时就瞪大了,激动的道:
“真的能入籍?”
李捕快肯定的说道:“这还能有假,榜文都贴出来了,不信你问问周围的老少爷们。”
这时周围人也知道发生了什么,纷纷出声帮捕快证实。
“是真的,朝廷公文都贴出来了。”
“我们刚从凤阳过来,现在那边已经见不到乞丐了。”
眼见众人都如此说,老狗终于不再怀疑,噗通跪在地上朝洛阳方向磕头:
“皇上恩典,皇上恩典啊。”
小狗子也连忙跟着一起跪下磕头。
见此,周围人也纷纷赞颂天子圣明,如何如何好之类的。
之后老狗又给李捕快三人磕头,感谢他们能想到祖孙俩。
李捕快也觉得有点不好意思,不禁提醒道:
“那可是西域,非常遥远荒凉,发配犯人都走不了那么远,你可要考虑清楚了。”
老狗没有丝毫犹豫:“去,只要能入籍,别说是西域,就算是殷洲我们爷儿俩也去。”
李捕快也不再多说,当下就带着他们去了抚孤院,将他们交给了这里的管事。
管事倒也没有嫌弃他们,先是带他们去洗漱,又换了一身全新的衣服。
虽然是最粗劣的麻布制作的衣服,还有些不合身。
可这依然是他们这辈子第一次穿新衣服,把两人都高兴的不行。
只是让他们没想到的是,福利远不止这些。
第二天管事再次找到他们,要为他们登记姓名年龄之类的,这就是入籍了。
只可惜,老狗当了一辈子乞丐,并不知道自己姓什么。
管事对此早有预料,就问他想姓什么。
老狗倒是想说姓朱,但那是皇家姓氏,他不敢开这个口。
想到自己一直被人喊老狗,他心中一动道:
“听说有个姓氏是苟,不知道真假?”
那管事笑道:“你倒是不忘本,确实有苟这个姓氏,还是个古姓。”
老狗高兴的道:“那就姓苟吧,名字您看着随便写就好。”
那管事想了想,说道:“你们两个这一番也是际遇不凡,你就叫苟不凡吧。”
“至于你孙子……俗话说,海阔凭鱼跃,天空任鸟飞,就叫他苟飞跃吧。”
“希望他能不辜负这一番际遇,将来能有一番作为。”
老狗……不,苟不凡大喜道:“谢官爷。”
于是管事就将他们的名字写了下来,至于年龄,苟不凡的实在不知道就写了个五十,苟飞跃就写了个十一岁。
几日后他们爷俩就拿到了户籍,把爷儿俩高兴的抱头痛哭。
等兴奋劲儿过去,苟不凡又悄悄的询问管事,婆娘是咋分的。
他倒不是想给自己讨媳妇:“我都快入土了,有心无力啊。”
“就是……我那孙子才十一岁,不会不给他分吧?”
管事的笑道:“放心好了,你孙子要是再小两岁还真不好说,但他十一岁就没啥问题了。”
“朝廷规定,十六岁以下的女娃不能婚配,可以给你孙子分一个十六岁的。”
苟不凡大喜道:“大五岁好,大五岁好,大的知道心疼人。”
他有自己的担忧。
要了一辈子饭一身的毛病,去西域又路途遥远,还不知道能不能熬到地方。
就算命硬到了地方,估计也没几年好活了。
到时候留下年幼的苟不凡,他自然不放心。
真能分个大五岁的孙媳妇,正好可以照顾苟不凡,他死了也能放心了。
又过了几日,他们和后续送来的人一起,被送到了凤阳抚孤院。
凤阳可是凤皖行省的省会,又是大明中京所在,比徐州还要繁华几分。
看的众人是眼花缭乱。
在凤阳抚孤院住了几天,陆续又来了一些人,都是要去西域的。
而且这些人大多都是光棍汉,拖家带口的极少。
苟不凡和苟飞跃爷孙俩是乞丐出身,本就眼活嘴甜,很快就与众人相熟,倒也混的很开。
又过了半个月,抚孤院总人数达到了一百五十六人。
又有官吏过来,给他们所有人都发了一个批条,并一再叮嘱:
“这个条子上面盖的是户部大印,后面凭借此条分配土地和女人,千万别弄丢了。”
苟不凡等人都小心翼翼的将条子贴身藏好。
第二日,又有官吏过来,说是要带他们出发。
众人步行来到码头,乘船进入大运河并一路北上。
苟不凡和苟飞跃还是第一次乘船,都非常兴奋。
几日后他们进入黄河,发现河面上有一支巨舰组成的船队,一眼望不到边。
这一幕深深震撼了众人。
没多久就有小道消息传来,这些船是去日本运人的,也就是说去运他们婆娘的。
这让众人看向船队的眼神都变了。
苟飞跃目光里也充满了期待。
船逆黄河而上,经广通渠进入长安,在这里已经汇聚了上万人。
接着他们就在官吏的带领下,来到一片黄土地上。
这里的大地被雨水冲刷出一道道沟壑,远远看去犹如伤痕。
官吏很快就给他们分配了任务。
明年初才会出发去西域,在此期间他们先在这里植树种草。
美其名曰是对他们的考验。
日本婆娘是那么容易就能讨到的?
西域不要懒人,在这里都坚持不下去的人,也别去西域了,直接哪来的回哪去吧。
对于这个说法,没有人怀疑,更没有人敢反抗。
大家都按照分组各自忙碌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