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3章 人才济济

作品:《金身不破

    陈景恪讨厌日本,讨厌到了骨子里,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


    大多数人都无法理解,他为何会对这个岛国如此痛恨。


    难道就因为倭寇?实在不至于啊。


    然而理不理解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想在仕途有所作为,就必须要和陈景恪保持一致。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于是大明高层都很讨厌日本。


    灭日,是早就达成的共识。


    尤其是大分封之后,军方更是对这里垂涎三尺。


    军方发明的沙盘推演游戏,攻打日本是必修科目。


    所以,当朱雄英正式对外宣布,要征讨日本的时候。


    军政两方立即就开始了相关筹备。


    军方拿出了早就制定好的方案,抽调了精锐将士,最强大战舰,确保此战万无一失。


    行政系统则打开仓库,将早就准备好的军需物资拿了出来。


    同时也开始抽调行政官员,准备进行占领后的治理工作。


    非但如此,朱雄英还将神机营的兵力派出去了一半,并且还携带了最先进的火器。


    “只有实战才能锻炼出真正强大的军队,本土作战神机营经验丰富,可海外作战他们还未经历过。”


    “这次正好将这个短板补齐。”


    对于这个命令,众人自然不会说什么。


    只有徐允恭非常的羡慕,恨不得亲自带兵上阵。


    陈景恪笑道:“怎么,静极思动了?”


    徐允恭颔首道:“哪有将领不想打仗的……你不用劝我,道理都我懂,只是和你发发牢骚而已。”


    这时朱雄英的声音传来:“我看你是不懂,否则就不会发牢骚了。”


    徐允恭连忙起身想要解释,朱雄英摆摆手,说道:


    “道理我都懂,但就是做不到,这是世界上最流氓的话。”


    “真正懂了就没有做不到的,做不到那就是不懂,这才是知行合一。”


    “大同思想这部书,你还是要多读多想。”


    徐允恭将解释的话咽下去,说道:“是,我回去就好好研读。”


    朱雄英看了他一眼,说道:“你心里肯定不服气,以为我拿权力压你。”


    “今天就咱们仨在这里,索性摊开来说。”


    “你是不是以为,因为你是妙锦的长兄,朝廷防范外戚才把你放在京城,不让你打仗立军功?”


    徐允恭连忙回道:“臣不敢有这般想法。”


    朱雄英肯定的道:“你就是这么想的,不只是你,很多人都是这般想的。”


    “更准确说,除了皇爷爷、我和景恪等寥寥数人,其他人都是这般想的。”


    徐允恭不知道该说什么了,难道不是如此吗?


    神机营统领看起来很重要,然而真正管事儿的是下面的左右将军。


    而左右将军都是朱雄英从别处提拔上来的,说白了都是朱雄英的人。


    关键是,别的军队大统领之下就只有一名副将作为助手,独独神机营配备了左右将军。


    这么做的目的,难道不是为了架空?


    说出去谁信啊。


    陈景恪摇摇头,说道:“防范外戚是真的,但不包括徐家。”


    “因为有大分封在,就注定了徐家对皇权没有威胁。”


    “啊?额……”徐允恭更加不知道怎么回答了。


    是啊,他立再多功劳,还能不要封国了不成?


    等将来时机成熟,一道旨意他就得打包行礼去封国了。


    徐家大多数人,都得跟他一起离开,还有个锤子的威胁。


    更何况,那么多诸侯王都是朱家封的,你徐家想篡权夺国,难度有点忒大了。


    东周能苟延残喘四百年,靠的是什么?


    就是诸侯王互相牵制,谁也不敢贸然以天子自称。


    所以,秦汉隋唐的某些经验,在大明并不一定就适用。


    至少目前不适用。


    可既然如此,为何又要将他摁死在京城呢?还给他配备两个副手架空他呢?


    朱雄英看出了他的疑问,说道:“神机营太特殊了,不管让谁担任统领,朝廷都会多派几个人去分权。”


    陈景恪接着解释道:“火器才是未来,神机营就是变革的种子。”


    “所以,它的配置是最高的,最普通的小兵都要求能读书识字,懂一些数理知识。”


    “就连马夫、厨子,都不例外。”


    “朝廷这么做的目的何在?就是摸索适合火器的路子。”


    “等这条路子成熟了,所有的军队都要跟进。”


    “现在你知道,它承载着什么样的重担了吧?”


    “和这个重担比起来,领兵打仗又算得了什么?”


    徐允恭不禁有些激动,他知道神机营地位特殊,可没想到竟然拥有这样特殊的地位。


    陈景恪继续说道:“之前之所以不告诉你,是怕知道的人太多,消息泄露出去引起将士们的恐慌。”


    每个人都有自己信任的人,你告诉他,他告诉他,就没秘密可言了。


    所以,朝廷在发展火器,也很重视火器,这一点大家都知道。


    但要在不久的将来全面取代冷兵器,只有部分人知道。


    具体怎么取代,知道的人就更少了。


    之所以保密,主要还是怕引起不必要的恐慌。


    对不熟悉的事物感到惶恐,这是人类的本能。


    恐惧来自于未知,人类畏惧死亡,其实本质也是对未知的恐惧。


    因为没人知道死亡之后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


    将士们熟悉了冷兵器,突然传出火器才是未来,他们会慌的。


    更何况现在就连朝廷都不知道具体该怎么改,下面的人就更无所适从了。


    现在神机营慢慢摸索,等路子成熟了,拿出了具体的章程。


    大家都知道该怎么改了,恐惧心自然也就没有了。


    朱雄英接他的话说道:“一旦火器的路子摸索成功,神机营的将士就是最好的军官和教头。”


    “他们会分散去各个军队,指导引领全军更换火器。”


    “到那个时候,神机营的几位统帅,在大明的军界将会拥有何等崇高的地位?”


    徐允恭恍然大悟,这么重要的位置,换成任何人担任统领,朝廷都会派人去分权的。


    并不是单独针对他才这么做。


    明了了这一点,他心中的那点小疙瘩顿时就消失不见了,继而升起的是愧疚。


    只见他期期艾艾的道:“我……我……臣知罪。”


    朱雄英笑道:“现在知道了?其实之前不告诉你,还有个原因。”


    “就是你的人生太顺了,有意通过这种打压来磨砺一下你,免得你浮躁轻狂。”


    “这也是魏国公的意思……这事儿他是知道的。”


    徐允恭感动的道:“我……臣感激涕零。”


    他的人生顺吗?那可太顺了。


    顺到让人觉得他才是话本里的主角。


    有时候太顺了也不好,只能人为的为他制造一些挫折,来打磨他的性格。


    让他以为自己是外戚,受到打压,这个点子还是徐达想出来的。


    只能说,坑儿子还得是老徐。


    目前来看,效果还是不错的。


    虽然徐允恭对现状有些不满,但并未怨天尤人,也没有自暴自弃。


    明知道自己被架空了,也一直在努力执行命令,按照陈景恪的计划,对神机营进行革新建设。


    现在磨砺的差不多了,老一辈即将谢幕新一代就要掌权,也是时候让他知道真相了。


    这时,陈景恪忽然说道:“不过你也不用遗憾无法上战场,未来还真有一场硬仗,需要你亲自出马。”


    朱雄英马上就猜到他说的是什么了,也点点头表示认同。


    徐允恭见状大喜,问道:“不知打谁……放心我会保密的,就是私下自己多研究研究对方。”


    陈景恪说道:“高原,那里气候恶劣空气稀薄,咱们的将士上去十分力气发挥不出一分。”


    “但火器


    能弥补这个缺点。”


    “等朝廷做好准备,就会派神机营前去征讨高原三王。”


    “到时候你这个神机营统领,自然就是统帅大军的不二人选。”


    徐允恭激动的道:“哈哈……好,我这就好好研究高原情况,绝不让你们失望。”


    三人又聊了一会儿,徐允恭就离开去处理军务了。


    朱雄英和陈景恪看着他的背影,也不禁松了口气。


    “徐老大的问题总算是解决了,魏国公也真是,他想磨砺儿子干吗让我们背黑锅。”


    面对他的吐槽,陈景恪笑道:“那没办法,谁让你娶了人家的女儿呢。”


    朱雄英耸了耸肩,笑着转移话题说道:


    “徐老大、梅殷、沐春、沐晟、李景隆、耿子茂、唐敬业……大明军队后继有人啊。”


    陈景恪笑道:“这些都是勋贵子弟,平民出身的也有十几位可堪大用的。”


    “就这还没算诸侯王手里的人才,就像燕国的张玉,也有统帅之才。”


    这还只是已经崭露头角的,还有更多人才没有被发现呢。


    而且刚才只数了军方,文教方面的成绩也非常突出。


    解缙、蹇义、夏元吉这些正当年的就不说了,光说二三十岁左右的新生代。


    杨溥、杨荣、杨士奇、韩克忠、胡濙等等,无一不是一时人杰。


    关键这些人的年龄,正好形成了梯次。


    等现在的七学士赵秩等人退下来,正好轮到解缙他们这一批人上台。


    解缙他们退下来,正好杨溥、杨荣这一批人接替。


    可以说,就目前这些人用好了,都能确保大明五十年的太平。


    接下来五十年,再稍微发掘一些人才,就能开创一个长达百年的太平盛世。


    算上已经过去的三十年,那就是长达一百三十年的上升期。


    一想到这些,朱雄英和陈景恪都非常激动。


    这些都是小插曲,并不影响朝廷的运转,各衙门都在围绕征讨日本进行工作。


    因为这一战不光是为了打日本这么简单,也是大明第一次正式对海外国家发起灭国之战。


    啥,你说南洋列国?


    那些只能叫土著势力,不能称之为国。


    日本是一个传承悠久,拥有自己的文化习俗的,数百万人口的大国。


    是的,日本其实也是一个大国。


    说他小,只是相对大明而言。


    和同时期的其他国家比起来,他是妥妥的大国强国。


    灭亡这样的国家,如何慎重都不为过。


    更何况这次的行动,也是大明出海战略的一次实地检验。


    如果打赢了,那么出海国策将再不可阻挡。


    如果失败了,保守派必然会重新崛起。


    所以,不论是对陈景恪,还是对皇家,亦或者是对军方来说。


    此战许胜不许败。


    即便已经做了如此多的准备,朱雄英依然觉得不够,接着他又公布了第二次大分封计划。


    拿下日本之后,会将苦叶岛、虾夷岛、日本以及南洋和炎洲新开发的部分土地,全部拿出来分封功臣。


    如果说第一次大分封只是试运营,那这次将是真正的大分封,会册封最少百位诸侯王。


    此消息一出,可以说是举世沸腾。


    文官系统除了羡慕,就是感觉到巨大的压力扑面而来。


    这些新建封国的初期建设,可都是他们的任务。


    一百多个,想想都觉得累。


    但没人反对也没人叫苦,因为大家都清楚,苦过这一波文官集团的日子才会好过。


    现在军功集团实力太强大了,光有资格获得封国的,就有一百八十多位。


    这些人掌握着国家的军政大权,在他们面前文官集团太弱小了。


    若非皇家扶持,内阁的政令都走不出衙门。


    只有将这些人封走,才能实现军政互相制衡,才能形成一个健康国家行政结构。


    民间没有出路的读书


    人,也同样摩拳擦掌。


    在大明卷不过其他人,一百多封国总能有我们的位置吧?


    受刺激最大的无疑是军方,犹如打了鸡血一般亢奋。


    封国,就是军功爵制的最高奖赏。


    一百多诸侯王的册封,是对他们最大的激励。


    有资格获得分封的,那眼珠子都红了。


    纷纷放话出来,谁敢给这次战事制造麻烦,谁就是他们不共戴天的仇人。


    暂时没资格分封的权贵和普通将领,也同样站出来保驾护航。


    原因很简单,只有上面那些大山挪开了,他们才有出头的机会啊。


    有句话怎么说的来着,水至清则无鱼。


    这么大的军事行动,难免会有些灰暗面。


    比如,大明筹备军需物资的时候,会比实际需要多准备一些,也就是计划冗余量。


    目的是防止出现意外导致不够用。


    这就给了某些人机会,反正有冗余量,我过手的时候手上沾点油是很正常的吧?


    反正最后送到前线军队手里的,肯定是够数的。


    这种事情是难以避免的,朝廷也没有办法。


    但这次灭日之战,这种过手留油的事情,几乎没有了。


    军方大佬都瞪大眼珠子盯着,谁敢这么干,直接上军事法庭。


    北海舰队大将军耿子茂,更是倍感压力如山一般巨大。


    作为灭日之战的总指挥,被那么多同僚给盯着,打的顺利了一切好说,但凡有失误恐怕会成为一辈子的笑料。


    所以在出发前,他警告参军们,必须拿出最完善的计划,否则丢人就丢大发了。


    同时也给麾下的各将领下达了死命令,谁拉胯了就自己请辞吧。


    之后他一边派人给王景弘传信,一边率领舰队前往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