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6章 鸡犬不留

作品:《金身不破

    朱棡带着人很快就来到案发现场。


    这里早已经被军队保护起来,百姓也全部被驱赶走。


    杨荣一来就先去查看尸体,检查财物是否有损失,这是判断谋财还是单纯害命的重要依据。


    朱棡却没有查看尸体,直接就问道:“这里的官吏头领呢?带来见我。”


    很快三名当地土人首领被带过来,一名是本地的宗教领袖,也就是阿訇。


    一名是本地势力的头目叫图尔洪,还有一名是这个集市的管事。


    三人都战战兢兢,见到朱棡直接跪下:“参见大王……”


    只是他们的话朱棡明显听不懂,还得翻译转述,不过并不影响交流。


    朱棡没让他们站起来,就这样居高临下的道:


    “此事我需要一个交代。”


    图尔洪小心翼翼的道:“大王请放心,小人一定尽快查明案情,给大王一个交代。”


    朱棡追问道:“需要多久,三天够吗?”


    图尔洪眼珠子转了转,为难的道:


    “这……此地杂草丛生,靠近集市又人来人往,恐怕一时间很难查到凶手。”


    朱棡问道:“那你需要多久?”


    图尔洪支支吾吾的道:“这……这……小人也不知道,小人保证一定尽力去查……”


    朱棡冷笑道:“不用劳烦你去查了,我倒是有个简单有效的办法,立即就能为这些人报仇。”


    图尔洪不信的道:“哦,不知大王有何高见?”


    这时杨荣走过来,将他的发现说了出来:


    “大王,财货都被抢走了,根据地上的遗落物,他们是从集市出来被人盯上的。”


    “我猜测很可能是为了劫财……”


    朱棡看了他一眼:“愚蠢。”


    杨荣一脸懵逼,什么情况?


    然而朱棡没有再理他,继续对图尔洪说道:


    “我的方法很简单,将案发现场方圆十里内所有人全杀了就可以了。”


    图尔洪大惊:“啊?大王……啊……”


    他的话才刚出口,朱棡身旁的一名小将,举枪就将他刺死当场。


    这一变故,直接惊呆了所有人。


    那个阿訇和集市管事更是吓的屎尿齐出。


    就连朱棡都愣了一下才反应过来,见那名小将还想继续杀剩下两人,连忙喝止:


    “住手,谁让你把他杀了的?”


    那小将也愣了一下,说道:“不是您说方圆十里的人都杀光的吗?”


    朱棡被气笑了:“呵……我怎么没发现,我手下竟然有你这样的人才。”


    那小将美滋滋的道:“谢大王夸奖,末将别的本事没有,就是听话。”


    朱棡:“……”


    我特酿的这是夸你吗?


    杨荣也非常无语,方才晋王骂我的那个词,给这位小兄弟最合适啊。


    周围其他将士们,也忍俊不禁。


    本来很严肃的事情,被这小将一闹,性质就全变了。


    朱棡也生不起气来了。


    和这样的憨人计较实在没必要。


    况且,蛮夷而已,杀就杀了。


    不过规矩就是规矩,不能就这么无视了,于是就下令将这名小将抽了十鞭以儆效尤。


    执法的将士们都知道发生了什么,自然是手下留情,十鞭抽下来只是背上多了几道血痕。


    朱棡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打完了之后,问道:


    “知道为什么打你吗?”


    那小将呲牙咧嘴的道:“末将不知。”


    朱棡:“……”


    “因为你曲解上意,拿着鸡毛当令箭,现在可服气?”


    那小将梗着脖子道:“不服。”


    见这货不识好歹,朱棡真有些恼火了:


    “呵,我倒要听听,你有何不服的。”


    那小将大声道:“大王的话不是鸡毛,是铁律。”


    朱棡:“……”


    众人:“……”


    这是憨货?这分明是人精。


    朱棡上上下下打量着这名部下,饶有兴趣的问道:


    “你叫什么名字?”


    那小将回道:“末将张靖运,江浙人,打小就跟着祖父在庙里当和尚。”


    “因为受不了清苦,就逃了出来。”


    “我没别的本事,只有一把子力气,就来当兵了。”


    这货,让你做自我介绍的吗?


    怎么不把祖宗八代都交代清楚。


    朱棡点点头,说道:“你不是说我的话是铁律吗,那好,此事就交给你来执行了。”


    张靖运眼睛一亮,道:“方圆十里,鸡犬不留?”


    朱棡道:“方圆十里,鸡犬不留。”


    张靖运兴奋的道:“末将遵命。”


    朱棡又说道:“任务完成了亲自去我大帐汇报。”


    张靖运喜道:“谢大王,末将定不辱使命。”


    之后就准备离开,召集部下执行任务。


    刚走几步,似乎想到了什么,又回过头将那个阿訇和集市管事给捅死了。


    “顺手,顺手,免得再跑一趟。”


    然后不等朱棡训斥,拔腿就跑。


    只留下羡慕的众将,这是入了大王法眼,飞黄腾达不远啊。


    朱棡也是哭笑不得,不过内心反而更加开心。


    本来还以为这货是心思深沉之辈,以后用的时候要提防着点。


    现在看来确实有点小聪明,但憨也是真的憨。


    这样的人,可以重用。


    执行这么大的任务,靠那个小将一人自然是不可能的。


    接着朱棡就下令,又抽调了几支军队,从四面八方进行合围。


    做人要讲信用,说鸡犬不留那就一个都不能漏掉。


    等事情处理完,返回大帐之后,杨荣才担忧的道:


    “大王,此法是否太过残酷,若引起当地人的反抗就不好了。”


    朱棡的性格前面说过,很尊重人才,但很不喜欢蠢货。


    在他看来,杨荣的表现就很愚蠢,那种读书读傻了的愚蠢。


    换成别的人,他早就给撵走了。


    但杨荣是陈景恪派过来历练的,而且平时工作处理的确实很不错,就耐着性子说道:


    “汉人离开西域太久了,久到这里的人已经忘了我们的强大。”


    从归义军消亡,西域就再也没有汉人势力。


    再加上蒙元排挤打压汉人,抬举色目人等族群,更是让汉人威严大损。


    中原那边,随着元末大起义,以及明朝的强硬手段,重新让周边部族端正了态度。


    可是西域这边不同,他们还没有经过屠刀洗礼,认不清自己的位置。


    朱棡的大军还在呢,就有人敢对屯田的汉人百姓动手。


    所以,不管他们是为了劫财,还是单纯为了报复。


    这种事情都绝对不能容忍,必须给予最强烈的回应。


    想报复?可以。


    你杀我一个人,我就将周围的人全杀光陪葬。


    一直杀到他们胆寒,杀到他们认清自己的位置,杀到他们不敢直视汉人。


    “如此,我们才能进行后续的统治。”


    杨荣依然无法接受,争辩道:


    “当年高仙芝在安西杀伐无度,以至于当地部族联军投靠大食人,方有怛罗斯之败。”


    朱棡顺着他的话说道:“但当时整个安西确实无人敢直视唐人。”


    “唐人的商队纵横西域,最残忍的马贼都不敢动他们一根指头。”


    “这一切都是高仙芝带来的,可见杀是最简单有效的办法。”


    杨荣说道:“但他还是埋下了祸根,最终导致了安西全面失败。”


    “大明想要的是长久统治安西,岂能如他那般不顾后果。”


    朱棡摇摇头,说道:“正因为要实现长治久安,才更要杀。”


    见杨荣一脸迷惑,他无奈的解释道:


    “方才已经说过,汉人离开西域太久了,这里的人已经不懂得什么是敬畏。”


    “在这种情况下,与他们谈仁义道德,只会被视为软弱。”


    “必须要先将他们杀的胆寒,他们才会听我们讲道理。”


    “而且,现在我手段残忍,等我走了,来接替我的人政策稍微宽松一点,这里的人就会感恩戴德。”


    “各种政策,能更顺利的推行。”


    比如西域除了西州,其余各地基本都改信了伊教。


    只有将他们杀怕了,大明才好对这里进行思想改造,佛道两教才能重新占据这里。


    “至于你担心的他们背叛的问题,也是多虑了。”


    “当初安西各部敢背叛高仙芝,是因为有大食人给他们撑腰。”


    “现在帖木儿败亡,察合台汗国覆灭在即,整个安西都尽归大明。”


    “已经没有人能给他们撑腰了,他们只能跪下来,祈求大明仁慈一点。”


    说到最后,朱棡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道:


    “历史确实能教会我们许多,但不能生搬硬套,否则还不如没有历史。”


    之后他就离开,去处理军务了。


    马上就要出征,他有太多事情要忙,实在没空教育人。


    方才也就是看在陈景恪的面子上,才多说了几句。


    至于杨荣能不能悟到什么,那就看他自己的造化了。


    杨荣能不能悟到什么,那自然是不用怀疑的。


    他最大的缺点就是见识太少,这不是尬黑,也不是贬低。


    从小到大,他所学所见所闻,几乎都在华夏那一个圈子。


    所信奉的其实也是王道思想,霸道只是辅助而已。


    可是这个世界很大,在华夏以外的地方,就是另外一套规则了。


    而这些,正是他学识方面的空白。


    高仙芝杀伐过度不符合王道,在史书上没少被抨击。


    可是当时在安西都护府,他手里的兵也就两万余人,还要镇守整个西域。


    当时西域的概念有多大呢,出玉门关一直到费尔干纳盆地都是。


    在这里生活着数百上千族群,每个族群都有自己的信仰、风俗习惯。


    光整合这些思想,哪都需要不知道多少功夫。


    靠两万多人在这么大的地方推行华夏的王道?


    开什么玩笑呢?


    在这里只有一条规则是通用的,那就是霸道。


    将所有人都杀怕了,我说的话就是规矩。


    高仙芝就是这么做的,也成功了。


    当时大唐的商人,可以通行整个西域,不用担心被劫掠。


    谁见到汉人都得毕恭毕敬。


    再说最后的失败,那也不是耻辱,而是荣耀。


    和大食决战的时候,他真正能抽调来的安西军,也就只有八千人。


    要知道,当时大食人可是出动了二十万精锐。


    八千对二十万,他没有怂,大唐安西军也没有惧怕。


    大家都信心满满。


    区区蛮夷,不过是土鸡瓦狗尔,何惧有之。


    战斗过程中,还遭遇了当地附从军的背叛。


    即便如此,他率领的八千安西军,也硬是给大食军造成四万多伤亡。


    你能说这是耻辱?


    后来高仙芝回大唐要兵回去复仇,却碰到了安史之乱,最后也是为大唐而死。


    这样的人,还有什么可指摘的呢?


    他的战术并没有错,要说真正的问题,是大唐没有后续的跟进措施。


    那就是将敌人杀怕了之后,该推行自己的规矩了。


    可是大唐朝廷没有这方面的意识,唐玄宗要的只是万国臣服,对教化这些地方毫无兴趣。


    最终让高仙芝背了骂名。


    大明不一样,大明有后续措施。


    先将你杀怕了,后续再在这里推行我的规矩。


    到那时再做甄别,进行区别对待。


    听我的就是顺民,朝廷让你安居乐业。


    不听我的就去死。


    说白了就四个字,顺昌逆亡。


    杨荣非常兴奋,将自己的感悟写下来,送回洛阳让陈景恪点评。


    -----------------


    另一边,屯田的百姓因为同伴被杀,非常的愤怒,更多的还是担忧害怕。


    远离家乡,到这陌生的地方屯田。


    周围全是语言不通,模样也和自己完全不一样的异族,他们心慌是正常的。


    现在同伴被杀,更是让他们惴惴不安。


    然而就在这时,一个消息传来,晋王下令将案发地方圆十里的异族人全杀了陪葬。


    大家一开始还不信,这怎么可能?


    那可是高高在上的晋王,怎么会在意我们这些罪犯。


    嗯,第一批被迁徙过来的,都是流犯。


    朝廷的老套路了,流犯迁徙到边境屯田,可以恢复正常人的身份。


    后人可以自由选择职业等等。


    流犯和亲王,地位悬殊。


    晋王竟然会为了他们大动干戈?


    尽管有人知道,朱棡这么做是为了立威,可依然感动的热泪盈眶。


    这一刻,心中的恐惧彻底消失。


    有这样的军队守护,我们还怕什么呢?


    整个屯田区,都是欢呼声。


    与之相反,当地的蛮夷百姓,听说有屯田的汉人被杀,别提多兴奋了。


    都躲在一边看笑话。


    然而很快他们就笑不出来了……


    半个月后,所有的异族人都笑不出来了。


    朱棡真的将案发现场方圆十里的人全部杀光,将尸骨堆成了京观。


    同时他还将此事昭告整个西域,凡有汉人遇害,皆以此例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