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9章一家人不求财富,只要团圆

作品:《重回1949长白山都是我的猎场

    要是换到今后,这场面一般不会让孩子看,怕孩子看了后惊着夜里面做噩梦发癔症。


    可在这年头,孩子都是打小带,平时大人进山打猎或者是受伤,以及家里面养的东西过年屠宰吃可不少,血腥场面见多了。


    平时甚至都不用大人带,丫头小子自己现在没事就找上门来看。


    本来可以玩的东西就少,看屠宰剥皮割肉那也算是开眼长见识的一件事。


    “都好好看好好学,今后学会了回家宰自家的,学费就不问你们收了。”


    黄学全在外面看着趴在栅栏边的一众丫头小子,乐呵招呼着,推开木门进院:“爹,不是说我来帮忙吗,你咋自己先忙活上了。”


    “你来帮我也是帮,上手来。”


    “诶。”


    黄学全帮着老刀客,将羊血倒入木盆中。


    羊血也是好东西,能补铁有效解决因为特定病因导致的手脚冰凉。


    另外羊血还能有效缓解视觉疲劳,提高视力,在安神助眠方面也有帮助。


    禁忌点也有,高血脂、脂肪肝不能吃,关键是这年头,油水都缺的不行,吃饱都还没全国普及的情况下,上哪去找高血脂跟脂肪肝的人群,即使有在全国这么多人的比例中,那也是极其稀少的。


    所以羊血的禁忌在这个年代相当于没有异样,该吃吃该喝喝,没什么影响,只有对身体好的方面。


    就是吃完这排泄时候,容易变色,铁补的太多了。


    羊血不论怎么说那也是一道食材,做好了也是一道菜,谢一城是很喜欢辣炒羊血。


    平时想吃都没得吃,根本没有卖的,屯子里宰羊的次数比在山里打狍子的次数还要少,根本没有这条件。


    这次谢一城可算是等到,专门嘱咐了老刀客一声,让他把羊血单独放出来,回头做上。


    包括胡碧芸也能吃点羊血补身体,羊血也能补血,只要不吃多就行。


    等了一阵,老刀客将羊倒立血放得差不多,手中匕首转动开始剥皮。


    左右一番忙活,羊皮就好像是自然脱落般被剥下。


    这手艺看着谢一城也一阵感慨,要不说老刀客这技术好,手头上确实有活。


    要不然怎么能在早先时候,剥一整张人-皮呢。


    老刀客剥皮下来,将皮子摊在地上,将脱皮羊放在羊皮上,一边忙活着一边开口跟谢一城说着:“这羊皮回头你晒透去去味,别着急做衣服,上面味重,不晒透到时候你穿着一身味,时间一长沾上根本去不掉。”


    谢一城答应着:“老刀叔你放心吧,我这之前也忙活过,这都懂。”


    “差点给你之前忙乎的事忘了,不说了不说了。”


    望着一胜一勤跟好些丫头小子看着,谢一城主动后退开让出来位置让他们看的更清楚,随后又道:“那老刀叔你先忙活着,等你收拾好我再过来,先回家收拾收拾东西。”


    “行,你忙活你的先。”


    一勤抬头看着谢一城跟胡碧芸扭头进屋,小脑袋想了想,还是选择留下继续看着,顺便伸手抓住想要跟上去的一胜不让走:“好好看好好学,今后咱们也要会。”


    黄学全瞧着一勤小动作,忍不住乐出声。


    这一家子,真是一个比一个有意思。


    谢一城回屋收拾忙活一阵,将雪化后在山里要穿的春夏衣服从家里全都找出,拿出屋开始晾晒。


    要入春了,驻地的厚衣服后面就不顶用,春夏衣服早先拿回家晾晒收起来,这次正好回来顺便带过去,至于厚衣服,到时候从驻地回屯的时候再带回来。


    小队驻地啥都好,有视野易守难攻遮风挡雨还有专门的水沟,啥都方便,通风也做的没问题。


    唯一的缺点就是驻地里没有太阳直射光,光线暗淡,晾晒衣服不方便。


    一些要带过去的东西提前准备好,省得到时候给忘了,等要用时想起来已经晚了。


    将要穿的衣服拿出来晾晒上后,谢一城去取面粉和面,今天除了羊肉串,还要包羊肉包子。


    后面炒菜谢一城打算在屋外面用大锅,大锅用木柴炖是最香的。


    到时候下面放上调料跟肉炖上,锅边贴上一圈饼子。


    饼子要沾两边,上面铁锅焦脆十足,下面沾汤软糯入味。


    到时候炖的菜上再整一个用面做的大“棉被”盖在汤上,蘸透汤汁的面饼吃起来,那味道比肉还香。


    再加上又焦又软的贴饼,味道更别提。


    将家里屯的萝卜拿出来清洗切好,谢一城打量一圈,总感觉还差点什么,想了半天才想明白,家里没粉条了。


    怪不得感觉不对劲,做炖菜烧菜没粉条这怎么行,这可是炖菜灵魂之一,回头想办法整些备上。


    粉条做菜真是随便做,做啥啥好吃,哪怕是加点调料只用它干炒,也能炒出来一个菜来。


    粉条这东西出现历史早很早,如果按照传说来算,春秋战国就有粉条这个东西,要是按照真正的文字记录,那要推到北魏年间,《齐民要术》中具体记载开始。


    不过《齐民要术》中记载的粉条跟现在的粉条是有极大差别的。


    白薯这东西,本身就不是东方产的,是美洲大陆品种,明朝传入国内,所以北魏年间记载的粉条,用的多是稻米本土薯类。


    到了近代白薯大面积种植后,白薯粉条才开始逐渐普及,后续再随着红薯种植面积越来越大,红薯粉条也会越来越多。


    关于粉条制作还有一种延伸出来关于焖子的传说,有一对兄弟晒粉条,粉胚刚做好持续阴雨天,根本没办法晾晒。


    可是粉条又是粮食,长时间不晒干容易坏,最后无奈,不能眼看着粮食糟践就想了个办法,分给村落中的乡亲们以及自家亲戚吃,这样起码也能得了人情。


    有的人带着没有分开的粉块回去,在锅里加了点油将粉块煎上吃,有人瞧见了也跟着有样学样,喜欢吃蒜的人又加蒜汁拌着吃,口味相当不错,后面逐渐传开了,才有了炒焖子这种小吃。


    对于这种说法,谢一城是不太相信。


    毕竟油水这东西不论是在现在还是在以前的民间都是相当缺少,哪来的油专门用来煎炒焖子吃,他相信更多的还是水煮,炒制缺少油水只放盐很难好吃起来,只是听着当作一乐。


    谢一城将想法跟胡碧芸一说,得到赞同:“咱们家也有白薯,红薯也有点,你啥时候做咱们一块忙活。”


    “过几天吧,我先出去问问大娘家有没有,借点来用。”


    说着,谢一城走出屋,正好瞧见黄学全正在往这边走。


    “都忙活完了?”


    黄学全点头:“都忙完了,肉也按之前你说的分好了,你看还有啥要忙活的?趁着现在没啥事一块全给忙活了,省得到时候你还要自己下手。”


    谢一城瞧着远处老刀客已经在收拾东西缓缓摇头:“没啥忙活的,家里整这么一头羊就可以了,剩下的养着以后吃,我准备准备开始做饭,中午多吃点。”


    “要我帮忙不?”


    “不用不用,你歇着就行,我去大娘家整点粉条,家里没了。”


    “那不用去了,我家多着呢,等我去给你拿。”


    没等谢一城说话,黄学全转身就走,丝毫不带停留的。


    谢一城微微张嘴,没有开口。


    反正吃谁的也是吃,不差这点。


    粉条这东西,又不是说特别金贵。


    此时院子里的丫头小子已经全部离开,刚刚谢一城在屋里忙活的时候,就听见外面屯子人喊自家孩子回家。


    这个明显是知道谢一城家里今天要做肉吃,全围在这,到时候是给还是不给。


    谢一城端着放羊肉的木盆回家,羊肠羊肚比较不好处理的内脏,老刀客也帮着清理好,回来谢一城再稍微清洗清洗就行。


    带回家,将老刀客剔骨的羊肉拿出来,新鲜羊肉,肌肉还在微微抖动。


    这些是专门跟老刀客说好的,用来包包子用的,骨头剔除,筋膜切掉,属于嫩肉,正好用来做肉馅。


    这边忙活着,等黄学全转头将粉条拿过来,谢一城人都傻了。


    “不是,你把家里面的粉条全搬过来了?”


    看着黄学全将一麻袋的粉条放下,谢一城有些麻。


    他就想要一斤左右就够使,黄学全直接整了几十斤过来。


    “没有,家里还有剩呢,这你拿着紧吃,吃你能吃多少,回头我找时间再做。”


    “别回头了,等过两天,咱们一块做,我到时候走顺便带些去驻地。”


    “行,你说啥都行。”


    谢一城提着粉条回屋,拿出来一斤左右,用烧着的温热水泡上。


    这次粉条既要做菜,也要包饺子,都用上。


    羊肉剁碎后分成两份放入木盆中,后续切白萝卜,整一个白萝卜羊肉馅。


    后续等粉条泡好,再切碎粉条放入另外一个盆中,又整了个羊肉粉条馅。


    再将一些羊油切碎撒进去,加上调味料。


    将之前和好放置的面切开,沾上一丝面粉,擀成饺子皮。


    包饺子这活就是一家人齐上阵,这个一胜一勤早就学会了,早先谢一城还在其中包过铜币,个个都抢着吃。


    “三哥,要不再包个钱吧。”


    一胜包着饺子一边说着。


    “这也不是过年,包啥钱?你先把边捏紧,馅都漏出来了,你这包饺子放了钱,煮的时候开了边,钱都漏出来,聚不了财的。”


    一胜一边答应忙活着一边道:“可是你过年你也没回来啊,三嫂说等你回来再一起包。”


    谢一城抬头看向胡碧芸。


    “是没包,想着你回来一块包的,结果你一直没回来,这年就过去了。”


    “那要补上。”


    谢一城放下饺子洗了洗手转身去拿铜币:“上次我没回来不算,这次给补上。


    “这次咱们不求赚钱聚财,就要一个一家人团团圆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