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多谢先生

作品:《召日

    九天之上。


    存在着一座神秘而庄严的宫殿——紫微宫。


    这座宫殿被视为神帝的居所。


    而在人间,也有一个地方与紫微宫遥相呼应。


    就在洛阳城,同样矗立着一座宏伟壮丽的皇城。


    这座皇城以独特的地位和象征,成为了帝王正统身份的代名词。


    为了追求天人合一,这座皇城也被赋予了一个崇高的名字。


    紫微城。


    城内宫殿林立,金碧辉煌,展现出皇家的奢华和威严。


    此时正值深夜。


    紫微城中虽是一片寂静,但却灯光大亮丝毫没有萧条,宛如一颗璀璨的夜明珠照亮了整个洛阳城。


    在皇城的最深处,矗立着一座宫殿。


    这座宫殿雄伟而庄严,几根粗壮的红色柱子稳稳地支撑着四个角的飞檐,担起着承重的责任。


    屋顶上,明黄色的瓦片整齐有序地排列着,即使在黑暗中依然散发着贵气十足的气息。


    一阵微风吹过,悬挂在飞檐尾端的风铃微微晃动,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打破了深宫的寂静。


    与此同时。


    一道豪迈的笑声也从宫殿之中传了出来。


    一位容貌甚伟,身穿金黄龙袍的魁梧男人正聚精会神的翻看着临时誊写出来的书稿,并不断的点头微笑。


    “好,甚好。”


    “这崔氏倒真是用心了!”


    此人正是当今天下共主。


    他不仅是隋朝的第二位皇帝,更是一个富有才情和野心的统治者。


    此刻,皇帝正端坐在书桌前,左手端着一杯浓茶,右手则轻轻翻动着一本书稿。


    每当读到精彩之处,皇帝总会忍不住停下手中的动作,陷入沉思之中。


    随后,他会毫不犹豫地拿起笔架上的毛笔,在书稿上圈圈画画,留下自己的批注和见解。


    科举一事乃是先帝开创,目的就是安定天下,并且选拔贤能为皇族所用。


    可先帝在位时,建国不久朝局也不稳当,科举一事遭逢世族反扑,所以上榜的寒门学子大多无法遭到重用。


    由此一来,科举也就变得形式化,制度也很难推陈出新。


    可如今新帝登临宝座,天时地利人和全都占据。


    他定要改一改这种乱象。


    面前这份由崔命口述,手下之人抄写的科举精要实在是精妙绝伦。


    里面大大小小罗列出上百条整改措施。


    无不是可行之道,且反复论证皆无差错。


    皇帝若真能按部就班的实施,或许真的可以打破世族垄断天下读书人的局面,挫一挫他们的不臣之心。


    皇帝深感欣慰,自从下了大朝会到现在,他就一直在认真研读这份稿子。


    他对外发动战争,对内大兴土木,所求不就是想当一位千古无二的君主吗。


    如今有了这份科举精要的帮忙,天下饱学之士将会源源不断的聚集朝堂,为他治理国家。


    放下手中的毛笔,皇帝闭上眼,两只手在太阳穴上揉了揉。


    一旁的小太监见状,立马就上来伺候主子。


    皇帝一手撑着脑袋,开口问道:“现在是何时辰!”


    小太监轻轻帮皇帝放松肩膀和腰部,弓着身子回话:“回禀皇上,现在刚好子时。”


    皇帝合上书稿,身子靠在龙椅上。


    “怪不得如此乏力,这都半夜了呀。”


    “去给朕传膳吧!”


    小太监领命,转身就吩咐了下去。


    皇帝或许是真的累了,眼睛闭着始终都不曾睁开,双手搭在龙椅扶手,一股阴郁缭绕着双眉。


    再没有第一次看到科举精要时的激动。


    空旷的宫殿内无人讲话。


    只有几道清新的风铃声适时的传了进来。


    小太监见主子皱着眉,以为是外面的声响太吵。


    他刚想在不惊动皇帝的情况下,吩咐外面的侍卫将那几串风铃摘下来。


    只听见皇帝淡淡的开口说道:“无事,随它们去吧。朕是累了,但还不至于迁怒这些不打紧的小事。”


    小太监撤回脚步,低头说道:“遵命,陛下!”


    世人皆言,那至高无上的皇位是多么令人向往和尊崇,但又有几人能真正了解其中的艰难与困苦?


    王朝疆域辽阔,大小事务繁多。


    皇帝虽贵为一国之主,但也不可能事必躬亲。


    然而,当他想要选拔办实事的官员时,却发现竟如此困难。


    皇帝心中不禁涌起一股寒意。


    满朝文武大臣们,究竟有多少人是真心诚意地辅佐于他呢?


    连一项新政的推行都困难重重。


    仅仅如此,倒也罢了,大不了以权势施压,强行推动。


    这一点,皇帝做得到。


    毕竟他才是一国之君。


    但更让皇帝气愤的是,居然有人胆敢将心思打到他的皇权之上!


    这简直就是触碰了他的底线,是绝对不能容忍的!


    好一个崔氏,好一个肱股之臣崔命。


    你们可是朕治理天下的好帮手啊!


    为朕分忧不假,竟然还能未卜先知。


    朕刚刚宣布大力推行科举,你们一份用心良苦的科举精要就摆在朕的面前,可真是朕肚子里的蛔虫啊!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朕身边的小太监都知道为君分忧,你们这些属于扶龙之臣的世家大族为何要如此对朕?


    朕待你们不薄吧!


    皇帝想起这些,眉头皱的更紧,手指击打在扶手上,连贴身服侍的小太监都忍不住眯起眼睛。


    就在这时,皇帝忽然嗅了嗅鼻子,叹了口气。


    一闻便知道,仍旧是宫里御厨常做的一些吃食。


    皇帝睁开眼,忍不住开口说道:“做来做去还是这些,朕都吃腻了。”


    身后那位心疼主子的小太监扑通一声跪倒在地,语气惶恐的说道:“还请陛下恕罪,奴才这就吩咐下去,重新为您准备晚膳。”


    皇帝扶着龙椅上的把手,坐起身子后摆了摆手。


    “不必了,都撤下去吧。给朕再沏杯浓茶过来吧!”


    小太监的头埋得很低,担心的说道:“陛下,千万保重龙体啊!”


    皇帝继续翻开书稿,语气不悦的说道:“连你都要违抗朕吗?”


    小太监拼命叩头。


    “奴才不敢。奴才这就为陛下准备茶水糕点!”


    书稿上字字珠玑,皇帝也只有看到这些才能缓解心中怒气。


    等到最后一次批注完毕后,又过了一个时辰。


    身上饥寒交迫,皇帝随手拿起一块糕点放进嘴里。


    这糕点看似小小一个,但其中却蕴含着十分繁杂的工序。


    更令人惊叹的是,它那丰富的口感,尝一口就会发现四季都被包含在内。


    春天的鲜嫩花瓣、夏天的清甜水果、秋天的丰硕果实以及冬天的滋补食材。


    这糕点更像是大自然和人类智慧结合而成的艺术品。


    皇帝甚是欣喜,还得是身边的小太监最懂自己。


    胃口一下子被打开,他一口气又吃了两个。


    到最后,连掉落在桌上的残渣都不肯放过。


    吃了大概七分饱,皇帝喝了口热茶,顺顺肠胃。


    凌晨时分的困倦一扫而空,身上那种天下共主的威严再度迸发,看向书稿的眼神也再次锐利了许多。


    普通农户家中每日也不过吃些小米青菜,朕身为皇帝,普天之下皆是王土,吃的精贵一些也不算过分吧。


    可你们这些世族呢,吃穿用度与朕相比有过之而不及。


    平日里朕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可如今连朕的国事你们都要掺和进去,看来还是对你们太宽容了。


    皇帝冷笑了两声,拿起桌案上的毛笔,用手指将其中几根分叉的毫毛剔除掉:“人心不足蛇吞象!”


    天子一怒伏尸百万。


    另一边,苏全正在回家的道路上慢慢的走着。


    这两天他马不停蹄地四处奔走,已经见过了太多的人,处理了太多的事情,也说了太多的话。


    这些天的忙碌让他感到有些疲惫,但好在所有的事情都在按照他的计划和部署有条不紊地推进着。


    他回头看了看来时的路,漆黑的道路上也只有他一人的身影。


    他捶了捶自己的腰身,缓缓吐出一句:“还真是有点孤独啊!”


    就在这个时候,早上经过的学堂旁边的一间杂屋里,突然有一点微弱的烛火还在亮着。


    苏全拖着羸弱的身子想要去一探究竟。


    待走近,透过那扇破旧的窗户往里看时,他才发现原来里面有个孩子正在挑灯夜读。


    微弱的烛光映照着瘦小的身影,显得格外孤单。


    这是一间极其简陋的小屋,空间狭小得令人窒息。


    屋内只有一张床铺、一张破旧的书桌和一支即将燃尽的蜡烛。


    这个孩子苏全认得,名叫陈其美,住在附近的村庄,家中还有一位母亲。


    苏全曾多次关注过这个孩子,他注意到这个孩子和自己有很多相似之处。


    都是与母亲共同生活,都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也都喜欢独自一人默默地读书。


    苏全对这个孩子产生了一种特殊的亲切感,仿佛在对方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


    屋内的孩子聚精会神地读完一本书后,又迫不及待地翻开另一本。


    就在这时,门外传来一阵轻微的敲门声,他抬起头,目光落在门上,心中不禁涌起一丝好奇。


    这么晚了,会是谁来敲门呢?


    不一会儿房门被打开。


    那个叫作陈其美的孩子看到来人后,欣喜的喊道:“是苏先生啊,学生陈其美有礼了。”


    说完便对着苏全深深作揖。


    苏全对孩子颇有好感,便关心道:“陈其美,这么晚了,你怎么一个人住在这里啊?”


    陈其美听闻后脸色变得通红。


    他将苏全请进屋后,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回禀先生,学生住在这里只是想多读一会儿书!”


    原来陈其美虽然家住在附近,但来回一趟也要花费不少时间。


    为了能够节省时间,他便主动向书院的夫子提出了看管书院的请求。


    此外,书院里还有许多未曾拜读过的书籍,留在这里正好可以多多学习。


    尽管独自一人在此会感到有些孤单,但他仍然觉得很快乐。


    苏全一眼就看破了陈其美的心思。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他坐在陈其美坐过的那张椅子上,仔细打量了一眼屋内的摆设和书籍,笑着说道:“多读书是好事,我年轻时也如你这般,看到动情处便就再也顾不上其他事情了,一心只想再多读点。”


    苏全挪了挪身子,随后招了招手,示意陈其美共用一张椅子:“可是有句话是这样说的,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我看你屋内许多充饥用的大饼,显然你已经很久没回家看过母亲了吧。”


    一句话便让陈其美低下了头,两只手纠缠在一起无处安放,看来是被说中了。


    苏全没有责怪孩子,又语重心长的说道:“小时候吃饭总是一扒一大口,我的母亲总劝解我慢点吃别噎着。等到了现在这个年岁,再想好好吃一口母亲做得香喷喷的野菜粥也成了一种奢望。”


    陈其美抬头,见苏全眼眶翻红,心底也是一阵酸楚。


    他再次低下头,郑重说道:“学生受教了。”


    自从决定搬到书院常住后,母亲自始至终都没有说过一句抱怨的话。


    相反,她还特意为准备了一大袋的饼子,让自己饿的时候可以拿出来吃。


    当自己离开家时,母亲站在小院门口,一个劲地朝自己挥手,眼中满是不舍和担忧。


    虽然自己一直想着要努力读书,将来有一天能够让母亲不再受苦受累,但却忽略了母亲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或许每天晚上下了学堂后,能和自己一起好好吃一顿饭,这才是母亲最开心的时刻把。


    想到这里,陈其美的心中充满了愧疚和自责。


    苏全看着与曾经的自己同病相怜的陈其美,像个父亲一样摸了摸他的脑袋,岔开了话题:“最近在读什么书呢?”


    陈其美跳下椅子,迫不及待的取来桌上的书籍,然后交到苏全的手上。


    “学生刚刚正在研读诗经。”


    苏全手持诗经,思绪飘飞。


    他想起了这两日来自己忙碌地穿梭于各大世族之间,似乎也没有真正沉下心来读书,便说道:“今晚正好闲来无事,那我便与你一起读书吧。”


    陈其美点点头。


    小脸之上满是兴奋之色,那是对学问的渴望。


    “多谢先生!”


    喜欢召日请大家收藏:()召日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