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剽窃诗句的李世民

作品:《大唐:开局抬棺劝谏,李二气炸了

    接见完使臣与酋长,李世民心里虽然很爽,却总觉得有些不得劲。


    哦对了,他装杯的诗还没有念。


    余光扫视一圈,他并没有看见魏叔玉的人影。


    为此,他悬着的心总算放下来。


    “咳……”


    他清了清嗓子,高亢激昂的声音在广场上响起来。


    “眼前的美景,让朕触景生情,作出一句精彩绝伦的诗句。”


    萧瑀的马屁立即拍上去:“还请陛下念出来,让微臣与百姓们听听。”


    李世民爽朗大笑道: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顿时。


    群臣们以一种震惊的眼光看着李二,心中更是卷起惊涛骇浪,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好一句‘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追随李世民打天下的文臣武将们,内心的震惊更是溢于言表!


    不愧是大唐的天可汗,所作出来的诗句霸气绝伦!


    他们越念这句诗,眼里更加崇拜李世民!


    环视了一圈,群臣的表情令李世民非常满意!


    爽得差点叫出声!!


    最让他感到畅快,一直给他不痛快的老顽固魏征,这回居然被惊得魂不守舍。


    魏征一直瞧不起李世民作的诗,这一句诗是真将魏征震撼到。


    这令他李二十分畅快!


    终于。


    文学泰斗孔颖达开口了。


    “陛下,您这句诗作得太好了。短短一句诗,却将大唐接受万国朝拜描述得淋漓尽致!”


    有了孔颖达开口,其他大臣也跟着拍马屁。


    房玄龄开口:“陛下,它是千古绝句呐!”


    高士廉也拍着马屁:“此诗一出,大唐其它诗句完全失了颜色。”


    …


    一旁的李恪整个人都懵逼了。


    倘若他没记错的话,这首诗不应该是魏叔玉所作嘛,怎么跑到父皇那里?


    听着文臣们拍着马屁,李世民爽了。


    这回他是从脚底板,一直爽到天灵盖,整个人都爽得通透了。


    趁着心情大好,他准备给民众们讲几句话。


    他刚准备再说点什么,嗓子像被人掐住一般。


    原来不远处的马车上下来四个人,其中一个正是他不想见的魏叔玉。


    李世民腿有点软,一时间不知如何面对混小子。


    “太极殿准备了美酒佳肴,朕今日与众爱卿不醉不归!”


    一听说有酒喝,程咬金第一个出来拍马屁:


    “陛下圣明!!”


    李世民顾不了那么多,只想早点让銮驾离开。


    万一被那混小子逮住,天知道会发生什么。


    “父皇,抱抱!!”城阳骄里娇气道。


    然而李世民顾不了那么多,赶紧吩咐无舌起驾。


    看着仓皇而逃的李二,魏叔玉笑得很邪魅。


    “姐姐,父皇也是的,不就是偷我一句诗嘛,用得着跑得像兔子一般!”


    长乐直接懵了。


    她凑到魏叔玉耳边,柔声细语问:


    “父皇刚才作的那句诗,是阿玉你作的?”


    “当然是我作的啊。那天陪李恪喝酒,随手作的一句诗。


    说起来他也太无耻了吧,为~你父皇的欢心,居然将我作的诗送给他。”


    魏叔玉越想越气。


    不要脸,实在太不要脸了。


    长乐有些着急,她一时间不知怎么办为好。


    想劝魏郎君将诗送给父皇,她着实有些开不了口。


    他瞧出长乐脸色不好看,魏叔玉大方着道:


    “姐姐不用为难,我肚子里的诗词多得很。咱们就不进宫里吧,免得吓着父皇,还是去东市看看装修的店铺。”


    马车上。


    长乐像小媳妇一般,帮魏叔玉捶着腿。


    “阿玉,你只是说了牧民入关的坏处,解决的办法还没有讲呐!”


    魏叔玉心里一动。


    说给长乐听也行,她肯定会转述给便宜岳父。万一他真的答应了,搞不好大唐真能横扫亚欧大陆。


    “之前东突厥人口有两百万,眼下薛延陀虽还未崛起,但已经有好几个部落投靠他。


    倘若长此下去,薛延陀便是另一个东突厥。父皇降服两百万的突厥人,却将它拒之门外,岂不是犯傻嘛!”


    长乐有些迷糊:


    “东突厥人桀骜不驯,大唐能怎样用它们?再说他们不懂农桑,没有固定的居所,非常难以管理,要之何益?”


    魏叔玉拍拍自己的脑袋:“我的好姐姐,他们虽然不懂农桑,但是会打仗啊!


    大唐物华天宝、繁花似锦,突厥贵族自然乐意来长安定居。只要他们来到长安,控制住他们不就等于控制草原。”


    长乐似乎明白些什么,她眨巴着大眼睛道:


    “郎君的意思,让大唐掌控突厥的军力?”


    “不不不,掌管军力只是第一步。倘若不使用军力,将它束之高阁,岂不是暴殄天物?


    我们应该以夷制夷,抽调突厥人为兵,带着他们去征讨薛延陀、高句丽,西突厥等。”


    长乐虽然不知兵,但她也读过几本兵书。


    “郎君,打仗需要补给,以突厥人为兵倒不错但是补给的问题如何解决?”


    魏叔玉眼中闪过一丝狠辣:“除了肉干加奶酪外,出征时携带一定数量的家兽,让它们运送清水以及当后备粮。更重要一点,那便是以战养战!”


    ……


    两天后,腊月初十,小朝会。


    对于今天的早朝,李世民心里颇有些期待。


    他怎么都没想到,长女长乐给他一个大大的惊喜。本以为万无一失的政策,原来只是个笑话。


    长乐说得没错,移民百万突厥人入关,真的要慎重考虑。五胡乱华的前车之鉴,他李世民差点忘了。


    既然突厥人不能入关,自然也不能让他们闲着。来年三四月,就可以抽调突厥人,向更北的薛延陀竖起屠刀。


    薛延陀敢趁着大唐与高昌战事搞事情,一定要它知道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狗夷男敢捋大唐虎须,就得让他知道大唐兵锋的厉害。记得武德年间,他像条狗一般匍匐在父皇脚下。


    这几年实力膨胀了,他的野心也跟着膨胀起来。


    房玄龄的话打断沉思中的李二:“陛下,草原众酋长愿意率部众迁入关内,朝廷该早点将迁移之地确定下来。”


    李世民淡然扫视一圈:“诸位爱卿可有疑义?”


    与他料想不差,大体都赞同突厥人迁入关内。大唐此时人口并不多,只有区区的三百万户。突厥人入关后,大唐迟早将他们同化掉。


    李世民心中一喜,刚准备开口装逼,却被一道讨厌的声音给打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