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章 星联实施接班人计划
作品:《从1990年开始重塑未来》 星联总部的大会议室内,气氛庄重而紧张。 长桌两侧坐满了星联集团的高管,从老牌功勋到新晋骨干,每一张脸上都写满了不同的期待与猜测。 李凡站在全息投影屏幕前,双手插兜,目光从容,神态平静中却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威严。 他扫了一圈会场,稍稍停顿,随后缓缓开口:“各位,今天的会议很重要。我们必须做出一些改变,来应对未来的挑战。” 屏幕上突然亮起,显示出三个标题:高管层重组、技术研发分权化、接班人计划加速。 “星联的规模,已经超过了任何人的想象。”李凡抬手,指向屏幕上的数据图表。 “但现有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我们所面临的全球挑战。想走得更远,更稳,我们需要变革。” 他走到屏幕旁,轻轻一点,内容详细展开。 “我们需要更具创新思维和国际视野的管理者。”李凡语气沉稳。 “部分老牌高管,将转任顾问角色,以经验和智慧指导公司发展。 同时,我们会提拔一批年轻高管,他们的视角和活力,是星联未来不可或缺的力量。” 这一句话像投下一枚炸弹,会场内隐隐传来低声的议论。不少老牌高管的神色变得不太自然。 “我们将分散星联的研发资源,设立多个区域性研发中心。”李凡的声音略微提高。 “各中心将专注于不同领域的技术创新,通过独立竞争,提升星联应对全球复杂局势的灵活性。” 有人皱眉,忍不住低声问:“分权?这会不会让我们失去技术核心的集中优势?” 李凡听到了,却没有立即回应,只是扫了一眼提问者,示意他稍安勿躁。 最后一条内容展开时,全场的目光都紧紧盯着屏幕。 “我年纪大了,”李凡笑了笑,语气中多了几分自嘲。 “90岁,还能跑多久?接班人计划必须提上日程。我们会从内部培养和外部竞选两部分筛选候选人,确保星联的未来掌舵人,能接过这份责任。” 他顿了一下,补充道:“接班人不仅要了解星联的理念,还要具备全球战略眼光,敢于挑战现状,甚至超越我。” “李总,这些变革确实有远见,但是不是太过激进?”一位老牌高管忍不住开口。 “年轻一代的确有活力,但经验不足,他们真的能驾驭当下的复杂局势吗?” 李凡抬头,目光淡淡地扫过他,语气平静却带着几分锋利:“我们不能用过去的方式,去解决未来的问题。 经验固然重要,但你我都知道,星联需要的不是另一个‘李凡’,而是一个比我更大胆的人。” 此话一出,会议室一片寂静。那位高管欲言又止,最后沉默地坐了回去。 “我知道,变革总是会伴随质疑和担忧。”李凡的目光变得柔和,声音也低了几分。 “但回想70年前,星联刚刚起步时,又有多少人相信我们能走到今天?” 他的语气中带着一丝怀念,仿佛回到了刚创立星联的那会儿。 “当年,我们没有经验,没有资源,只有一群热血的年轻人和一颗永不服输的心。”他停顿了一下,目光投向坐在一旁的方东河,嘴角扬起一丝笑意。 “方总,当年咱俩连工资都发不出来,就靠着信念硬撑过来的时候,你有没有想过会有今天?” 方东河被点名,愣了愣,随即笑着摇头:“还真没想过。但李总,咱们那时候胆子确实够大。” 话音一落,会场里响起一阵笑声,紧张的气氛稍稍缓和了些。 李凡的语气忽然变得深沉:“正是因为有年轻一代的冲劲儿,星联才能不断突破。现在,我希望各位相信,这些年轻人能带领我们,迈向下一个高峰。” 李凡的讲话渐入尾声,一些原本犹豫的高管开始动摇。 一位中立派的技术高管站起来,点头说道:“李总,您说得有道理。星联的未来,确实需要更多元的力量。这些变革虽然冒险,但或许是必须的。” 另一名年轻高管也表态:“接班人计划尤其重要。如果能公平、公正地选拔到最合适的人选,我相信,星联一定会更强。” 李凡点点头,目光中多了一丝欣慰。 会议结束时,李凡特意留下一句意味深长的话:“今天的变革只是开始,未来的路,还需要每一个人共同努力。” 他走出会议室,站在星联总部的长廊尽头,远眺城市的繁华灯火。 脑海中浮现出当年团队初创时的场景,那种无惧风雨、勇往直前的信念,依旧在他心中燃烧。 “星联的未来,”他低声喃喃,“不属于过去的辉
煌,而属于那些敢于开创未来的人。”几天后,星联总部会议室内,全息屏幕亮起,投射出一个极简而醒目的标题:“接班人计划——候选名单”。 整个会议室瞬间安静下来,连呼吸声都清晰可闻。 高管们的目光齐刷刷地盯着屏幕,既有期待,也有隐隐的不安。 李凡走到屏幕前,停下脚步,语气平稳而有力:“今天,我们将正式公布接班人计划的初步候选人名单。这份名单分为两部分——内部候选人和外部候选人。” 随着他的话音,屏幕上的内容逐渐展开。 内部候选人的名字出现在左侧,领头的是刘临君,紧随其后的,是其他几名星联内部的年轻高管。 这些人,都是凭借“天才计划”一路走到核心层的代表人物,深谙星联的运营理念和技术脉络。 右侧则显示出外部候选人的名字,这些人来自全球顶尖的科技企业与研究机构,他们带着多元化的视角和国际化的经验,成为星联计划引入的新变量。 李凡用激光笔指向屏幕:“接班人计划的选拔标准,不仅局限于管理能力,还包括全球战略眼光和应对重大危机的能力。 无论是内部还是外部,最终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找到最合适的人,掌舵星联的未来。” 一名老牌高管,看着屏幕上那些外部候选人的名字,忍不住皱起眉头。 而且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满:“李总,这些外部候选人背景固然亮眼,但他们真的能理解星联的理念吗?我们这么多年的核心文化,岂是几份履历就能掌握的?” 这句话一出,会议室里的气氛瞬间变得微妙。 其他一些老派高管低声议论,显然也对外部候选人心存疑虑。 李凡没有立刻回应,而是看向刘临君:“临君,你怎么看?” 刘临君被点名,略微一愣,但很快站了起来,目光坚定:“我觉得外部候选人的加入是必要的。 现有的竞争环境下,星联需要更多元化的视角和经验,才能真正应对未来的挑战。” 他的回答虽然冷静,但显然没有平息质疑。 另一名高管冷笑了一声,语气里夹杂着不屑:“年轻人,说起来容易,但这些人真的能理解星联的复杂局势? 他们只看到了星联的辉煌,却未必能扛得住责任。” 李凡将激光笔轻轻放下,双手搭在桌面上,身体微微前倾,目光扫过全场。 他的声音低沉而有力:“星联的未来,不需要复制李凡,也不需要复制任何人。我们需要的,是一个敢于改变星联,带领我们迈向全新高度的人。” 他停顿了一下,语气变得更加坚定:“内部候选人了解我们的根基,外部候选人带来新的视角,这两者并不矛盾。 真正的强者,不是抱着过去的成就不放,而是有勇气打破既有框架,重新定义未来。” 会议室内一片安静。 即使那些对外部候选人持怀疑态度的高管,也难以反驳李凡的话。 名单公布后,刘临君成为了众人关注的焦点。 作为内部候选人的领头人,他的每一个举动都在被悄悄观察。 会议结束后,几名高管凑到一旁小声议论。 “临君确实有能力,但他太年轻了,真的能扛住这份责任吗?” “年轻不见得是坏事,但他要面对的竞争可不简单。这些外部候选人,哪个不是行业翘楚?” 刘临君听到这些议论,并没有表现出不快,而是站在角落里,默默整理自己的文件。 他知道,质疑是不可避免的,但更知道,唯有行动才能回应这些声音。 李凡走到刘临君身边,轻声说道:“压力大吗?” 刘临君摇了摇头,微微一笑:“习惯了。比起技术部门的加班,这不算什么。” 李凡笑了笑,拍了拍他的肩膀,语气意味深长:“接下来你会发现,压力只会越来越大。你要做的,是扛住它,然后找到解决的办法。” 刘临君点头,眼中闪过一丝坚定:“我会的。” 当晚,刘临君回到办公室,一边整理接班人计划的相关资料,一边思考着接下来可能遇到的竞争与挑战。 外部候选人的背景资料一一浮现在他眼前,每一个名字背后,都藏着巨大的压力和未知。 他握紧手中的笔,在笔记本上写下几个字:“机会,不属于犹豫者。” 次日,星联总部的高管会议室,投影屏幕上,跳动着复杂的科技产业分布图。 刘临君站在屏幕旁,脸上挂着一如既往的冷静。他的声音不高,但每一个字都掷地有声。 “各位,技术研发的集中模式,在星联
之前的发展过程中,确实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他顿了顿,扫视了一圈,确保所有人都在听。“但现在的环境,让我们面临更多维度的竞争和压力。单一的研发体系已经不再高效,我们需要变化。” 他切换到下一张投影图表,图表上用清晰的色块,划分了星联未来可能的研发区域。 “我的建议是,以区域为单位划分技术研发中心,每个中心专注于不同领域的创新。” 他说着,指向北美区域:“这里可以聚焦在人工智能和生物医药技术。” 又指向欧洲:“这里可以聚焦开发绿色能源和量子通信。” 屏幕上的区域规划一一展示,各自的重点领域分配明确,逻辑清晰。 “更重要的是,引入内部竞争机制。”他继续说道,“通过项目表现,来争夺资源配置的优先权。让每个研发中心既独立运作,又在竞争中不断进步。” 会议室内一片安静,只有笔在纸上沙沙作响的声音。 这时,一位老牌高管推开椅子,站起身,语气中透着不屑:“听起来不错,但我有一个问题。” 他停顿了一下,目光锐利地盯着刘临君:“分权化听上去是个好词,可你有没有想过,一旦研发分散,星联的技术核心竞争力会不会被削弱? 到时候,资源被浪费,技术方向混乱,你怎么收场?” 这番话让部分高管点了点头,显然有不少人也有同样的担忧。 刘临君面对质疑,并没有急于辩解。 他稍稍后退一步,微微鞠躬,语气谦逊却坚定:“您提出的问题很关键,我也仔细考虑过。” 他指向屏幕上的资源调配计划图:“为了防止资源浪费和方向混乱,我们会引入ai系统,我取名为‘策星盘’。 通过‘策星盘’,来实时监控各研发中心的进度,并设置关键节点的评估机制。 一旦某个项目偏离轨道,集团可以随时干预。” “说得倒是好听!”另一名老牌高管冷笑着说道。 “年轻人,说到底,你还是没经历过真正的危机。创新想法有了,可真正到了大风大浪的时候,你能扛得住吗?” 会议室的气氛骤然紧张。 所有人的目光,都再次集中在刘临君身上。 他站得笔直,目光平静地回望对方,没有丝毫退缩。 “星联的成功,不仅靠经验,更靠不断创新和突破。”他的声音不大,但每一个字都带着力量。 “如果没有李总当年的大胆尝试,就没有今天的星联。现在,我们要面对的未来更复杂、更不确定,不敢创新才是真正的危机。” 坐在主位的李凡,从始至终没有插话,只是默默观察着会议上的争论。 他的目光扫过那些老牌高管,停留在刘临君身上。 当会议进入尾声,李凡做了一个总结:“临君的提议很有价值,但也确实存在一些需要优化的细节。 接下来,成立一个专项小组,由临君牵头,制定详细的分权化方案。所有高管共同参与讨论,确保实施时没有漏洞。” 他说完,站起身,扫了一圈会议室:“记住,我们争论的目标,是为了找到最好的解决方案,而不是彼此否定。” 会议结束后,刘临君回到办公室,开始重新整理他的方案。 门外传来一阵敲门声,抬头一看,李凡走了进来。 “李总。”他连忙站起身。 李凡摆了摆手,示意他坐下。他随意地拉开椅子坐在对面,目光温和却锐利:“今天表现得不错。” 刘临君有些受宠若惊,但很快冷静下来:“谢谢李总,这是我该做的。” 李凡点点头,语气略带严肃:“不过,今天的争论只是开始。接下来,你需要面对更多的压力和更大的挑战。要做好准备。” 刘临君没有回避他的目光,眼中闪过一丝坚定:“我会的,李总。” 李凡露出一丝欣慰的笑意:“很好。星联需要敢想敢做的人,但更需要能扛住压力的人。我希望,你能成为后者。” 当李凡离开后,刘临君独自坐在办公桌前,目光落在手中的方案上。 他的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脑中浮现出刚才会议上的每一句质疑。 “扛住压力,才有资格做决定。”他低声自语,随后拿起笔,在方案上重新标注了几个重点改进方向。 星联的未来,开始有了他的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