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谁会是首任广寒星君

作品:《从1990年开始重塑未来

    星联总部,主会议室。  投影屏幕上,四个大字赫然醒目——广寒宫。  “月球基地将命名为‘广寒宫’,象征人类对月球的浪漫遐想,也代表了‘全球航天联盟’探索太空的宏大愿景。”主持人略带激动的声音响彻会议室。  宣布一结束,社交媒体上已经炸开了锅。  “广寒宫?”  “很东方,很梦幻!”  “话说,第一个负责管理广寒宫的人,是不是该叫‘广寒星君’?”  “哈哈哈,这个称号不拿来选秀,简直浪费。”  网友们调侃得不亦乐乎,甚至在短短半小时内,就搞出了多个投票:“谁是最适合担任‘广寒星君’的人?”、“广寒宫十大搞笑别名”等榜单迅速登顶热搜。  而此刻,会议室内的气氛却没那么轻松。  李凡双手交叉放在桌面上,嘴角微微扬起,似笑非笑。  旁边的方东河翻着手机,忍不住乐了:“李总,网友玩得够嗨啊。有人给你拉票,说非你莫属。”  “我?”李凡挑眉,接过手机瞟了一眼,上面的投票居然排得密密麻麻,票数排名第一的,果然是“星联李凡”。  “不错,挺有创意。”李凡语气轻松,但目光却透着几分深意。  “网友们的想象力,总是那么丰富。只是,这种热闹要适可而止。等真正的建设者名单出来,他们还会有兴趣讨论吗?”  会议桌另一端,曲云山耸了耸肩,插话道:“网友玩梗倒是无伤大雅,可各国代表恐怕没那么好应付。  这广寒宫的名头一出来,谁不想争个第一批登陆的名额?  说不定,广寒星君还真有人惦记着呢。”  这话一出,会议室里几位主管,都露出了意味深长的表情。  “曲总,你这是阴阳怪气啊。”方东河笑着打趣,“咱们这会儿聊的,是怎么先把基地搭起来,可他们脑子里装的,全是争主导权。”  就在这时,秘书敲门进来,低声汇报:“李总,刚刚有几位国际代表联系我们,想跟您视频通话,主要是关于首批登陆团队的分配问题。”  李凡眉头微微一挑:“这就开始了?”  “说是讨论分工,但其中一位代表明确提到,希望他们的工程师,能担任基地建设的现场负责人。”秘书语气里透着一丝无奈。  “另外,有几国要求更多资源倾斜,也在等待回信。”  李凡摆了摆手:“我知道了,你先安排。”  秘书离开后,会议室内一片沉寂。  “你看吧,我就说。”曲云山摇头笑道,“这广寒宫,还没建起来呢,就成香饽饽了。”  “香饽饽难道不是为了吃的吗?”李凡语气平淡,眼中却带着几分玩味,“不过,吃饽饽要有牙,也要有资格。”  他站起身,走到屏幕前,点开了一份最新的分工方案。  “各位,网友的热闹我们不用管,真正该担心的,是任务的执行力。  ‘广寒宫’,是全人类的愿景,但落实到现实上,必须建立在明确的分工和技术能力之上。”  他扫视了一圈众人,继续说道:“首批登陆的人员构成,我的原则很简单——技术优先、任务优先。  谁有能力解决问题,谁就能站在前线。没有技术能力的团队,别跟我提名额。”  “可是,李总......”方东河犹豫了一下,开口道,“这话我们可以说,但那些大国会不会买账?他们的政治诉求,往往比技术需求还重要。”  李凡轻笑了一声:“政治诉求可以谈,但谈判的筹码,必须建立在我们的规则上。  ‘广寒宫’是星联主导的计划,不是国际政治的角斗场。我们提供平台,他们服从规则,这就是底线。”  会议结束后,李凡站在落地窗前,俯瞰着深市夜晚的灯火。他的脑海中,不禁闪过刚刚的讨论,也想到来自各方的压力。  “广寒宫,相对来说,也只是个新的开始。”他低声自语,嘴角勾起一抹笑意,“无论谁是‘广寒星君’,都得站在我们给的舞台上表演。”  很快,星联总部的视频会议室内,投影屏幕闪烁着各国代表的头像,声音此起彼伏。  “李总,星联的技术领先我们都承认。”英国航天局的代表率先开口,语气中带着几分强硬。  “但既然这是全球航天联盟的项目,分配资源和任务时,总得考虑资金贡献的比例。我们投入这么多,总不能连核心任务的分配权都没有吧?”  他的发言刚落,屏幕上俄国的代表接过话头:“没错。资金贡献应该是最重要的考量因素,我们不能只看技术。  要知道,初期建设中,运输设备和


    后勤保障的支出非常大,而这些费用主要由我们这些大国承担。”“小国怎么办?”一名东南亚国家的代表立刻反驳,“我们也在拼尽全力投入资源,但如果核心任务都被大国垄断,那我们参与这场合作,还有什么意义?”  话题刚起,就迅速演变成了一场争论。  大国强调资金和硬实力,小国则争取更多的平等权益。会议室的气氛逐渐变得焦灼。  李凡一直没有插话,他靠在椅背上,双手交叉,冷静地听着。直到所有代表都说得差不多了,他才慢慢起身,走向屏幕。  “各位,”他的声音低沉却清晰,瞬间压过了所有的嘈杂。  “你们的担忧,我完全能够理解。  但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我们修建‘广寒宫’的目标是什么?是为了彰显某些国家的贡献,还是为了推动人类文明走向太空?  亦或者说,就是某些国家或某些人进行斗争的新玩具?”  屏幕上的争吵戛然而止,所有人都盯着他,等待他的下文。  “资金重要吗?当然重要。但资金的作用是什么?”李凡停顿了一下,目光扫过屏幕上的每张脸。  “是为了把技术和资源,转化为实际成果,而不是用来争论谁在这场合作中地位更高。没有技术突破,广寒宫永远只是个幻想。  到了那个时候,钱再多又有什么用?当薪材吃火锅么?”  他一挥手,屏幕切换到一份技术展示报告。上面是星联最新研发的“月球生态循环系统”。  “这是我们的最新成果。”李凡的声音多了一丝锋利。  “这套系统,可以通过月壤提取氧气,结合太阳能储备装置和废物循环利用技术,形成一个完整的生态闭环。  它能让广寒宫在月球恶劣环境中,实现长期生存和运转,而不需要频繁依赖地球的补给。”  报告展示引发了短暂的沉默。屏幕上的代表们,仔细盯着那些数据,连一向喜欢挑刺的英国代表也没有立刻开口。  “这套技术,将作为广寒宫建设的核心支柱之一。”李凡继续说道。  “但请注意,这不是星联的单独成果,而是我们为联盟提供的基础技术平台。  我们不需要大家的赞美,但我们需要明确一点:分配资源的前提是效率,而不是贡献的噪音大小。”  英国代表终于开口了,他的语气缓和了些:“李总,你的技术确实令人印象深刻。但我们仍然需要一个更公平的任务分配机制,以免弱国无法参与。”  “公平,我当然同意。”李凡点了点头,语气里带着几分自信。  “所以,我提出一套任务分配模型——以实际贡献值和任务执行效率为基准。每个国家都可以选择自己擅长的领域,用成果来说话,而不是空喊口号。”  屏幕上逐渐浮现出分工模型的图示,任务分解到具体技术模块,清晰明了。  “简单来说,”李凡总结道,“谁能完成最多、最快、最好的任务,谁就能获得更多的话语权。这是我们的合作原则,也是保持效率的唯一办法。”  会议气氛逐渐缓和。  东南亚代表点头表示认同:“这对我们这些小国来说是好消息。只要有贡献,就能获得回报,这是我们能接受的。”  欧美的代表们相视一眼,最终也点头同意:“如果机制和规则能够透明执行,我们没有异议。”  “透明性是星联的承诺。”李凡斩钉截铁地回应。  “所有任务分配和资源使用的数据,都会上传到星联的共享平台,供联盟成员实时查看。如果发现任何偏差,随时可以提出来。”  他的话稳住了局面,屏幕上的争论声渐渐停息。大多数国家代表都点头表示认可,会议气氛终于从对立转向了合作。  会议结束后,李凡走回自己的办公室,望着窗外的深市夜景。他的目光深邃,脑海中却在快速盘算。  “技术是基础,合作是手段。但最终,话语权还是要掌握在星联手里。”他喃喃道,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意。  “广寒宫,不只是一个基地,更是一场真正的博弈。而我,必须成为这场棋局的赢家。”  几天后,星联总部的新闻发布厅灯火通明,各大媒体和直播平台的镜头,对准了舞台中央。  李凡站在发言席上,面对无数关注的目光,神情从容。  他的身后,投影屏幕上,展示着即将启动的广寒宫建设团队名单,以及相关的任务分配图。  “各位朋友,”李凡的声音平稳而富有力量。  “今天,我很荣幸向大家宣布,广寒宫的首批登陆团队,已经正式确定。这些勇敢的开拓者,将成为人类迈向月球的


    先锋。”屏幕上快速切换着一组组画面,来自星联和各国的技术骨干、航天工程师的名单逐一展现。  每一个名字后面,都标注着他们的专业领域和任务职责。  台下,记者们已经按捺不住纷纷举手提问。  “李总,广寒宫的建设,会持续多长时间?初期团队会面临哪些挑战?”一名年轻记者迫不及待地问。  “广寒宫的初期建设计划预计为三年。”李凡回答得干脆利落。  “挑战自然不少,月球极端的环境、资源的高效利用、生态系统的调试,这些都是需要攻克的问题。  但我相信,这些开拓者已经做好了准备,他们不仅是科学家,更是人类文明的先行者。”  这番话让台下的气氛热烈起来,掌声四起。  不过,另一名西方记者,很快抛出了一个尖锐的问题:“李总,有人认为,星联在分配任务时,对自身的团队倾斜过多,您如何回应这种质疑?”  会场内的气氛稍显紧张,许多记者目光直勾勾地盯着李凡,仿佛等待他的失误。  李凡微微一笑,语气淡定:“质疑总是会有的,这很正常。  但分配任务的依据是能力,而不是国籍。  我们星联的团队成员承担更多任务,不是因为他们是星联的人,而是因为他们的技术水平和执行能力,都更好的达到了项目要求。”  他稍稍停顿,接着说道:“如果还有人不信,我们的任务分配模型、执行记录、绩效评估等等,都可以公开透明地接受审查。  我们不怕质疑,只怕没有足够的努力去完成目标。”  会场瞬间安静了一秒,随后爆发出更热烈的掌声。  几个小时后,发布会结束。  李凡回到办公室,打开电脑,浏览着社交媒体上的评论。  “这些名字,好像是科学家的全明星阵容!”  “‘广寒星君’到底会是谁?期待太空版偶像练习生!”  “李总真的是有魄力,这分配方案一出来,感觉简直太公平了!”  评论里一片欢腾,但也有一些质疑的声音。  “星联独揽了这么多任务,真的公平吗?”  “这种透明性,真的能保证各方利益?”  李凡看着这些评论,嘴角扬起一抹淡笑。  他知道,这些声音不会消失,也不需要消失。它们反而是一种鞭策,让星联始终走得更稳。  第二天,李凡的个人社交账号发布了一条动态,一段配合着星联太空电梯画面的简短演讲:  “广寒宫不仅仅是一座基地,它是人类走向月球的重要一步。更重要的是,它象征着全球合作的力量与可能性。”  “我们的目标,不是争夺谁是广寒星君,而是让这座月球基地,成为人类迈向深空的桥头堡。星联的使命,是为全人类的未来打开一扇门。”  这段话迅速引发热议,网友们的讨论从“广寒星君”的调侃,逐渐转向对月球基地的实际意义的探讨。  晚上,李凡站在太空电梯观景台上,望着升起的明月。  深市的灯火辉煌与月光交相辉映,像是在诉说着地球与太空之间的联系。  “广寒宫只是个新的开始。”他低声自语,目光中透着坚定,“接下来,还有更多的路要走。但无论如何,星联必须走在最前面。”  夜空中,星光闪烁,仿佛回应着他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