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主导区域整合的走向

作品:《从1990年开始重塑未来

    星联总部的会议室内,气氛既紧张又充满期待。  李凡站在巨大的电子白板前,手里拿着一支笔,面前的屏幕上写着几个关键领域:芯片、通讯、能源、医疗、物流。  “各位,”李凡环顾四周,语气沉稳却带着锋芒。  “芯片技术的突破只是开始。我们需要更深、更广的合作,让联盟内部的每一个国家,都能和我们绑在一起。”  周汉祥放下手里的咖啡杯,挑眉道:“李总,您这是打算把整片亚洲当星联的‘生态园’啊。”  李凡笑了笑,轻轻点了点桌面:“没错。一个技术绑定的生态系统,才能让联盟更强大,也让我们不可替代。”  方东河推了推眼镜,翻开手里的文件:“具体怎么做?芯片的绑定已经展开,接下来这几个领域的突破口在哪?”  李凡一挥笔,在屏幕上划出几个国家的名字。  “比如物流。”他指着东南亚一片区域说道,“越南、泰国、新加坡,是重要的物流枢纽。”  “我们可以为这些国家,提供智能仓储和分拣系统,让它们的物流效率提升一倍以上。”  “仓储系统?”曲云山想了想,语气中带着几分好奇,“听起来像是我们物流业务那块的东西。”  李凡扬了扬眉毛,嘴角带着一丝戏谑:“那当然,技术是灵魂,应用是生命。再牛的芯片,如果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就是个摆设。”  全场一片哄笑,气氛稍微缓和了些。  “那能源这块呢?”杨庆华提出疑问,“西亚那些国家不缺能源,但似乎对技术要求更高。”  “绿色能源管理。”李凡语气笃定,“通过我们的技术,继续帮助他们深度优化发电与储能,提高效率。”  “同时和亚元的结算系统结合,打造闭环。”  周汉祥皱了皱眉:“听着不错,但投入恐怕不小吧?”  “投入是必须的,但回报更大。”李凡目光一转,声音更为坚定。  “这不是单纯的经济合作,而是一次主导权的争夺。谁掌握了技术,谁就掌握了规则。”  会议逐渐深入,各部门负责人轮番发言,提出各自的建议与疑虑。  “医药领域,可以先从东亚和南亚入手。”一位团队成员说道,“东亚的技术基础强,南亚的市场需求大。”  “结合我们之前那些年的积累沉淀,效果会很明显。”  “物流系统方面,需要和当地企业深度合作。”另一个部门负责人提醒,“尤其是基础设施,可能会成为最大的挑战。”  “这方面,需要星信息、制造、物流等相关事业部的联合行动。”  李凡一边倾听,一边在白板上快速记录。  他的脑海中,已经开始形成完整的计划框架。  “各位,”他敲了敲桌面,会议室逐渐安静下来,“今天的讨论很有价值,但我们需要更具体的执行方案。”  “我的要求是,每个领域列出三步走的计划,目标明确,可执行性强,必须在一周内提交给我。”  “没问题。”曲云山率先表态,“物流这块,我会亲自盯着。”  “能源和芯片的结合,我来负责。”周汉祥紧随其后。  “医疗领域我会安排团队跟进。”苏雅馨推了推眼镜,语气中带着一丝兴奋。  会议结束后,李凡独自站在白板前,看着上面密密麻麻的计划和数据,心里却一刻也没有放松。  “技术绑定,不是简单的合作,而是一次彻底的重塑。”他心里默念。  但根据之前和智囊团的讨论,此次多领域技术绑定的成功率,大致在85%左右。  虽然看上去成功率不小,但还是需要注意,部分国家的隐性顾虑与潜在风险。  想到这里,李凡的目光更加冷静了。  这场技术绑定的博弈,不仅仅是技术与资本的较量,更是对信任与合作的一次重大考验。  窗外的夜幕渐渐降临,而星联总部的灯光,却依然明亮。  几天后,星联的高管团队一起前往了马来西亚。  吉隆坡的天空,染上了一抹薄雾。  李凡站在房间的落地窗前,望着繁忙的城市街景,脑海中不断盘算着即将展开的谈判。  通讯技术的合作,是这次东南亚之行的重中之重。  “李总,会议马上开始。”曲云山推开门,递给他一份文件。  “准备好了吗?”李凡接过文件,翻看了几眼。  “通讯协议方案没问题,但对方有些保留。”曲云山压低声音,“主要是担心标准化后,他们的话语权会被削弱。”  李凡点点头,嘴角微微扬起:“既然是博弈,总得留点悬念。”<


    /p>  会议室内,东南亚几国的代表围坐一桌,目光落在投影屏幕上。李凡站在主位,冷静自若。  “各位,”他开口,声音沉稳,“这是我们星联自主研发的通讯协议。”  “它的优势,不仅在于更高的效率和更低的成本,还能兼容现有的设备,降低转型难度。”  他按下遥控器,屏幕上跳出一组数据对比图。  “目前,使用传统协议的网络延迟平均在50毫秒,而我们的协议,可以将这个时间缩短到10毫秒以下。”  一位越南代表挑眉,语气中带着几分试探:“听起来不错,但这些技术对我们来说太先进了。万一无法落地,岂不是浪费?”  李凡笑了笑:“越是先进的技术,越能带来真正的价值。”  “更何况,我们提供的不仅是技术,还有完整的实施方案,包括后续的运维支持。”  泰国的代表皱眉:“那费用呢?标准化后,是否意味着我们需要支付更多的授权费?”  “并不会。”李凡答得干脆,“星联并不打算将这项技术变成垄断工具。”  “相反,我们希望通过合作,让技术普及,提升整个联盟的通讯水平。”  这番话让会议室的气氛稍稍缓和。  但是,在谈判过程中,分歧仍在不断浮现。  “通讯技术标准化后,我们的市场自由度会受到影响。”越南的代表坚持自己的观点。  “各项合作的主导权,必须明确归属。”新加坡代表直言不讳。  面对种种疑虑,李凡始终保持冷静,用数据和方案一步步瓦解对方的顾虑。  “标准化,并不等于丧失自由。”他对越南代表说,“相反,它为我们创造了更大的空间,提升了竞争力。”  “主导权,应该归属于所有合作方。”他对新加坡代表说道,“星联的目标,是让每个国家都能从中受益。”  经过连续三天的商谈之后,最终彼此多方,达成了相关的共识。  东南亚国家同意采用星联的通讯协议,启动网络升级试点。  西亚国家,则确认加入绿色能源与智能电网项目,相关协议将在未来几周内签署。  离开会议中心时,曲云山一脸兴奋:“李总,这绝对是个大突破。”  “突破是好事,但后续更重要。”李凡眯着眼,目光深远,“联盟内部的技术绑定,还远远不够稳固。”  窗外,夜空星光璀璨,而李凡的脑海中,已经开始构思下一步的布局。  东南亚湿润的热带风,和西亚干燥的沙漠风,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气息,此刻似乎共同汇聚在星联总部的会议室内。  李凡站在巨大的屏幕前,目光沉稳,身后是一众核心团队成员。  屏幕上跳动的数据,汇总着最近的合作进展:  通讯协议:越南、泰国和新加坡等10个国家的网络升级试点正式启动。  能源计划:沙特和阿联酋的绿色能源项目,完成初步签约。  医疗技术:印度的智能诊疗平台,完成技术测试,预计三个月后上线。  “各位,”李凡环顾四周,语气坚定,“技术绑定的第一阶段,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果。但这只是一个开始。”  周汉祥笑道:“李总,这成绩够炫了。联盟内不少国家的代表,都夸咱们是‘技术大厨’,每道菜都特别下饭。”  众人哄笑,紧张的气氛缓和了几分。  李凡微微一笑,指了指屏幕上最后一行文字:‘亚洲联合创新计划’(asiaunitedinnovationinitiative,简称auii)。  “这是我们未来几年的重点。”他加重了语气,“联盟不仅要技术共享,还要共同创新。”  “这个计划,就是为了让联盟内的每一个国家,都成为技术创新的参与者,而不是旁观者。”  方东河推了推眼镜,点头道:“让技术普惠,而非技术掠夺。这个方向没问题。”  “但统一技术标准的制定,会不会引发新的矛盾?”  李凡沉吟片刻,抬起头说道:“矛盾是难免的,但统一标准,是唯一的解决之道。”  “否则,联盟内各自为战,只会给西方国家可乘之机。”  曲云山端起咖啡,笑道:“李总,听你这话,感觉像是在开国会。”  “这么大的局,咱们可别摊子铺太大,最后顾不过来。”  “所以我们需要细化执行。”李凡语气从容,目光却锐利。  “在每个领域,都必须有明确的负责人、时间表和成果指标。”  “不能只谈理想,不见行动。”  几天后,星联总部的内网论坛上,一


    篇题为《亚洲技术未来与星联的使命》的文章迅速登上热搜。这是李凡亲自撰写的内部信,简洁而直白:  “我们不是单纯的技术输出者,更是规则的制定者。”  “规则,不是写在纸上的游戏,而是通过行动确立的事实。”  这篇文章引发了大量讨论,员工们纷纷表示对未来计划的期待。  “李总这篇文章够提气!”  “技术普惠的理念是真的牛,感觉我们正在参与历史性变革。”  “谁能想到,我们一个企业,竟然能主导整个区域的技术整合。”  而在全球舆论场上,关于星联和亚洲联盟的讨论,也愈发激烈。  “星联已经不是一家企业,而是一个技术帝国。”  “亚洲联盟的技术绑定,正在改变全球经济格局。”  “西方是否应该警惕星联的扩张?”  面对这些声音,李凡既没有正面回应,也没有回避。  他知道,真正的行动,比任何声明都更有力量。  深夜,李凡独自站在办公室的落地窗前,俯瞰脚下灯火辉煌的城市。  他还在想着,刚才收到情报负责人传来的信息:  【预警:西方势力,将会加快对亚洲联盟的破坏行动。】  【预计攻击方向:技术封锁、经济制裁、舆论引导。】  【建议:提前布局,强化联盟内技术和经济的互联互通。】  李凡深吸一口气,握紧了手中的文件。  他知道,这是一场无法回避的对决。  “西方的反击,只会让我们更强大。”他低声自语。  窗外的城市灯光依旧璀璨,而李凡的目光,却穿过这些繁华,望向更远的未来。  他清楚,眼前的一切不过是开局,真正的战斗,才刚刚开始。  次日,李凡坐在办公室里,双眼死死盯着面前的屏幕,右手下意识地搓着太阳穴。  桌上的咖啡已经凉透,文件夹摞得像小山。  亚洲联盟的初步合作谈判刚结束,他的脑子却还在高速运转。  亚洲市场的复杂程度,让他感到一丝久违的挑战,但也充满了压迫感。  他暗自感叹,穿越固然给了他优势,但也让他的肩膀上扛满了责任。  叮铃铃——  手机突然响了起来。  李凡皱了皱眉,拿起手机看到是父亲的来电,心里顿时一紧。  他老爸李军可不是一个轻易打电话的人。  “喂,爸?”李凡接通电话,语气里还夹杂着一丝疑惑。  “你这几天还记得你有家吧?”李军开口就是一阵调侃,但声音低沉有力,带着渔民特有的粗犷。  “啊......最近事情多......”李凡揉了揉眉心,语气有些心虚。  “别扯了!”李军直接打断,“再忙,你晚上得回家一趟,饭菜都备好了,别让我和你妈等你一晚上。”  李凡被这句话堵得哑口无言,只能无奈答应:“好,好,我一定回去。”  电话那头李军的语气缓了些:“记得早点,不然你妈又要念叨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