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 东亚东南亚再到中东(4k)

作品:《从1990年开始重塑未来

    会议进入第二阶段,气氛明显比开始时更加微妙。  刚才还是轻松的讨论,现在变成了各方代表谨慎的试探和交锋。  李凡在主位上扫视了一圈,发现日韩代表的神情比刚才更冷峻,而东南亚的几位则带着一丝紧张和不安。  村上悠三率先开口,语气中透着几分自信:“李总,刚才的区域能源共同体计划确实很有吸引力。”  “不过,我必须强调一点,日韩在技术研发和资金投入上,一直处于领先地位,我们希望在合作中获得相应的主导权。”  这句话刚出口,毕德昌忍不住皱了皱眉。  他稍稍坐直身体,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满:“村上先生,您的意思是,我们只能听命行事,成为日韩的附属?这和合作的初衷似乎不太相符吧。”  气氛开始有些紧张,日韩代表彼此交换了一个眼神,显然对毕德昌的言辞有些不悦。  而毕德昌身边的几位东南亚代表,也开始窃窃私语,似乎在讨论如何反击。  李凡轻轻敲了敲桌子,用平静的语气打破了这股僵持:“村上先生的担忧很正常,毕德昌先生的反应也很真实。”  “两位的观点,正好证明了一件事——这项合作不仅必要,而且极其重要。”  村上悠三挑了挑眉:“李总的意思是?”  李凡微微一笑,眼神锋利:“我的意思很简单。”  “日韩的技术确实先进,资金也雄厚,但如果缺少东南亚的市场和资源,这个计划根本无从谈起。”  “同样,东南亚的国家,也需要日韩的技术和资本支持,才能实现真正的能源转型。”  “所以,这个合作必须是平等的。”  他说完,按下激光笔,屏幕上出现一张示意图:“为了解决主导权的问题,我建议成立一个‘区域能源事务委员会’。”  “这个委员会,由日韩和东南亚的政府共同组成,所有重大决策,通过平等投票制完成。”  “平等投票?”村上悠三微微一愣,显然对这个提议有些意外。  他沉思片刻,提出疑问:“这听起来很公平,但是否会导致效率下降?如果双方意见不统一,项目进展可能会受到严重影响。”  毕德昌这时接话,语气中带着几分暗讽:“村上先生担心效率问题,可我觉得,效率从来不等于单方面的控制。”  “我们更需要的是一个,能真正代表所有参与方利益的平台。”  村上悠三正准备回击,却被李凡笑着拦下:“两位别急,我理解你们的担忧。”  “为了避免效率问题,委员会还将设立技术与资源小组。”  “日韩可以主导技术研发,东南亚则负责资源调配和市场推广。”  “决策权平等,但执行权分区域细化,确保进展顺畅。”  村上悠三的表情缓和了几分,显然对“分工细化”这个方案有所触动。  但他仍然保留了一丝疑虑:“这样听起来确实可行,但我们需要更多的保障,尤其是对日韩投入的技术成果的保护。”  李凡点点头,“这是自然。星联会作为技术中立方,提供专利保护机制,所有技术成果,都将按照合作协议进行明确分配。”  “日韩的技术不会被滥用,而东南亚的市场利益,也会得到充分保障。”  毕德昌闻言,嘴角微微上扬:“如果真能做到这一点,那我们没有理由拒绝。”  会谈接近尾声,李凡起身环视全场。  随后用平稳而坚定的声音说道:“各位,区域能源共同体,不仅是技术与资源的整合,更是我们在国际舞台上的共同战略。”  “如果日韩和东南亚能够携手,这将不仅改变我们的区域格局,也会让我们在全球能源竞争中,占据更大的优势。”  他的语气不高,却带着无法忽视的力量。  村上悠三和毕德昌等人对视了一眼,彼此点了点头,算是达成了初步默契。  李凡看在眼里,心里暗道:“第一步成功了,接下来就看他们怎么走棋了。”  他嘴角露出一抹笑意,语气轻松地结束了会议:“感谢大家的信任,期待我们未来的合作,能够创造更多的奇迹。”  会议结束后,日韩和东南亚代表们,陆续离开会议室,各自回到下榻酒店商讨细节。  李凡站在星联总部的控制中心,看着屏幕上实时更新的区域合作数据,神情如常,心里却隐隐有一丝期待。  翌日一早,星联在其区域合作官网上,正式发布了“能源共享试点计划”的公告。  公告上,计划内容清晰且诱人:将以高密度储能技术为基础,在日韩和东南亚的多个城市,启动能源共享示范工程。


    这一消息,迅速在各国政界与业界引发了强烈反响。  同时,星语上的官方动态,还配上了一句文案:“未来的电不是发出来的,是存出来的!#高密度储能#全新升级,日韩东南亚的电网要躺赢了。”  评论区瞬间炸锅,网友们开始疯狂讨论。  “星联这步棋绝了,技术和市场都捆死了。”  “日韩企业刚有点危机感,东南亚就成了赢家。”  “我就是想问,啥时候咱普通人也能用上这种技术?”  然而,正当大家的情绪,被“能源共享”的利好消息点燃时,大洋彼岸的美国,却不这么想。  白宫召开了紧急会议,国务院的高级官员,和几位能源巨头的代表齐聚一堂。  “这明显是星联的一个战略布局,他们想通过区域能源共同体,彻底主导东亚和东南亚的能源市场。”一名官员的语气冷峻。  坐在对面的能源巨头代表摩尔冷哼一声:“不仅如此,如果他们的试点成功,这种模式会被复制到其他地区,我们的市场份额必然会再次受挫。”  “那我们还能怎么办?”一名年轻的助理提出疑问,“制裁?还是直接打压参与的日韩和东南亚政府?”  摩尔嗤笑一声:“日韩和东南亚都是老油条,不会轻易被吓住。直接施压,只会把他们推得更近。”  “至于星联,不说也罢......”  白宫的高级官员站起来,语气沉稳但透着冷意:“不用担心,我们可以从外交上对他们施加压力,让日韩犹豫不决,同时阻断东南亚的资金流转。”  会议室里,另一位官员补充道:“此外,必要时我们可以暗中支持区域内的竞争势力,拖慢星联的进程。”  “让他们明白,美国的市场,不是谁想抢就能抢的。”  与此同时,星联总部内的高层会议,也在紧张进行中。  曲云山首先发言:“美国方面已经有动作了,他们正在联系日韩的政府高层,试图通过外交手段给我们施压。我们需要尽快拿出应对方案。”  “很正常,”方东河一边翻看文件,一边不以为然地说道,“他们看我们不顺眼很久了,尤其是类似储能技术这种,可以打破现有规则的东西,他们最怕。”  李凡坐在主位上,听着众人的讨论,始终没有开口。  他的手指轻轻敲击桌面,眼神锐利且冷静。  半分钟后,他开口了:“既然他们怕,那我们就给他们点刺激。”  众人齐刷刷地看向他。  “立刻公布区域能源共同体的联合声明。”李凡从容说道。  “让日韩和东南亚的政府高层共同签署,明确支持试点计划的立场。”  “我们的计划越透明,国际社会的关注就越多,美国就越难下手。”  杨庆华推了推眼镜:“透明是好,但他们可能会利用舆论反击我们。”  李凡嘴角微扬,语气笃定:“反击是好事。”  “只要他们出手,我们就可以从国际舆论中塑造一个形象——星联是推动合作与技术进步的,而他们,是阻碍进步的那一方。”  三天后,一份联合声明横空出世,日韩和东南亚八国政府共同签署,正式宣布支持区域能源共同体的构建计划。  这份声明的发布,瞬间引爆了国际社会的关注,媒体纷纷报道,各种评论接踵而至。  而在星联总部,李凡看着屏幕上迅速攀升的关注数据,轻轻靠在椅背上,嘴角扬起了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  他转头对曲云山说道:“接下来,美国一定会继续动作,我们要让他们出手更快一点,并且更大一点。”  “怎么做?”曲云山挑眉。  李凡抬眼,语气轻松却充满寒意:“布局一个更大的局,让他们彻底慌起来。”  两天后,星联总部的某间会议室,屏幕上显示着中东的能源合作概况,项目点密密麻麻地铺满地图。  从石油开采技术到新能源试点,从智能电网搭建到储能设施,中东与星联的合作早已深入多领域。  李凡站在屏幕前,缓缓转身,目光扫过会议室里的团队成员。  “各位,这次我们去中东,可不是第一次合作了。”李凡笑了笑,语气轻松却带着几分锋芒。  “我们带着日韩和东南亚的成功经验去,带着‘未来之链’的势头去,他们没有理由不继续加码合作。”  方东河坐在最前排,盯着屏幕上的合作数据。  他的眼中,带着几分兴奋:“李总,你的意思是,中东那边,会把我们视为唯一的新能源伙伴?”  李凡点点头,手中的激光笔,指向屏幕上的几个关键数据:“不只是新能源


    ,还是全球化的能源解决方案。”“日韩和东南亚,已经被我们绑定得越来越紧,而中东需要的,不只是能源技术,还有一个更大的市场联动机会。”  “日韩东南亚,已经是全球增长最快的经济体,中东有资源,但缺乏这种区域联动的能力。”  “我们去,就是补上这块短板。”  “他们要面子,给。”曲云山笑着补充,“他们要收益,也给。”  “不过,我猜他们的老毛病也不会少——谈合作时,先提防我们是不是要抢他们的蛋糕。”  李凡轻轻一笑:“那就让他们知道,没有星联,他们的蛋糕,可能会直接被人掀掉。”  会议的下一部分,转到日韩和东南亚的案例讨论上。  杨庆华调出了区域能源合作的数据,点着屏幕上的增长曲线:“储能技术试点启动后,日韩的能源企业方面预计,半年后市场份额可以提升12%。”  “至于东南亚方面,预计能源网络建设效率上,可以提高30%。”  “这些数据,是我们谈判桌上的硬通货。”  李凡接过话:“不错,但数据只是第一步。中东人看重的,是实际控制权和市场影响力。”  “我们要让他们明白,跟星联合作,不是简单地卖技术、换市场,而是参与全球能源格局的重塑。”  “尤其是日韩和东南亚的成功,已经证明了星联的能力。”  “当然了,我们本身的实力地位,也是一种极强的背书。”  方东河忍不住笑了一声:“感觉咱们就是带着日韩和东南亚的‘作业’,去给中东人抄。”  李凡打趣道:“抄可以,但得让他们心甘情愿,还得交版权费。”  团队的讨论,转向中东国家可能的反应。  曲云山提出:“中东的石油国家,对新能源虽然有需求,但对改变传统能源体系总是很谨慎。”  “他们很可能会担心,对我们储能技术的引入,会削弱石油的核心地位。”  李凡不假思索地回应:“这就需要我们带去日韩和东南亚的经验。不是削弱,而是增强。”  “储能技术不是取代石油,而是让石油更高效、更能延长收益周期。”  “你得让他们看到,这不只是新能源,而是新增长。”  杨庆华也点头附和:“另外,日韩和东南亚的合作模式,可以直接套用。”  “比如储能设施,可以先试点应用在石油出口港,和关键基础设施上,先让他们尝到甜头。”  李凡眼神一亮,手指轻轻敲击桌面:“对,甜头要够大,足够多。”  “除了技术,我们还要让日韩、东南亚和中东,在能源分配上,形成一个区域共享机制。”  “这不是孤立的合作,而是全球联动的枢纽。”  众人想着那副美妙的画面,也是不禁都露出来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