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先做样板再去谈规则(4k)

作品:《从1990年开始重塑未来

    星联信息的研发中心,今天格外热闹。  方东河踩着一双舒适得像拖鞋的运动鞋,站在会议室的白板前。  一边挥着手里的记号笔,一边努力讲解:“兄弟们,关键就在这里了——卫星间的分布式协作!”  “你们看,这个计算模型一旦跑通,数据传输速度嗖嗖的,比网线还快,延迟嘛——低到你怀疑人生!”  会议室里一片安静,只有一位年轻工程师忍不住嘀咕:“方总,这个说起来简单,跑得起来吗?”  方东河眉头一挑:“怎么跑不起来?咱们可是星联的核心部门——星联信息!”  “别总想着‘别的公司都失败了’——别人是别人,我们是挂着buff的玩家!”  气氛稍微活跃了一些,但投影仪上的模拟数据却不太给面子。  屏幕上,一个个小红点代表卫星节点,明明应该连成流畅的线路,结果却像一个刚学会走路的小孩,东倒西歪。  “你看,”年轻工程师小声嘟囔,“我就说吧,跑不起来。”  这时,李凡推门而入。  他一手拎着咖啡,一手夹着几份打印材料,随意地扫了一眼投影仪的画面,嘴角微微一扬:“看着不太行啊。”  方东河闻声,转头看他,眼神里还透着一丝小委屈:“李总,不是我们不努力,是这玩意儿本来就难。”  “卫星之间的延迟,加上计算分配问题,谁都没解决过!”  李凡喝了一口咖啡,嘴角挂着笑:“延迟高是吧?分布不均是吧?资源调度难是吧?”  他说着往椅子上一坐,双腿翘起,摆出一副“你们尽管说,我听着”的架势。  “对啊!”方东河摊开双手,“我们用了现有的所有算法,连高性能算力都上了,还是......”  “问题就在这儿。”李凡把咖啡杯往桌上一放,指着屏幕上的红点,慢悠悠地开口:“你们算得太硬了。”  “硬?”方东河懵了,“什么意思?”  李凡笑了笑,“分布式系统嘛,核心是‘动起来’。你们的节点像死宅,不动脑、不挪窝,能跑通才怪呢。”  他话音一落,会议室里有人笑出声:“老板,这比喻可以的!”  方东河皱眉,开始琢磨:“那你的意思是——”  李凡不急不缓,从包里拿出一张他手绘的草稿纸。  上面密密麻麻全是公式和箭头:“我有个思路,资源分配不能靠固定优先级,而是动态调度。”  “这个架构设计,我借用了一些新概念,你们试试。”  众人凑上去看,一开始还没反应过来。  但随着方东河越看越兴奋,眼睛瞪得像铜铃:“这......这像是某种进化版的多任务管理系统?”  “不对,这种计算分布的动态调整,难道是......”  李凡微微一笑:“是个启发。细节你们研究去,我就提个方向。”  方东河猛拍桌子:“方向对了就有希望!大家别愣着了,赶紧按这个思路跑模拟!”  投影仪上的画面很快更新,红点之间的连接线开始有序闪动,原本的杂乱无章渐渐变成了一幅精致的网状结构。  几分钟后,屏幕上出现了一行字:延迟降低45%,资源利用率提升30%。  一时间,会议室爆发出一阵欢呼声。  有人兴奋地喊:“行了,这下子,谁还能说我们不行?”  “别高兴太早。”李凡悠悠开口,“这个只是模型,真上天的时候可没这么友好。”  他转头看方东河,语气却带着信任:“但你们肯定行。”  方东河笑得像个孩子:“那必须的!”  这时,那个年轻工程师,又小声嘀咕了一句:“老板总是这么轻描淡写,结果次次都能点中关键......”  李凡转头看了他一眼,笑道:“我这不是轻描淡写,是叫‘自带外挂’。行了,干活去吧,这波模拟通了,接下来该忙的更多了。”  会议散了,方东河看着背影渐远的李凡,感慨地嘟囔:“李总在过去几十年里,是真的每到关键时刻,就放出点‘好东西’。”  小小的会议室里,藏着改变未来的火花。  次日,星联信息的高层会议室,一场关于“分布式智能网络”的讨论会,气氛热烈到快掀了屋顶。  会议刚开始,荆明光(星联信息cto)就毫不客气地扔出一份报告:“问题很明确,咱们得把人手分成三组,一起‘干’。”  “任务这么重,不分工是不可能完成的,咱得学学团战里的职业搭配——有人很肉,有人输出,有人控场。”  投影仪上跳出一份三分法分工图:<!--</p-->


    p>  第一组:硬件优化——目标是让卫星在太空极端环境下,也能稳如老狗。第二组:算法开发——负责设计高效的分布式调度模型,确保算力随叫随到。  第三组:通信协议——搞定卫星间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和一致性,说白了,别“掉链子”。  听完这分工,研发团队的工程师们,倒是没啥意见,可偏偏负责硬件设计的老王皱着眉。  简直一脸生无可恋:“荆总,这第一组是不是有点不公平啊?卫星硬件优化,材料、结构、散热、防辐射......全都是坑,谁接谁头大。”  “你别说得这么丧好吗?”荆明光笑了,“硬件难是难,但这是重中之重。你不硬,别的都没法玩。”  老王叹了口气:“行吧,硬就硬,干就是了。”  他虽然嘴上抱怨,手却已经拿起了分组清单:“不过,方总,咱也得实话实说,硬件再强,这仨组缺一不可,光靠我一组扛不了。”  就在这时,李凡懒洋洋地开口了:“老王,别谦虚。咱们星联的风格是什么?‘不求最快,但求最硬’。”  会议室里一阵哄笑,老王咧咧嘴:“行吧,李总,这算你夸我呢。”  另一边,负责算法的团队领头人小刘,兴奋得差点跳起来:“李总,荆总,我就喜欢搞算法,这活儿绝了。”  “之前一直想试试这种动态分布调度的模型,这回终于可以痛痛快快玩一把。”  李凡挑了挑眉:“小刘,别玩过头了,出bug可没人救你。”  小刘嘿嘿一笑:“放心,李总,我玩的是精细化操作。”  气氛这么轻松,负责通信协议的小组,反而有点压力山大。  领头的是个性格沉稳的技术大拿老顾,他慢条斯理地说:“分工没问题。”  “但我得提醒一句,通信协议这块风险大,稍微有点安全问题,数据全泄了,我们这个项目基本凉凉。”  李凡点点头,语气轻松却透着笃定:“老顾,你这话没毛病,但咱们星联玩的是啥?‘自带防火墙’。”  “你这边别怕,资源给足了,重点是敢想敢试。”  老顾听完,虽然还是一脸严肃,但眼神里多了点信心:“那成,我试试新思路。”  主持会议的方东河,刚准备宣布散会。  偏偏硬件组的老王突然发难:“方总,这任务分得挺好,但时间呢?”  “硬件优化光是卫星散热实验就得跑三个月,咱们真赶得上?还是说要玩‘压缩饼干’模式?”  小刘忍不住吐槽:“老王,你怎么这么丧?有时间紧张就少点纠结嘛,我们算法组还能给你分配一点灵感加成。”  “灵感加成?”老王翻了个白眼,“就你那点模型,卫星散热还能靠ai算出来?”  眼看两人唇枪舌剑,李凡轻轻拍了拍桌子:“行了,别吵了。星联的传统是啥?团队协作。”  他扫了他们一眼,故作深沉地说:“老王,小刘,你俩要是打得过我,我现在就放你们互相内耗。”  众人瞬间哄堂大笑,气氛总算缓和下来。  方东河趁机接过话:“老王、小刘,你们的问题其实挺好解决——资源协作。我提议,算法组跟硬件组共享部分实验室数据,互相提效率。”  老王听完点了点头,还是忍不住补一句:“那小刘你记得,别拿实验室当你自己家游戏机啊。”  “得嘞。”小刘嘴上应着,脸上笑得贼嘻嘻,“那硬件组也别偷懒哦,咱们看最后谁先搞定。”  会议的尾声,李凡站起来扫了一圈,说了句意味深长的话:“大家觉得,这项目搞出来能干啥?”  老顾沉稳地回答:“科技突破啊,让世界再次看看星联的实力。”  “嗯,是个答案,但不够有想象力。”李凡笑了笑,指了指屏幕上的卫星模型。  “各位,想想看,分布式智能网络要是跑通了,不止是我们星联在用,未来全球性的智能城市、无人驾驶、医疗服务,以及太空服务等等,全都会围着它转。”  一听这话,老王第一个不服:“李总,这牛吹得有点大吧?”  李凡淡定地看着他:“那你现在觉得星联不配?”  一句话,怼得老王无话可说,干巴巴挤出一句:“成吧,那咱们配。”  小刘笑得咯咯响:“李总真绝,就一句话,把我们全打鸡血了。”  会议散去时,团队士气高涨,每个人都像是踩着风火轮一样,恨不得立刻冲回工位开干。  星联总部的核心会议室,今天静悄悄的。  偌大的圆桌旁,只坐着李凡、方东河、孙展鹏(星联信息ceo),还有几位相关的核心高层,显然,这是


    一场重量级的闭门会议。李凡的开场很简单:“分布式智能网络的模型已经跑通,现在的问题是——星链+,怎么才能从技术突破,变成星联的又一个杀手锏?”  这句话一出,所有人的注意力瞬间被拉满。  方东河最先发言:“技术没问题,但能不能先把容错机制搞扎实?这么复杂的网络,哪怕一点小问题,都会是灾难级的后果。”  他随手点开一份ppt,屏幕上浮现出一串让人头皮发麻的数据:“这是现有分布式系统在面对网络攻击时的失效率......”  “坦白讲,如果‘星链+’真的被人盯上了,我们现有的机制,连五分钟都撑不住。”  孙展鹏在一旁皱了皱眉:“五分钟?东河,你这太保守了吧?我们星联现在可不是菜鸟公司。”  “这不是菜鸟公司的问题。”方东河放下激光笔,语气严肃。  “这是天生的架构风险。网络越分布,潜在的攻击面就越大。这种事,躺着都可能中枪。”  众人一时沉默。  李凡这时开口了:“东河,你是说,‘星链+’的强大,也意味着它特别容易被针对?”  “没错。”方东河叹了口气,“所以我的建议是,优先加强容错机制,哪怕牺牲一点效率,也得先稳住。”  李凡点了点头:“行,容错机制提上议程。展鹏,你怎么看?”  孙展鹏推了推眼镜,慢条斯理地开口:“我觉得,与其纠结容错问题,不如换个思路——把我们的技术标准推向国际。”  “推向国际?”李凡来了兴趣。  “对。”孙展鹏笑了笑,继续说道,“‘星链+’的核心技术,是分布式智能网络,而国际市场上还没有统一的标准。”  “如果我们能在这个领域,抢先制定规则,那么未来,谁想用这套技术,就得按我们的来。”  这话一出,方东河立刻皱眉:“展鹏,这听起来是好事,但问题是,制定标准的同时,意味着我们得暴露核心技术细节。”  “这可是我们的秘密武器,能行吗?”  “核心技术当然不能全摊开。”孙展鹏摊手,“但我们可以公布一些外围技术,让国际市场认定我们是这方面的权威。”  “只要规则是我们定的,核心技术就可以继续握在手里。”  会议桌旁,曲云山低声附和:“展鹏这个提议,有点意思啊,抢占规则制定的制高点,可比单纯埋头搞技术有战略意义。”  李凡沉吟片刻,抬起头:“展鹏,你的想法不错,但我们得把这事分两步走。”  “第一步,先做出一个能打动所有人的样板;第二步,再去谈规则。”  方东河点头表示同意:“确实,先做样板,这样国际市场才会服我们。”  “打样,怎么打?”  “医疗。”李凡直接甩出了两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