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7章 回校演讲(6.4k)

作品:《从1990年开始重塑未来

    1992年9月中旬,深市大学。  在上个月,李凡就接到了母校回校演讲的邀请,希望可以进行一次关于“人生挑战”的主题演讲。  当时李凡思索之后,就同意了这件事情,想到这里,李凡的脑海中,还浮现出了当时的情景......  -----------------  这天,李凡正忙于星联集团新产品的研发会议,突然接到了一个意外的电话。  电话那头,是深市大学的副校长,语气热情而期待。  副校长告诉李凡,学校近期将在校内举办一个“杰出校友讲座”系列活动,邀请了多位校友分享他们的创业、职业和人生感悟。  李凡作为曾在校内活跃的计算机系毕业生,且如今在科技领域卓有成就,成为了副校长的重点邀请对象。  李凡一边回忆着当年在校的时光,一边思考着这次演讲的意义。  他不愿只是分享那些光鲜亮丽的成就,而是更想把自己一路走来所经历的挑战与困惑真,实地告诉学弟学妹们,帮助他们在面对未来时能有清晰的方向。  所以,在简单的思考之后,他最终答应了校方的邀请。  -----------------  而站在校方角度来说,李凡作为母校优秀校友,他的成功不仅体现在他创立了星联科技,更在于他带领公司走向集团化,进入多个未来科技领域。  他的一举一动早已引起了校方的关注,而这次演讲,也承载着李凡对年轻学弟学妹的激励与传承。  -----------------  演讲当天,李凡来到了熟悉的校园。  此时的深市大学,校园里洋溢着一股蓬勃的生机与活力。  初夏的阳光透过叶隙,洒落在蜿蜒的林间小道上,形成斑驳的光影。  学子们三三两两,或步履匆匆地抱着书本,或悠闲地坐在花坛边,享受着微风的拂面。  图书馆前的草坪上,几只蝴蝶翩翩起舞,时而停歇在花瓣上,时而又随风飘扬。  远处的操场上,学生们在篮球架下挥汗如雨,呐喊声、助威声此起彼伏,充满竞技的激情与活力。  小湖边,一对对情侣依偎在长椅上,低声细语,脸上洋溢着青春的笑容。  湖面上,几只鸭子悠闲地游弋,偶尔发出几声欢快的叫唤。  湖边的柳树轻拂水面,似乎在为这静谧的画面增添几分柔情。  教学楼的走廊尽头,几位老师正围在一起讨论着学术问题,神情专注而认真。  食堂门口,摆放着简易的餐桌和椅子,学子们在这里交流着一天的见闻,笑声和谈话声交织成一片温馨的氛围。  偶尔有几只麻雀蹦到地上,寻找着掉落的食物碎屑。  李凡一边走过曾经无数次经过的校道,一边感叹着校园里的一草一木,似乎并没有太大的变化。  学生们依然朝气蓬勃,三三两两地从教学楼走出,手里拿着书,讨论着功课和未来的计划。  这一切让李凡有些恍惚,仿佛自己又回到了多年前,那个初涉社会、对未来充满憧憬的日子。  李凡在演讲前特意拜访了几位昔日的老师。  这些曾经在课堂上严厉而耐心的导师,如今见到李凡都笑着夸赞他的成就,并感慨他是学校的一张名片。  李凡谦虚地回应道:“老师们的教诲,永远是我最大的财富。”  随后,李凡来到演讲会场准备。  他站在宽敞的讲台前,目光扫过渐渐涌入会场的年轻面孔。  每个学弟学妹的眼神中,都透露出对未来的期待与好奇,而这让李凡更加坚定了他演讲的方向:不是讲成功的路径,而是讲如何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与选择。  -----------------  在演讲正式开始之前,李凡有一段时间,与几位学弟学妹近距离交流。  在他们的交谈中,李凡发现如今的年轻人,依然面临着许多同样的困惑:未来的职业选择、技术的快速发展、行业的变革速度,以及个人成长的焦虑。  一个学弟问:“李凡学长,您在创业初期,有没有特别困惑的时候?您是怎么走出来的?”  李凡笑了笑,语气平和:“困惑和迷茫其实一直存在,不管你创业还是工作。”  “你们现在看到的是成功的我,但我当初也有很多不确定的时刻。”  “最重要的,就是如何保持反馈循环,时刻调整自己的方向,而不是一味追求完美的答案。”  这让李凡意识到,学弟学妹们真正需要的,不仅是经验的传递,还是心态的调整。  他决定在演讲中,用更多的实际


    例子和他们分享,而不是只讲大道理。  -----------------  会场渐渐坐满了学生,连过道上都站满了听众,气氛热烈而期待。  主持人简单介绍了李凡的背景后,李凡缓步走上讲台,现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学生们的眼神充满了好奇和敬仰,这让李凡感到了一丝压力,但他很快调整好情绪,微笑着面对大家。  灯光打在李凡的身上,照亮了他坚定的表情。  他看着台下的学生,感受到自己此刻肩负着的,不仅是分享成功的责任,更多的是引导他们走向更加清晰未来的使命。  就在这时,李凡站在讲台上,稍微停顿了一下,望着台下那些年轻而充满希望的面孔,随后以坚定的语调,开始了他的演讲。  -----------------  “各位学弟学妹们,今天站在这里,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个我人生中的重大领悟——人生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可能你们会觉得,是创业的艰辛,还是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  “但我今天要告诉你们,人生最大的挑战,是纠正反馈循环,并且能够持续保持这个循环。”  他环顾四周,看到许多年轻的眼神充满疑惑。  “可能有人会问,什么是反馈循环?”  “简单来说,反馈循环就是接受外界的意见和建议,调整自己,变得更好。”  “但是,我们都知道,现实中的反馈并不总是积极的,甚至有时候,真正有价值的反馈,是那些刺耳的、你不想听到的真话。”  李凡顿了顿,语气变得更为深沉:  “我告诉你们,这个世界很复杂,外界对你的评价有时带着情感、利益、甚至偏见。”  “而那些能给你逆耳忠言的人,往往是你最应该珍视的。”  “但问题是,随着你走得越来越远,成就越来越高,人们出于种种原因,可能不再敢对你说真话。”  “身处高位的人,最危险的不是做错事,而是因为听不到真话,而永远无法纠正自己的错误。”  他目光扫过全场,眼神中带着一种深深的认真。  “这也是为什么,我说人生最大的挑战,不是成功与否,而是能否保持一个持续的反馈循环。”  “当你做了错事时,是否有足够的勇气去承认?”  “当别人告诉你你的思路不对时,你是否能虚心接受?”  “更重要的是,即便是当所有人都对你保持沉默时,你是否还能保持一颗自我反省的心,去不断修正自己的方向。”  李凡的语调逐渐变得柔和,但每一句话都充满了分量:  “想象一下,如果你能保持这种不断纠正、不断进步的状态,你的人生会变得怎样?”  “这不仅仅是在事业上,还是在生活中、在每一个与你相关的领域。”  “那些看似平凡、甚至有些琐碎的改进,会在长时间的积累下,变成推动你不断向前的巨大动力。”  他停顿了一下,给台下的学生们留下一点思考的时间,随后继续说道:  “你们现在或许还未踏入社会,但请记住这一点:未来的你们,将面对无数次选择、无数次挑战。”  “你们需要的不仅仅是学术知识、技术能力,更需要一颗能够接受反馈,并且有勇气不断修正自己的心。”  “这种能力,将决定你们能走多远。”  李凡稍微停顿,最后以坚定的语气总结道:  “人生的终极挑战,不是你取得了多少辉煌的成就,而是在这漫长的旅途中,你是否一直保持着纠正错误、接受反馈的勇气。”  “我希望在座的每一位,无论将来走到多高的地方,都永远不要失去这种能力。”  “感谢大家。”  全场一片沉默,学弟学妹们,都被李凡的话深深触动了。  他没有用炫耀的语言,却用最真实的经验和教训,为他们描绘出了一幅关于成长和自我完善的蓝图。  这不仅仅是一场演讲,更像是一场心灵的洗礼。  -----------------  过了10多秒之后,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学弟学妹们显然对他刚才所传达的理念产生了极大的共鸣。  然而,这只是个开始,接下来的问答环节,才是真正可以深入探讨细节、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  李凡微笑着示意大家安静下来,准备回答听众的提问。  第一个站起来提问的是一位看起来有些紧张的男生,显然对李凡的讲话内容充满了好奇。  学弟a:“李凡学长,对于有人说的‘做有杠杆且复利的事’,但有时候,我


    们不知道什么事是有杠杆的。”“所以,您能具体举几个您亲身经历的例子吗?在您创业初期,是如何找到这些有杠杆的机会的呢?”  李凡略微点了点头,深思了一下回答道:“这是个很好的问题。”  “其实,在我创业初期,也没想得那么清楚,但我知道一件事:我要找到那些我能做得更好,且能通过技术、网络、资源来放大的事情。”  “举个例子,我最开始的公司开发了一款便携通讯设备。”  “那时候市场上的通讯设备市场有限,需求也不明显,但我看到了它未来可能具备的杠杆效应——一旦设备普及开来,它可以让无数人连接在一起,并将沟通效率放大无数倍。”  他看着台下认真的面孔,继续说道:  “这就是杠杆的作用,不是每件事从一开始你就能看到它的潜力。”  “但你要有耐心,找到那些能通过你的努力产生倍增效果的事情。”  “哪怕只是写一篇文章、开发一款软件,或者设计一个简单的产品,只要它能不断被放大和积累,最终都会产生巨大的回报。”  台下有几个人点头表示赞同。  接着,又有一位女生举手发问。  学妹b:“李凡学长,我看您之前的文章,其中有提到‘不要一上来就做大事’,而是要把大事拆分成小事。”  “可有时候,我们的目标似乎总是遥不可及,难以具体操作。”  “您是怎么应对这些大目标的?有没有什么具体的策略或者方法,可以分享给我们呢?”  李凡:“非常好的问题。‘大目标’往往会让我们感到畏惧,因为它们看起来像是山一样高,很难一步登顶。”  “所以,我的策略是把它分解成很多小目标,让每一步看起来都可以实现。”  他笑着举例:“比如,我的目标之一是让星联集团成为一家全球性的科技公司。”  “如果我每天想着这个目标,可能会因为它太大而陷入焦虑。”  “所以我会问自己:今天我要做什么才能离这个目标更近一步?”  “可能是签署一份合作协议,可能是跟团队讨论一个项目的技术细节,或者是花时间研究市场趋势。”  “这些小事每一件都很具体,而且每一件都会朝着大目标推进。”  他停顿了一下,环顾四周,强调道:“记住,积累是你最强大的武器。”  “无论多大的目标,只要你每天前进一点点,最终你会发现自己已经走了很远。”  “而一旦你进入这个良性的反馈循环,整个过程会变得越来越容易。”  接下来,一位看起来非常自信的学弟站了起来,提出了一个更加深刻的问题。  学弟c:“学长,您刚才谈到了‘反馈循环’。”  “可是有时候,我们得到的反馈可能是负面的,比如有人批评我们,或者我们在努力中不断遭遇失败。”  “您是怎么面对这些负面反馈的?又是如何保持自信和动力的呢?”  李凡沉思片刻,脸上浮现出一丝沉稳的微笑。  李凡:“负面的反馈其实是你最宝贵的资产。”  “我们往往害怕听到批评,因为它让我们觉得自己不够好或者不如别人。”  “但是,只有不断修正自己,才能不断进步。”  “我想分享一件事——在我创业初期,有一段时间,我的产品几乎被市场否定,客户不满意,投资人也失去了耐心。”  “当然,那个时候我的投资人主要是我的父母,还有几个朋友。”  “但是,你要知道,不管投资人是谁,哪怕钱都是我自己的,其实我面临的压力,也是非常大的,但我没有因此停下脚步。”  他稍微顿了一下,继续说:“相反,我让自己冷静下来,问自己两个问题:第一,问题出在哪里?第二,如何用最有效的方式解决它?”  “这些负面反馈让我看到了一些我之前忽略的细节,帮助我优化产品、调整策略,最终获得了成功。”  他看向提问的学弟,语气坚定:“面对负面反馈,重要的不是你当下的感受,而是你如何利用这些反馈来调整自己。”  “每一个负面反馈,都是你前进路上的重要修正点。”  “保持开放的心态,接受批评和挑战,正是让你进入良性循环的关键。”  此时,现场气氛变得更加热烈,李凡的回答显然引起了更多人的共鸣。  接着,另外一位学妹站起来,继续提问。  学妹d:“李凡学长,您能谈谈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中,如何应对技术的快速变化,尤其是我们年轻人,如何利用这些新技术来找到自


    己的杠杆点呢?”  李凡:“这是个时代性的问题。”  “技术的进步让我们的机会变得前所未有的多,同时挑战也变得更大。”  “但不要害怕技术的变化,真正重要的是你如何看待这些变化。”  “不要总想着追赶每一个最新的潮流,而是要找到那些与你的兴趣、能力和资源匹配的方向。”  他语气放缓,给予台下年轻人鼓励:“掌握一项核心技能,并且结合新的技术趋势去放大它。”  “这就是你们应该寻找的杠杆点。”  “不要害怕走得慢,因为在这个时代,你能持续学习和调整,才是最重要的竞争力。”  台下再次爆发出热烈的掌声,李凡微笑着向学弟学妹们表示感谢。  最后学妹e继续跟着问道:“李凡学长,那如果我们想做一件长期有回报的事情,您会建议我们从哪一步开始呢?”  李凡思考片刻,认真地说道:“最重要的是,不要急于求成。”  “你可以从最小的事做起,比如每天阅读行业内的文章,保持对新技术的学习。”  “或者每天花半小时写点东西,把你一天的思考、感悟记录下来。”  “你会发现,一年后,这些小积累的回报远超你预期。”  “很多人以为成功是因为他们抓住了某个机会,但实际上,真正的成功来自于长期的积累。”  李凡他的回答不仅解答了大家的疑惑,也为他们未来的职业规划,和人生选择提供了方向。  演讲的问答环节在热烈的掌声中落下帷幕,李凡再次走下讲台,带着沉稳而充满力量的步伐离开了会场。  -----------------  演讲结束后,李凡与其他演讲者,还有校方一起走向附近的一家私密餐厅,准备参加晚宴。  席间,校长首先开口:“李凡,今天的演讲太精彩了,我们学校的学生,太需要这样的精神鼓励了。”  “尤其是关于杠杆和复利的理念,很多人可能在书本里看到过,但你结合自己的经验来讲,真的让大家印象深刻。”  李凡谦虚地举起酒杯:“校长您过奖了,今天能回到母校演讲,我也非常感慨。”  “这些年在外打拼,有了些许成绩,但每每回想起大学时期,还是觉得这里给了我最初的养分和启发。”  校方副校长接过话头:“听说你们公司的发展非常快,已经成为业界标杆了,能和我们分享一下你们的未来战略吗?”  李凡微笑着说道:“其实公司现在正处于一个关键的转型期,我们计划在未来几年内,深入技术创新和全球化市场。”  “同时在集团化运营上继续深化管理机制,当然,这一切的基础还是靠团队的凝聚力。”  “说到这个,我不得不提今天也在场的几位功臣,比如我们市场的苏雅馨、技术的方东河,还有运营的周汉祥等,这些都是我们团队的好伙伴。”  席间的几人相视一笑,苏雅馨说道:“是啊,今天李总的演讲也让我再次深刻意识到,我们公司的成长,离不开李总这些年,对战略和团队的独到见解。”  乔鸣夏喝了一口咖啡,补充道:“李总说得对,我们每一步其实都是在为未来做积累,慢慢滚大这个雪球。”  气氛融洽,大家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谈论着公司的过去、现在与未来,也聊到校园生活的回忆,李凡偶尔调侃几句,活跃着现场气氛。  整个聚餐不仅是一次感谢与交流的机会,也是团队共识进一步深化的时刻。  晚宴结束后,李凡站在校门口,看着校园的灯光,心中感慨万分。  他知道,这不仅仅是一次演讲和聚餐,更是他与母校、与团队、与未来的一次连接。  这条路虽长,但充满了希望和挑战。  -----------------  他认为,许多人的失败,并不是因为没有能力或运气,而是因为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忽视了那些微小但至关重要的错误,没有及时纠正,从而一步步偏离了长期正确的道路。  ......  深市大学自建校以来,培养了无数杰出人才,李凡无疑是截止目前,其中最耀眼的一颗星。  他用自己的行动和成绩诠释了何为“以实干为基石,以远见为灯塔”。  他不仅是星联集团的创始人、科技领域的领军者,更是深市大学精神的最佳代言人。  他始终坚守着对于知识和实践的敬畏,始终保持着对于人生每一步选择的慎重态度。  在他身上,我们看到了一种超越时代的智慧——不急于追求短期的成功,而是着眼于长期的积累;不被瞬间的成


    败困扰,而是持续优化每一个决策与行动。这种智慧,正是所有身处变革时代的人们,最为需要的宝贵品质。  李凡的名字,将不仅仅作为商界传奇留在史册中,更将作为一个不断学习、不断超越的榜样,永远铭刻在深市大学的校史当中。  我们将李凡的故事记录在案,不仅仅因为他如今的成就,更是为了鼓舞未来一代代学子在面对挑战时,能够像他一样,坚持初心,坚守长远目标,不因短暂的得失而迷失方向。  李凡的名字,必将成为母校历史中闪耀的篇章,也将在更多年轻人心中激荡起前行的动力。  他是深市大学的骄傲,更是这片土地上,无数心怀梦想的青年们的榜样。  他让我们相信,在风云变幻的商界,真正能屹立不倒的力量,源于那种“看似朴实无华,但始终坚持正确方向”的智慧与远见。  ——摘自《深市大学学报·星联李凡重返母校,分享未来战略与人生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