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7章 人才问题(4.2k)

作品:《从1990年开始重塑未来

    李凡站在公司办公室的窗前,看着外面忙碌的员工。  现在,星联科技逐渐步入正轨,订单增加,业务拓展,尤其是最近和物流行业的合作,极大地提高了公司的知名度。  然而,他也开始更加清楚的意识到,公司的快速发展,不仅依赖于市场的扩展,更需要一个稳定而有战斗力的团队。  “李总,最近我们几个技术人员的流动有点频繁,尤其是一些有点经验的老员工。”人事部经理乔鸣夏在例会上,向李凡汇报道。  李凡微微皱眉,这是他事先没有预料到的情况。  快速扩张固然能够带来更快速的发展,但是也伴随着内部管理上的挑战,尤其是人才的流失问题。  “为什么会走?”李凡问。  “主要是其他公司给的薪资待遇更高。”  “另外就是,我们目前的公司规模和技术积累,相比其他一些大公司,还是显得比较薄弱。”  乔鸣夏对此也是微微叹气。  “深市这个地方,现在就是人才流动性特别快,特别是技术类的人才。”  “一方面他们自己希望去更大的平台发展,另一方面也是有很多公司愿意出高价挖人。”  李凡点了点头,心中明白这是企业发展成长的必经阶段。  人才的竞争不仅在于薪资,更在于前景和发展空间。  -----------------  在例会结束之后,李凡回到自己办公室,想看看系统中对此有没有什么帮助。  就在这个时候,系统再次弹出一条提示信息:  【系统提示:解锁“人才管理”功能】  【任务内容:优化企业内部的人才培养体系,并在半年内组建核心管理团队。在任务完成后,系统也将同步解锁一个新的模块】  李凡看着任务内容,心中一动。  想着这个任务,无疑是触动了他的痛点。  就是如何确保企业在高速发展的过程中,能够稳步成长,而不会因为内部管理的混乱、人才的流失等问题,而陷入到困境当中。  于是,基于系统任务和之前在公司内部的讨论,李凡决定从人才管理入手,先给未来公司的持续发展奠定一下基础。  -----------------  在花了一段时间准备方案之后,李凡召集了几个公司团队的核心成员,准备先内部对几个改革方案通下气。  在人员都到齐之后,李凡就开始了自己的讲述:  第一、薪资结构的调整。  为了留住技术人员和核心员工,李凡决定将公司的薪酬体系进行调整。  除了提高基本薪资待遇,还提出了一个新的激励方案——股权激励。  公司优秀的员工,将有机会获得公司股份,成为公司发展的真正参与者、建设者,而不仅仅是劳动的提供者、打工人。  第二、人才培养和晋升。  李凡深刻的知道,光靠高薪,是不能吸引和留住最顶尖的人才的。  所以,他计划建立一套更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  通过定期的培训和外部专家讲座,尤其是结合公司自身的实际业务操作,去培养和提高员工的技能水平。  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公司自行承担在这个实操过程的损失,但如果员工有实际的更多收获和产出。  那么公司与员工,也按照6:4的比例进行收益分成。  也就是说,公司承担了几乎所有的成本和风险,然后员工如果有产出,按照比例分成即可。  当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果有特殊情况,到时候员工自行申请和公司进行协商即可。  同时,还明确设立了更加透明的晋升通道,确保每个员工,都能看到自己的未来发展空间和上限,以及可以选择道路。  因为在李凡的观念中,公司的人才培养和晋升机制,尤其是在公司逐渐成长和扩张的过程中。  构建一个清晰的职级划分和晋升通道是至关重要的。  可以比较潦草,甚至一眼看上去就比较初级,但是有和没有就不是一回事。  反正哪怕现在是一坨,后续也可以慢慢优化调整。  但是要是完全没有,后面再想调整和掉头,那可就是太难了。  并且有了这个东西之后,不仅可以有效吸引和保留优秀人才,还能够确保员工有明确的职业发展方向。  并且去时刻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对方向的坚定选择而不迷茫。  所以在这一块,李凡是有一些自己的想法的,虽然有些也未必可以很好的适用于当下,但也是一个不错的框架构建。  1、晋升路径。  【技术通


    道】主要是面向技术研发、产品开发等岗位。【管理通道】主要是面向管理层和部门负责人。  【专业通道】主要是面向销售、市场、运营、设计等专业人才。  【行政通道】主要面向人事、行政、财务、法务等支持性岗位人才。  2、职级设置。  【基础职员级】员工(e1-e6),初级岗位和一线实操员工。  【技术线】技术专家(t1)、高级专家(t2)、资深专家(t3)、研究专员(t4)、高级研究员(t5)、科学家或顶尖专家(t6或以上)。  【非技术级】助理主管(m1)、高级主管(m2)、部门经理(m3)、高级经理(m4)、事业总监(m5)、高级总监(m6)。  【副总裁级】副总裁(vp),负责公司业务线或大型项目的高管。  【cxo层级】首席级别管理层,包括ceo、cto、coo等。  3、不同通道的晋升路径。  【技术通道】  从最低的e3(助理工程师)开始,到初级工程师、工程师、高级工程师。  然后可以选择继续在技术深耕,可以到技术专家,最终晋升到高级技术总监、cto等高管职位。  晋升时,主要考核技术能力、创新能力、项目管理能力等。  【管理通道】  渡过基础的职员阶段后,可以从助理主管开始,逐步晋升到总监、副总裁,甚至进入到公司的决策层。  管理通道注重考核员工的领导力、团队管理、业务洞察力等。  【专业通道】  销售、市场、运营、设计等岗位的晋升方向,侧重于业绩达成、市场拓展、客户关系管理、目标实现等。  更侧重对业务目标的执行、达成程度。  【行政通道】  负责公司日常运营和支持性工作。  职位方面,可以从行政助理、人事专员逐步晋升到人事经理、财务总监、行政副总裁等。  4、晋升机制。  【业绩考核】  这是每个通道中的每个职级,都必须要有的、明确的业绩考核标准。  会依据员工在各个项目中的贡献、团队合作、创新能力、目标达成情况等进行评估。  【个人能力评估】  每年都会定期进行员工评估,不仅评估员工的工作表现,还会评估员工的个人发展、学习意愿和潜力。  【培养和培训】  公司会提供更加全面的培训课程和发展机会,包括技术培训、领导力提升、管理培训、业务实操等,确保员工更大概率具备晋升到下一职级的能力。  5、晋升周期。  普通员工到主管。一般需要2年左右,主要视员工的表现、岗位需求、公司发展情况而定。表现特别优秀者可以加速晋升。  主管到经理。一般需要3年左右,要求在工作期间,承担更多的管理职责,带领团队达成既定目标。  经理到总监。一般需要5年左右,要求在工作期间,有跨部门协作经验,能够处理复杂项目,展示出良好的领导力和战略眼光。  继续往上晋升。晋升到高层管理,需要5年以上的行业或公司内部经验,并且需要在公司的战略发展中,起到关键作用。  第三、企业文化的建设。  在李凡看来,任何组织或公司,都需要有属于自己的内部文化,如此才能够凝聚人心。  而经过这些天的思考,他也是想到了“创新、责任、合作、成长”的企业文化核心。  他还是希望,可以通过这些价值观的传播,让员工可以在同等或相近的物质条件下,选择星联科技。  而且在李凡看来,这样也是有利于传播公司的使命和愿景的。  在大家听完李凡的讲述之后,对此基本也都很是赞同。  尤其是苏雅馨,眼中的小星星都有点藏不住了。  至于其他人,听完李凡的方案,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和实际情况,也是感觉耳目一新,而且觉得很靠谱的样子。  至少对于他们自己来说,也是觉得很有吸引力,愿意持续留下来。  “凡哥,这一步我认为还是走对了。”  “很多公司在初期扩张的时候,都忽视了这些软性的东西,尤其是企业文化的建设和渗透,最终导致内部不稳。”  “你现在开始考虑和做这些东西,目前看似没有什么,但是在未来,我们肯定是可以少走很多弯路的。”  “嗯,大家都认可和支持,那就很不错。”李凡说道。  “其实对于上述方案,我认为在一定程度上比较契合我们公司目前的发展情况。


    ”“当然不排除肯定会有问题,但是我们到时候遇到问题解决问题就好了。”  “而且对于未来方案的调整和拓展,我也是有了一些自己的想法。”  “比如在员工发展空间和激励机制方面,我认为还可以包括诸如:股权激励计划、创新奖和绩效奖励、个人成长和职业发展支持。”  “当然股权激励,我会在接下来一段时间,逐步小范围的尝试,如果合适,会扩大到整个公司的范围。”  “在创新将和绩效奖励方面,会按照季度、年度等进行评估和奖励发放。”  “而在个人成长和职业发展的支持方面,像是内部轮岗和项目制、外部的学习机会都是可以尝试的。”  “不过我们公司目前的实际情况还不是那么合适,所以暂时搁置,等我们的条件什么时候合适了、满足了,我们再行推出。”  “当然,还有晋升机制方面,我想了想,像是动态晋升体系、区域和业务板块的拓展、国际化的发展空间和趋势,也都是需要我们继续思考和尝试的。”  说完之后,李凡又继续和大家进行了一些细节方面的讨论和交流。  中途还让人把饭菜拿到了会议室,边吃边聊。  在下午四五点时,大家对于这个问题,也是基本都达成了一致的认识,也提出了不少自己的想法和建议。  “最后,我再次总结下这次我们要做的这个事情的3个重点。”  “第一,是要有清晰的职级划分,和晋升通道。”  “第二,是要开始考虑股权激励和绩效奖励的小范围实践,以及后续的大规模推行。”  “第三,基于公司的快速发展和需求,要对发展空间和可拓展性留下充足的空间和预案。”  到了这个时候,李凡也是十分坚信:  通过这些人才培养和晋升机制,星联科技是能够保持高效的人才管理体系的。  并且通过这套体系,去吸引和留住顶尖人才的,并且在此基础上,为公司的长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  在和内部的核心团队成员聊好人才管理的方案问题之后,李凡也是开始把目光投向了外部。  毕竟还是远水解不了近渴。  所以,李凡开始通过各种行业展会和技术交流会,主动接触一些在大公司里感到受限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与其在你现在所处的环境中行尸走肉,不如加入我们,我们是一个充满活力和未来的团队。”  “这是我们的产品,相信你的加入,可以让我们更好的一起打造未来。”  这是李凡在最近经常说的话,并且通过这种理念和产品的展示,也的确吸引了不少怀揣梦想的年轻人的加入。  当然,为了让公司可以在更短时间内,吸引到足够的人才。  李凡也利用了系统提供的市场分析等功能,去锁定了一些核心的人才。  并且去主动出击,通过自身、父母和团队的人脉,以及猎头公司等渠道方式挖到了不少的人。  随着新的人才管理制度的逐步落实,公司内部的氛围也开始慢慢发生了积极的转变。  一些本来打算离职的人,因为看到了公司的变化,对于公司的未来也更加看好,所以选择了继续留下来。  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自己积极主动的承担更多的责任。  与此同时,一些在行业内有着丰富经验的人才,也开始毛遂自荐,开始加入到了星联科技的团队中来。  就在一天晚上,李凡在公司吃完饭,在外散步思考的时候,系统的提示再次出现了:  【系统提示:解锁“人才管理”功能任务已完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