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大迁移

作品:《抗战神器:军火系统的传奇

    在北平的总统府内,


    法典修纂的工作已近尾声。


    会议室里,灯光昏暗,气氛肃穆。


    常昊坐在主位上,目光如炬,


    审视着在座的每一位高级官员。


    “诸位,法典的修纂即将完成,


    这是我们国家法制建设的重要里程碑。


    但接下来的任务更加艰巨。”


    常昊的声音低沉而有力,


    充满了不容置疑的威严。


    姜宇霖坐在一旁,神情专注,


    他知道接下来的每一步都至关重要。


    “按照计划,


    下一步我们应该着手瓦解军阀根基,


    加强中央集权。”


    常昊的目光转向姜宇霖,


    “宇霖,你对此有何高见?”


    姜宇霖沉思片刻,缓缓开口:


    “统帅,瓦解军阀,非一日之功。


    我们需要一个契机,


    一个能让民众看到中央集权必要性的契机。”


    常昊点头赞同:


    “你说得没错。


    而且,我们不能忽视外部威胁。


    如果日寇进攻,东部将是首当其冲。


    宇霖,现在也到了考虑西部迁移的时候了。”


    姜宇霖眼中闪过一丝光芒:


    “统帅的意思是,将重要的工业和人才转移到川渝一带?”


    “正是。”


    常昊站起身来,走到地图前,


    指着川渝地区,


    “你去川渝一带蹲点,


    正好可以转移国民的注意力,


    同时为可能的战事做好准备。”


    姜宇霖起身行礼:


    “属下遵命。”


    就在这时,门外传来了急促的脚步声,


    一名情报官员气喘吁吁地闯了进来:


    “报!


    日军在东三省边境增兵,形势紧张!”


    会议室内的气氛顿时紧张起来,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那名情报官员身上。


    常昊面色凝重:


    “宇霖,看来你的任务更加紧迫了。


    你必须尽快动身,


    确保迁移计划的顺利进行。”


    姜宇霖深吸一口气,坚定地回答:


    “统帅放心,宇霖定不辱使命。”


    几天后,姜宇霖秘密抵达了川渝地区。


    他穿梭在山城之间,与当地官员和民众交流,部署迁移计划。


    在一间简陋的民房内,姜宇霖与当地的军阀首领进行了密谈。


    “张将军,国家的安危系于你我之手。


    日寇虎视眈眈,我们必须团结一致,


    共同抵御外敌。”


    姜宇霖诚恳地说。


    张将军沉吟片刻,答道:


    “姜先生,我虽是地方军阀,但也是炎黄子孙。


    国家有难,我岂能坐视不理?


    你的计划,我全力支持。”


    姜宇霖紧握张将军的手:


    “有张将军这句话,宇霖就放心了。


    我们一定要保护好这片土地,


    为国家的未来留下希望的火种。”


    随着迁移计划的逐步实施,川渝地区的工业和人才逐渐聚集,一个新的经济中心正在形成。


    而姜宇霖的名字,也在民众中悄然传开,从一个“国贼”变成了国家的脊梁。


    此时的常昊,站在北平府的窗前,


    眺望着远方的天际,


    心中盘算着下一步的战略部署。


    他的眼神坚定而深邃,


    仿佛能穿透战争的风云,


    看到国家的未来。


    “老高,你进来一下。”


    常昊言的声音打破了房间的宁静,


    高海涵推门而入,立正待命。


    “东部北部首当其冲,


    我们必须保护好国家的未来——那些大学里的师生和科研设备是国之瑰宝,


    绝不能落入敌手。”


    常昊言转过身来,


    目光如炬地看着高海涵,


    “我需要你亲自去盯一下,


    确保他们能够安全转移到大后方。”


    高海涵严肃地点了点头:


    “统帅放心,我即刻出发,


    保证完成任务。”


    常昊言满意地点了点头,又补充道:


    “此事机密,务必低调进行。


    你明白我的意思吗?”


    “明白,我会以最隐蔽的方式行动,


    确保敌人不会察觉。”


    高海涵回答道。


    高海涵离开总统府后,立即召集了一支精干的队伍,开始了紧张的筹备工作。


    他们首先秘密联系了各大学的校长和教授,说明了转移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在一所大学的办公室里,高海涵与几位校长进行了一次秘密会议。


    “诸位,国家的安危关系到我们每一个人。


    现在,我们必须将知识和人才转移到安全的地方,这是我们的责任。”


    高海涵语气坚定地说。


    一位校长担忧地问:


    “高院长,这转移工作谈何容易,


    设备和书籍还好说,


    关键是师生的安全如何保障?”


    高海涵回答:


    “我们已经制定了详细的计划,会分批次、分路线进行转移。


    请大家放心,我们会尽最大努力保障每一位师生的安全。”


    随着计划的逐步实施,一场规模浩大的转移行动在暗夜中悄然展开。


    师生们带着必需的书籍和实验设备,趁着夜色登上列车,向着大后方的安全地带进发。


    在车站的月台上,高海涵亲自监督着转移的每一个环节。


    “高院长,我们已经准备好了,可以出发了吗?”


    一名负责运输的军官问道。


    高海涵点了点头:


    “出发吧,但记住,


    安全第一,速度第二。”


    列车缓缓启动,高海涵站在月台上,目送着列车消失在夜色中。


    他知道,这些师生和设备是国家未来的希望,他们的安全转移,意味着国家文化的传承和科技的发展不会中断。


    在转移的过程中,师生们也经历着心灵的洗礼。


    他们中的许多人第一次离开书斋,直面战争的残酷,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知识的力量和责任。


    在一列开往大后方的列车上,一位年轻教授对他的学生们说:


    “同学们,我们现在不仅仅是在转移,更是在为国家的未来而战。


    我们的知识和研究,将是战胜敌人最有力的武器。”


    学生们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他们齐声回应:


    “我们准备好了,为了国家的未来,我们愿意付出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