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9章 倪总工
作品:《逍遥四合院,我有一座农场》 不过现在现在计算机研究所还没有改名为联想,还没有进行私有化改造,倪总工也还没有跟柳发生路线冲突,这个时候孟凡无论如何也是无法招揽到。
所以孟凡现在还不急,等到后面,可以先自己组建一个计算机研究团队,前期跟倪总工他们学习,联合研发。
后期等倪总工离开联想之后直接把倪总工挖过来就是了。
至于说倪总工的团队会不会和孟凡他们的计算机团队联合研发。
多虑了,前世倪总工为什么离开联想,不就是因为“技工贸”和“贸工技”的路线之争嘛!
为什么么会有路线之争,还不是因为缺钱嘛。
所以说只要孟凡他们愿意出资,请倪总工按照他们的要求联合研发相应计算机技术的话,那边是不会拒绝的。
至于说万一因为这个倪总工赢得了以后的路线斗争,不会加入孟凡的团队。
那就更无所谓了,倪总工是懂技术的,对孟凡来说,倪总工要是能掌控联想,那就更好了。
他的本意也不是挖人,而是引领种花家的技术路线不至于有较大的偏差。
当然了,要是倪总工还是输了路线之争的话,那孟凡肯定还是会大力邀请倪总工加入的。
大家对倪总工的了解,可能更多的是因为联想的路线之争。
其实,除了前面说的汉卡之外,倪总工还有很多技术成果。
简单的介绍一下,当初联想汉卡成功研发之后,倪总工发现联想汉卡虽然是自主技术,但是汉卡的核心芯片却仍然需要进口。
于是他带领团队用了一年的时间,研发出了自己的汉卡芯片。
联想式汉卡实现全面自主,而联想,也凭借倪总工所研发的产品,成功实现年营收破千万的目标。
在汉卡实现全面自主后,倪总工也没有丝毫松懈,继续带领团队攻坚主板以及主板芯片设计。
1991年,倪总工团队自主研发出联想牌“打印机”芯片,同时也因为一代“联想打印机芯片”的优秀表现,联想成功傍上了当时打印机界的巨头惠普的大船,至此联想的发展势头也愈加迅速。
1992年,倪倪总工又带队进入交换机领域,并于两年后成功研发,给联想带来巨大收益。
1993年,倪总工发布了一个金融平台,推出后同样受到市场一致好评。
在随后的日子中,倪光南的研发成果一项接着一项,而倪光南本人也因为在自己在国内科技领域作出的卓越贡献被评为:种花家工程院首批院士
但是就在1993年,那一年,倪总工成立了“联海微电子设计中心”,这个微电子中心成立的目的很简单,抗衡微软、英特尔的技术垄断!
在当时,任何一台电子产品都摆脱不了Cpu 的制约,Cpu 让电子设备更聪明,Cpu 能赋予电子设备无限的可能。
但是,就是这么一项关键的技术,却只掌握在两家企业中,那就是微软跟因特尔。
技术的垄断让倪总工意识到,如果种花家在Cpu 领域没有自己的建树,那迟早要被国外卡脖子,所以当务之急就是要投入大量资金进行Cpu 研发,以此来抗衡微软跟英特尔的垄断。
不过,Cpu 研发所需的资金实在太过庞大,倪总工因此跟柳产生了矛盾,这就是联想的路线之争。
两人因此分道扬镳,离开联想后,这位年近60的老人依旧不忘初心,致力于研究跟宣传技术自主理念。
1999年,“中芯微”(方舟科技前身)负责人李德磊,找到了从联想黯然退场的倪总工,邀请倪总工加入他们,研发种花家自主芯片。
“中芯微”的邀请让年近60的倪总工看到华夏芯的希望,因为该团队曾经做过摩托罗拉芯片外包业务,看到他们,倪总工仿佛看到了华夏芯的希望。
看到这支团队,倪总工重燃信心,同时还告诉李德磊自己不要一分钱,只要能做出华夏芯就是对他最大的奖励!
随后的日子,倪总工四处托人找关系,为这支团队筹备资金以及招揽人才,紧接着,倪总工就开始搞芯片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