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再次割稻子

作品:《回到原始搞科研

    近期,部落的日常饮食中新增了一道美味——虾。


    体型较大的虾子被宋遥用清水煮熟,而那些小虾则被他晒制成虾皮,用于煮汤时增添鲜味,效果极佳。


    无论何时,孩子们总是对虾情有独钟。


    部落捕捞上来的虾子,几乎有一半都进了孩子们的肚子,且百吃不厌,日复一日,未见有人对其产生厌倦。


    尤其是那些大河虾,更是宋遥的心头好。


    新鲜出锅的虾肉紧实弹牙,口感与味道皆属上乘,令人回味无穷。


    总体而言,自从采用网捕方式狩猎以来,部落的收获确实有所减少。


    除了最初几天的意外丰收,后续的猎物数量普遍不如往年。


    扣除必要的冬季储备后,剩余的猎物并不多,运气不佳时甚至难以满足部落一天的口粮。


    幸运的是,部落还有丰富的鱼类和虾类作为补充,因此问题并不严重。


    至少在宋遥看来,这种做法是值得的。


    只要能捕获到活蹦乱跳的猎物,哪怕一两个月才捉到一只,也不算亏本。


    狩猎队的成果已经远远超出了宋遥的预期。


    平均每十来天,他们就能带回一只活鹿或活羊。


    部落中的鹿群和羊群正以惊人的速度增长,咩咩羊所带领的羊群如今已壮大到七只。


    目睹这些动物每隔十来天就有所增加,宋遥内心的喜悦难以言表。


    部落的发展完全按照宋遥的规划稳步推进,甚至有些方面还超出了预期。


    照此速度发展下去,不出两年,部落彻底摆脱狩猎的依赖将不再是难题。


    经过一个夏季的辛勤耕耘,部落的生活有了显着的改善。


    如今,羊群增至八只,鹿也有五只,而兔子的数量更是突破了百二十大关。


    这些牲畜的数量足以保障部落未来十天半个月的口粮,不过,宋遥决定,在未形成更大规模前,暂不动用这些储备。


    随着季节的推移,部落的水稻终于迎来了成熟的时刻。


    今年的秋收无疑成为了部落最为重视的任务,毕竟那几十亩金黄的稻穗,意味着沉甸甸的收获,容不得半点马虎。


    为了迎接这场丰收,部落提前一个月便开始了紧锣密鼓的准备。


    今年,他们统一使用了经过精心打磨的锯镰刀,这些刀具都是用最坚硬的石头一点一滴磨制而成,耐磨性较往年有了质的飞跃,一天只需打磨三四次便能满足需求。


    部落门口的小广场也经历了一次彻底的改造,摇身一变成为了专门的打稻场。


    为了避免去年稻谷四处飞散的窘境,宋遥巧妙地用木头围出了一个长方形的区域。


    虽然这个装置无法移动,但四面均可用于摔打稻谷,确保稻谷集中,不仅提高了打稻效率,还保证了稻谷的质量。


    宋遥一口气制作了三个这样的长方形打稻区,每个区域的边长都颇为可观,足以容纳十几人同时作业,确保秋收工作能够高效、有序地进行。


    今年的水稻格外给力,尽管宋遥并未如去年那般细致照料,但它们依旧茁壮成长。


    每一株水稻上都挂满了沉甸甸的稻穗,宋遥随意数了几株,发现每株至少有三四十粒稻谷,多的甚至能达到七八十粒。


    在收割前的准备工作尤为重要,稻田里的水必须彻底放干,并且要晒到地面坚实,足以让人行走。


    同时,稻田里养的鱼也到了收获的时候,即使有些鱼还太小,也得先捞出来,因为一旦水放干,它们便无处可逃。


    放水的过程相对缓慢,这样便让鱼群聚集在仍有水的地方。


    尽管这些鱼只在稻田里生长了几个月,但它们的体型明显肥硕了许多。


    令人惊喜的是,最初放养的鱼不仅没有减少,反而数量有所增加,尽管多数还是小鱼苗,但这足以证明部落的稻田养鱼模式是切实有效的。


    相较之下,稻田养鱼的优势远超直接在河中圈养。


    河里的鱼往往难以增重,能保持原状已属不易,更多的情况是它们会日渐消瘦。


    即便有新生的鱼苗,也常会通过竹栏间的缝隙逃之夭夭,导致部落几乎一无所获。


    宋遥在部落的稻田里养鱼,每块田几乎都能收获七八十斤的鱼。


    小鱼被放回部落的临时鱼塘,而挑选出的几条大鱼则带回部落,让大家也能品尝到正宗的稻花鱼。


    这些鱼主要以稻田里的浮游生物为食,宋遥为了保持它们的美味,甚至连农家肥都很少使用。


    幸运的是,这片原始土地的肥力非常充足,再加上种植前宋遥撒了大量草木灰,稻田几乎没有出现过肥力不足的情况,每一株水稻都绿得发亮。


    稻花鱼的味道果然比普通鱼更胜一筹,肉质紧实,还带着淡淡的清香,口感极佳。


    只是这些鱼的体型稍显不足,稻田的环境限制了它们的生长,长到三斤几乎已是极限。


    当初宋遥放进去的多是不到一斤的小鱼,如今也鲜有几条能超过两斤的。


    鱼小了,刺就多,吃起来自然不如大鱼那么过瘾。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几十亩稻田最终只有四十多条鱼勉强达到食用标准。


    这样的数量,分给部落成员,每人一条都显得捉襟见肘。


    等到稻田彻底干透,便是部落收获水稻的时刻。


    依旧是忙碌前那顿丰盛的晚餐,大家对即将到来的农活充满了热切的期待。


    那些早已成熟的水稻,早已让大家垂涎欲滴。


    每天清晨出门,小河畔那片金色的稻田总是最吸引眼球的,让人忍不住驻足观赏。


    为了给大伙儿提提神,宋遥特意宰了几只部落饲养的兔子,让大家尝个鲜。


    部落里的兔子繁殖迅速,偶尔宰杀几只并不会对种群造成太大影响。


    虽然这些兔子的肉质不如野外捕获的那么紧实,但口感却相当不错。


    它们吃的都是精心割来的鲜草,长得格外健壮,每一只都圆滚滚的,肉质比野外的动物要丰腴许多。


    两只兔子的肉量甚至能抵得上三只野兔。


    部落目前的需求主要是填饱肚子,并不追求过于精致的食物。


    而这些养殖的兔子,不仅味道不错,还因为肉多而更受大家喜爱。


    不过这次只宰了五只,分到每个人碗里也就两三块肉,尝个鲜而已。


    吃得快的,甚至还没品出味道,碗就见底了。


    晚餐过后,众人便早早地进入了休息状态。


    大家心里明白,接下来的农活将会异常繁重,恐怕再难有如此清闲的时刻了。


    于是,趁着还未正式忙碌,大家都想好好补上一觉。


    就连平日里总爱带着咩咩羊和旺财散步的宋遥,今晚也罕见地选择了早早安歇,饭后不久便沉沉睡去。


    喜欢回到原始搞科研请大家收藏:()回到原始搞科研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