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拉着常凯申丢人现眼,没毛病吧?

作品:《人在民国,从工业开始崛起

    “协会要清除包身工这事儿,我是完全支持的。”


    “会长怕是不知道,这个问题这些年愈发严重了。”


    “其他地方我不清楚,但在粤省,这些人已经把主意打到了那些孩子身上。”


    “他们多是从乡下收拢人来,说是学徒,但签的都是卖身契。”


    “只管吃喝,拿不到一份工钱。”


    说着这些,陈启源一脸忧心:“为了从他们身上赚到钱,简直无所不用其极。”


    “最多的一天要做十六个小时的工。”


    “每年因为身体吃不消,劳累毙命的不是个小数目。”


    “而只要死了人,他们又能从死人身上捞一笔赔偿。”


    “有些人于心不忍,也觉得不合算,可偏偏这么些年下来,大多数的用工已经掌握在这些工头手里。”


    “想缩短工时,又被威胁罢工停产。”


    “总之是势力越来越大,眼瞅着就要反客为主。”


    “几年前我就开始呼吁解决这事儿,但利益牵扯,大家人心又不齐,最终没了下文。”


    听着这些,林易哑然。


    这事儿严重到这种地步,他是真不知道。


    甚至协会列出要杜绝包身工行业准则的时候,他更多的只是以为,吴荣生一帮人搞出这条准则,主要是为了协会声誉。


    把这种被人诟病的顽疾解决掉,社会赞誉肯定是少不了的。


    这也有利于他将来利用舆论,倒逼金陵在关税上做出让步的想法。


    根本没想到这是在排雷。


    要是不把这个问题解决掉,随着将来生产扩大,只怕这种对包身工的压榨只会更狠。


    不在沉默中死亡,就在沉默中爆发。


    到时候可是要出大事儿的。


    包括接下来要循序提出的提高行业薪资标准,好处怕是也都会落进这些黑中介的口袋里。


    想象着自己被地下党点名成血腥资本家,林易一伸手,阿生掏出烟递到了他的手里。


    “噌。”


    打火机点燃,金发碧眼的侍应生立刻走了过来。


    “烟灰缸。”


    阿生起身递了一张钞票过去。


    “姓段的,在粤省算得上是手眼通天了吧?”


    林易吐出一口烟问道。


    “是。”


    陈启源点着头,脸上带着愁绪。


    “这些年,主政粤省的虽然换了几茬,但涉及到民政的,却变动不大。”


    “谁想顺利的掌控住民政,都离不开这帮人。”


    “段鑫德这些年能一直屹立不倒,耀武扬威,这上上下下,早就都被他打通了。”


    “据说,在金陵都有关系。”


    “最关键的是,他和洋人关系极好,听说已经入了英籍。”


    “关键时候有这道护身符在,怕是也没人能动的了他。”


    听着这话,林易笑了一声。


    一个国籍而已。


    不说他不会因为换了国籍,就能多出一条命。


    只要没有了价值,白种人怎么会为他一个黄种人出头?


    这个人要解决掉。


    但单纯的只是物理消灭一个人,对这种根深蒂固的问题,作用并不大。


    按陈启源的描述,这分明已经结成了一个利益集团。


    一个头面人物去了,无非就是再换一个人站到台前。


    所以这事儿要解决,还是要从根本上着手。


    只有把本质戳破,引起舆论海啸,彻底的埋葬一些人,才有机会把这个问题从根本上瓦解掉。


    他看了看一脸忧虑之色的陈启源。


    知道他是在担忧段鑫德那句三天的威胁。


    “启源兄,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要做事就注定要得罪人。”


    “但是不能因为怕得罪人,就不做事。”


    “具体到这件事,协会一定会支持到底,因为这事儿造成的损失,也不会让粤省的同仁独自承担。”


    “所以,该怎么做还怎么做,没什么好怕的。”


    “即使天塌下来,也有我这个会长帮大家顶着。”


    这一番豪言壮语,陈启源一时间也不知道该信,还是不该信。


    但听在耳朵里,总之是担心又去了几分。


    而且,就算没有林易的这番话,这件事儿他也准备推进下去。


    无非就是损失多少的问题而已。


    但是这个顽疾不解决掉,继续拖着,迟早要出大事儿……


    送走了陈启源,回到房间的林易烧了两袋烟,思路渐渐清晰起来。


    自下而上,那叫暴动。


    自上而下,那就是改革弊端。


    而且这件事儿,关乎的肯定也不只是粤省一地。


    所以要彻底解决问题,舆论的攻讦重点,除了这件事儿本身,金陵方面也不能放过。


    毕竟是名义上主政全国的国府,出现这种顽疾,他们怎么能没责任?


    迫使常凯申出来走两步,该立法立法,该杀人杀人。


    压力从上至下,再有协会在各地的企业工厂配合,起码能在用工量最大的纺织行业,先把这个顽疾剔除掉。


    至于其他行业。


    无论是企业主的原因,还是工头为了利益。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只要舆论形成,变成人人喊打的局面,多少也得收敛一点。


    而想要常凯申感受到压力山大,单单靠国内的新闻报纸,是远远不够的。


    这些年报纸上抨击他的文章多了,他照样我行我素。


    所以,要让他产生火烧眉毛的感觉,那只能是国际影响。


    把事情想通透,林易也没耽搁。


    取出纸笔认真的搞了一份儿项目企划书,把细节和步骤都考虑到,随身携带的电台,开始连夜蜂鸣起来。


    加了半夜的班,再起床时已经是临近中午。


    刚刚洗漱过,陈启源就打来了电话,说陈伯南下午一点,要在民政公署见林易。


    吃饭,饭后烟,出发。


    在民政公署门前,见到陈启源已经是十二点五十。


    原本急的直看表的陈启源见到林易的车子,这才狠狠的松了口气。


    “会长,大将风度啊。”


    “羊城交通还好,没那么堵车。”


    林易呵呵笑着:“不过照现在的势头发展下去,交通拥堵是迟早的事儿。”


    “稍后见到陈主任,我得向他建议一下,这种事儿得提前考虑才行。”


    “经济发展了,交通也得跟得上。”


    听着林易这么说,陈启源稍稍愣了一下才反应过来。


    呵呵笑道:“会长,说到这事儿,怕是陈主任把后面的事情推掉,也得和你好好讨论讨论。”


    “这样最好不过。”


    林易点着头,一脸笑意。


    拍马屁这种事儿,他也很擅长……


    喜欢人在民国,从工业开始崛起请大家收藏:()人在民国,从工业开始崛起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