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新项目,造汽车吧

作品:《人在民国,从工业开始崛起

    “我们之前还担心,将来成品布出口量太大,会引得东瀛人不满。”


    “现在正好,让东瀛人出面,试试林易这家伙的成色。”


    宋文昌脸上带着几分得意。


    “不管最后他们谁输谁赢,两败俱伤肯定是免不了的。”


    “到时候中间有什么坑,林易也都帮我们踩过了,我们接过来,无论怎么做都能从容不迫。”


    “好主意!”


    孔庸之击掌而赞。


    “文昌,还是你脑子好用。”


    “就按你说的办,回头我就安排人把消息透露给东瀛人。”


    他兴冲冲的说着,笑道:“东瀛人做事儿,向来喜欢把事情做绝。”


    “林易敢捋他们的虎须,不管最后结果如何,只怕东瀛人都是不会放过他的。”


    “最好是这样。”


    宋文昌点头:“也算解了我们的心腹大患。”


    说到这点,他都有些闹心。


    原本以为这家伙无论怎么蹦跶,都逃不出自己的手掌心。


    却是怎么也没想到,竟然会跟米国人勾连上……或许,早在他第一次从米国回来的时候,就已经找好了靠山。


    投资工业碱,又兴办风华冶金厂,没准儿就是有米国人在背后给他筹谋!


    总之不管如何,这家伙是不能留了。


    威胁实在是太大。


    就算东瀛人最后收拾不掉他,自己也得想办法解决掉他。


    他暗戳戳的想着这事儿,心情大好的孔庸之起身告辞。


    只是走到门口的时候,他忽然脚下一停,回头道:“文昌,林易向实业部索赔的那五百万怎么解决?”


    “使馆那边可是在等消息呢,一时半会儿解决不掉林易,这事儿怕是拖不过去。”


    听着这事儿,宋文昌脸色顿时一黑。


    刚才光想着林易截胡的事情了,倒是忽略了这桩大麻烦。


    孔庸之话里的意思他明白,就是想让财政部掏着五百万。


    但这事儿的其中内情,宋文昌门清。


    当初听说军委会要入股风华冶金厂这事儿,他原本也是有些心动的。


    只可惜慢了一步。


    大姐和三妹先他一步都勾兑好了。


    他又有大图谋,索性就没开口。


    现在惹了麻烦,想让自己的财政部兜底,哪有这样的好事儿?


    他没好气的看了孔庸之一眼:“孔部长,谁的屁股谁擦,财政部可拿不出这么一大笔钱来。”


    “委座雄心勃勃的要组建五十个德械师,天天催着我筹钱,我都开始掉头发了。”


    “现在别说五百万,一百万的闲余资金都拿不出来。”


    “文昌,不要这么粗俗,什么屁股不屁股的。”


    孔庸之呵呵笑着:“你别打马虎眼,我听说你计划把税警总队,扩编成税警总团。”


    “下设六个团,两万多人……这么大的手笔,你敢说你没钱?”


    被揭了老底,宋文昌顿时老脸一黑。


    暗骂了一句哪个王八蛋泄的密,嘴上却道:“你都知道是大手笔了,我那还有多余的钱?”


    “算了,我不给你说了。”


    “回头,让常夫人和你谈。”


    撂下这话,孔庸之脚步轻快的走了出去。


    小舅子油盐不进,不卖自己面子没关系。


    冶金厂的事儿,姨妹子常夫人也有份。


    之前是自己冲锋陷阵,她坐享其成。


    现在擦屁股这事儿,也该轮到她出手了……


    沪城,三号码头。


    顺利的被内定成了会长,联合协会的事儿,林易就放手了。


    交由吴荣生和张敬德,这两位内定的副会长去操办具体事宜。


    只等着成立大会召开的时候,他去刷个脸,然后高票当选协会会长。


    华夏纺织联合协会的核心是那笔扶持基金,那笔扶持基金的核心是进出口公司。


    而进出口公司的核心是他。


    所以,只要他捏住了进出口公司,也就掌握了这支即将组建起来的冲锋队。


    完全没必要去事必躬亲,搞得自己很敬业的样子。


    “贷款的事儿要抓紧,银行的那几位我都沟通好了,申请材料有点瑕疵没关系,没人会在意的,尽快交给银行。”


    办公室里,林易一边摆弄着手里的小玻璃瓶,一边对安道公司新任副总经理刘旌吩咐着。


    缺人,非常缺人。


    井致中被陷在了渠县开矿,跑路到山城的范中旭,接手了刘旌留下的纺织厂建设,顺便筹划川省风华制铁厂。


    现在他手底下可堪重用的,就只有刘旌。


    至于唐斯德这个永利公司的新任总经理,一来还在林易给他设定的冷却期,二来化肥厂的建设也脱不开手。


    所有的事情,都被他一股脑的压在了刘旌身上。


    好在这家伙除了对薪资满意之外,对于这些和大人物打交道的事情,也是甘之若饴。


    目前还没有开始叫苦。


    不过,人才梯队建设的事情,还是要加快推进才行。


    不然以自己的发展速度,迟早有不够用的时候。


    “是,我争取明天就把申请书递交上去。”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刘旌一边记录着一边回答。


    心中有些许疑问,却不敢问出来。


    林先生不缺钱,这点他是知道的。


    最近的几笔资金调动都是他经手的。


    一笔三千四百万,划进了刚刚开设的华夏纺织进出口总公司账户。


    一笔一百八十万,拿下了昌义橡胶制物厂百分之八十的股权。


    还有一笔三百万,划到了川省山城安道公司的账户。


    而这么多花出去之后,花旗银行的账户上,还躺着七千多万。


    他实在是想不明白,明明还有这么多钱,怎么还要用风华纺织设备厂继续贷款?


    而且一贷就是一千万。


    那得多少利息?


    他好奇,林易其实也在发愁。


    银行账户的沉淀资金实在是太多了。


    除了留在米国的两个亿,准备介入石油行业。


    目前也就川省的事业,接下来还需要大笔投入。


    但按照发展规律,两千万到顶。


    至于昌义这座橡胶厂,正在打基础,还不到花钱的时候。


    结余资金,再加上之后还能通过化肥厂,以及进出口公司拿到的贷款,差不多要有八千多万。


    这还没算企业利润。


    以及手里这瓶主成分青霉素的消炎药,一旦开卖带来的收益。


    到春节前,保守估计沉淀资金一个亿。


    偏偏眼下手头又没有什么合适的项目。


    想想就愁得慌。


    他倒是想再做几桩大手笔的并购。


    只可惜威望还不够。


    成规模的企业,这个时候怕是要看金陵方面的脸色行事,不会接他的橄榄枝。


    总之,塘子还是太小了。


    对他这样的商海游泳健将而言,很不友好!


    把刘旌打发走,林易又思考了一会儿,遂决定买两架客机。


    自己不坐,专供手下大将们用。


    这样一来,钱花出去了一部分,扎在川省的人也能有效利用起来。


    而且,涉足飞机制造,也是个不错的思路……先造汽车!


    喜欢人在民国,从工业开始崛起请大家收藏:()人在民国,从工业开始崛起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