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回 关云长单刀赴会伏皇后为国捐生3

作品:《三国白话版

    傅干认为,若依靠武力,应该先建立威信;


    若依靠文治,应该先建立德行。


    威德并重,才能实现王业。他回顾历史,指出过去天下大乱时,曹操依靠武力平定了九成之地,但目前吴国和蜀国并未完全归服。


    吴国凭借长江天险,蜀国有崇山阻隔,难以直接征服。因此,傅干建议曹操应该更多地注重文德的建设,停止征兵和战争,休养生息,等待时机。


    他警告道,如果动用大军攻占长江边,可能会面临敌人凭借险地藏匿,使曹军无法发挥战力,最终导致曹操的威势无法顺利扩展。


    他劝曹操三思而行。


    曹操看完信后,决定停止南征,并开始着手设立学校,延揽文士。


    与此同时,王粲、杜袭、卫凯、和洽四人讨论是否要尊曹操为“魏王”。


    中书令荀攸对此表示反对,认为曹操已经官至魏公,受封九锡,职位已达极点,再升为王不合规矩。


    曹操听后大怒,认为荀攸此言意图效仿荀彧。荀攸心情愈发忧虑,最终因过度悲愤而生病,十几天后去世,享年五十八岁。


    曹操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并最终放弃了“魏王”的想法。


    一天,曹操带着剑进入宫中,看到皇帝和伏后正在坐着。


    伏后见曹操进来,慌忙站起,帝见曹操后也明显颤抖。


    曹操开口问道:


    “孙权、刘备各自割据一方,不尊朝廷,应该如何处理?”


    皇帝回答:


    “全凭魏公裁定。”


    曹操怒道:


    “陛下这么说,外人听了,会认为我是欺君!”


    皇帝回应道:


    “如果魏公愿意辅佐我们,那自然最好;如果不愿,那就请放过我们吧。”


    曹操听后,怒视皇帝,心生愤恨,转身离去。


    宫中的一些人向皇帝报告:


    “听说魏公有意自立为王,不久之后可能会篡位。”


    皇帝和伏后听后大哭,伏后说道:


    “我的父亲伏完一直有杀曹操的心思,今天我打算写封信给他,秘密地和他策划这件事。”


    皇帝回应:


    “当年董承之事泄密,最终遭了大祸,现在我怕事情再泄露出去。”


    “你我都要完了。”


    伏后叹道:


    “每天早晚都如坐针毡,与其这样活着,还不如早点死去!”


    “我看宫中的忠臣中,最值得托付的就是穆顺,他是值得信任的。”


    “我要写信给他。”


    于是,她召来了穆顺,退去宫中的侍卫,向穆顺告知:


    “曹操贼心已显,意欲称王,迟早会篡位。”


    “我们已经决定让我父亲伏完暗中策划除掉曹操,但宫中之人多为曹操心腹,无人可依靠。”


    “你必须将我的亲笔信交给伏完,信任你的忠诚,我相信你不会辜负我们。”


    穆顺泪流满面,答道:


    “陛下恩情深重,我怎敢不以死报答!”


    “我这就去。”


    伏后便将信交给穆顺。


    穆顺将信藏在头发中,悄悄离开禁宫,直奔伏完家中,将信交给他。


    伏完看到是伏后的亲笔信后,对穆顺说道:


    “曹操的心腹极多,不能急于行动。”


    “除非吴国的孙权和蜀国的刘备从外面起兵,否则曹操必定亲自出征。”


    “这时,我们应寻求朝中的忠臣一同谋划,从内外夹击他,才能有所成效。”


    穆顺回答:


    “皇父可以写信给帝后,请求密诏,暗中派遣使者去吴、蜀,约定联合起兵,讨伐曹操,拯救帝国。”


    伏完立即拿起纸笔,写好信,交给穆顺。


    穆顺将伏完的信藏在头发中,告辞离开后返回宫中。


    然而,曹操已得到线报,在宫门外等候穆顺。


    两人相遇时,曹操问道:


    “你去哪了?”


    穆顺回答:


    “皇后病重,命我去找医者。”


    曹操问:


    “医者在哪?”


    穆顺答:


    “还未召来。”


    曹操命左右搜查穆顺的身上,并未找到什么异常,于是放行。


    然而,忽然间风吹落了穆顺的帽子,曹操唤穆顺回来,取下帽子查看,但帽中并没有发现任何物品,于是让他戴上帽子离去。


    穆顺将帽子倒戴,曹操心生疑虑,便命左右搜查他的头发,结果从头发中搜出了伏完的书信。


    书信中提到欲与孙权和刘备结盟,以外应曹操。


    曹操愤怒至极,立即将穆顺带到密室审问,但穆顺坚决不招供。


    曹操不禁愤怒,连夜动用三千甲兵包围伏完的私宅,捉拿了伏完的全家,搜出了伏后的亲笔信,随即将伏完三族全数囚禁。


    第二天,曹操派遣御林将军郗虑带着命令进入皇宫,首先将皇后印玺收回。


    这时,皇帝正在外殿,见郗虑带领三百甲兵走进来,便问:


    “发生了什么事?”


    郗虑答道:


    “奉魏公命,收回皇后印玺。”


    皇帝意识到事情已泄露,心中恐惧万分。


    郗虑进入后宫时,伏后刚刚起床,郗虑便命令侍卫去取玉玺,准备带走。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伏后意识到事情败露,便藏身于殿后椒房内的壁中。


    没过多久,尚书令华歆带着五百甲兵进入后殿,问宫人:


    “伏后在哪里?”


    宫人都表示不知。


    华歆命令甲兵破开墙壁搜寻,最终亲自抓住伏后的头发,将她拖了出来。


    伏后祈求华歆饶命,华歆则冷冷地说道:


    “你自己去见魏公吧!”


    伏后被强行带走,头发凌乱,赤脚走出宫殿。


    华歆原本以才名着称,曾与邴原和管宁交情深厚,时人称他们三人为“一龙”:


    华歆是龙头,邴原是龙腹,管宁是龙尾。


    有一次,管宁和华歆一起在园中锄地,锄头撞到一块金子,管宁不以为意,继续锄地,而华歆捡起金子仔细查看后,将其丢掉。


    又有一次,管宁与华歆同坐看书,忽听到外面有贵人经过,管宁依旧端坐不动,而华歆则放下书走去观看。


    从此,管宁对华歆心生鄙夷,决意与他断交,割席而坐。


    管宁随后避居辽东,终生不愿仕官,始终保持清高。


    而华歆则先为孙权效力,后来归曹操,最终参与了捕捉伏后的行动。


    后人有诗讽刺华歆,曰:


    华歆当日逞凶谋,破壁生将母后收。


    助虐一朝添虎翼,骂名千载笑“龙头”!


    “华歆当天施行凶险的计谋,破壁将皇后捉拿。


    助纣为虐,一朝得势助其虎翼,恶名千载,笑称‘龙头’!”


    献帝因伏后被害,连日不食。


    曹操入宫安慰他说:


    “陛下无忧,臣绝无异心。我的女儿已被册立为贵人,贤良孝顺,理应居于正宫。”


    献帝无奈,只得答应。


    于是,在建安二十年正月,正月初一,曹操的女儿曹贵人被正式册立为皇后,群臣无人敢异议。


    此时曹操的威势越来越强大,他召集大臣商议如何收吴灭蜀的战略。


    贾诩提出:


    “必须召回夏侯惇和曹仁二人,商议此事。”


    曹操立即发出命令,星夜召回他们。夏侯惇还未到,曹仁先到,连夜进入曹操府邸见操。


    曹操当时刚刚喝酒准备休息,许褚则持剑站在堂门内。曹仁准备进入时,许褚挡住了他。


    曹仁大怒说道:


    “我是曹氏宗族之人,怎么你敢拦我?”


    许褚答道:


    “将军虽是宗族,乃外藩镇守之官,而许褚虽然地位低微,但现在充当内侍。”


    “主公正在醉卧,不敢放将军进入。”


    曹仁因此不敢再进。


    曹操听闻此事后,叹道:


    “许褚真是忠臣!”


    不久,夏侯惇也到了,与众人一同商议征伐之事。


    夏侯惇建议:


    “吴和蜀现在还不宜急攻,应该先征服汉中的张鲁,拿下汉中后,以胜利之兵进攻蜀地,一举攻下。”


    曹操听后非常赞同,说道:


    “这正是我所想。”


    于是,曹操决定起兵西征。


    这正是:


    “方逞凶谋欺弱主,


    又驱劲卒扫偏邦。”


    “刚刚施展恶毒的计谋,欺压无力的君主,


    又指挥精锐的军队扫荡边疆国家。”


    欲知后事如何,仍需看下文分解。


    喜欢三国白话版请大家收藏:()三国白话版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