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回 孔明用智激周瑜 孙权决计破曹操3

作品:《三国白话版

    次日清晨,周瑜回到住处,请诸葛亮商议军务。


    孔明到后,周瑜说道:


    “今日府上公议已定,希望先生能献破曹之良策。”


    孔明答道:


    “孙将军的内心尚未稳固,此时还不能立即定策。”


    周瑜问:


    “为何说内心不稳?”


    孔明答道:


    “他内心惧怕曹操兵多,觉得己方寡不敌众。”


    “若将军能够以实际兵力分析,消除主公心中的疑虑,使他明白胜算在我,则大事可成。”


    周瑜称赞道:


    “先生所言极有道理。”


    于是再次入府拜见孙权。


    孙权问道:


    “公瑾夜晚来见,是否有紧急之事?”


    周瑜答道:


    “明日将调拨军马,不知主公是否有疑虑?”


    孙权说道:


    “我唯一担忧的是曹操兵多,我军寡不敌众,除此之外别无他忧。”


    周瑜笑着说道:


    “我正是为此事而来开解主公。”


    “主公因见曹操的檄文中提到‘水陆大军百万’,所以心生恐惧,却未曾推敲其中的虚实。”


    “若以实际情况来计算:曹操所带中原之兵不过十五六万,这些士兵早已劳累不堪;他从袁氏处得来的兵马,也不过七八万,且其中多有疑虑未服之人。”


    “用这些疲惫之卒与狐疑之众,即便看似兵多,也不足为惧。”


    “我有五万精兵,自足以破之。”


    “希望主公不必忧虑。”


    孙权听后拍着周瑜的背说道:


    “公瑾此言,解开了我的疑虑。”


    “张子布无谋,深令我失望。”


    “唯有你与子敬,才与我同心。”


    “卿可与子敬及程普今日选兵出发,我会继续增派人马和粮草,作为后援。”


    “倘若前军不利,你可撤回与我共战,切勿多疑。”


    周瑜谢恩退下,暗自思忖道:


    “诸葛亮早已料到孙权心意,其计谋竟高我一筹。”


    “此人日后必成江东之患,不如趁早除去。”


    遂连夜召鲁肃入帐,商议杀孔明之事。


    鲁肃听后说道:


    “万万不可!”


    “如今曹操尚未破,若先杀贤士,就是自损助力。”


    周瑜答道:


    “此人助刘备,必成江东之祸。”


    鲁肃劝道:


    “诸葛瑾乃其亲兄,若能劝诸葛亮留在东吴效力,不是更妙吗?”


    周瑜称赞道:


    “此计甚好。”


    次日清晨,周瑜前往行营,升中军帐,居高位而坐。


    左右站着刀斧手,聚集文武将吏听命。


    原来程普年纪比周瑜大,如今周瑜的官职在其之上,程普心中不悦,便托病不出,由长子程咨代为前来。


    周瑜对众将宣布道:


    “军法无私,各位务必尽忠职守。”


    “曹操如今的权势比董卓更甚:囚天子于许昌,屯兵于边境。”


    “我奉命征讨,诸君务必全力以赴。”


    “大军所到之处,严禁骚扰百姓,赏罚分明,不得徇私。”


    随后,他命韩当、黄盖为先锋,率本部战船即日出发,至三江口扎营听令;蒋钦、周泰为第二军;凌统、潘璋为第三军;太史慈、吕蒙为第四军;陆逊、董袭为第五军;吕范、朱治为四方巡警使,催督六郡官军,水陆并进,限期完成任务。


    部署完毕后,各将领开始整顿船只和军械准备出发。


    程咨回去见父亲程普,描述了周瑜调兵遣将的井然有序。


    程普大惊道:


    “我一直以为周郎性格柔弱,不足为将,没想到他竟有如此才干,真是良将!”


    “我怎能不服!”


    于是亲自前往行营向周瑜谢罪,周瑜也谦虚地回应。


    次日,周瑜请诸葛瑾来商议,说道:


    “令弟诸葛孔明有辅佐帝王之才,为何屈身辅佐刘备?”


    “如今他身在江东,若能劳烦先生一番言辞,劝他弃刘备而事东吴,则主公既能得良才,先生兄弟又能朝夕相见,岂不是两全其美?”


    “还望先生一试。”


    诸葛瑾答道:


    “瑾自从来到江东,愧无建树。”


    “如今都督有所命,怎敢不从?”


    于是,他立刻上马赶往驿馆拜见孔明。


    兄弟相见后,悲喜交集,抱头痛哭,诉说离别之情。


    诸葛瑾流泪道:


    “你知道伯夷、叔齐的事迹吗?”


    孔明暗自思忖:


    “这是周瑜授意来说服我的。”


    遂答道:


    “伯夷、叔齐是古代圣贤。”


    诸葛瑾说道:


    “伯夷和叔齐虽饿死在首阳山下,但兄弟二人始终在一起。”


    “我与你是同胞兄弟,却各事其主,不能天天相见,和伯夷、叔齐相比,怎能不感到惭愧?”


    孔明答道:


    “兄长所言出于情分,而我所守的是道义。”


    “我与兄长同为汉人,如今刘皇叔是汉室后裔,兄长若能离开东吴,与我共同辅佐刘皇叔,则既不愧为汉臣,又能兄弟团聚,这岂不是情义双全之策?”


    “不知兄长意下如何?”


    诸葛瑾听罢,心中暗想:


    “我是来劝他的,反被他说服了!”


    于是默然无语,起身辞去。


    诸葛瑾回到周瑜处,将孔明所说之言一一细述。


    周瑜问:


    “你意下如何?”


    瑾答道:


    “我承蒙孙将军厚恩,怎能背弃主公!”


    周瑜说道:


    “既然你忠心事主,那此事无需多言。”


    “我自有办法对付孔明。”


    正所谓:


    智谋相遇本该相合,才华相争却难共容。


    周瑜究竟会定下何计来对付孔明?


    且看下文分解。


    喜欢三国白话版请大家收藏:()三国白话版更新速度全网最快。